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法國「黃背心」之亂:油價上漲引爆抗爭大癱瘓,1死229傷

2018/11/18 轉角24小時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2018.11. 18 法國

法國「黃背心」之亂:油價上漲引爆抗爭大癱瘓,1死229傷

這是一場油價與環保的對抗?還是關於城鄉差異的鬥爭?為了抗議今年以來法國油價的不斷飆漲,超過28萬憤怒「用車人」,11月17日走上街頭包圍並癱瘓了全法各大交通幹道。這群自稱為「黃背心」(Gilet jaunes)的進擊運將,在沒有工會與政黨的策劃下,僅透過社群網路就號召起了千萬聲量;但周六的抗爭行動也因此略顯失控,除了大批示威者試圖衝撞法國總統府「逼迫馬克宏下台」,各地的交通封鎖行動更引發了連鎖衝突,並至少造成1死229傷。

法國警方統計,17日的「黃背心」抗爭大約有28萬3,000多人響應。包括首都巴黎,全國各級城市幹道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抗爭封堵。然而部份示威者卻情緒失控,包圍、拍打、甚至攻擊往來「沒響應行動」的車輛,進而引發多起死傷事件——像是南法的尼斯,就有被惹毛的駕駛,逕行衝撞「抗爭用車人」;而西南部的薩瓦省,也有一名媽媽開車載小孩要看醫生,結果卻在路上被包圍而來示威者「嚇到」,意外將煞車踩成油門而暴衝,當場輾死了一名女性的「黃背心」。

除此之外,在巴黎的愛麗榭宮前,千百名黃背心也高喊著「馬克宏下台!」,並試圖突破鎮暴警察的封鎖線、直接衝撞總統府。警民因此大打出手,直到鎮暴瓦斯出場後,衝突行動才展為緩解。但全法已知有1死229傷,至少73人遭到逮捕。

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於17日晚間,透過電視「下詔罪己」。「沒能在法國民眾與他們的領袖間搭橋溝通,是我的過失。」馬克宏表示,「大家的憤怒,我聽到了...我相信讓每一個人有權表達不滿,是法國社會的基本權利與價值。」

11月17日「黃背心運動」的主要憤怒,是法國用車人抗議國內油價持續飆漲——根據政府數據,自2018年1月以來,法國汽油價格已從每公升1.36歐元(台幣47塊)漲至1.60歐元(台幣56塊),整體漲幅超過17.6%;而柴油價格也從每公升1.24歐元(台幣43塊)漲至1.50歐元(台幣52塊),整體漲幅更高達21%。

法國政府表示,今年以來的民生油價飆升,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國際油價走高」,像是倫敦的布侖特油價指數,同期就從每桶60塊美金漲成了85塊;但憤怒的用車人卻認為這只是法國政府「搶錢的藉口」,「政府欺負用車人已經不是第一次!」

「黃背心」們表示,法國今年先是以「道路事故致死率太高」為由,逕行調降全國二級幹道的道路速限(最高時速90公里被降成80公里);與此同時,政府還不段以各種「環保」、「綠能」、「反空污」為名,要加徵燃料稅——對用車人來說,政府的種種舉動不僅是殺雞取卵,更是忽略地方生活型態與產業結構的「傲慢歧視」。

火大的駕駛與黃背心。 圖/美聯社
火大的駕駛與黃背心。 圖/美聯社

「我們開車是為了好玩嗎?我們開車是為了生活!為了工作!可以嗎?」一名憤怒的示威者向《世界報》表示。這次的黃背心抗爭,一開始只是由一群卡車司機發起;但「活不下去」的號召,很快地就在都市郊區、農村之間發酵——這些地區不僅是法國的「用車大戶」,地方也缺少公共運輸的支援,而極為仰賴自用車移動。

不過油價的抗爭不僅是城鄉發展的「階級」差異,其牽扯的還有環保國策與「相對公平性」的問題。像是《The Local》的法國特派專欄李齊飛爾德(John Lichfield)就指出:在過去,法國政府曾經以為「柴油較為環保」(碳排較低),而大幅鼓勵柴油車。不過近年研究卻發現,柴油車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竟是造成空污「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從法國前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開始,法國即取消柴油優惠、加回了對柴油車的空污徵稅。

歐蘭德當時的柴油徵稅,曾引發右派與極右翼團體聯合用車人發起「紅帽子」運動,強調「政府研究與法令的失誤,為何非得是用車百姓來承擔」。但歐蘭德透過回饋政策與抵稅紅利,很快地就分散了用車人的不滿,唯到了2018年,同樣的場景才再度死灰復燃。

《金融時報》分析,法國鄉村用車人的反彈、甚至對於國家環保政策的抗議,並不一定是對「綠色政策的不屑」,而更是對當前政治的「相對剝奪感」。因為當各種用車稅賦不斷暴增的同時,馬克宏卻「從不溝通」、也從未親自出面說明對策;同時國家卻以「拼經濟」為由續降企業稅與富人稅,甚至連馬克宏的渡假費用、總統官邸修繕費用都不斷加碼,種種反差才讓民眾深感法國政府「劫貧濟富」的壓迫。

面對運將之怒,在抗爭前馬克宏也緊急宣布應急紅利,開放了每個月20歐元的鄉村油價退稅(需證明是為了工作,且地方無替代公共運輸方案);但牛肉沒能平息民怨,反而有集結成反馬克宏稅改、反馬克宏年改的趨勢。因此後續的油價之亂,會否進一步延燒成政治危機?也成為法國總統最頭痛的冬季問題。


推薦閱讀

Blocages des « gilets jaunes » : une manifestante tuée aux abords d’un barrage en Savoie, plus de 200 blessés

Woman killed during French fuel tax protests

Why France's high-vis drivers' rebellion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petrol prices

LATEST: Woman killed and at least 47 injured in France during anti-fuel tax road blockades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喬丹.巴德拉是瑪琳.勒龐的傑作,他是她一手打造,極其忠誠。」 圖/美聯社

挪用歐盟助理費判有罪:勒龐被禁止選法國總統,子弟兵巴德拉能夠提早接班嗎?

2025/04/02
好萊塢明星方基墨(Val Kilmer)在2025年4月1日因肺炎病逝,享壽65...

捍衛戰士與永遠的蝙蝠俠:方基墨肺炎病逝,享壽65歲

2025/04/02
緬甸強震震垮大量房屋,圖為一家人只能帶著嬰兒露宿街頭。 圖/法新社

緬甸大震災:想捐款卻害怕被軍政府利用?國際捐助有哪些途徑

2025/04/01
緬甸強震導致泰國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大樓倒塌。 圖/美聯社

曼谷唯一被震垮的大樓:中國「中鐵十局」聯合承建,消失的敏感關鍵詞與文件

2025/03/31
曼德勒一處寺廟倒塌,僧人從旁走過。 圖/美聯社

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2025/03/31
緬甸中部實皆斷層發生7.7強震,圖為南部第一大城仰光也發生馬路陷落裂開的狀況,但...

緬甸7.7強震:大橋崩斷、馬路陷落,泰國曼谷大樓也有倒塌

2025/03/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