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神社:重讀《靖國問題》

聯合新聞網 蔡亦竹
這間本殿比照古式神明造、但拜殿又是神道體系化後的入母屋造神社,從落成的瞬間就充滿...

▌本文為轉角作者蔡亦竹為《靖國問題》(遠足文化,2017),所寫的導讀。

靖國神社。這個燃燒的聖堂。

在日本的神道信仰中,再沒有比靖國神社更能挑動日本國內左右翼的感情,甚至整個東亞的政治情勢的宗教設施了。之所以稱為「設施」,是因為靖國神社的「人工打造」色彩遠重於其他神社。1872年竣工的東京招魂社,原本就是為了祭祀明治維新以來為國捐軀的英靈們,神社的祭神裏並未包括過去的舊幕府軍、甚至以維新元勳西鄉隆盛為代表的西南戰爭鹿兒島軍犧牲者。1879年在明治天皇引據中國古典的命令下,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而各地的招魂社則改名為護國神社。

這間本殿比照古式神明造、但拜殿又是神道體系化後的入母屋造神社,從落成的瞬間就充滿了國家意志。

但是敗戰之後,這間神社又成為了「單立宗教法人」,以神道信仰靈廟方式留存了下去。進入靖國神社的英靈遺族們,人數龐大到了可以組成「遺族會」,甚至可以左右國內重大選舉的結果。在1985年的中曾根康弘正式參拜前,不只所謂鄰近國家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沒有反應,甚至民國45年4月19日,中華民國的立法院院長張道藩一行,在當時的駐日大使張厲生陪同下,還曾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前總統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讓「靖國問題」燒至台灣。 圖/法新社

八零年代,對於日本首相「參拜」的疑慮,讓靖國神社成為牽動東亞國與國關係的信仰要塞...

祭祀英靈的靖國神社沒有毀在六年間的GHQ日本佔領時期,卻在80年代之後成為牽動東亞國際關係的信仰要塞。其風波甚至延伸至台灣多次,前總統李登輝參拜靖國時,也挑起了台灣兩大極端的對日感情對決。但是台灣人對於靖國神社的理解,卻常停留於「軍國主義的象徵」一點,而未有深度且客觀的探討。

高橋哲哉的著書,無疑是對於這種酒精度強烈的意識形態一帖良藥。或許在左右思想對立強烈的日本,偏自由派的高橋著書常被批評為「左翼思想」或是「賣國主義」,但是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實在不需跟著日本的政治口水起舞。本書不管是以「遺族會」作為代表的英靈遺族們對於靖國神社的情感,或是A級戰犯合祀的對錯與詳細的爭論過程,甚至是日本國內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的國立追悼設施問題,本書都有深入淺出而詳盡的論述。

對於台灣讀者而言,靖國神社問題一直是個傳統與普世價值、信仰與政治現實交錯的複雜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沒有詳細的背景說明和論述作為輔助,常會讓台灣讀者們對靖國神社作出簡單的二元論判斷。

如果考慮到台灣與日本間的密切關係,和靖國神社問題對於日本的重要性,這種二元論觀點都是不太健康的。雖然因為前述的靖國神社特性,讓日本國內也不乏「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極端觀點,但是本書的論述相對客觀,也可以讓台灣讀者們更清楚了解這座人工神殿的歷史脈絡、及其當前所面對的問題。

外界對於靖國神社,常停留於「軍國主義的象徵」這一點。 圖/路透社

雖然靖國神社特性,讓日本國內也不乏「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極端觀點,但靖國神...

死後在靖國再見吧!

這是二戰期間神風特攻隊等為國戰死的年輕人互道今生離別時的愛用句。姑且不論大戰期的日本軍部是否失策失能,但是祭祀這些純粹靈魂的靖國神社如果被掛上「軍國主義幽靈」時,來自一般民間的反彈是可想而知的。至於被認為是引發大戰的A級戰犯們同時也被祭祀在這座神道堡壘裏,也同時引起了神道「人不論善惡死後都能成神」的信仰論是否成立、以勝者身分審判敗者的東京大審是否具有正當性的論爭。

某種程度上被二戰結果決定命運的台灣人們,雖然不必親身涉入這種幾近不毛的議論中。但是了解這些論戰的前因後果,卻有助於我們更了解日本這個國家從近代到現代的意識形態發展過程。而高橋哲哉的「靖國問題」,就是我們了解這個政治、信仰、社會、國際關係糾葛的問題最佳入門。

歡迎進入這個東京九段坂上的「英靈」聖殿。

「死後在靖國再見吧!」 圖/美聯社

  

靖國問題

作者:高橋哲哉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

內容簡介:靖國神社的功能 究竟是為了「追悼」抑或「彰顯」?長期以來議論得沸沸揚揚的「靖國爭議」 問題的癥結為何?日本累印超過30萬冊 戰後歷史不容錯過的另類「日本人論」,透過哲學視角 深入淺出,全面性探討全日本最極具爭議性的宗教場所。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經營YouTube頻道「蔡桑」

日本 歷史 韓國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