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606 - 0610)

2016/06/10 轉角24小時

 

【2016.06.10 法國】

勞工法抗爭:半癱瘓的法國,迎來歐洲盃足球賽的開幕

2016歐洲國家盃足球賽,今夜就將於法國開幕。 圖/美聯社
2016歐洲國家盃足球賽,今夜就將於法國開幕。 圖/美聯社

勞工法抗爭:半癱瘓的法國,迎來歐洲盃足球賽的開幕。

對於法國工會來說,對抗勞工法遠比觀賞足球重要。四年一度的歐洲盃足球賽,即將於台灣時間周六凌晨於巴黎開幕,但在期待的情緒之外,政府與勞團間持續半年多的勞工法抗爭依舊持續,除了6月14日的全國罷工大號召,法國鐵路與首都圈捷運工會也決定在歐洲盃開幕期間持續罷工,而負責垃圾清運的各市清潔服務工會也在法國總工會(CGT)的支持下,宣布延長罷工到6月14日,清運系統癱瘓,亦讓巴黎、馬賽與聖德田等賽會城市,淹沒於臭氣沖天的垃圾海之中。

我很期待歐洲盃能成為一個展示法國之美的機會...主辦歐洲盃,法國已經準備好了,而此刻,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外展現責任感與愛國心。

法國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在接聞工會堅持於歐洲盃開幕期罷工的消息後,主動對外喊話,希望各方能暫時放下針對勞工法改革的不滿情緒,於這一重大國際賽事之前「相忍為國」。

每四年一屆的歐洲盃足球賽即將於法國開幕,從6月10日的開幕戰到7月10日的決賽之間,24支參賽的國家代表隊,將在1個月的足球賽事裡為法國帶進250萬名觀賽遊客,全球數億人也將同步守在電視直播前,注視著法國球場內外的一舉一動;然而,由於勞工團體與民意對於法國政府現時力推「勞工法改革方案」的反感,近幾個月來,全法各地更陷入街頭抗爭與集體罷工的對抗之中。

扛起反勞工法大旗的總工會,已號召法國勞工於6月14日響應全國大抗爭,同時巴黎地區的鐵路捷運工會,目前也因罷工而導致車次減半、對於開幕戰的;城市地區的清潔工會亦配合抗爭而停止服務,不僅拒絕清運市區垃圾,也封鎖了巴黎與馬賽的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的聯外道路,讓都會區的街道都堆成了垃圾山、垃圾海。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美聯社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美聯社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美聯社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美聯社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路透社
巴黎街頭的垃圾罷工。 圖/路透社

街區的垃圾滿盈,在人口稠密的巴黎市區更為嚴重,除了衛生問題堪慮外,夏季的溫度亦讓垃圾發出臭味,影響旅客遊興、亦造成市民與商家困擾。總工會表示,除非法國政府對勞工法改革讓步,否則這一波「垃圾罷工」將至少持續到6月14日,屆時「花都巴黎」的「垃圾都」形象也將藉由遊人與傳媒的關注而聲揚遠播。

在交通影響方面,法國航空(Air France)的機師工會也因薪資談判問題,而將在11日至14日之間發起罷工,法航的航班預計將因此而減班三成,歐洲盃的陸空交通會否因此大亂,未來4天將是關鍵。

勞工法抗爭與系列罷工,也讓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周四放出狠話,要求法國人拿出責任感,否則政府也將「履行自己的責任」,「使出所有必要手段來維持(賽事的圓滿進行)。」

包括歐蘭德、瓦爾斯,甚至是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都已下令「在足球開始前恢復秩序」,並對堅持抗爭的總工會與勞團發表強硬宣言。但總工會與抗爭者對於法國政府「狹歐洲盃偷渡勞工法」、大談責任感與愛國心的態度,卻是相當地不以為然。

勞團表示,歐洲盃的賽程也不是勞工們所能決定的,當政府只想到「比賽會不會被耽誤」、「國家形象會不會受損」的同時,官方對於勞團這場「社會運動的訴求」卻敷衍以待,當工會改制仍在持續、勞工法案仍在進行的時候,卻又要求抗爭者共體誰的「艱」呢?

不過勞團與政府的對抗,似乎沒有成為法國人對足球賽事的抵制。在開幕賽的賽前夜,巴黎市就在市中心、艾菲爾鐵塔前的「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舉辦了「開幕熱身演唱會」,並在本屆歐洲盃主題曲——知名法國製作人與DJ,大衛・庫塔(David Guetta)——的主秀下,吸引了超過9萬人的入場,讓歡樂的氣氛提前散播在法國今年的足球之夏。

戰神廣場的數萬名市民,隨著演唱會的節奏而狂歡。 圖/歐新社
戰神廣場的數萬名市民,隨著演唱會的節奏而狂歡。 圖/歐新社

巴黎,法國,足球與抗爭之夏。 圖/歐新社
巴黎,法國,足球與抗爭之夏。 圖/歐新社


 

【2016.06.09 巴布亞新幾內亞】

當政府拿槍對準學生:巴布亞新幾內亞下令禁止學生抗議

抗議現場。 圖/路透社
抗議現場。 圖/路透社

過去五週,為要求涉嫌不法貪污的總統下台,巴布亞新幾內亞大學生相繼在校內串連進行罷課抗爭。一連串的抗議在昨日引爆流血衝突,警方「鳴槍示警」下,流彈波及數名學生。眼見槍彈也無法壓制學生的怒火,巴國法院遂下令禁止學生下一步的抗爭。

最初的罷課抗議看似和平,昨日卻在學生討論下,抗議隊伍決定離開校園並遊行至被警方架起拒馬的議會廳,但抗議人群還未踏出校園旋即與警方發生激烈的衝突。一陣暴力推擠之後,警方鳴槍示警,混亂下,一度傳出有四至五人死於槍彈下,該數據最終遭到巴國政府否認,說明無人死亡,但有至少38人在推擠中受到輕重傷。經醫院今日(6月 9日)出面回應,其中有八人受到槍傷。

警察鳴槍示警卻導致流彈傷及學生引起社會軒然大波,在大批受傷學生緊急送醫後,醫院外再次引爆警民衝突。

被世界銀行評比為「70%人民生活於窮困之中」的巴布亞新幾內亞,該國總理歐尼爾(peter O’Neill)於2011年上任後,雖承諾打擊貪污文化,自己卻諷刺地深陷貪腐的醜聞裡,被指控於2011年非法盜用百萬元的公款,並授權匯至於一間法律公司。

儘管2014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廉政會」對總理的貪腐案進行偵訊並發出通緝令,兩年以來不為所動歐尼爾依舊四兩撥千金地將外界的指控歸咎於少數人的政治迫害,甚至大膽地強迫解散了該「廉政會」,受牽連的還包括涉入調查案的相關警政人員。

這起貪腐醜聞也同時劇烈地影響巴布亞新幾內亞與其鄰國澳洲的關係。協助參與調查的澳方表示,巴國在1973年脫離澳洲獨立後,澳洲仍每年持續對挹注億元之多的金援,用以輔助該國發展建設,其中亦包含「法治社會」的倡導。

儘管槍彈下抗爭行動演變到幾乎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延燒至聯合國,迫使秘書長潘基文出面呼籲各方冷靜以對,總理歐尼爾態度依舊強應,不僅重申拒絕下台,並再次表示是少部分暴力學生蓄意滋事,屢勸不聽下迫使警方鳴槍示警。

將矛頭對準抗議學生的不只有總理,巴國警政署雖未正面回應開槍舉措,卻也強硬地表示鬧事與四處進行破壞的學生將為此付出法律責任。而面對國家機器對抗議學生祭出「禁令」,該國教育部長 (Malakai Tabar)表示「大部分的學生是想好好正常上課、考試,準備下個學期的開始的。」,言下之意,學生的抗議對「沈默的多數」而言是不公平的。不甘示弱的學生運動領袖表示,除非總理下台、繩之以法,不然學生抗議不會停止。


 

【2016.06.08 美國】

加州初選潰敗,桑德斯:奮鬥繼續,仍不放棄

宣布自己「勝出」的希拉蕊。 圖/美聯社
宣布自己「勝出」的希拉蕊。 圖/美聯社

加州初選潰敗,桑德斯:奮鬥繼續,下週二讓我們贏下DC。

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參選人希拉蕊,美國時間7日自行宣布「已跨越黨代表票門檻」,成功贏下了代表民主黨競爭白宮大位的門票;然而在周二的6州初選中再逢挫敗的桑德斯,卻仍堅持「不退」並稱將「戰到7月的黨代表大會」。在大勢已定的狀況下,民主黨的初選也將於下個星期二於白宮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迎來最終戰,屆時歐巴馬總統的動向,能否影響桑德斯、並整合民主黨的團結,也成為各方屏息以待的焦點。

在初選階段的最後一個「超級星期二」中,於前日媒體報導中「已贏得多數超級黨代表支持」的希拉蕊,在6州選舉裡贏下了紐澤西、新墨西哥、南達科塔與最大票倉——加州——等4州,選情聲勢再度海放只拿下北達科塔與蒙大拿兩州的桑德斯。而提前掌握超級黨代表支持、選情又持續告捷的希拉蕊,更是提前於加州初選投票結束前的半小時,就對外發出「初選勝利」的提名宣告。

希拉蕊的初選勝出,也讓她成為美國開國以來,首位被主流政黨提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而此一勝利,亦被媒體與支持者們稱為「打破『政治天花板』的歷史時刻」。在勝利宣告中,希拉蕊先是讚揚了對手桑德斯,並多次提到自己的母親,強調自己從母親身上所看到的女性優勢與奉獻理念,並感謝「整個世代的努力犧牲」,才讓美國走到了提名女性總統參選人的這一政治里程碑。

然而在希拉蕊高調「宣布勝利」的同時,總統之路已實質終結的桑德斯卻決定「奮鬥繼續」,拒絕放棄的他,在周二深夜的選後活動上,公開表示自己將拼到最後一刻:不僅要贏下下周二在華盛頓DC的初選最終戰,他還將在7月底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之前力爭「逆轉」的理論可能。

桑德斯仍不放棄。 圖/美聯社
桑德斯仍不放棄。 圖/美聯社

桑德斯在會上還譴責了近期的媒體報導,認為傳播風向之所以一路倒向對手陣營,在在都是證明「財團媒體」(Corporate media)為特定利益服務的證據。在選前一天,各大媒體都引用《美聯社》的報導,直稱「已掌握571張超級黨代表票的支持」而將「篤定」贏得提名;但桑德斯陣營卻認為,報導中的「超級黨代表票」是要在7月黨代表大會中才會投下,在此之前的「意向」都還還有易幟、換邊的操作空間,特別是民主黨的初選規定明明禁止超級黨代表提前「亮票」,因此媒體在加州初選的報導才會被桑德斯陣營抨擊為希拉蕊「帶風向」。

不過對於桑德斯陣營對主流媒體的抨擊,加州的大報《洛杉磯時報》在超級星期二之後,則以編輯社論的方式,明白地以標題帶出——〈伯尼.桑德斯的支持者得面對現實了:希拉蕊就是贏了〉。在報導中,《洛杉磯時報》質疑桑德斯陣營在初選中,在代表人票、支持州的數目、總得票數、與全國民調...等,所有的事實數字都表明了桑德斯「卻卻實實輸給了希拉蕊」,而在取勝無望的基礎上,「桑德斯根本不可能爭取到超級代表人的轉向」。

《洛杉磯時報》同時認可了桑德斯的影響力與超乎預期的選戰韌性,「但他不可能成為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因此加入團隊、協助並影響希拉蕊的選戰策略,才是桑德斯與其支持者「應該考慮的選擇」。

民主黨內戰仍未見休止的同時,歐巴馬總統的動向與斡旋能力,也成為動見觀瞻的各方焦點。在希拉蕊宣布「勝出之後」,白宮方面也透過發言人表達了歐巴馬總統對希拉蕊與桑德斯兩人的祝福:歐巴馬首先恭喜了「希拉蕊跨越提名門檻的勝利」,並讚揚桑德斯打了一場漂亮的選戰——兩組競爭者的賀電內容,也足夠彰顯歐巴馬對於這場初選的表態。

自本周開始,華盛頓方面即不斷透露出「歐巴馬將表態支持誰」的風聲,民主黨人亦期待作為現任總統的歐巴馬,能出面調和初選中,希拉蕊與桑德斯之間所產生的中間與前進派之爭。

白宮方面表示,在桑德斯的要求下,歐巴馬本周四將在白宮會見桑德斯,並針對選舉中對國內政策的討論進行面談。屆時歐巴馬能否說服桑德斯「認輸」並進一步整合民主黨的團結?還是桑德斯會更頑強地完成自己「贏下DC」的承諾?未來一周,民主黨會如何整理初選後的情緒與分裂,亦將成為這場選戰在夏天前的最重關鍵。


 

【2016.06.08 全球】

世界海洋日:扼殺海洋生命的「塑膠汙染」

2014年環保團體在馬尼拉海邊清掃海岸線,並宣傳拒用塑膠袋。 圖/歐新社
2014年環保團體在馬尼拉海邊清掃海岸線,並宣傳拒用塑膠袋。 圖/歐新社

#WorldOceansDay:扼殺海洋生命的「塑膠汙染」

當一則以「龜龜好吃嗎?」為標題的影片在網上流出,揭發澎湖一對打火兄弟烹煮保育動物綠蠵龜的同時,今天(6月8日)正好是聯合國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的概念於1992年由加拿大政府在里約的地球高峰會首次提出,2003至2008年間,經由各國官民組織奔波努下遊說下,該提案才在2008正式通過聯合國表決。邁入第八屆的世界海洋日,今年以「健康海洋,健康星球」(Healthy Ocean, Healthy Planet)為主題,將宣傳焦點放在塑膠製品對海洋所造成的傷害及汙染上;簡單八個字,描繪出海洋有如地球的心臟,輸送養分與血液到各個生態體系,心血管的毛病,將會讓地球難以維持健康體態。

為響應世界海洋日,新加坡著名的海洋館(SEA 海洋館)亦將下周17日開始,推出為期十天的生態保育導覽與互動活動。其中一項——自由潛水——將由來自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專業潛水員,在不帶氧氣筒的條件下,下水12分鐘。由於缺乏氧氣桶,所以潛水員必須不斷浮出水面換氣,才能夠維持足夠所需氧氣,繼續潛水。海洋館所設計的這項特殊「表演」,在於透過模擬哺乳類生物需要不停浮出水面換氣的自然行為,向觀眾傳達一條重要的訊息:當人類所製造的塑膠製品流入海洋,廢棄的魚網或是塑膠袋等人造品纏繞住海底生物時,將會對牠們呼吸或是進食等在自然不過的行為造成干擾跟負面影響。海洋館保育員區的館長(Kelly Timmins)解釋:

潛水是我們最能夠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海底生物的方法,但不像人類可以透過氧氣筒或是在陸地上尋找乾淨的空氣,儘管被嚴重汙染,海底生物到頭來能仰賴的就只有海洋。

根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一項報告顯示,光是在2010年,192個靠海國家就製造出2億7千5百多公噸的塑膠垃圾,而其中有4百萬至1千萬不等的塑膠量直接與間接的流入海洋。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人類隨手一扔的拋棄式塑膠製品以外,近年各生態保育團體所著重的目標,還包括用肉眼難以清楚辨識的「微塑膠」。微塑膠指的並不單只是大家熟悉的、用於去角質產品的塑膠微粒(microbeads),亦包含所有流入海洋,經由海水沖碎的塑膠碎片,體積小到(根據國家地理雜誌解釋,碎片約五毫米,半個米粒的大小)容易讓海洋生物誤食,進而加速有毒物質滲入整個海洋食物鏈裡。根據一項學術報告,統計分析1962年至2012年的資料,有90%的海鳥曾經攝取過塑膠物質。

而世界經濟論壇今年一月釋出的最新報告亦統計,截至今年為止環繞我們的海洋裡至少有一億五千公噸大大小小的塑膠製品,該報告更是大膽預測,到2050年那一年,漂流或沉至海底的塑膠製品的數量或許會遠超過海底的生物量。 

「龜龜好吃嗎?」,龜龜鼻子裡卡了塑膠吸管嗎?


 

【2016.06.07 美國】

《美聯社》的報導能逼退桑德斯嗎?‬

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伯尼.桑德斯。 圖/美聯社
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伯尼.桑德斯。 圖/美聯社

加州決戰前夕,媒體「宣布」希拉蕊初選提名勝出;桑德斯誓言戰到7月。

必敗的仗還要打嗎?美國民主黨的黨內總統提名初選,6月7日進入最後的決戰高潮,包括大票倉加州、紐澤西等6洲在內,都將在美國的周二展開投票——但決戰前夜,《美聯社》卻搶先公布了民主黨內超級黨代表的意向調查,報導中獲得超級黨代表壓黨性支持的希拉蕊,更一舉灌破了提名門檻的2,383張黨代表票提前「被勝選」;但面對各家媒體一窩蜂「贏了!希拉蕊篤定提名」的報導,桑德斯卻仍堅持「拼下去」,不到7月黨代表大會絕不退縮。

「令人遺憾地,有媒體現在就急著論斷,而忽略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明文禁止在夏季黨大會正式投票前、提前估算超級黨代表票的聲明。」

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桑德斯的發言人布里格斯(Michael Briggs)表示,在7月25日民主黨於費城舉行全國大會之前,超級黨代表票都還有「換邊站」的可能,因此桑德斯陣營還不到放棄的時候。

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目前希拉蕊與桑德斯在初選中各自拿下了1,812張與1,512張代表票,但若加上了已表態的超級黨代表票數,那麼希拉蕊則將再拿下571張票(桑德斯只拿下48張)、跨過總票數過半的2,383張票,進而「篤定拿下」民主黨的總統提名,成為227年以來,由主流政黨所推派的的第一位名女位總統候選人。

我們站在歷史時刻的邊緣——但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努力!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在接獲媒體的「提名報導」後,希拉蕊也在加州長灘的造勢晚會上表達了「振奮」的情緒,但在會上她卻強調「自己還沒有真的勝利」,並呼籲選民們周二仍要參與初選,投下支持自己的一票。晚會上的希拉蕊雖未擺出「勝選姿態」,但言談中她將重點轉往對川普的攻擊以及強調民主黨內的團結,而隻字未提對手桑德斯。

外界預期在美國時間周二的6州初選結束後,希拉蕊即會在加州自行宣布「通過初選提名的門檻」,而《美聯社》亦引用白宮方面的消息,指歐巴馬總統或將在幾天內公開表態支持希拉蕊,並再配合民主黨團內的中間人向桑德斯陣營溝通,以求弭平民主黨在初選中的競爭裂痕。

然而《美聯社》「替民主黨宣布希拉蕊勝出」的作法,亦引發了網路上的討論:雖然桑德斯目前在代表人票、總票數與整體支持度上都落後於希拉蕊,但周二的6州初選中,卻仍有加州(546張票)、紐澤西(142張票)等民主黨票倉州,近期支持者總動員的桑德斯,仍有「理論上」的機會以此翻盤、或拉平與希拉蕊的差距,進而在7月大會前爭取到更多超級黨代表的支持——然而《美聯社》在選前12小時所公布的這則重磅報導,或也將打亂桑德斯反撲的最後一波氣勢。

但「如實報導」的媒體,真的干擾選情了嗎?首先跟進報導,宣布希拉蕊勝出的《華盛頓郵報》就不以為然,並以川普提前公告勝選的前例為代表,認為民主黨的初選差距已是板上釘,在《美聯社》對超級黨代表的報導有所根據的狀況下,《美聯社》與眾媒體僅是陳述事實而已。

不過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分析,選前的這波「勝選風波」或將影響周二各地的初選投票率。假若希拉蕊無法進一步擴大初選代表票差距,那麼民主黨黨團會將更難說服桑德斯退出初選隊列,希拉蕊在年輕選民(桑德斯派的大宗)的負評印象或也將更難挽回,而讓好整以暇的川普與共和黨進一步選情得利。


 

【2016.06.07 英國】

#一份街頭塗鴉的謝禮‬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請求原諒,總是比得到許可更容易。」

出身英國布里斯托的神秘街頭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出道至今匿名作畫,真實身分始終是個謎,從未卸下臉上面具以及頭上帽踢的他,就連去年前往加薩走廊記錄塗鴉的影片,畫面中的他也僅只是個黑色的背影。上個周末夜深人靜時,斑克斯趁著小學生們還在睡覺等待復活節假期後的返校日,溜進布里斯托的一所小學(Bridge Farm Primary School),在一棟校舍的牆上,悄然又深刻地留下了自己的蹤跡。

畫中的小女孩跟她的小房子,就像初學繪畫者所畫的一樣,歪歪扭扭且比例不均,而滾在一旁、正在燃燒的輪胎,卻又那麼寫實,牆壁的左下角,則留有班克斯的簽名。圖像寓意不明,但有鑑於班克斯的作品總是帶有濃烈政治嘲諷的黑色幽默,相關報導揣摩著,或許輪胎代表的是環境汙染,也或者是成人世界裡那些迂腐的事物。

這個塗鴉是在周一開課後,由管理員巡視校園時所發現的,認為塗鴉是破壞公物的管理員本來想直接清掉,但在通知其他老師後,遭到勸阻,原因是日前在該校舉辦的一場「校舍命名比賽」中,該棟建築物經由學生提名票選後,決定命名為「Banksy」,用以致敬班克斯對布里斯托的藝術貢獻。

這一切都不是巧合,布里斯托自中世紀起一直是英國重要的商業港口,如今作為英國大六大城市之一,除了繁榮的貿易外,也孕育出許多次文化,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塗鴉藝術與地下樂團(如:Massive Attack 跟 Portishead)。從那艘八零年代停泊在市中心港口,被購入作為藝術表演中心貨船船身上,就可以看到踏進布里斯托市中心後,第一件班克斯的作品:死神,之後沿著大路小巷,都有機會在轉身之處看到班克斯的意外驚喜。

而同時與班克斯並列提名的人選,包括了15世紀出航美洲前,到訪布里斯托籌備資金的義大利航海家卡伯托(John Cabot);打造布里斯托克利夫頓吊橋的建築工程師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以及據稱出生於布里斯托、惡名昭彰的海盜黑鬍子(Blackbeard)。

復活節假期前,剛完成投票的小學生就寄了封信到班克斯的經紀公司,告知他學校校舍將以他命名。而復活節假一結束,學校就收到班克斯的「回禮」。塗鴉上不僅罕見地留有班克斯的簽名,班克斯更是留下一封信,感謝小朋友們的提名:

親愛的Bridge Farm 小學:

謝謝你們的信,也謝謝你們將校舍以我的名字命名。這幅畫是送給你們的,如果不喜歡,歡迎隨時在上面加東西,我相信老師不會介意。永遠記得,請求原諒,總是比得到許可更容易。

Love, Banksy.

「請求原諒,總是比得到許可更容易」(It’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出自於被尊稱「COBOL之母」的美國電腦程式設計師葛麗絲·霍普(1906-1992)之口。據悉她當年未經上屬許可,自行決定開發編譯器,最後出現了這段至理名言。

雖然不知道班克斯這段話想要帶給Bridge Farm學生什麼樣的啟事,但校方在連繫完其經紀公司「除蟲公司」(Pest Control),經對方認證該作品的真偽後,校方對外表示,不會變賣班克斯的作品,這幅畫將繼續留在校舍牆上,成為該校學生的共同記憶。


 

【2016.06.07 祕魯】

「藤森時代」終將逝去?秘魯總統大選惠子落後

藤森惠子支持者。 圖/美聯社
藤森惠子支持者。 圖/美聯社

「藤森時代」不復存在?秘魯總統大選惠子落後

祕魯於周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大選開票已邁入尾聲,目前最新進度顯示94.2%票數已開出。在四月的第一輪選舉中還以39.73%對21.04%遙遙領先對手的藤森慶子,如今被高齡78歲的銀行家庫琴斯基(Pedro Pablo Kuczynski )逆轉勝;對手以僅0.5%之差驚險微幅領先,選戰陷入僵局。已經不是第一次角逐大位的惠子,若真的敗選,是否代表著「藤森時代」徹底的瓦解?

祕魯國內雖已有九成五的選票出爐,但從周一晚間開始有為數不少的海外郵寄選票陸續回來,等著開出;現在約莫9萬0.5%得票差距,隨時都有可能再次被逆轉。據路透社報導,佔總票數約4%的海外選票多來自美國;從今年四月初第一輪選後分析來看,這批不在籍選票中庫琴斯基也可能僅贏藤森6個百分點,雙方陣營皆不敢大意。昨日庫琴斯基偕妻短暫露臉時,表示謹慎以待。

生於1938年的庫琴斯基,其父親為希特勒崛起時輾轉流亡至祕魯的猶太人。財經與經濟專業出身的庫琴斯基,曾經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美國華爾街多家金融機構,爾後踏入祕魯政壇,先後擔任秘魯總理、能源部長和財政部長。從政經驗豐富的他跟惠子一樣,並非第一次參選總統大位,2011年與惠子同為競爭對手的他卻不幸在第一輪選舉中落敗被刷下。如今再披戰袍,集結國會內在野黨的所有反對派勢力,再次與惠子一較高下。

昨日短暫露面的庫琴斯基(中)。 圖/美聯社
昨日短暫露面的庫琴斯基(中)。 圖/美聯社

而藤森惠子為祕魯前總統阿爾韋托·藤森會(Alberto Fujimori)之女,為日本在秘魯的第二代移民。其父任職期間曾為了鞏固自己總統大位發起「自為政變」(self-coup),藉機修憲。集權專政十餘年間,雖然因推動自由市場穩定了祕魯的經濟而獲支持,也曾因在「1996年日本大使館人質危機」中親自指揮特種部隊進行攻堅、救出人質,而受人景仰,但老藤森最終因因貪腐、盜用公款以及遭指控犯下反人道罪行,暴力清剿奉行共產主義的游擊隊「光輝道路」,被判25年刑期(現正服刑中)。老藤森更在2004年被列名為全球十大貪腐領導人中的第七名。

老藤森的政績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祕魯社會多有辯論。在惠子提出將不遺餘力地以鐵腕方式嚴懲重犯者時,藤森支持者的呼聲叫好反應出秘魯人民對老藤森強勢的治理風格的緬懷。但同時也有支持者表示,「惠子是惠子,老藤森是老藤森」,老藤森的過去不會影響他們選擇支持其女兒的意願;亦有女性選民因為惠子代表著祕魯女性族群而選擇支持她。

目前的開票結果雖然意味著「藤森時代」或許終將逝去,但其殘留的負面效應仍持續侵蝕著藤森慶子的陣營。儘管藤森惠子已多次與父親進行「切割」,但對手庫琴斯基在選戰最後倒數幾周猛烈攻擊老藤森的獨裁以及政治貪腐,刀刀見骨似乎奏效,讓在第一輪初嚐勝利的藤森陣營爾後節節敗退。反對藤森的人認為,再怎麼切割,惠子也無法擺脫其父親遺留給她的政治資源。事實上,不論惠子是否當上總統,其所領導的政黨「人民力量」(Fuerza Popular Party),在國會130席中坐擁73席,絕對多數的勢力遠勝於庫琴斯基領導的「偉大變革」(PPK;18席)。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2016.06.06 世界】

#Ramadan:全球穆斯林開始齋戒月。

荷蘭鹿特丹的穆斯林在周日晚間準備齋戒月。 圖/歐新社
荷蘭鹿特丹的穆斯林在周日晚間準備齋戒月。 圖/歐新社

#Ramadan:全球穆斯林開始齋戒月。

伊斯蘭曆1437年的「齋戒月」於本周一正式展開,從今天開始為期一個月內,全球近16億穆斯林從日出至日落之間將一律停止進食、飲水,以生理的齋戒作為砥礪信仰心靈的歷練。在這段齋戒期裡,除了執勤的軍人、醫師、傷病、老者、孕婦與幼童之外,所有的穆斯林都應「量力而為」進行封齋,但在不吃不喝之外,日前才在國際驚呼中以「第一位穆斯林市長當選人」身分入主倫敦市政廳的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也特別發表投書,提醒了大家「齋戒月」的現代意涵。

作為伊斯蘭信仰中務必奉行的「五功」之一,2016年的齋戒月,將從6月6日至7月6日間展開。由於伊斯蘭曆是使用太陰曆計算,因此每年的齋戒月對照西元曆法的日期都不近相同,各國之間又因緯度與時差的問題,在觀察新月時也多有區別,因此開始齋戒的時間也都有些微的差異。

在這段齋戒的時間裡,各地的穆斯林都將於白天禁食,但日常的工作與責任皆應照常進行、而不可受齋戒所耽擱。根據牛津大學著名的穆斯林學者塔利克.拉瑪丹(Tariq Ramadan)的說法,齋戒月的生理齋戒於個人層面是尋求堅定信仰與穩定心神,於社會層面則是希望能暫停俗世裡累積的集體情緒,讓社會冷靜下來,重新思考信仰所指引的正道所在。

而在齋戒月的前夕,日前才當選倫敦市長的沙迪克.汗,也透過投書《觀察者報》(《衛報》的周日版),聊到了自己的兩種身份——作為倫敦市長與作為穆斯林——在齋戒月時的想法與經歷。

倫敦市長也要齋戒。 圖/Sadiq Khan官方臉書。
倫敦市長也要齋戒。 圖/Sadiq Khan官方臉書。

在文章中,沙迪克.汗首先澄清了他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穆斯林市長」,「我們都有多重的認同身分——像我也是一個倫敦人,為人子、也為人父——而市政廳也不是傳道的講壇。」,但隨著齋戒月的到來,倫敦的新市長也希望藉此機會打破各種坊間的宗教迷思與疑慮,並主張以身作則,來分享穆斯林齋戒月的種種思考與喜樂。

沙迪克.汗表示,他邀請大家跟他一樣積極地對外展開雙手,在這個齋戒月中他不僅每晚會在家裡、清真寺中與家人、朋友們一同分享開齋飯,同時他也會到倫敦的教堂、猶太會所等不同信仰的聚集地,引領更多倫敦市民與在地穆斯林一起互動,體驗並了解「齋戒月」的反思與沉澱意義。

不過由於今年的齋戒月時逢盛夏,在倫敦的日照時間更也超過了16小時(4點半日出,21點才日落),特別是今年的齋戒月還與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撞期,因此忙碌的沙迪克.汗還要配合工黨留歐政策到處趕場宣傳,甚至與脫歐派的倫敦前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大打對台,而行程滿滿的倫敦市長真的能不吃不喝、繼續跑攤嗎?

對此,沙迪克.汗也坦白地表示自己會「量力而為」,像是在去年的齋戒月時,身為市長參選人的他就已經需要到處趕場、辯論、政見發表,因此有時他也會「特例開齋」在適當的時候喝水,「因為過度刻意而勉強的齋戒,已經違反了齋戒的目的以及其強調的犧牲精神。」

印尼雅加達的穆斯林,在齋戒月第一天的白晝時間於清真寺內讀經。 圖/美聯社
印尼雅加達的穆斯林,在齋戒月第一天的白晝時間於清真寺內讀經。 圖/美聯社

由於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分布廣闊,且齋戒月的每年時令並不一致。因此像是在北歐或極圈的穆斯林若要「全力封齋」,那麼在夏季永晝的情況下,往往禁止飲食的時間多會超過20小時;但若在冬季永夜的情況下,卻又幾乎不用封齋。因此各地的教長也都會呼籲彼此「量力而為」,因為真正的虔信來自於平日生活的實踐,就算封齋封得越久也不一定代表其心靈的洗滌就更為聖潔。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齋戒月通常過得很悲慘。」沙迪克.汗寫到,「有些人可能會說反正我整年看起來都很慘,但齋戒卻時會影響我的情緒。而通常我最懷念的,就是那些(攝取不能)的咖啡因...。」倫敦市長表示,他今年已經提前少喝咖啡,希望提前準備的作法,能讓自己在齋戒時的「戒斷」症狀不會那麼強烈。

在齋戒月期間,穆斯林會在清晨日出之前先吃飽「封齋飯」(Suhoor),並在日落叫拜之後,再一起分享「開齋飯」(Iftar)。而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齋戒月的禁食會讓封齋的穆斯林變瘦,但其實飲食節奏的改變與齋戒預期心理的大吃大喝,反而讓齋戒月在現代社會中變成了發福的季節,而對於「會變瘦」的都市傳說,倫敦市長也斬釘截鐵的以自身經驗表示:「絕沒有這一回事!」


 

【2016.06.06 瑞士】

政府無條件發薪資給你好嗎?瑞士:NO!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基於保障人性尊嚴最低生存條件,昨日瑞士針對「無條件基本工資」發起一場試驗性的公投,詢問國民是否同意修憲保障「無條件基本工資」?據瑞士當地報導,開票結果顯示,反對派壓倒性勝利,以76.9%的得票率否決該提案。開票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投票前的各式民調已有跡可循,皆顯示有六、七成的民眾不贊成提案。然而,無條件基本工資近期卻在瑞士掀起一股前所未見的輿論激辯——到底,無條件基本工資是左派烏托邦式的幻想,抑或者,其實是一種調解資本社會的可行之道?

該次的提案最初由瑞士一名咖啡店老闆(Daniel Haeni),以及一批人權倡議者、企業家跟藝術家所發起,在成功獲十萬張聯署簽名後,進入公投程序。他們認為,在全球科技極速發展的年代,當愈來愈多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人們的工作條件跟待遇因而被限縮,生存的價值備受挑戰;同時,有許多非典型工作,如家庭主婦,因工作內容與個人生活緊密相連而導致其付出的勞力常被忽略,對這群提案倡議者來說,每份工作都有其價值,理應受到基本工資的保障。提案人之一的Ralph Kundig表示:「在過去幾世紀,無條件基本工資一直被視為烏托邦的想像,但現今社會極速變遷,無條件基本工資不僅成為可行的政策選項之一,未來勢必有其必要。」

這樣的論點雖然受到少數綠黨和社會民主黨人士的支持,但瑞士絕大部分政黨與政治人物皆謹慎地抱持存疑與否定的立場,連工會也表態不贊同。

「黃金男孩」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推廣團體,在街頭宣布公投的結果。 圖/歐新社
「黃金男孩」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推廣團體,在街頭宣布公投的結果。 圖/歐新社

什麼是無條件基本工資?簡單來說,無條件基本工資指的是政府每月「無條件」發放給國民一筆足以維持基本生存的「生活費」(薪資)。其與一般社會福利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有一定申請的門檻跟發放的條件,如失業、低收入戶、身障身分等等,但後者是以尊重每個人的「人性尊嚴」作為立基點,不論是否已有工作,其最低的生存條件都應被保障,因此稱之為「無條件基本工資」。

「無條件基本工資」橫跨政治光譜兩端,並非單一特定意識形態的產品。偏左的支持者認為,人生存的本質渴望有建設性的生活,在全球資本主義橫行的年代,該政策或許能協助每天被工作勞力追著跑的人民,擺脫資本壓力的剝削,因此該政策可作為緩解貧富差距的解方。而理論上,由於賦稅仍為公民之責,政府因此可透過稅制調整,排除掉有錢人獲得無條件基本工資的權利。同時,人們在基本生存被保障的情況下(如:不會餓死),能給予自己更多空間與時間來作自我投資,或是做些資本市場普遍認為不值得、不賺錢的事。

贊同該理論的部分企業家,亦認為,生活得更有彈性與快樂的人們,有更強大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為僵化與被壟斷的市場注入更多活水。同時,他們也認為,「全民買單來支付全民薪水」的概念,亦有助於簡化現今繁複的社會福利系統,剷除不必要的官僚制度與文化。

但對崇尚市場機制的人來說,「無條件基本工資」是個烏托邦式的瘋狂想法,預先排除了人拿了錢後就不願工作的風險。

倡議團體在巴塞爾街頭宣布了公投結果——即便只有23%的選票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但...
倡議團體在巴塞爾街頭宣布了公投結果——即便只有23%的選票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但他們仍將這次的公投視為好的推廣開始。 圖/歐新社

然而該提案真正被否決的原因,來自於公投提問相當模糊,同時倡議方並未詳細規劃藍圖,以及基本工資的實際金額:但經專家評估瑞士平均生活消費水平後,估算每個大人每月可獲得2千5百瑞士法郎(約8萬1千多台幣),小孩可獲得625瑞士法郎(約台幣2萬多),佔瑞士全國GDP的3%。儘管無條件基本工資可取代部分現行的福利津貼(目前佔GDP19.4%),但加總起來每年仍將耗費政府2百50億瑞士法郎,如此高金額的財政支出,免不了將倚賴高賦稅以及縮減其他公部門支出以達平衡。

除此之外,瑞士人民黨議員史坦姆(Luzi Stamm)亦提出一個反對該提案的重要理由:瑞士並非一個獨立的島嶼,在地理位置上被不同的國家層層包圍,如果政府發放基本工資,很難避免移民人口的湧入。該政策提案在未能明確解釋資金來源、執行辦法以及提供詳盡的配到措施下,雷聲大雨點小地慘遭否決。

然而,瑞士雖然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公投來測試此概念民意的國家,卻不是第一個實際執行這項社會實驗的國家:巴西、芬蘭、義大利、加拿大跟荷蘭,都曾經或是持續以小規模的方式嘗試所謂的無條件基本工資。而從去年3月起開始進行小規模試驗的芬蘭,將於明年針對該政策作出完整評估,決定是否擴大規模或終止。

歐洲社運新實驗:為什麼國家得無條件發錢給你? | 政經角力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肇事者塔雷卜.阿布杜慕赫辛是一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現年50歲的精神科醫師,於20...

德國聖誕市集汽車衝撞案:5死205傷,兇手「前穆斯林」的矛盾背景

2024/12/23
全球關注的法國馬松性侵案12月19日判決出爐。圖為受害者吉賽兒走出法,在律師和家...

法國吉賽兒性侵案:51名被告全數有罪,主嫌遭判20年最高刑期

2024/12/20
山西女碩士案點燃中國輿論怒火。左為涉嫌拐賣與性侵的村民張某,右上為卜女回家前的樣...

失蹤的中國女碩士:非法拘禁變好心收留?山西尋親案的拐賣與性侵疑雲

2024/12/19
由日本記者伊藤詩織導演的紀錄片《黑箱日記》,在今天12月18日入選第97屆奧斯卡...

日本#Metoo吹哨者:伊藤詩織《黑箱日記》獲奧斯卡列入最佳紀錄片票選名單

2024/12/18
敘利亞因為長年的內戰,還有許多城鎮有待復興重建。 圖/法新社

阿薩德倒台七日後:敘利亞看守內閣已接管,以色列趁亂轟炸入侵

2024/12/16
製圖/駐韓記者楊虔豪

尹錫悅彈劾案確定通過!204票贊成、85票反對

2024/12/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