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統一指南:香港,老兵不慎摔一跤

2015/11/06 徐子軒

97年香港回歸祖國,「歡欣鼓舞」的民眾在香港新界喧騰著。 圖/路透社
97年香港回歸祖國,「歡欣鼓舞」的民眾在香港新界喧騰著。 圖/路透社

時間回到上世界80年代,剛走出文革陰影的中國在鄧小平的領軍下,展開對世界的探索與中國的改造。鄧氏決定先從香港著手,過去的經驗顯示,香港能夠提供大量外匯、技術與新知,因而他相信香港會對中國的現代化產生莫大的影響。

在這段期間,中英之間的香港主權移交談判雖然還未正式展開,但香港市民普遍對中國有著恐懼戒心:當時文革才落幕不久,紅衛兵的敗德劣行、以及北京政府對私產的巧取豪奪等,都讓香港市民深懷疑慮。

英國政府曾嘗試在「移轉主權的前提」下,繼續管理香港(不是租借,是管理,像是清國的海關總稅務司由英國人出任管理職)。但東方世界的水位有夠深,不列顛人顯然天真地忽略了中國民族主義的愛國心,竟想以商業活動為由,希望能做北京駐港的代理人

但鄧小平很直接地拒絕了英國人的方案:一方面鄧氏認為他的新團隊(如胡耀邦、趙紫陽等)有能力處理資本主義城市的問題;一方面英阿福克蘭戰事在先,他也看見了騰不出手來的大英帝國,完全無法面對北京為香港「不惜一戰」的準備。

就在此時,1982年,「鐵娘子」首相柴契爾來到北京,躊躇滿志的她,認為可憑「理」折服鄧小平。不過,伴隨著鄧氏吐痰聲的堅定意志,讓鐵娘子鍛羽而歸。後來儘管再有些許外交波瀾,也難撼動「祖國」的決定。在第12輪談判之後,倫敦終於承認:英國想繼續管理香港的想法「不切實際」;到了第22輪談判,英國的立場早已形同棄守,終究和中國發表《聯合聲明》,完成她對香港市民的最後承諾。

1984年,柴契爾夫人(左)與中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右)磋商香港回歸事宜。但...
1984年,柴契爾夫人(左)與中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右)磋商香港回歸事宜。但照片中,是否還有你熟悉的面孔呢? 圖/美聯社

舉目無親的狀態下,港人的心情如洗三溫暖,既出現港圓暴跌、市民囤貨,卻也出現了港股大漲的詭異反差。當然,這背後都無法排除政治力量的影響,但也足夠顯示港人在「近鄉情怯」的焦慮與不安。

1982年的一份民調,說明了當時港人的意向:調查裡有70%支持維持現狀 (Status quo) 、15%支持成為國際托管地(Trust Territory),只有4%支持回歸中國

這僅只是偏好結果(preferred outcome,「我想要...」),若以感知結果(perceived outcome,「我認為要...」)還更有趣:43%支持維持現狀、33%支持成為托管地,6%支持回歸,這顯示了港人極度渴望國際外力的協助

隨著回歸日越來越近(1997年7月1日),香港人對未來的徬徨也益深,這也強化了自我身分的肯定與認同。90年代的調查,6成的市民認為自己是香港人、2成5認為是中國人、但認為自己既是香港又是中國人只有1成多。

特別是在血腥的六四事件後,港人的恐懼達到最高點,為安港人之心,北京甚至一度傳出「解放軍不會駐港」的烏龍消息。但顯然港人並不買中南海的帳,從89到97大限,香港居民至少有45萬人移居海外——幾近總人口的10分之1。

有能力移民者多屬中產階級或專業人士,他們的「用腳投票」說明了人心所向。但同一期間,中國也陸續輸入移民,光是90年代合法進入香港的就有50多萬人,他們對香港資源的分享與佔取,亦種下港中矛盾之因。

歷經國民教育、袋住先普選、雨傘革命、滬港通深港通等洗禮,港人漸察覺一國兩制之死一國一制之生。如今,港人對前途的信心,已經從回歸時的7成高潮,落到如SARS時的負10新低。

過去,這個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端賴港英時代的法治遺產;現在,開放依舊,港人自詡的自由、廉潔、效能等價值卻遭受腐蝕;未來,香港是否還是香港人的香港?抑或,在中國香港的紫荊大纛下,將成為一個普通的都市?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圖為天安門廣場的解放軍慶祝儀隊。 圖/路透社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圖為天安門廣場的解放軍慶祝儀隊。 圖/路透社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蒙古雖祭出第三鄰國政策,但會盡量顧及俄中利益,這樣俄中比較能容忍蒙古和他國發展關...

夾在中俄之間: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求生路

2025/01/17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在2025年1月1日到期約滿,烏克蘭因戰爭不...

烏俄戰爭3年:烏克蘭終止俄國天然氣過境,但歐盟還沒準備好

2025/01/07
左圖為 1979年1月3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會...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100歲逝世:「新冷戰」局勢下,留給美國的最大遺產

2024/12/30
2024年12月8日,首爾國會外,一名抗議者手持一塊寫有「叛亂分子領袖」字樣的紙...

尹錫悅的魯莽戒嚴令:民主國家可以戒嚴嗎?20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禁忌

2024/12/09
面對俄羅斯強大的牽制,摩爾多瓦桑杜政府亟欲找到平衡出路,入歐公投的拉鋸戰更凸顯分...

摩爾多瓦通過入歐公投:歐洲「最窮小國」如何應對被俄羅斯滲透?

2024/12/05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最新文章

2025年1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右) 與英國首相施凱爾 (左) 在基...

英國表態「準備好且願派兵協防烏克蘭」:歐洲集體抵禦侵略的主動下一步?

2025/02/17
2025年2月4日,一名烏克蘭軍人查看哈爾科夫地區伊久姆飛彈襲擊現場附近一座被俄...

川普與普丁同意開始烏俄談判:未參與美俄對談的烏克蘭何去何從?

2025/02/13
2025年2月11日,義大利反黑手黨地區總局巴勒莫分局的警官參加在義大利西西里島...

義大利對黑手黨的百人掃蕩:40年來最大行動,黑手黨在「反黑之戰」下的式微

2025/02/12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兄長——嘉樂頓珠,於2025年2月8日逝世於印度噶倫堡,享...

噶倫堡的製麵師:達賴喇嘛兄長嘉樂頓珠過世,一生追求西藏自由

2025/02/11
2025年2月6日,華盛頓特區美國國會山莊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會進步黨團舉辦記...

美國政府花大錢買訂閱?陰謀論與謠言的《Politico》之亂

2025/02/10
李安2月8日獲頒美國導演工會的終身成就獎,楊紫瓊擔任頒獎人。 圖/法新社

李安獲美國導演工會終身成就獎:「我生長在台灣,實現了美國夢」

2025/0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