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序暴動或解放反叛?追尋黑人抗爭路線下的「新黑人」與「壞黑鬼」

聯合新聞網 轉角說
由左至右:金恩博士、鮑德溫、馬爾坎X。抗爭運種衍生的暴動與犯罪不能被美化,但理解...

「非暴力就是好黑人,太激進就是壞黑鬼?」全美延燒的佛羅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引爆的大規模反警察抗爭;隨著響應的城市擴散、參加人數越來越多,非暴力的和平示威卻也因為各地傳出暴動與趁火打劫,讓「黑人的命也是命」民權運動,又引發部分參與者暴力製造事端、藉故破壞的爭議。

黑人抗爭者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脫序暴動」的?暴力與犯罪,能夠因為「種族歧視的壓迫處境」而被合理化嗎?思考的線索,可以從美國1950年代後風起雲湧的黑人民權運動——金恩博士、馬爾坎X、鮑德溫——三位領袖人物的路線差異,從歷史脈絡當中追尋黑人在反抗與爭取權利過程的角色。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重磅廣播 – 174.脫序暴動或解放反叛?追尋黑人抗爭路線下的「新黑人」與「壞黑鬼」

金恩博士(MLK)是眾所周知的非暴力運動倡議家,和平示威爭取種族平等,也奠定了他在民權運動當中的典範地位。不過在金恩的觀念裡,要求黑人成為自我革新、力爭上游的「新黑人」,有如教徒式、中產階級的倫理道德想像,卻未能回應所有底層黑人的直接需求。被認為是金恩對立面的馬爾坎X(Malcom X),主張激進黑人革命、與白人劃清界線,然而不惜以武裝力量為路線,是能實現理想還是換來毀滅?黑人的抗爭運動,是否只能選擇「好黑人」與「壞黑鬼」的分別?

「冷漠、漫不經心的白人,始終無法真正理解黑人的憤怒與恐懼。」非裔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質問美國白人對種族問題的逃避,只能被動回應又束手無策的白人,恐怕也只是讓種族悲劇一再循環重演。抗爭運種衍生的暴動與犯罪不能被美化,但理解激進行為的深層內因、潛藏其中的敵意和憤怒,或是是數百年始終未能根本解決的美國種族問題,找到開啟和解道路的鑰匙。

圖/美聯社

▌新黑人與非暴力運動

「自我革新當個好黑人,不要野蠻暴力。」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就非裔美國人的問題,提倡種族融合的目標、以及使用非暴力抗爭作為實踐手段。非暴力抗張涵蓋和平集會遊行,也包括主動打破種族隔離的限制——諸如自由乘車、出入黑白種族隔離的場域等——但對於許多主張隔離的白人來說,這也是足夠「破壞性」的挑戰行為。

金恩的角色奠定黑人民權運動裡的非暴力模範,然而他所活躍的50至60年代,抗爭所衍生的暴動、暴力問題依然讓黑人社群內部有所爭議,應該和這些「壞分子」切割?還是擁抱所有黑人手足?

今年2020發生的為佛洛伊德窒警暴死亡案,許多位黑人權力、反對警察暴力的支持者們,紛紛引用了金恩在1966年所說的名言:「暴動,是不被傾聽者的語言。」(A riot is the language of the unheard.)當時金恩接受《CBS》的專訪,被問到黑人民權運動裡已有不少質疑和平抗爭路線的意見,而金恩對此坦承,非暴力抗爭「並非絕大多數人的主張」,同時對於社會多次質疑的暴動、趁火打劫,金恩提醒「暴動不是憑空發生」,背後的點燃怒火的是長期結構性的貧困與種族困境。

金恩在1966年接受《CBS》的專訪所說的言:「暴動,是不被傾聽者的語言。」

金恩的說法希望社會大眾(尤指白人社會)能夠看見黑人困境的本質,但金恩本人、乃至他所屬的黑人社群,未必打從心底支持所謂的暴動。

本著基督宗教的倫理道德觀、以及19世紀以來對於黑人自我提升的理念,金恩同樣對於黑人的力爭上游、成為「新黑人」(New negro)有所期待。在多次的宣講與論述裡,金恩強調黑人必須要懂得勤奮工作、自我克制,絕不能放肆墮落而耽誤人生。金恩曾經發表過「清道夫論」:

如果你是一名清道夫,不要看低自己的工作,要想想應該像拉斐爾作畫、像米開朗基羅雕刻、像貝多芬譜曲、像莎翁寫作...,整條街道成為你的偉大作品。

根除懶散惡習、提升自我價值,成為某些黑人領袖爭取種族平等的內在改革方式。不過對於許多教育程度低、經濟情況惡劣的底層黑人而言,恐怕很難憧憬這些「太白、太歐洲」的道德想像。但是這樣的理論,背後也隱藏著現實手段的考量——只要黑人不再墮落下去,就能爭取白人社群的支持,只要黑人力爭上游,就能獲得白人中產階級的認同。故此,怎麼樣做才會是好黑人、新黑人,而怎麼樣的行為會被視為壞黑鬼,就出現了黑人社群裡的微妙分野。

根除懶散惡習、提升自我價值,成為某些黑人領袖爭取種族平等的內在改革方式。圖為19...

但當個良民,就能實現種族平等的夢嗎?主張激進革命、同時也是一名黑人穆斯林的馬爾坎X並不這麼認為。

馬爾坎X對於金的路線,早期就表態「我們不願意和任何非暴力者合作」:

沒有非暴力革命這種東西。只有黑人革命才能打破種族界線,只有黑人革命才能共享餐桌,只有...才能有一間沒有隔離的戲院、公園。革命是血腥的,革命是仇恨的,革命是不妥協的,革命是推翻一切摧毀一切障礙。但你們卻說:不管白人多麼討厭黑人,黑人都應該愛他們。不,你需要的是一場黑人革命。

1964年的馬爾坎X。晚其他的路線也有所修正,期待以泛非洲主義、訴諸非洲國家來解...

激烈抗爭手段同樣擁有部分黑人社群的認同,此間還有許多程度與理念有異的派系。然而馬爾坎X的「黑人革命」雖然不惜使用武裝力量、言詞也充滿了攻擊性的煽動,但其本人的實際行動並不認同攻擊無辜或濫用武力,在一定程度上與金恩有著相似的「宗教式自我革新」觀念,要求黑人能夠自律克制。

然而1963年伯明罕發生的一系列黑人遭到惡意殺害、教堂被白人使用炸彈攻擊,讓黑人民權運動遭遇挑戰。更為激烈的暴動作為黑人受壓迫的回應,使讓抗爭路線與意見更顯得無奈與複雜。

美國UCLA的當代黑人史家凱利(Robin Kelley)認為,從黑人民權運動以來,種種激進行為的背後,確實透露出黑人底層的渴求;有物質方面和生存方面的,雖然脫序與衍生的犯罪,並不是都和實際的民權抗爭理念有關,但是黑人從奴隸時代以來對於自由的追求,也早已奠定了「反勞動」、「反抗」、「脫離紀律」的叛逆性,轉化成為暴動或是逸脫生活常規的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是黑人勞工與貧困階級處境的反射。

1963年的華盛頓遊行,與鮑德溫握手的人是影星馬龍白蘭度。 圖/美聯社

「黑人不像美國人想像得那樣溫順,不是唱歌跳舞。我們是在努力生存、嘗試在殘酷體制下生存。」與金恩、馬爾坎X相識的黑人作家鮑德溫,在路線上支持著非暴力運動,但對於和平示威是否就能達到理想感到懷疑;同時對黑人激進暴力的行為,寄予處境上的同理。

鮑德溫質疑的是,打從黑人奴隸時代以來,白人對於美國精神、對於眼前的種族不平等,卻始終處於被動回應的角色,「冷漠、無知、漫不經心,又愛講求倫理道德,而成為了『道德怪物』。」

猶太人拿起槍說要爭取權力、以色列人拿起槍說要爭取權力,美國白人都覺得很棒。今天換黑人做一樣的事、說一樣的話,就變成了壞黑鬼。...這個國家其實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黑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手足。

美國種族平等的抗爭,早已歷經無數次的衝撞與絕望。周而復始的困境,有人找到微光的希望、也有人選擇最極端的反抗。哪條路才是黑人民權該走的路?在火焰、憤怒、血與淚裡,卻無人可以找到肯定的解答。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重磅廣播 美國 族群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