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轉角封面: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館主

2017/07/14 轉角24小時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明星。 圖/路透社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明星。 圖/路透社

【2017.07.10-07.14 英國倫敦/一周封面】

轉角封面: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館主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館主

你有去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或看過電影《博物館驚魂夜3》嗎?如果有,那一定對館內中庭大廳上,那具高大的恐龍化石——「Dippy」(梁龍 Diplodocus 的暱稱,當然你也可以翻成「小梁」)——有些印象;然而這個星期,Dippy卻正式卸下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主」身份,並把大廳展區的位置,交給了圖片中的這具「藍鯨骨架」。

「我們會很想念Dippy的,畢竟日子久了你與這些標本之間也會有所羈絆。而它又是如此代表性,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回憶與故事感情。」

博物館的保育生物系主任柯尼什(Lorraine Cornish)對《衛報》表示,Dippy來到英國已有百年歷史,自1979年來也一直是博物館大廳的主角,並成為學校校外教學、課程參觀、觀光旅行、甚至婚紗攝影的重要景點,串起了英國人好幾個世代的博物館記憶。

然而Dippy作為鎮館之寶的存在,對自然歷史博物館來說,卻有那麼一點尷尬——因為Dippy並不是「真的」恐龍,它只是一具還原度很高的樹脂複製品。

博物館表示,Dippy的原型其實是一具在美國出土的梁龍化石。在1899年,一名鐵道工人在懷俄明州發現了它,之後才被蘇格蘭裔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買下收藏。幾年過後,當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訪問美國時,也在卡內基的家裡被這句完整度極高的梁龍化石所震懾,於是卡內基才大方送給英國一具「1:1複製品」,並於1905年存放到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在英國展出的這具複製品,很快地引起各界轟動,並因大眾文化的歡迎而得到了「Dippy」這一親切的小名。不過Dippy的存在,雖然為博物館的科普推廣打響了名氣,但複製品畢竟是複製品,就算工法多麼精細,Dippy也無法真正代表「自然」或「歷史」。因此,在長期的討論下,博物館方面才決定讓Dippy「退休」。

Dippy退休後,將巡迴全國與英國的大家一一道別;而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展區的位置,自本周五起,也將由一副巨大的藍鯨骨架(她暫時還沒取暱稱,就叫小藍吧!)補上。

這具25公尺長的藍鯨骨架,是由一條1891年擱淺在愛爾蘭海岸的母鯨所製成。館方表示,新展區的鋪陳將主打「生態保育」的故事,而最為世界上最大動物的藍鯨,其族群見證的故事,更才是屬於當代的自然歷史。

博物館館長迪克森爵士(Sir Michael Dixon)表示,在這條母鯨出生時,全世界的藍鯨族群仍有25萬之譜;但一個世紀後,人類捕鯨業的濫捕濫殺,幾乎逼得藍鯨絕種,到了1966年國際社會達成保育共識前,全世界剩下的藍鯨可能不到千條。

「幸好再禁捕復育之後,藍鯨的族群數量又重回了2萬條左右,並正朝安全數量緩步邁進...我想這是一個很令人驚奇的故事,並證明了人類是如何能影響自然的永續性——而這樣的故事,正是當下的我們迫切所需的典範。」

▌更多第一手國際新聞:

〈轉角國際〉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美軍參謀長凱恩表示,任務完美執行成功,也證明了美國優越的聯合作戰實力,只要有決心...

美國「午夜之槌」轟炸過後:核設施損壞情況未可知,伊朗神權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