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減碳救星?首爾「綠建築」城市翻新挑戰

聯合新聞網 楊虔豪
為了力行節能與達到碳中和目標,南韓近年正在推廣將大型公共設施與老舊民宅,加裝綠能...

「一般人會覺得汽車是排碳大宗,但在首爾,其實『建築物排碳量』比汽車還多...」

為力行節能與達到碳中和目標,南韓近年正在推廣將大型公共設施與老舊民宅,加裝綠能裝置或改為綠建築。其中,作為模範指標地點的韓國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外大)圖書館,重整為綠建築後,每年省下相當於新台幣200萬元的能源費用,吸引海內外取經。但推動綠能並非一帆風順,當前也存在許多課題,需要政策與時機的配合。

位於首爾東大門區的外大圖書館,最初於1979年落成啟用。歷經40多年風霜,外觀不僅老舊、內部採光不佳,學生也抱怨館內冬冷夏熱, 就算冷暖氣全面啟動,也無法讓室內有效降溫與升溫。這不僅讓本該是學習資源基地的外大圖書館乏人問津,每年還必須花費大量預算在能源消耗上,讓校方苦不堪言。

因此外大校方在2017年決定讓圖書館改建成綠建築,在歷經新冠病毒疫情後,終於在去年2022年全面對外開放,自此圖書館的地位也出現巨大變化。

進入外大圖書館,正門兩側皆為挑高落地窗,陽光直射入室內,學生們在大廳就能隨便在任何一個位子坐下讀書或作業。原本陰暗的空間,已經光源充足,更改變一般人對圖書館的沉重形象。

雖然大廳位子仍設有獨立檯燈,但學生們大多依靠自然光,即可無負擔地使用圖書館。透過自然光源,白天時間就能有效減少開燈對電力的消耗,電力照明僅需於天黑後開啟。

而要進入圖書館2樓的階梯前,貼附在梁柱上的液晶螢幕看板,標示著館內的太陽能發電量與電力使用量。事實上,圖書館頂樓設有大量太陽能板,擔負起部分能源供應。

外大圖書館大廳落地窗。 圖/楊虔豪攝影

大廳梁柱液晶螢幕上,顯示即時的太陽能發電量及總用電量 。 圖/楊虔豪攝影

「看板上還有累計發電量,您看到現在的數字,總共的電力使用量為397.7兆瓦時,而累積發電量則為139.7兆瓦時,代表圖書館整體的電力,大約4成是透過頂樓的太陽能板所生產的。」外大行政支援處建設計畫組長金在準對記者說道。

走到圖書館4樓,金在準向記者展示綠建築裡的核心設備——隔熱窗。他表示:「外大圖書館原本是無法隔熱的建築物,新重整後,在窗戶外層以鋁製複合板絕熱,內層則設置酚醛板,又做了雙重隔熱窗。所以現在往外流失的熱氣,只有以前的1到2成,隔熱效果相當好。現在冷氣或暖氣只要開個2到3成,就能達到以前全開的效果。」

對許多位處溫帶或寒帶的老舊建築而言,防止寒冷季節的熱損失,一直是重要課題,而窗戶通常就是熱損失的最大破口,隔熱建材與隔熱窗的設置,是目前減少熱損失的最佳方法。

原先外大圖書館建築的牆壁只有20公分,加入隔熱建材後,厚度增加至50公分,能有效阻熱。炎夏開窗通風,寒冬則能阻擋熱能四散,而在窗戶關閉的情況下,冷、暖氣,皆可獲得最佳使用效率。目前圖書館建築的所有窗戶,都使用加厚的牆壁與隔熱窗。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圖書館每個樓層的天花板,密布著銀色與白色的管路。金在準解釋道:「圖書館建築一直啟動著換氣系統(ESV,節能通風系統),能將室外的空氣和室內溫度平衡後再換氣。透過這個系統,也能使室內的冷、暖氣不會向室外流失,並將室內的細懸浮微粒排出。」

而圖書館也把各處室與管區內,桌台與廁所等使用的傳統照明汰換掉,改採取發光效率高且不含鉛、汞等有害物質的LED燈管與燈泡。

外大行政支援處建設計畫組長金在準表示,新建好的隔熱窗設施有助避免熱氣流失,並增加...

圖書館每個樓層的天花板設置的節能通風系統 (ESV) 。 圖/楊虔豪攝影

金在準對記者透露,透過綠建築內的連串採光、隔熱、換氣設施與照明改善,外大圖書館的能源消耗,較改建前減少4成;目前估計,每年省下的能源費用,超過8,000萬韓元(約新台幣200萬元)。

而改建成綠建築後,原本乏人問津的圖書館,華麗轉變為學生們的熱門去處,並吸引海內外媒體探訪。記者走訪圖書館時,正逢校內期中考結束後,但仍有大批學生不斷前來館內,座位難求。

「我每天都過來這裡。比起以前的圖書館,建築本體變得更優,來的學生也很多,唸書效率也變好了,我現在都很常和同學相約來唸書。」就讀外大經濟系4年級的學生朴世殷對記者說道。

朴同學一開始進來外大就讀時,圖書館還是冬冷夏熱的舊建築,幸運的是,歷經新冠病毒疫情折騰兩年後,她有幸在畢業前,享用到新蓋好的綠能圖書館,她表示,現在圖書館夏天與冬天的冷暖房系統都比以前更好,讓她能更舒適地學習,周遭同學也都對新的圖書館給予正面評價。

在外大服務多年的金在準也說道:「以前根本沒人要來圖書館啊!裡頭很陰暗,氣氛也沒有很好,大家都不喜歡,根本也不會想來這裡唸書。花時間改建後,現在這裡不僅景觀變得更漂亮,學生都蜂擁而來,重要的是,真的省下很多能源費。」

為加速推動節能減碳,近幾年來,南韓正積極推動將校園與公家單位的老舊建築物,改裝成綠建築,外大圖書館就是其中之例。最初外大是發現能源使用效率低落的問題,有必要改建,而主動提案重整為綠建築,向南韓政府提案後獲得支援。

外大圖書館外觀。 圖/截自外大圖書館臉書

高7層樓(含地下1樓)、面積達1.4萬平方公尺的外大圖書館建築,重新設計與施工費用達183.4億韓元(約新台幣4.6億元),其中真正耗費在綠建築項目的建材與施工費用,為28.2億韓元(約新台幣7,000萬元)。政府審核通過後,對綠建築費用每年3%的利率金額,給予連續5年的支援。

由於校園與公家單位等大型公共設施,不僅使用者多,還擔負服務民眾的任務,通常平日都得長時間運轉,因此南韓政府將其劃為綠建築改造的首要目標,當作參考典範,有效達到節能與省錢的效果。

這番計畫,目前也推廣至民間。若一般住宅要設置太陽能板、隔熱強或隔熱窗等裝置,甚至改建成能綠建築,分期付款的利息費用,將由國家負擔,希望藉此推動民間綠能建築普及,以減少排碳,目前以首爾市最為積極推動。南韓國土交通部綠色建築科科長金泰吾對記者說道: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汽車是排碳大宗,但在首爾,其實建築物排碳量,是比汽車還多的,而且遠高於南韓全國甚至是歐洲國家的水準,這也是首爾市目前最努力推動綠色改良建築的原因。」

根據首爾市廳公布的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比重,室內的建築物排碳量為3,159萬噸,佔總排碳量近7成,遠高出交通運輸領域排碳量逾3倍,而南韓全國建築物排碳量,則大約落在25~30%左右。

圖/記者楊虔豪製圖

圖/記者楊虔豪製圖

因此對首爾而言,從建築下手減少排碳,成為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但艱難的挑戰在於——首爾市內的住宅,有54%是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房屋。

這些多數興建於經濟起飛、人口成長時期的建築,通常通風或隔熱性能並沒有現在來的講究,加上屋齡老舊會出現折損,若住房本體或相關設施水準未與時俱進提升,將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低落的問題,冷氣開了不涼、暖氣開了不熱,增添更多浪費。而不僅是首爾,事實上,30年以上屋齡的住宅,在全國比例也佔近4成。

「建築物是人們生活的地方,由於人的習性幾近相同。你或許能不開車,改搭大眾交通工具,但你很難不在建築物裡生活而使用到能源。所以實際上,建築領域能大幅減碳的手段並不多;就算要改善,通常價格也是昂貴的,所以會出現,就算政府努力推動,但成果一直有限的困境。」金泰吾說道。

所幸,隨時間經過,民間推動綠能住宅設備的條件,已更為有利。金泰晤表示:「目前很多綠能製材,南韓都有國產,比如窗戶,現在性能變得更好,裝了就能省下很多暖氣費。像現在,南韓對民宅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的金額補助,也已經7成了。很多技術已普及而價格下滑,南韓也把這些技術像電子產品一樣,分為6個效率等級,選項更多了。」

「我們希望透過現行的國家支援民間(增設綠能裝置或綠建築)的利率支援政策,盡可能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國土安全管理院建築設施性能室長金珉秀對記者說道。國土安全管理院是國土交通部旗下,負責調查、監督與建築性能、安全與品質的機構,也負責評測各種綠能建築裝置,是否符合效益。

國土安全管理院建築設施性能室長金珉秀受訪。 圖/楊虔豪攝影

儘管宣示在2050年做到碳中和,但如何說服民眾接受與同意綠能加裝或改建,目前仍是嚴峻課題。

在推動民間綠能支援的過程中,許多高屋齡住房,已明顯能發現能源使用效率低落,需要重新改建,或其實只要加裝少量隔熱建材,就能避免冬天在室內為寒氣所逼的情況,但屋主本身並不願意,甚至因為還抱有「會花很多錢」、「若改建就會很長時間沒地方住」而抗拒。

「其實南韓有很多民宅持有者,至今對綠能支援制度並不清楚,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還需要多角度的宣傳,把綠能相關內容告訴給更多人。」金珉秀說道。

但時勢的危機,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後新冠疫情時代,加上烏俄戰爭,使全球陷入通膨與能源價格飆升的困境,南韓也在去年底決定調漲電費與瓦斯費,特別是今年1月,不少地方出現零下20度的低溫,導致民眾對能源需求增加,但當月底接到帳單,動輒新台幣數千到數萬元的龐大開支,已讓人叫苦連天。綠能改裝或改建,將成為省錢選項。

「當前,南韓民眾已切身感受到能源費用的負擔,往後若辦公室或住宅若能透過增設綠能裝置或改建來節能,將能省下很多花費,建築物等不動產價值,也能透過改建而得到提高的效果,因此我們目前期待,綠能在民間的推廣,能更為活化。」金珉秀說道。

外大圖書館大廳落地窗。 圖/楊虔豪攝影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誤認為是韓國學生,實際上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目前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並將南北韓報導與評論供應給BBC中文網、公視、端傳媒等華文媒體。2023年以南韓梨泰院慘案新聞報導,獲得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FB:韓半島新聞平台

深度專欄 韓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