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淪陷!外來浣熊,日本大量出現中
【2017.05.04 日本】 北海道淪陷!外來浣熊,日本大量出現中
浣熊原本是在日本頗受歡迎的明星動物,近年卻因為數量暴增造成不少民間損害,讓日本人對浣熊又愛又怕。由於民眾大量棄養、浣熊繁殖力強盛又缺乏天敵的緣故,北海道境內的野生浣熊數量在近年大幅成長,2015年度突破1萬隻,甚至因此造成上億日圓的農業損失,目前官方已針對浣熊這個外來種生物問題,展開緊急對策。
根據《讀賣新聞》報導,北海道在2015年度的捕獲數量突破1萬隻的新高點,自1999年為了外來種生物防治進行捕獲以來,每年的浣熊捕獲數量都是呈現增長趨勢。不只是北海道,今年在琦玉縣的浣熊捕獲數量4,000隻,也比去年度的3,482隻來得多。報導指出,北海道的惠庭市,在1979年有10隻寵物浣熊逃跑後開始野生化,而後自1993年開始,各地都傳出了因浣熊而起的農業被害報告。這場「浣熊浩劫」連年惡化,於是從1999年開始,日本官方也展開了外來種對策的捕獲行動。
據北海道環境局的統計,野生浣熊棲息活動的城鎮數量,從1995年的24個市町村,到2017年時已多達149個市町村,幾乎是北海道全境蔓延。由於浣熊的食物來源之一。就是穀物、果菜等農作物,因此隨著浣熊數量成長的,就是昂貴的農業損失,2011年損失高達1.2億日圓(新台幣3,200萬)、2015年的損失約為8,800萬日圓(約2,300萬新台幣),其中以甜玉米的損害為最大宗。
除了農業損失,浣熊也可能對其他動物、甚至原生生態造成傷害。雜食性的浣熊,有被發現捕時民眾飼養的鯉魚或小鳥,或是攻擊牧場乳牛與貓犬等動物,甚至也有攻擊人類的情形;同時浣熊還有傳染疾病的風險,在牠們一胎可以產下4~7隻後代的高速繁殖之下,野生浣熊暴增的危機已成為環境與經濟安全的棘手問題。
然而這全都是浣熊的錯嗎?事實上浣熊數量的激增,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人類的責任。浣熊原產於北美洲,於1970年代後半,日本受到電視動畫「世界名作劇場系列」的《小浣熊》(あらいぐまラスカル)影響,浣熊變成日本民間的人氣動物,進而開始有人大量輸入做為寵物飼養。
但就像動畫《小浣熊》的那隻主角拉斯卡爾一樣,浣熊並不是容易飼養的動物,根據《每日新聞》的調查,當時日本的一陣養浣熊熱潮後,在東京首都圈一帶就出現大量的棄養、和逃出飼育設施的浣熊,牠們就地野生化,在城鎮的空屋和一些寺廟古蹟中繁殖。1980年代,在岐阜縣、北海道、和歌山縣、神奈川縣等地都有野生棲息蹤跡。
2005年日本施行「外來生物法」,針對外來種生物損害進行相關對策,同時間將浣熊列入指定外來種以做為驅除與根治的目標,原則上禁止民眾自行飼養、也由一些地方自治團體合作進行捕捉。
但是這類驅逐及捕獲行動,也引起相關團體與動物保護組織之間的意見衝突。在一些動保團體的努力下,捕捉以及撲滅浣熊的過程,已有相當的改善;不過在防治策略方面仍有不同意見,例如動保團體主張將浣熊異地野放,但結果只是換一個受罪的區域,也有傳染病擴散的危險;或是主張將這些已在日本野生化數代的浣熊送回北美洲,但也有研究機關認為就生物考量方面並不可行。
另一種常跟浣熊搞混的動物是狸貓,兩者在體型外觀上相當接近,但事實上他們是不同科的動物——狸貓是犬科、而浣熊是浣熊科,雖然眼眶都是黑色,但是浣熊尾巴多了黑色條紋;日本料理店外會擺放的雕像是狸貓而非浣熊。
狸貓和浣熊一樣,也會有侵入民宅、損毀農作物的問題,但是和浣熊的外來種繁殖情況不同,狸貓的棲息地因為都市擴張的緣故而遭到破壞,才因此被迫進出都市活動,其數量與分布也和浣熊有所差異。
▌相關文章推薦: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