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民兵與《夢想之地》:韓裔美國人的百年認同苦旅

聯合新聞網 吳文哲
懷抱「美國夢」的韓國家庭,面對文化、語言完全不同的異地,移民們必須克服的不只外在...

「為了家庭,外婆放棄了自己的人生。」韓裔美籍導演鄭李爍(정이삭)改編家族移民故事完成的作品《夢想之地》(미나리,2021),不只囊括包含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逾70個各大國際獎項、獲得奧斯卡6項大獎提名,飾演祖母的尹汝貞也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如同1980年代,台灣人開始大量移民美國,隨著美國移民政策放寬,許多懷抱「美國夢」的韓國家庭,也在同時來到了太平洋的另一端。面對文化、語言完全不同的異地,移民們必須克服的不只外在條件的限制,甚至得面臨許多內心的掙扎。

然而,韓裔美國人的移民史,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至今約120年前,其中包含需要大量勞動人口的甘蔗產業、婚姻及戰爭等,都是讓美國的韓裔人口得以成長到今日百萬程度的重要因素。

不過就算是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的二代韓裔美國人,國籍與血統的雙重性仍影響著他們的身份認同,而疫情帶來的「仇亞」情緒,更讓這些移民的處境增添了不少變數。

韓裔美籍導演鄭李爍改編家族移民故事完成的作品《夢想之地》,囊括包含金球獎最佳影片...

圖為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就算是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的二代韓裔美國人,國籍與血統的雙重...

▌百萬韓裔人口的起源:甘蔗園、婚姻、戰爭

回顧史上第一批韓裔美國移民,必須追溯到1903年。為了取代當時想要藉由罷工,換取勞動條件提升的日本勞工,夏威夷的白人甘蔗農場主從朝鮮引進了101名勞工。總計直到1905年朝鮮成為日本保護國、中斷出口勞工為止,總共有7,226人移入夏威夷,其中84%為20多歲的年輕男性,女性與小孩則分別只有9%與7%。

移民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讓這些男性從1910年開始,轉而向母國尋求配偶,並促成約1,000名女性前往夏威夷。由於這些婚姻,往往是透過照片決定,作為配偶前往夏威夷的女性,又被稱為「照片新娘」。除了因為成家立業,讓這些年輕男性決定從單純的勞工,往自營業者、自耕農等較穩定的職業發展,鋪設鐵路帶來相對豐厚的報酬,也讓不少人開始移往美國本土。

隨著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知識份子與政治運動家開始以留學之名轉往美國活動,引發了二波移民高峰。像是朝鮮獨立運動家安昌浩,1909年在舊金山組織「大韓人國民會」,以及後來成為南韓第一任總統的李承晚,1920年代也在美國大力推行獨立運動,此時韓裔僑民的積極奔走與響應,也成為戰後韓國獨立的一大助因。

1950年韓戰爆發,隨著駐韓美軍的出現,許多韓國女性也因「跨國婚姻」,成為新一代的移民主力,總計從1950年代到2000年為止,嫁給美國軍人的韓國女性就有高達10萬人。同時,為了解決戰爭帶來的孤兒問題,韓國政府也正式開放外國家庭領養,其中有一半(約10萬)的孤兒因此被安排遠赴異鄉,成為戰後一代的「美國人」。

回顧史上第一批韓裔美國移民,必須追溯到1903年。為了取代當時想要藉由罷工,換取...

▌1965年韓國法規放寬:美成第三大移民國

根據韓國國家紀錄院(국가기록원)文獻,1950年韓裔美國移民人口為1萬人,1970年增加到6萬9千人,1980年則暴增至35萬7,393人,並且在下個十年又以翻倍的速度成長。除了上述的因素外,1965年美國修正移民法規,更是讓大批韓國人帶著美國夢,一波波前往新世界淘金的主因。

該年10月3日,美國時任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簽署了《移民和國籍法案》,廢除將種族視為移民門檻之一、取消國家移民配額的限制,並優先考慮家庭團聚、技術人才移民等。自此,移民的窄門變成康莊大道迎來「大移民時代」,除了每年平均有3萬韓人移民美國,美國也一度成為僅次於同樣缺工的墨西哥菲律賓之後,第三大韓裔移民國。

和1965年之前相比,移民法修改初期因為條件放寬,新一波移民轉而以核心家庭為單位,加上教育程度與白領階級的比重也較高,讓他們更加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適應美國的經濟社會環境,甚至能夠擠身美國新一代的中產階級。然而,這樣的比例到了1970年代卻又開始轉變,隨著移民人口增加、組成越來越複雜,白領階級的比例也從84%,一路下降到80%、65%,到最後藍領階層與白領階層大約維持一半一半的局面。

紐約曼哈頓的韓國城。從50年代開始,韓國移民開始湧入美國,在60-70年代移民人...

▌來「玩」籃球吧:移民的「美洲式韓語」

不論藍領或白領,大量的韓裔人口移入,讓韓國文化在當地落地生根,而這些文化同時也與美國在地產生化學效應,其中又以語言最為明顯。韓文語彙的主要構成,包含固有語、漢字語及外來語,在全球化時代下,就連住在韓國的韓國人,都經常在日常中混用英文直接轉換而來的單字。不過隨著英語取代母語,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韓裔美國人的韓文,又出現更廣泛的質變。

如同日前曾在台灣引發討論的「晶晶體」,韓裔美國人(及韓裔加拿大人)使用「美洲式韓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會因為韓文詞彙量不足,導致無意識大量使用英文單字。此外,由於韓文的名詞後方經常會接助詞,在不熟悉助詞使用的情況下,韓裔美國人在說到名詞時,又更容易用英文帶過。

就算是使用全韓文,韓裔美國人在選擇詞彙時,也會傾向以英文直翻,而不是韓文的慣用說法。舉例來說,搭配籃球的動詞是打(하다),但由於英文通常會說「play basketball」,因此韓裔美國人有時也會將打籃球說成「玩籃球」(농구 놀자)。

2011年,韓美人協會的30周年社慶在曼哈頓中城區辦園遊會。 圖/路透社

▌LA暴動時的「剽悍」韓裔:擁槍、韓語電台、組軍隊僅4小時

不只語言,大量的移民加上同種族間容易群聚的效應,也讓包含紐約市、聖地牙哥、亞特蘭大等地,都出現以韓裔移民為主的「韓國城」(Koreatown)。其中,位在洛杉磯的「洛城韓人村」(로스앤젤레스한인촌)不只是規模最大,同時也因為1992年的一場暴動聞名國際。

最初只以兩家韓式料理店與兩家韓式商品店為地標,由阿當斯大道、斯勞森大道、西邊大道與佛蒙特大道圍繞的韓人村,因為1970年代盛行的假髮產業,開始成為韓裔移民的聚集地。加上1960年代的經濟衰退,讓鄰近地區出現空屋,正好讓大量韓國移民得以進駐。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當地韓國移民趁勢做起加油站事業,加上以韓裔移民為主力的清潔事業開始風行,讓韓人村越來越繁榮。

1992年4月,三名白人警察涉嫌毆打非裔男子羅德尼.金,卻被判決無罪釋放,讓上千民非裔與拉丁裔移民憤怒上街,並失控引發著名的「洛杉磯大暴動」。然而這起因為白人種族歧視引發的事件,卻因為一年前,才剛發生韓裔商店主人斗順子(두순자)將黑人少女錯認為強盜並誤殺事件,讓韓裔街區成為非裔暴民主要襲擊的目標——根據統計,當時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7.1億美金,其中韓裔移民承受的就高達40%。

1992年4月,三名白人警察涉嫌毆打非裔男子羅德尼.金,卻被判決無罪釋放,讓上千...

洛杉磯暴動之中被破壞的商店。根據統計,當時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7.1億美金,其中韓...

「我們以為警察會阻擋他們,但警察卻只保護著有錢白人居住的比佛利山莊。」

眼見自己完全被公權力「放生」,韓人村的民眾決定自立自強,包含當時為洛杉磯海軍戰友會成員的李城進(이성진,音譯)等人,在無線電台的號召下,不到3~4個小時就建立武裝自衛隊,直到國民兵出動鎮壓暴動後,才正式解散。

在混亂的暴動期間,有一名韓裔大學生艾迪李(Eddie Lee)在他的19歲生日前夕身亡。根據相關報導,在暴動第二天,他與幾位朋友同屬自衛隊,他們經無線電台接獲通報,要從混戰中保護韓國城一家披薩店,但在過程中卻遭到自己人誤殺,艾迪李當場死亡。

最後,雖然成功保衛家園,但韓裔移民背著槍走動、甚至是與暴民發生衝突的畫面,也因為媒體大肆宣傳成為焦點。韓裔美國人剽悍團結的「威名形象」,自此定型。只不過,原本產生的嫌隙,也讓當地韓裔與非裔人口間,出現了至今仍難以平復的裂痕。

5月1日,大學生艾迪李(Eddie Lee)的屍體躺在最前方。這張照片也成為LA...

眼見自己完全被公權力「放生」,韓人村的民眾決定自立自強,包含當時為洛杉磯海軍戰友...

最後,雖然成功保衛家園,但韓裔移民背著槍走動、甚至是與暴民發生衝突的畫面,也因為...

▌一場校園槍擊案:讓社會看見被犧牲的1.5世代

除了和其他族裔間的衝突外,白手起家必須經歷的貧困,及不友善的語言環境,都是1世代韓裔移民必須面對的挑戰,就連和他們一同來到美國的1.5世代子女,也同樣被迫「提早長大」。

2007年4月16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槍擊案造成32人死亡、23人受傷。當犯案後飲彈自盡的兇嫌,被證實為韓裔1.5世代的趙承熙(조성희)後,關於韓裔1.5世代的討論也瞬間淹沒各大媒體。

「到底為什麼要移民來美國?為什麼我的父母對美國文化及英文如此無知?」

對於部分1世代移民而言,「美國夢」不只是自己的成功,同時也希望子女能夠成龍成鳳,然而這樣的期待,卻帶給1.5世代的子女莫大的壓力。比起篳路藍縷的父母懷抱強烈的「美國夢」動機,這些孩子們對於美國並未有太多美好想像,反而是突然改變的環境,讓這些移民子女不只必須馬上學會新的語言、適應環境,甚至因為文化上的斷裂,造成認同混亂。若是生活在白人優越主義較興盛的地區,他們更可能產生自卑、挫折感,甚至反過來「歧視」自己的父母。

2007年4月18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爆發校園槍擊案,兇手趙承熙先在宿舍槍擊室友...

陌生的環境,讓社交圈大幅縮小,倍增的同儕壓力,更造成許多1.5世代的移民感受到強烈的孤立感。2007年韓國中央日報(중앙일보)一篇報導中,更以小說家金淑希(수키 김)、姜建實(카니 강)為例,說明「韓裔1.5世代因為連做夢都無法融入美國社會,只能(轉往自己的內心)『昇華』藝術上的表現,所以就算出名也僅限於藝術界。」

雖然不只藝術界,韓裔1.5世代還是有如現任國會議員楊·基姆(Young Kim)等,在軍、政、資訊產業的知名人士,但相較之下,完全生長於美國環境的韓裔2世代發展,的確更加多元。然而,不論1.5或2世代,有著亞洲臉龐在西方國家所感受到的「異鄉」感,或許相去無幾。

我覺得自己住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像是自己活在孤島上。」—— 史蒂芬・延

在《夢想之地》中飾演1世代移民的史蒂芬・延(Steven Yeun,1983~)5歲就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隨後遷往美國。談到拍攝電影《玉子》時,他曾這麼說:「因為我是韓裔美國人,大家理所當然認為我能夠幫忙翻譯溝通,但我的韓文韓國人聽不懂,而在美國人眼中我卻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韓國人。」

202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尹汝貞(左)與史蒂芬・延(右)合照。本屆奧斯卡也由尹...

▌疫情導致「仇亞」加溫:韓裔美國人的裡外不是人

在兩個族群間同時感受到的疏離,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韓裔美國人的心聲,而這樣的「異鄉」感,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仇亞」情節下,似乎也變得更強烈。根據統計,從去年3月起一整年,平均每天會發生10起仇亞攻擊事件,而韓裔移民更以15%的比例,成為亞裔中第二容易遭受攻擊的族群。

看見自己的同胞受到威脅,包含史蒂芬・延、吳珊卓(Sandra Oh,1971)、金大賢(Daniel Dae Kim)等韓裔好萊塢明星,也紛紛透過社群網站、甚至是親自走上街頭,呼籲民眾停止類似的行徑。

社會給予的疏離感、門檻過高的醫療資源,加上韓國自從1988年舉辦奧運後,持續上升的民族自信,種種原因都讓「美國夢」已不如過往誘人,不只移民人口每年逐漸下降,有些韓裔1世代移民老後,也開始思考要落葉歸根。但與此同時,剛從父母輩接棒成為人口主力的1.5及2世代,則以更高的學歷與經濟條件,持續在美國發光發熱。

「到底為什麼要移民來美國?為什麼我的父母對美國文化及英文如此無知?」圖為LA韓國...

圖為美國的泡菜漢堡。 圖/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水芹菜不管在哪裡都能夠自己長得很好,不論是富者或窮者,都能因為它獲得健康;不只能放在鍋裡吃,生病時還能當成藥,水芹菜真是好(Wonderful)。」

《夢想之地》的原文片名《미나리》,意思是「水芹菜」,藉由這種韓國家常食材,也似乎暗喻著大韓民族隨遇而安、充滿可能性,又堅忍不拔的性格。

在面對專訪時,導演曾說這部作品,是為了捕捉外婆的身影,紀念她在移民歷史中犧牲卻沒沒無名的一生。隨著《夢想之地》在美國與韓國都獲得熱烈迴響,相信不論選擇活在哪個國家,它都將照亮兩地的大韓民族,持續堅持追尋自己的夢想。

「水芹菜不管在哪裡都能夠自己長得很好,不論是富者或窮者,都能因為它獲得健康;不只...

吳文哲

就讀新聞系時誤打誤撞進入韓文世界,認為韓國在經濟發展、歷史等方面,均和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希望藉由文字,讓更多人了解韓國,並為台灣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深度專欄 韓國 美國 移民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