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車廂「擴音仔」(下):英國反對入侵公共場合的噪音反社會行為
英國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在提出修法前,曾委託權威市調機構Savanta進行民意調查,在針對2,174名成年人的調查中顯示,有38%的人表示經常或偶爾遇到有人在公共交通上大聲播放音樂或影片;這項調查還發現,有54%的人表示在要求他人把聲音調低時會感到不安與恐懼,其中女性(63%)比男性(46%)更不願意主動這麼做。
▌接續上篇:〈拒絕車廂「擴音仔」(上):英國擬修法重罰在大眾交通工具擴音的乘客〉
主要理由是長久以來已經發生過太多件因此而發生的暴力事件與後續衍伸的司法糾紛,無論是乘客自發性的勸阻或是從業人員的職業作為,無故增添的社會成本讓多數人寧願選擇忍耐。
網路上對於如何應對耳機迴避者(Headphone Dodgers,意指不使用耳機的人)的問題討論眾多,有人認為不敢上前直接勸阻代表的是一種純粹的道德懦弱,但也有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應那可能是一種拿命去賭的行為;也有人獻策說魔法只能用魔法打敗,當耳機迴避者大放音樂的時候,所有人應該起身圍著他跳舞扭動、當有人公開追劇的時候要很友好的去他耳邊暴雷;也有人認為這是自己換個車廂或座位就行的小事,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討論。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然而各種經典或創意的處理方式也只是再度印證了耳機迴避者一直是個困擾的事實,耳機迴避者從來沒有因為這個社會的廣泛討論而變得更文明或更收斂。集體的「被逼」(Bare beating)經驗也突顯了一個公民社會的吊詭困境,那就是——尋求寧靜的旅客必須打起精神再發出一個聲音才有機會消彌本來就不該外洩的聲音,並且讓一個被多數人期待是安靜空間的場域,竟變成眾聲喧嘩的法庭來討論應不應該要有聲音的存在,不管是請服務人員處理還是乘客自發的集體譴責,都是勞師動眾的應對一個小奸小惡的存在。
以上這些理由等於給了主動製造動靜的人擁有了更方便的揚聲器,因為他知道他隨手製造的麻煩必須要用更大的麻煩來平息,只要抓準這種不符成本的政治行動心理,就有很大機率可以在每個短暫的通勤時間中高歌離席。
另一方面,針對耳機迴避者的政治動員,也反應了政治從業者非常有必要從宏觀大敘事的國家方針層面,分一點注意力給微觀的公民日常生活。誠然,車廂裡的音樂看似沒有疫情、脫歐、或是川普的關稅挑戰來的重要,然而,耳機迴避者或是所有反社會行為問題的重點,並不只是指認出秩序破壞者的聲音有多麼大聲,更關鍵的是其他被迫接受的自律市民因此在公共領域開始自動把自己轉成靜音模式。
當公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存在的反覆無解問題中習得無助時,他與社會的聯繫會逐漸鬆弛,對於政府的權力運作方式會抱持著根本的懷疑;當公民無可奈何的從公共語境中自動無聲登出,對於執政和在野的所有政治人物都是致命的政治能量流失,當一個政府失去內部向心力,也就少了能和歐盟或川普關稅在談判桌上叫板的實力了。
傳統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傾向強調創造一個平等的公共討論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必須有聲音,而且要有各種聲音;但車廂裡的「被逼」(Bare beating)現象揭示了一個新的公共空間的類型想像,那就是維持一個誰也沒有權利把自己的聲音強加在任何人身上的寧靜空間對於公民社會的品質維護而言也是同等重要的。
當重大的事件發生時,我們的確需要可以確保所有聲音暢所欲言的平台,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微觀場景,擁有一個可以寧靜休息、不需調動神經的喘息空間也是保存公民能量非常重要的機制——並不是每個公共場合都需要意見交換,也不是只有異口同聲才叫作達成共識,在一個誰也不打擾誰的公共空間裡保有自己,不約而同的無聲也能是一種意境極高的公民參與。
▌修法與執法
事實上,目前英國鐵路法的《施行細則》已經明確禁止多種車廂內不被允許的行為,諸如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和冒犯性言詞等,包括「除獲鐵路營運機構之許可,任何人員不得於鐵路設施中唱歌、使用任何產生或複製聲音的儀器、物品或設備」。根據現有規定,違反規定的乘客可以被要求下車或驅逐出車站,或最高1,000英鎊罰款,相關規定也適用在公車上。
自由民主黨主張現有法規明確性不足,希望透過修法具體列舉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以及音樂、影片和遊戲等播放內容,以專門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出現類似行為。同時,由於目前法規散見於各交通機構或是地方自治規則裡面,因此才會從《公共巴士服務法案》(Bus Services Bill)著手,希望從基本法的角度明確將擴音族的行為納入全國性的禁止行列之中(雖然修法後也只能適用在英格蘭地區)。
甫於2024年失去14年執政地位的英國保守黨,其現任黨魁巴登諾赫(Kemi Badenoch)向媒體表示她對更嚴格修法的疑慮,她認為會作出這些反社會行為的人「應該付不起罰款」,起初更表示不清楚自由民主黨的提案內容:「我不是一個會從自由民主黨那裡尋找政策點子的人。我覺得他們那裡有很多笨蛋,他們不是很瞭解事情是如何運作的。」
而同黨籍的影子交通部長(英國政治慣例中由反對黨自設的各領域監督代表,並非執政政府內閣)培根(Gareth Bacon)則較為務實的表示:
他也強調,保守黨支持「這類常識性改革」,但「任何新的規定都必須以加強執法為後盾——這是自由民主黨的構想欠妥之處」,並認為執政當局有必要就執行面提出說明。
英國交通部則對此回應:「目前已經有嚴格的規定來防止公共運輸的反社會行為,包括最高1,000英鎊的罰款」,此外,政府也在推動更多措施來處理公車上的反社會行為,包括對乘務人員進行強制培訓,教導他們如何應對這類事件。
然而,在現實中,要公車司機或乘務人員離開方向盤來處理這些事情的確不太實際,2006年正當手機普及的時代,當時的倫敦市長就已經被耳機迴避者的問題逼著下令驅逐公車上開擴音的乘客,而當時工會則表示自己的會員不會參與這個政策的執行,理由是「這意味著司機必須臨停下車,從而使自己處於可能會被襲擊的處境」。
另一方面,由於目前的規定並非全國性的行政規則或刑事法律,而較多是旅運契約或是公共場所使用規則之類的規定,因此,公共運輸機構的從業人員針對類似反社會行為只能以「服務」的角度介入,而沒有「執法」的權限,這也是部份保守黨議員認為這並不是法源不足的問題,關鍵在如何落實執行,並且順帶批評了工黨政府縮減政府交通警察編制只會讓事態更加嚴重。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則抨擊保守黨議員對此議題的訕笑態度,重申目前確實有嚴格的法律規定來約束相關行為,並說明英國政府已額外撥出12億英鎊的警政預算,其中包括擴編1萬3,000名地方員警。
施凱爾表示:
("We are focused on tackling anti-social behaviour. It's not low level. It does affect people and their communities and their sense of safety.")
並以去年保守黨倫敦市長候選人霍爾(Susan Hall)的政見為例,她曾表示,如果乘客大聲播放音樂,「她會把他們從地鐵上扔下來」,顯見保守黨對於耳機迴避者也是一樣深惡痛絕,應該共同聚焦於如何遏止相關的反社會行為。
儘管各黨派之間不忘互噴口水,但在自由民主黨的發起之下,全國輿論幾乎一面倒支持,打擊耳機迴避者的聲音總算在各種雜音中直達天聽,幾個國會主要政黨正異口同聲的譴責公共運輸上的擴音行為和其他反社會行為,政治評論者普遍認為自由民主黨的提案將有望順利通過,視各黨議員協商結果,未來在車站、車廂等公共運輸場合,擴音、大聲談話、甚至高聲唱歌等,都可能納入修法後的嚴格規範對象,然而修法究竟只是政治人物刷存在感的短期話題手段,還是真的能獲得有效的執行與改善,英國社會的安靜多數仍在豎耳聆聽著。
責任編輯/賴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