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播/中國口罩產能大躍進?「製造狂魔」能補救防疫漏洞嗎
主持人/編輯七號、編輯糖蜜
「口罩產能大爆發,製造狂魔救大家?」作為全球超過50%口罩生產的中國,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陷入慘重的「口罩荒」。隨著疫情的失控擴大,為解決一罩難求的極端困境,中國政府以「復產、增產、轉產」的方式,強行帶動拉回工廠產能,2月中已經陸續有各省工廠火速開工、乃至於不同產業有相繼投入,高喊「造口罩戰疫」的勝利口號。然而在許多城市接連進入封城管理狀態後,相關生產所需的原料、物流運送都受到阻礙,在產能尚未全面恢復的情形下,身為「製造狂魔」的中國,能靠那些政策和手段突破?
▌請點閱下方收聽
中國的口罩產值,從2015年的年產值63億人民幣(約271億台幣),到2019年提升到102億(439億台幣),在短短四年內,產量與產值都呈現直線成長且數量龐大。但即便身為口罩生產大國——佔全球口罩生產量約50%——生產速度仍追趕不上疫情爆發下,需求人數的增長。
根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的資料,整個中國口罩產業鍊的產能全開,一天約能生產出2,000萬張口罩——其中包含醫療用非N95口罩220萬張、N95口罩60萬張。但在過去中國社會對於口罩的使用習慣上,需求量並沒有那麼高,因此疫情爆發之前的平常時期,中國口罩的庫存量僅為1至2週,而隨著春節期間疫情不斷升溫,雖然有部分口罩廠提前投入生產,但仍難以解決暴增的口罩需求缺口。
中國口罩產業在面臨疫情時的困境,不僅是庫存量不足,春節期間口罩的製造原料也並沒有收到需要立即運送、囤積的資訊,在面臨龐大的需求,口罩廠即使提早開工,也還需足夠的原料才能趕上預期的生產速度,同時伴隨著許多城市的封城政策,對於物資、人員進出的管理,更增添了原料在物流運送的困難,因此口罩的產能才會大幅下滑。
雖然中國主要的口罩工廠集中在湖北、廣東、浙江等省份,且其中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中,被稱為「不織布之都」的仙桃市,也是向來提供原料、生產口罩的重鎮。但口罩生產並非僅在口罩廠內便能完成,像是先前接受《央視》採訪的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針對口罩的疑慮就強調:口罩生產流程複雜,除了在口罩工廠內進行組合步驟,原料上像是固定口罩用的金屬條、掛耳棉線等等,都是來自不同產地,需要各地產業鍊的配合,再加上還要消毒與檢驗,完成口罩的製造需要7~15天的週期。
目前中國境內,由分布在25個省份的353家企業持有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證,主要集中在湖北、廣東、河南、江西以及江蘇。但除了特定如京津冀地區之外能夠集結上游、中游工廠,多數仍因為物流被阻斷而受到影響。
近期,在中國官方的資金「鼓勵」與呼籲下,許多原先不是生產口罩的產業,也紛紛表示將投入資源協助口罩生產。像是富士康已在深圳的工廠開始製造,預計在2月底日產量能來到200萬張口罩。另外還有汽車大廠BYD比亞迪、尿布生產商新億發等,也高調宣傳會為了國家口罩的增產出力。配合各企業的生產投入,中國國務院在2月12日的記者會上,就釋出「口罩產能大躍進」的訊息——強調口罩生產的產能已恢復到9成以上,其中有一線醫療用N95口罩,產能提升至128%,而破百超出原先產能的原因,就包含了各產業的增產、轉產數據。
縱使製造狂魔真的不負眾望完成造口罩使命,但物資該如何流通分配、這些口罩製造過程還有哪些疑慮?各方面仍有不少困難與挑戰。例如醫療用口罩的處理程序需要執照許可,之中又有不肖廠商假冒通過消毒的假口罩生產,又輾轉流入市場;各地因物以稀為貴而出現的哄抬價格問題,雖然各省政府各自執行嚴打懲罰,卻也未能徹底根除亂象。省與省之間爭奪物資、或攔截資源的爭議,同樣是中央一條鞭之外,似未能全面管理的地方難題。
「這時候真要感謝日本朋友,給中國送上這暖心大禮!」日本在第一班撤僑專機時,曾送上口罩和防護衣給中國作為「交換禮物」,而後日本的民間團體和地方政府,也各自向中國捐贈不少物資,一時之間中日兩國的情誼又突然升溫——儘管雙方政府各有盤算,但看在同樣出現口罩荒、以及被花粉症夾擊的日本民眾眼裡,不免疑惑:難道日本的口罩很夠是嗎?
日本流通的口罩有7成左右是來自中國、3成是日本國內自產。口罩被掃或賣光的情形,近期接連在日本傳出,短期內無法靠中國近的補充的狀態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2日宣布,同樣要提高日本國內的口罩產能,期望達成「一週一億張口罩」的目標;政府將會使用部分的預備金(預計為4億5,000萬日圓)來直接給予企業補助,鼓勵工廠投入增產或轉產的行列。不過日本的產能真會如此順利提高嗎?一週一億張、產能提升1.5倍的任務目標,也引起民間的困惑。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