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的選舉重來:土耳其選民反彈的「厄多安二連敗」
▌前情提要:〈土耳其的輸不起:伊斯坦堡市長選舉,憑什麼「取消重來」?〉
「根據初步結果,我要恭喜伊瑪莫魯贏得選戰。」土耳其23日舉行了第一大城伊斯坦堡的「市長重選」。代表反對陣營「民族聯盟」(Millet İttifakı)的「共和人民黨」(CHP)候選人——伊瑪莫魯(Ekrem İmamoğlu)——幾乎確定勝選。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也不得不在推特上承認失敗。
從23日晚間計票開始,伊瑪莫魯就一路保持領先,在伊斯坦堡39個選區中拿下28個選區。根據土國官方的安納杜魯新聞社(AA),此次伊斯坦堡的投票率為83.9%,在已開出約99%的選票中,伊瑪莫魯已拿下約54%;代表「人民聯盟」(Cumhur İttifakı)、同時也是前總理的葉德仁(Binali Yıldırım)只拿下45%,伊瑪莫魯大贏9個百分點。
兩人的票數差距,比起3月份「第一次市長選舉」時的1萬3,000多票,拉開到約80萬票的差距。從險勝再到狂贏,伊瑪莫魯的勝利打臉了以厄多安為首的執政陣營。但伊瑪莫魯為什麼能贏?雙方在第二次選戰的攻防焦點又是什麼呢?
伊斯坦堡「市長重選」的政治鬧局,是因為在3月31號的地方大選中,伊瑪莫魯僅以些微的票數領先葉德仁(當時計票雙方差距為約4萬票,重新計票後為1萬3,000票)。在開票結束後,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YSK)因為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提出選舉無效訴求,在經過調查後於5月8號宣布:於6月23號重新舉行伊斯坦堡市長選舉。
當時YSK的決議讓許多伊瑪莫魯的支持者感到不滿,認為YSK踐踏民主真諦。但面對YSK的決議,伊瑪莫魯也只能重新投入選戰。雙方候選人都表示將會把握時間繼續爭取選民的信心,也在這一個多月內馬不停蹄地勤跑造勢活動。
選前雙方主要聚焦在伊斯坦堡交通、就業、敘利亞難民問題、都市更新計畫與青年政策上,提出許多承諾與政見。在當前土耳其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最吸引選民目光的政見依舊是與經濟相關的民生議題。在就業方面,伊瑪莫魯承諾上台後會在短期會創造15萬個工作機會,對手葉德仁也誇口將在5年內創造50萬個工作機會,但要從哪裡釋出這些職缺、以及相關配套計畫內容...等問題,雙方都沒有再做更進一步的解釋,不免讓人有開選舉支票之感。
在搶攻青年選票方面,葉德仁表示將提供家境困難的學生急難救助方案、增加實習機會以及提供大學生每個月10GB的免費網路;伊瑪莫魯則承諾提供目前公立院校大學7萬5,000個名額,每個月400里拉(約台幣2,200元)的獎學金。但兩方陣營提出的青年政見,在目前土耳其約25%的青年失業率面前,似乎也顯得治標不治本,無法有效、實質且長期地解決青年目前所遇到的問題。
雖然雙方在政見上都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在此次的選舉加長賽中,伊瑪莫魯積極走訪伊斯坦堡各個選區,努力在媒體及大眾前增加曝光度,成功營造出親近選民的形象,同時也積極攏絡AKP支持者。另外耐人尋味的是,葉德仁陣營應是最強而有力的宣傳看板人物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一改第一次選舉前積極站台的態度,在二次選舉中選擇退居幕後,將焦點還給葉德仁,希望能藉此提升民眾對葉德仁的支持度。
反對派對於厄多安在第二次選舉中採取較為低調的態度普遍認為,執政黨發現厄多安的站台並沒有如期發揮加分作用,反而會成為民族聯盟攻擊的目標。在3月選前,伊瑪莫魯就曾批評厄多安「只搞政治,不問經濟」、不處理土耳其對內、對外的問題,有失一位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與職責。但二次選舉前,也因為厄多安沒有積極站台的關係,葉德仁陣營的活動聲勢多少顯得有些低落冷清。
同時,「重新選舉」所造成的社會成本與人心不安,也都使葉德仁成為輿論攻擊的箭靶,民怨於是化為葉德仁在二次選舉中最不利的因素。「輸不起」,也是葉德仁陣營在重選前極力想抹去的標籤。面對各界的批評,葉德仁反過頭來批評:AKP並沒有要求重新選舉,是因為CHP不接受「重新計算所有選票」的提議,才會讓事情走向「重新選舉」一路,希望藉此降低伊瑪莫魯以「被害者」形象獲取選票的機會。
此次選舉與以往不同的還有,在選前一個星期,雙方陣營登上電視直接對話,並直播放送的辯論會。《FOX》台為目前土耳其少數帶有反政府色彩的電視台,在去年總統大選時,《FOX》電視台也曾邀請各候選人分別到電視台接受訪問,當時只有厄多安拒絕出席。此次AKP候選人破天荒答應與CHP候選人在節目上直接對話,也引起土耳其社會相當高的關注。
葉德仁原本希望藉由與伊瑪莫魯的直接會面,來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但在電視辯論結束後,不少人認為伊瑪莫魯的表現較葉德仁來得好,反而有利於伊瑪莫魯。選前CHP原預測伊瑪莫魯可望領先2–6個百分點打敗葉德仁,再一次取得勝利;相對地,葉德仁陣營則極為保守地預測,葉德仁會以領先1個百分點之姿,驚險搶下市長寶座。
不料伊瑪莫魯大贏葉德仁9個百分點;比起3月的第一次選舉,伊瑪莫魯的得票率從48.8%上漲到約54%,葉德仁則從48.55%下滑至約45%。當時YSK的重新選舉決議,反讓許多民眾產生「守護民主」的危機感,進而替伊瑪莫魯增加許多支持票。
在YSK正式宣讀選舉結果之前,葉德仁與厄多安都已在23號晚間第一時間恭喜打贏選戰的伊瑪莫魯。厄多安強調此次的選舉結果是「國民意志的展現」,葉德仁則表示未來將會在各個方面盡力協助新任市長。兩度打破AKP在伊斯坦堡長年「不敗神話」的伊瑪莫魯,也喊話表示「願與總統和諧合作」。
在伊斯坦堡市長選舉之前,原本政壇名氣並不響亮的伊瑪莫魯,能夠在選戰中大贏葉德仁,除了反應民眾對於執政黨的不滿,以及「重啟大選」給民眾帶來的危機感外,其中也與雙方的敘利亞難民政策有關。
土耳其境內目前約有超過360萬的敘利亞難民,其中有54萬人居住在伊斯坦堡;對於伊斯坦堡居民來說,政府要如何有計畫地安排敘利亞難民的居住、教育與社會融入問題是目前土國相當重要的議題。
在選前的電視辯論中,在敘利亞政策的議題上,葉德仁依舊抱持AKP一慣的態度,稱敘利亞人民遭受內戰之苦,為了躲避戰火而來到土耳其,伊斯坦堡就人道考量上應該要打開大門接受敘利亞難民,此舉一方面是為了引發民眾同理心,一方面也希望可以獲得敘利亞人的支持,畢竟很大部分的敘利亞人,未來都有可能擁有土耳其籍,取得投票權;但伊瑪莫魯則表示,土耳其在敘利亞難民議題上並沒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強調難民問題不能一昧感性地只靠「良知」解決,而是需要坐下來仔細地計畫。
伊瑪莫魯的發言其實反映了大部分的土耳其民意,從難民議題剛開始一直到現在,執政黨的敘利亞政策都是在野黨攻擊的目標。過去,大部分的土耳其人也希望向受到戰火波及的敘利亞難民伸出援手,但在土耳其本身的經濟狀況欠佳的狀況下,社會上反對難民的聲音也越來越高漲。
此次伊瑪莫魯的大勝,從各種方面顯示出土耳其民眾不滿執政黨AKP的情緒日益升高,認為厄多安在策劃「2023願景計畫」,也就是土耳其建國百年計畫時,應該停下來傾聽民意,將重心放回發展經濟與抑制通膨的議題上。
對許多伊斯坦堡選民來說,23日的選舉結果展現了明確的民意,他們期待伊瑪莫魯真的可以如他的選舉口號「一切都會很好的」(herşeyçokgüzelolacak)一樣,帶來新氣象,兌現所有承諾,而不是只是選舉的政治語言而已。伊堡市長換黨做做看後,民眾也希望新市長能帶領世界重要城市之一的伊斯坦堡,走向更進步與更好的未來。伊瑪莫魯是否真能如此還有待時間檢驗,不過曾表示「誰贏得伊斯坦堡,就贏得土耳其」的厄多安,在二連敗後恐怕還會面臨更多難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