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剛果的第十次伊波拉:戰區中的病毒危機爆發
【2018. 8. 03 剛果民主共和國】 DR剛果的第十次伊波拉:戰區下的病毒爆發危機
伊波拉的威脅仍在擴散中!世界衛生組織 (WHO)2日證實,今年5月伊波拉疫情才「復發」的中非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DR剛果)——本周再次傳出新一波的病毒疫情。當局表示,目前已知的4起確診病例,全都集中在DR剛果東北的「種族戰區」北基伏(Kivu)邊境,鄰近地區自7月底開始,還至少傳出20起「不明的出血熱致死」案例。雖然WHO與國際援助團體已緊急動員,但北基伏地區近年來已成為中非種族、部落、宗教與軍閥派系間的「亂鬥戰場」,能否即時將伊波拉疫苗與設備送進疫區/戰區,亦是防疫行動的要命難題。
WHO表示,7月份爆發的伊波拉疫情,發生在DR剛果東部、基伏省北部曼金那市(Mangina)。由於曼市城內約住有6萬居民,離烏干達邊境也只有100公里,因此醫療團隊也相當擔心疫情擴散、甚至跨國傳染進烏干達的可能性。
曼金那市的伊波拉疫情,是自1976年「伊波拉病毒」首次在薩伊(剛果民主共和國舊名)北部的伊波拉河被發現(並因此命名)之後,DR剛果史上第10次、也是今年年內的第二次病毒爆發。
在曼市疫情之前,今年5月中旬,DR剛果西部的剛果河流域的姆班達卡(Mbandaka)才傳出數十起病毒確診與致死病例。雖然一開始由於交通不便,病毒通報流程更被耽誤了將近3個月,但在國際的協力動員下,姆班達卡疫情最終仍成功地被控制住。儘管死亡病例仍高達33人,卻並未出現專家擔心的跨國感染大流行,或者是病毒突變的狀況。
WHO對姆班達卡的伊波拉警報,最終在7月底正式解除——但尷尬地是,在警報終止的一個星期後,DR剛果東部卻又疫情再發。
《路透社》表示,面對曼金那的疫情,WHO一開始相當擔心是「新病毒變異」;所幸目前的檢驗報告,仍證實曼金納疫情與姆班達卡一樣,都屬於有疫苗可用的「薩伊病毒株」。因此救援單位也已向德國的默克藥廠調來疫苗,隨時整隊要深入疫區。
默克藥廠的新型新型伊波拉疫苗,被認為是當今最強的防疫武器、亦是WHO今年5月抗疫成功的關鍵因素。然而這類型的疫苗,必須保存在攝氏零下60至80度之間,對電力供應不穩、電網範圍有限的DR剛果,要運送、維持與囤積足夠數量的疫苗劑量,也都相當困難;此外,自從2017年開始,基伏地區的種族戰亂,也讓聯合國極為擔心防疫團隊的人身安全。
在DR剛果東境的基伏省,位處中非的心臟地區。交通上,其東北鄰近烏干達、東南則緊接盧安達;種族組成上,亦是不同族群的往來交匯點,近年更因森林資源、珍貴動物、稀有礦石等資源,而成為「群雄爭霸」之地。
像是1994年,剛果的鄰國盧安達爆發大屠殺,時任執政的盧安達胡圖(Hutu)族政府,就對種族少數且關係惡劣的圖西人發動「種族滅絕大屠殺」——該事件當時震驚世界,日後也被改編為電影《盧安達飯店》而知名——而隨後,藉由烏干達等外國支持,圖西人最後奪回政權,但大批擔心遭受報復的胡圖人則逃入鄰國、也就是如今DR剛果的基伏省。
躲入剛果的胡圖人,為了防止圖西人的報復,遂於剛果境內自組武裝,並與在地的圖西部落交戰。此時,烏干達與盧安達政府,因擔心胡圖人力量「死灰復燃」,因此也派軍深入剛果,支援剛果的圖西軍大戰政府軍與胡圖人。這場被稱為「非洲大戰」的多方衝突,讓DR剛果也進入了長達9年的兩次內戰,並造成540萬人死亡——自此之後,DR剛果東部的戰亂就不曾結束,光是近5年的叛軍衝突,就已在基伏地區造成了千人死亡、百萬人離散。
《路透社》報導,目前聯合國、WHO與國際紅十字會的救援團隊,已進駐基伏大城貝尼(Beni),而鄰近的烏干達也已緊急在邊境關口加設檢驗站,全力配合防疫,以避免2014-16年造成1萬多人死亡的西非伊波拉大爆發慘事重演。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