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120小時,世界的大小角落【2015.11.23-27】

2015/11/28 轉角24小時

過去一週(11月23日-11月28)世界各地發生了些什麼事,不管是大是小,都讓《轉角》來碾平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2015.11.23. 克里米亞】

親烏分子蓄意破壞電力?克里米亞全境斷電

圖中兩位韃靼小孩在黑暗中滑手機(圖/美聯社)
圖中兩位韃靼小孩在黑暗中滑手機(圖/美聯社)

電塔遭蓄意破壞,克里米亞全境斷電、進入緊急狀態。

由烏克蘭提供給克里米亞的四條輸電線路自上週五(11月20日)起陸續遭受「人為破壞」; 起先是其中的兩條供電線遭炸毀,導致另外兩條線也跟著損壞,當時克里米亞政府便已向人民預告「可能斷電」的狀況。週日(11月23日)電塔再發生爆炸,清晨兩點克里米亞半島陷入大停電,島上近兩百萬人無電可用,政府隨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進行搶修,救難軍警也隨時待命。目前大城市內重要公共設施以及醫院只能倚賴備用電力。

原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在去年3月遭俄羅斯併吞,雙邊緊張關係雖不見緩和,但烏克蘭還是持續供應電力給克里米亞。雖然俄羅斯有計劃在克里米亞境內建造兩座電塔,以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來發電,但這個計劃仍在規劃階段,目前的克里米亞仍有70%的電力仰賴烏克蘭的傳輸。

目前還不知道造成這波大停電的罪魁禍首是誰,但由於週日烏克蘭當地的工程師前去搶修電塔時,遭遇反俄羅斯政權的克里米亞韃靼激進份子(Crimea Tartars)跟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的「右區黨」(Right Sector)的抗議跟攔阻,而一個壞掉的輸電線上還被掛上韃靼旗幟,各大媒體因此都將矛頭指向親烏克蘭人士,認為是一次政治攻擊事件。對於外界的指控,領導「克里米亞韃靼人大會」的領袖Mustafa Dzhemilev只表示輸電線就是「壞了」。

克里米亞已不是第一次碰到大停電,去年的冬天好幾次的斷電,儘管政府都對外宣稱是正在維修或是技術問題,但一般民眾皆認為是烏克蘭政府對克里米亞跟俄羅斯的反抗跟施壓。所以這次的斷電,大家都見怪不怪,淡定又從容地從家裡挖出一堆囤積的備用電池跟蠟燭。

小知識

韃靼人是原定居於克里米亞半島的民族,在過去國力強盛時有自己自治的克里米亞汗國,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的勁敵,韃靼人卻在18世紀沙俄帝國崛起後成為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蘇聯時期不少韃靼人遭流放,人口大減,一直到八零年代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家園。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讓不少韃靼人在去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中,選擇支持烏克蘭政權抵抗俄羅斯的併吞。現在的韃靼人雖然沒有自治的權力,但擁有代表其的行政組織「克里米亞韃靼人大會」(Mejlis of the Crimean Tatar People)。「克里米亞韃靼人大會」於1999年由當時的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正式認可代表烏國境內的韃靼人。


【2015.11.23 菲律賓】

菲律賓媒體人悼念六年前的馬京達瑙政治大屠殺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將於明年中任期屆滿,示威的記者不滿他無法達成上任時對司法的承...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將於明年中任期屆滿,示威的記者不滿他無法達成上任時對司法的承諾,因此焚燒艾奎諾三世肖像以示抗議,而肖像所乘坐的挖土機,則象徵2009年的那場大屠殺。(圖/美聯社)

數十名菲律賓媒體工作者為悼念六年前那一場衝擊人心的政治大屠殺,今天聚集在菲律賓記者協會外,焚燒坐在挖土機上的總統艾奎諾三世的肖像,以示抗議法律制裁至今未果。

2009年11月23日,菲國南部民答那峨島馬京達瑙(Maguindanao)發生了一場駭人聽聞的政治謀殺-馬京達瑙大屠殺。時任布魯安市副市長滿古達達圖(Toto Mangudadatu),其妻子偕同滿古達達圖的妹妹、支持者、律師和記者等一行人,在前去幫丈夫辦理參選登記的路上,被一百多名武裝部隊攔截、綁架並殺害。謀殺手段相當殘忍,不僅施以暴力、性侵,截肢,殺滅完後再用挖土機將屍體運至事先挖好的土坑,集體掩埋。當年調查人員在案發現場發現超過100個子彈殼,58人遭殺害,其中有記者32名。

被指控為幕後策畫人的嫌疑犯是當時與滿古達達圖角逐競爭馬京達瑙省省長一職,出身自當地的政治大戶安帕圖安家族的小安帕圖安( Andal Ampatuan Jr.),以及其父親大安帕圖安( Andal Ampatuan Sr.),後者在事發當時為時任省長。據悉滿古達達圖本身與安帕圖安家族有世仇恩怨,而大安帕圖安為求兒子順利「子承父業」,攜手與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行政長官紮爾迪安帕圖安(小安的哥哥)策畫了這場殘暴的政治謀殺行動。

整場屠殺為政治預謀犯案,反映的是菲律賓家族政治在地方選區的暴力壟斷勢力、不健全的民主選舉、腐敗的警政系統跟槍枝管制,以及媒體安全與自由等問題。菲律賓不少地方政治,混雜黑道勢力,槍枝走私猖狂,以至於幾乎每次選舉都會傳出暴力事件。而涉案的安帕圖安則是當時菲國總統阿羅約夫人緊密的政治盟友,導致外界質疑審判過程司法不公。

現任總統艾奎諾三世在2010年上任後遂承諾將公平偵辦此事,逮捕了近兩百多名可能參與涉案的人士,其中不乏有受雇於安帕圖安家族的警察與民兵。

六年過去了,大安帕圖安已去逝,小安帕圖安雖被控25項謀殺罪,但偵查進度緩慢,偵查工作一再延宕,許多證據無從蒐證,司法至今仍然還沒還家屬一個公道。


【2015.11.24 馬其頓】

歐洲邊境過濾機制展開,被拒絕的難民何去何從?

被拒絕的難民,要去哪裡?(圖/路透社)
被拒絕的難民,要去哪裡?(圖/路透社)

難民潮仍源源不絕地湧入歐洲,但各國對邊境的緊鎖政策卻早已悄悄開始——並開始製造人道兩難。

以申根國之一的斯洛維尼亞維為發起,包括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在內,自上週開始已展開了「邊境過濾機制」,這些國家將只針對來自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三國的「難民」開放入境走廊,但其他來自伊朗、巴基斯坦或其他亞非國家的無簽證過境者,將一律被視為「經濟移民」而拒絕入境。

官方表示,這項措施是為了因應超量負荷的巴爾幹邊境。但人權團體卻也指控這種「以國家為單位過濾作法」毫不合理,在毫不考慮難民個人因素的狀況下,僅以「國家為標籤」衡量受迫害與否,完全不符「國際法或人道的標準」。

然而相關當局卻認為此舉仍符合《聯合國難民公約》對「難民」的定義。並也稱在安全與邊境流量管控之間,這樣的做法已是對每日流量上萬的難民潮,最合理可行的解法之一。

在馬其頓-希臘邊境,幾位被拒絕入境的「非戰區移民」發動了絕食抗爭,其中一位伊朗籍的「難民」哈米德甚至激動地縫起了自己的雙唇,以示自己「絕望的處境」。

在面對《路透社》的採訪時,哈米德表示自己早已無處可去,「如果我回伊朗的話,我會被判絞刑」,唯一的出路就是前往所謂的「自由世界」試圖展開全新人生。

歐洲目前已步入冬季,在南歐,各地入夜氣溫不僅降到零度以下,降雪也讓戶外的氣氛寒凍不已。而這批的被拒絕入境的「移民」目前也只能處在三不管地帶,無法入境、也無法就地得到安置庇護。


【2015.11.24 布魯塞爾】

緊急命令下的比利時,這週過得怎麼樣?

布魯塞爾大廣場上的反恐軍警(圖/歐新社)
布魯塞爾大廣場上的反恐軍警(圖/歐新社)

持續三天的反恐警戒將持續,但週三會慢慢回復正常。

一個多禮拜前襲擊巴黎的恐警份子之中,有至少三人來自於鄰國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而其中的嫌犯阿布德斯蘭(Salah Abdeslam)仍在逃亡;比利時政府為預防巴黎恐攻重演,在週日(11月22)決定將布魯塞爾的反恐警戒上調至最高級別(第4級),而全國其餘城市維持第3級。

反恐警戒最高級別下,布魯塞爾全部暫停上課、地鐵全數關閉,只有部分公車路線跟地面上電車維持營運;飛機照飛,但維安檢察比平常更為嚴格。政府雖然沒有限制民眾行動,仍呼籲大家乖乖待在家,多數家長因為孩子上課,也選擇留在家照顧孩子。街道上不少店家關門休息,照常營業的店家得自我消遣地在官方臉書上張貼「不好意思,我們有營業」(Sorry, We're Open)的通知。

布魯塞爾號稱歐盟首都,這幾天歐洲議會與執委會大樓外維安層層管制,而向來總是擠滿遊客的布魯塞爾大廣場,空曠無人,只有手持槍枝的軍警巡邏戒備。電車上人數寥寥,布魯塞爾民眾形容當地氣氛相當詭異,很多人都很害怕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明天周三學校跟地鐵會將回復正常,比利時政府希望讓大家慢慢回歸正常生活,但反恐警戒將持續維持在最高級別。

週日比利時警方在布魯塞爾、烈日市(Liège)、沙勒羅瓦(Charleroi),以及被媒體稱之為恐怖分子溫床的莫倫比克區(Molenbeek)進行了幾場搜捕突襲,十幾人遭逮捕,但其中並不包括阿布德斯蘭。經過偵訊後,其中15人被釋放,3人遭拘留。

根據BBC報導,阿布德斯蘭從巴黎回到比利時 四處躲藏,其間曾與兩個朋友連繫;這兩位朋友事後向媒體透露,阿布德斯蘭似乎相當焦慮,急於想脫身回到敘利亞,但他除了要躲避歐洲各國的通緝,同時也一些ISIL成員對他的不滿,因為他沒有在巴黎恐攻的時候引爆身上的自殺炸彈(He was caught between European authorities hunting him and IS members who were "watching him" and were unhappy that he had not detonated his suicide belt.)

根據最新的報導,一條可能屬於阿布德斯蘭的自殺炸彈皮帶被發現遺棄在一個巴黎郊區。


【2015.11.25 摩洛哥】

原來她根本不是女自殺炸彈客,散播照片的媒體怎麼了?

傳說中的女自殺炸彈客,其實卻是個無端被波及的路人甲。
傳說中的女自殺炸彈客,其實卻是個無端被波及的路人甲。

「揭秘 女自殺炸彈客 入浴露點照曝光」,你還記得一個星期前的這張照片嗎?......但真實世界中,照片的主角其實卻是個無端被波及的路人甲。

全球媒體都將這張照片,當作是巴黎恐攻主嫌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的女朋友——歐洲第一個女自殺炸彈客艾布朗肯(Hasna Aitboulahcen),但照片的事主卻是來自於摩洛哥、與恐怖攻擊、巴黎悲劇毫無關係的平凡路人巴卡薩(Nabila Bakkatha)。

巴卡薩表示,這一系列的誤植照片確實是他在巴黎時期的個人照,但他本人與恐怖攻擊、IS、阿巴伍德、艾布朗肯等人「毫無關聯」,照片被媒體誤用,完全是被「友人刻意陷害」,而身心受創的他不僅恐慌到無法工作,甚至在摩洛哥的正常生活都有問題。

在11月18日巴黎聖丹尼區攻堅之後,一名巴卡薩的友人「惡意地」謊稱這張私人照片是自爆身亡的自殺炸彈客艾布朗肯,並出售給英國小報《每日郵報》,而《每日郵報》在未能查證照片來源的狀況下高調刊登、配上聳動標題後,一時之間竟被全球各大媒體——包括台灣媒體——所引用,即便照片與事件毫無關聯。

在事發之後數天,巴卡薩才發現自己的照片被誤植,他先後在當地媒體Alayoum24(今日24)發表聲明,並輾轉透過CNN、半島電視台,才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發表了「真相澄清」。

巴卡薩對半島電視台表示,他對於《每日郵報》的做法非常憤怒,「記者拿到資料都不查證是怎樣」,除了針對洩漏照片的友人提告外,也可能對英國媒體提出訴訟。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每日郵報》還未提出任何道歉聲明,也未對假照片一案提出任何解釋。


【‪2015.11.25 海地】

質疑總統選舉舞弊,海地選民暴動

支持者高舉由反對黨派出的海地總統候選人塞葉斯坦的競選海報(圖/歐新社)
支持者高舉由反對黨派出的海地總統候選人塞葉斯坦的競選海報(圖/歐新社)

海地在上個月的25日完成第一輪總統選舉投票,投票率僅約26%,卻有高達54名候選人的人數,讓當地選民相當困惑;選舉過程雖然和平無暴力,但有過多瑕疵,引發民眾與反對黨的不滿,這一個月來陸續上街抗議。

幾週的抗議行動卻不見緩和,終於在昨天「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Provisional Electoral Council)公布最終投票結果後,引爆警民衝突;民眾在街頭放火燒輪胎,朝警察丟石頭,警方則開槍回應。目前已知有三人受傷。

通過上個月第一輪投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分別是執政黨支持的莫伊斯(Jovenel Moïse),獲得33%得票率,以及反對派的塞葉斯坦(Jude Célestin),獲得25%得票;兩人將在12月27日進行第二輪的投票,但塞葉斯坦和另一個反對黨候選人詹查理(Moise Jean Charles)卻拒絕承認第一輪的投票結果。據塞葉斯坦發言人表示,反對派跟街頭抗議的人民只有兩項訴求,一是執政黨將莫伊斯從候選人名單移除,二是宣布10月25日的投票無效。

而根據美國律師組成的選舉觀察團於投票當日在現場的觀察,此次總統選舉瑕疵極多,不僅有黨派人士蓄意重複投票等作票行為,甚至還有不公正褫奪選民公民權的現象。儘管當地的選舉觀察團跟反對黨要求重新驗票,臨選會卻以無權力成立偵查委員會為由拒絕。

今年8月海地舉行了首次立法選舉,原以為能為其民主進程邁進一大步,最後卻因暴力事件頻傳而被迫中斷,海地人民因而相當期盼這次的總統大選,但臨選會強硬的立場則無疑加深了海地民眾對選舉制度的不信任。


【‪2015.11.26 昆都士】

駐阿富汗美軍,承認誤炸無國界醫生醫院

攻擊過後的醫院(圖/美聯社)
攻擊過後的醫院(圖/美聯社)

還記得今年10月20日,《轉角》曾在粉絲團上發表一則來自於無國界醫生 (台灣) /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Taiwan)的請求嗎?

今年10月3日,一架美軍的AC-130空中砲艇攻擊機,在無預警地狀態下,對一間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北部昆都士所設立的醫院展開轟炸,造成包括14名MSF的醫護人員在內,至少30人罹難;事發之後,MSF也展開國際連署,要求美國政府與國際社會針對這起悲劇,展開獨立調查。

而將近兩個月後的今天,美軍駐阿富汗的最高指揮官坎貝爾將軍(John Campbell)也公布了美軍版的調查報告,承認昆都士的誤炸是「可以避免的人為疏失」。

坎貝爾將軍的報告表示,美軍原先的目標是一棟被阿富汗塔利班部隊佔據的政府大樓,但出動的AC-130攻擊機,「地圖定位系統系統故障」,同時聯軍在地面也缺乏「眼線」來目視確認目標,於是在一連串的錯誤與疏失下,這架AC-130遂盲目開火,在10月3日凌晨2點08分對MSF駐紮的醫院展開轟炸;而在一片錯愕與混亂中,MSF也在2點20分緊急通報美軍「遭受攻擊」,但直到開火後29分鐘,2點37分時美軍指揮部才發現「炸錯目標」,但此時AC-130已回報「任務完成」,傷害已不可挽回。

坎貝爾將軍承認,無國界醫生的所在醫院早已被「定位成非軍事的人道目標」,但在一系列疏失與疲勞運作下,「我們確實違反了美軍的交戰守則」並做出了「無意」但錯誤的判斷。

然而即使美軍公開承認錯誤並道歉,但報告中卻未針對美軍「違反戰爭法」,「攻擊標有紅十字、紅新月或與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相關的其他標誌的醫生、救護車或醫用船隻...」一事,提出任何形式的說明。

而無國界醫生在獲知美軍報告後,也同步質疑聯軍在戰地的作戰流程「是否有嚴重區誤」,才會讓這種離譜且可避免的悲劇再再發生。

坎貝爾將軍表示,目前相關美軍人員皆已停職接受懲處報告。後續聯軍部隊也將繼續配合其他單位——包括北約與其他獨立單位——的咎責調查,以釐清責任與未來改進的歸屬。


【2015.11.26 突尼西亞】

伊斯蘭國承認攻擊突尼西亞總統府衛隊巴士

失去父親的孩子,依著母親哭泣 (圖/美聯社)
失去父親的孩子,依著母親哭泣 (圖/美聯社)

突尼西亞總統府的精稅衛隊乘坐的巴士,在25日台北早上時間遭到自殺炸彈攻擊;總統艾塞卜西(Beji Caid Essebsi)宣布全國進入為期一個月的緊急狀態。而在不到24小時後,伊斯蘭國出面承認犯行。

這起攻擊造成13人喪命,其中12人是護衛隊人員,第13位則疑似是引爆炸彈的自殺炸彈客。

這已經是今年突國境內第三起恐怖攻擊。今年3月突尼西亞的巴杜博物館(Bardo Museum)遭三名武裝分子襲擊並挾持館內觀光客,造成21人死亡;6月份渡假勝地蘇塞的一家度假飯店亦遭一名偽裝成觀光客的恐怖分子入侵,於飯店的私人海灘上掃射並放置炸彈,最後共38名外國旅客喪命。

為什麼突尼西亞會成為恐怖組織攻擊的目標?種種分析眾說紛紜,最常見的便是突尼西亞是2010年末「阿拉伯之春」席捲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世界後,唯一順利組成過渡政府、穩定發展民主的國家。而「世俗化的民主」制度,不僅是伊斯蘭激進份子所不能接受的,突尼西亞「成功轉型」的例子,更是不可容忍。

除了「民主說」,也有不少分析直指突尼西亞近年停滯的經濟成長,其國內攀升的失業人口大多集中於青年族群;社會安全網絡的不足,造成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對未來不抱希望,大量出走敘利亞成為聖戰士。

然而北非風險顧問公司(North Africa Risk Consulting)負責人波特(Geoff Porter)則提出了另一種值得深究的因素:突尼西亞國家安全機制的漏洞。

在阿拉伯之春之前,突尼西亞國安力量由獨裁者宰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把持,形成極具高效率的龐大線民網絡。而在阿里的獨裁下,激進份子向來都是被關進牢裡,甚至被嚴刑拷打,但突國自2011年開始實現民主轉型後,激進份子反而有更多集會跟流動的自由。

此外,突尼西亞身為旅遊勝地,有非常多顯著的「攻擊目標」,在突國轉型的過渡期間,安全機制的重組跟改革進程緩慢,譬如一項擴充警察執法權限跟加重司法懲處的反恐提案就在委員會卡關許久,或被人權團體抗議侵犯媒體自由等。在反恐制度不夠純熟跟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原本就相當顯眼的「攻擊目標」便暴露在維安不足的高風險裡。

種種因素造就了突尼西亞今天的局面,而伊斯蘭國在指認攻擊巴士的犯案者——Abu Abdyllah Tounsi——為「聖戰士」時,也強調在「真主統治突尼斯之前,突尼西亞的暴君將不會有安寧的一天」(tyrants of Tunis will not have peace and we will not rest until the law of God governs in Tunis.)。

轉角說

這幾天台灣頻頻被點名,似乎躲不過這場全球性「恐佈vs.反恐風波」,也許我們再深化民主跟拼經濟的同時,也可藉此時機好好檢視我國的維安意識跟安全規範。同場加映:

常見攻擊目標——球場場務管理跟安全《球場之內:巴黎恐攻後,台灣準備好了嗎?》

別人的反恐部隊《緊急命令後,法國軍警的動員跟部署》

反恐三大應變需求《除了害怕恐怖攻擊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 2015.11.27 紐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恩節了!

感恩節大遊行飄在天空中的「沒牙」來自動畫馴龍高手。(圖/美聯社)
感恩節大遊行飄在天空中的「沒牙」來自動畫馴龍高手。(圖/美聯社)

350萬人觀禮,紐約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

自1924開始每年感恩節前夕,美國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Macy's)都會在紐約市贊助「感恩節大遊行」,各式各樣的大型花車、氣球等,也成為全美過節時的傳統節目與共同回憶。

今年的梅西感恩節遊行雖然受到兩周前巴黎攻擊事件的影響,各項維安多倍加重,但短短4公里的遊行路線,仍吸引超過350萬名民眾到場觀禮,全球有超過5,000萬名觀眾在電視機前收看遊行直播。

梅西百貨的遊行雖然是全美的共同記憶,但在遊行之後,贏來的則是更令消費者期待的「黑色星期五」,在11月27日這天,全美商家將祭出一年一度的大型折扣 祭,各地也都會出現民眾搶購血拼的熱潮,而美國市場在黑色星期五的消費規模,也多被視為景氣狀態與消費趨勢的總結指標。


【 2015.11.27 莫斯科】

俄戰機遭土耳其擊落,土俄之爭持續燃燒

俄羅斯民眾聚集在駐莫斯科土耳其大使館前,高舉「別去土耳其旅行」的抗議牌子。(圖/...
俄羅斯民眾聚集在駐莫斯科土耳其大使館前,高舉「別去土耳其旅行」的抗議牌子。(圖/歐新社)
  

戰機被土耳其擊落之後,俄羅斯還願意與歐美「盟軍」並肩作戰,「剿滅」IS嗎?答案是肯定的;和土耳其就此了結嗎?答案就未必。 

俄羅斯總統普丁26日在克林姆林宮會晤來訪的法國總統歐蘭德,並在會後公開表示「仍將與美國為首的聯盟部隊合作」,共同對抗敘利亞境內的IS武裝力量,但普丁同時下達最後警告,宣稱若同樣的敵意行為再度發生,俄羅斯就「再也沒有必要與任何人、任何聯盟、任何國家」攜手合作。  

普丁表示,在他的認知裡,「反恐大聯盟」將會以聯合國為框架來運作。目前積極遊說各國「出力」的法國總統歐蘭德,在本周也已經說服英國、德國參與空襲隊列,但除了轟炸之外,包括出動地面部隊、國內反恐情資分享、難民問題、敘利亞政府承認問題等,目前皆無明確共識。 

另一方面,擊落俄羅斯戰機的「事主」土耳其,在多日之後也開始放軟姿態,包括土耳其總統艾多爾安在內,也公開表示將與「莫斯科當局再作溝通」,但至今雙方仍無直接互動,反而俄羅斯境內傳出土耳其商人被相關當局「查水表」,入境海關內來自土耳其的各種商品也出現「嚴加檢查」或無預警退貨、拒絕入境的狀況。 

在戰機擊落事件後,俄羅斯當局曾大張旗鼓地揚言將「制裁」土耳其,並針對土耳其旅遊與農產原物料進口等項目作出相關回應;然而雖然俄羅斯是土耳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但雙方貿易往來的核心——石油與天然氣——至今仍未見到明顯的政策影響。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32歲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創辦人佛瑞德(Sam Bankman-Fried)...

【Daily Podcast】FTX創辦人詐欺等7項罪名成立,遭判刑25年/阿富汗塔利班宣布恢復對女性公開石刑與鞭刑

2024/03/29
塔利班對阿富汗國內女性壓迫日深。 圖/路透社

「用石頭砸死她們」:塔利班宣布恢復針對女性的公開石刑與鞭刑

2024/03/29
泰國眾議院3月27日三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法案預計法律將於年底前生效,屆時...

【Daily Podcast】日本小林製藥「紅麴被害風暴」4死106人住院/泰國眾議院壓倒性通過,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

2024/03/28
左為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等高層開記者會致歉,右為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 圖/美聯...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健康被害」風暴擴散中:已4人死亡、106人住院

2024/03/28
示意圖。2023年9月,雪蘭莪州沙登一家印刷廠經理遭控將2540本古蘭經送到非穆...

【Daily Podcast】美國巴爾的摩大橋遭貨輪撞擊坍塌,推定6名失蹤工人死亡/馬來西亞襪子風波開庭、古蘭經印刷案最新判決出爐

2024/03/27
巴爾的摩凱伊橋遭「DALI號」貨輪撞毀,船員亦有人受傷。 圖/路透社

美國巴爾的摩大橋被撞斷:6名失蹤工人推定死亡,當地陷入塞車噩夢

2024/03/2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