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毒梟烏托邦》作者派翠克.溫:緬甸佤邦毒品、詐騙與山寨中國

聯合新聞網 楊智強
美籍記者派翠克.溫(Patrick Winn)長年報導東南亞毒品販運議題,並將多年追蹤佤邦的見聞出版成為《毒梟烏托邦》一書。 圖/作者攝影、明白文化 

前言:

緬甸經歷長年戰亂,盤據在緬甸邊境上的武裝組織與來自中國的犯罪集團合作,讓緬甸邊境叢林成為詐騙園區與毒品工廠的犯罪溫床。其中,靠近金三角地區的佤邦,更是數十年來海洛因、安非他命與K他命等毒品走私至泰國與亞洲各國的來源之一。

美籍記者派翠克.溫(Patrick Winn)長年報導東南亞毒品販運議題,並將多年追蹤佤邦的見聞出版成為《毒梟烏托邦》(Narcotopia: In Search of the Asian Drug Cartel That Survived the CIA)一書,2024年底在台灣翻譯出版。透過《轉角國際》的專訪,本文將深入瞭解中國犯罪組織跟佤邦的關係,以及台灣與這塊毒品犯罪天堂的歷史關聯。


43歲的派翠克.溫從2008年開始常駐曼谷,不久就被緬甸佤邦與金三角毒品的故事所吸引。「但只要是美國人,佤邦的人就會認為你是CIA間諜,」派翠克.溫說,長達11年的佈線後,到2019年他才獲得佤邦高層人士的信任,得以一窺這塊毒梟烏托邦的真面目。

緬甸跟泰國之間的邊境線總長約1,800公里、叢林密佈,常會有來自緬甸內戰的砲彈落到泰國邊境。但真正讓泰國軍警頭痛的不是不長眼的流彈,而是不斷外溢至泰國的詐騙與毒品走私等有組織犯罪。

「泰國可以切斷水電、切斷網路,泰國有滿多打擊詐騙園區的手段...... 但是打擊毒品走私,說實話,我認為泰國跟美國一樣,還沒找到有效的方法,」派翠克.溫說。

聯合國2024年的年度毒品報告書指出,全世界有2.92億的毒品吸食人口,而緬甸是全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國,並且也是最大的合成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的生產國之一

圖為2023年泰國軍警繳獲的5,000萬顆甲基安非他命。 圖/美聯社 

持槍的佤邦士兵。 圖/路透社 

▌不喜歡被誤稱為國民黨後裔、也不願被視為「山寨中國」

位於緬甸東北部,一塊面積略小於台灣的土地被稱為「佤邦特區」。有如國中之國的佤邦擁有自己的軍隊與政府,緬甸中央政府的影響力無法企及。佤邦分為南佤與北佤兩部分,南北佤領土並沒有連接;北佤與中國接壤,南佤則與位於泰國邊界、靠近台灣人熟悉的「金三角地區」。

「不要再叫我們國民黨(Kuomintang)後裔了,」一位佤邦高階將領的兒子跟派翠克.溫說,美國CIA從50年代到80年代跟台灣軍事情報局合作,讓國民黨留在泰緬邊界的軍隊與佤邦民兵協作,長年潛入中國雲南竊取情報、偵查敵情。各方勢力雖為合作關係,有時因為毒品走私黑吃黑也會兵戎相見。而因為國民黨軍隊的名號較響亮,外界常把兩者混成一談,讓佤邦的人非常不高興。

國民黨軍隊離開後,一位名為魏學剛的華人與佤族鮑有祥(佤名Log Pang)合作成立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 UWSA),繼續透過以毒養軍方式,讓部隊逐漸擴大,甚至開始有了自己的政府組織。

21世紀初另一群說中文的人來到佤邦敲門。來自新中國的投機份子與犯罪集團捧著大把鈔票進入佤邦,引進大量的中國建案、設備與商品,讓佤邦聚落的外觀與鄰居中國的城市越來越相似。

「『山寨中國』,佤邦的人很討厭被中國人如此形容,」派翠克.溫說,但就算佤邦人不樂見中國影響力無孔不入,但幾乎所有佤邦人都會說中文、商店與街上的標語也都有中文。

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政治情勢讓佤邦成為犯罪的溫床,除了長年來製造與毒品販運之外,佤邦與中國、泰國緊鄰的特點,讓鄰國的電力、網路資源得以「跨境支援」。因此,電信詐騙犯罪模式在大約2019年前後,開始在佤邦特區萌芽。

聯合國2024的年度毒品報告上特別點出,緬甸與泰國邊界上的有組織犯罪出現多元化的發展,金融詐騙園區的規模擴大跡象明顯。

佤邦聯合軍的士兵。 圖/路透社 

▌三不管地帶能製毒,當然也能蓋詐騙園區

詐騙園區跟製毒工廠所需要的環境與地點不同,製毒工廠可以設立在無人居住的叢林、靠近溪水附近的地點,只需幾位製毒師、工人還有幾位士兵看守,就可以製造出市值上千萬、上億的毒品。

相較少數人力跟電力,詐騙園區所需的支援設備相對複雜。詐騙集團除了需要大量人力進行電話、線上詐騙之外,還需要網路、穩定的電力跟提供這些人力的食物跟飲用水等必需物品。

「有佤邦的朋友拿著裝滿sim卡跟智慧型手機的塑膠袋跟我說,這袋東西比毒品還值錢,」派翠克.溫說,雖然成立詐騙園區所需的資源較複雜,但能從這種方法騙取的錢財比走私毒品來得更多,吸引了不少中國犯罪集團前來與佤邦合作。

樹大招風、詐騙園區的各種新聞甚囂塵上,社會壓力迫使中國政府在2023年底出手掃蕩緬北詐騙集團。佤邦政府的建設部部長鮑岩板與佤邦特區勐能縣縣長何春田,都被中國政府以詐騙團伙頭目的名義通緝。

鮑岩板是佤邦政府主席鮑有祥的姪子、何春田則是鮑有祥的前女婿,在佤邦有如皇親國戚的兩人也無法逃過一劫。

對中國幾乎是言聽計從的佤邦,多年來獲利於邊境貿易與中國武器裝備的支持,這也是佤邦成為緬甸全境武裝力量最強大部隊的原因。

大量的中國建案、設備與商品,讓佤邦聚落的外觀與鄰居中國的城市越來越相似。圖為佤邦街頭市場的一名男孩。 圖/路透社 

▌佤邦猶如中國在緬代理人,貫徹中國意志

2021年緬甸爆發軍事政變後,不願屈服的反抗軍與緬軍不斷交戰,佤邦在這場戰爭中並沒有支持任何一方。緬北三兄弟聯盟的反抗軍與緬軍從2023年底開始激烈交火,戰火延燒到中國邊境,大量難民企圖跨境、逃往中國。

為了阻止戰火蔓延,中國出手干預內戰,要求反抗軍與緬軍停火。但因中國無法派出軍隊進入緬甸強勢執行停火協議,於是中國指派部隊裝備全都是中製武器的佤邦軍隊擔任「代言人」,介入戰爭隔開反抗軍與緬軍。

佤邦猶如中國在緬甸的利益代理人,在緬甸行使中國的意志。

因為中國社會的壓力,中國政府必須對詐騙集團採取嚴厲手段,但對於數十年佤邦不斷輸出毒品至泰國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中國置若罔聞。

派翠克.溫指出:「中國跟佤邦曾達成協議,毒品不能輸往中國。」

每年以百公斤或噸為單位計量的毒品從佤邦流往其他國家,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口號,突然又派上用場了。

佤邦街道上的持槍士兵。 圖/美聯社 


《毒梟烏托邦:解密逃出中情局掌握的亞洲販毒集團》

作者:派屈克.溫(Patrick Winn)

譯者:林玉菁

出版社:明白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02

內容簡介:在亞洲毒品生產中心地帶,佤族佔據主導地位,掌握金三角600億美元的冰毒貿易,以大規模生產粉紅色、香草味的迷幻藥丸而惡名昭彰。麻醉藥品成為形塑佤邦商業、政治與日常生活的關鍵力量。這個區域支撐著以海洛因跟安非他命為主體的地區經濟;根據聯合國的說法,這個經濟體可能超越全緬甸的國內生產毛額。毒品交易帶來豐沛資金,使佤人得以建構一個擁有自己法律、國歌、學校和電網的真正國家。他們擁有一支3萬人的軍隊,配備導彈與攻擊無人機,割據緬甸邊陲,緬甸軍政府對他們鞭長莫及,其他軍閥也不敢輕易招惹他們。與佤邦相比,囂張無比的墨西哥販毒集團根本只是小打小鬧的街頭幫派混混。佤邦領袖的興起,與美國中情局的有關,美國緝毒局卻將之視為殘暴的毒梟,展現了毒品交易在東南亞現代化經濟和美國外交政策中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楊智強

從台灣調查式媒體離職後,2023年重返自由記者(Freelance)生...

深度專欄 緬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