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無力?無危機感?朝鮮威脅下日本官民的「溫差」

聯合新聞網 許仁碩
朝鮮威脅確實存在,但為何官民對這樣的威脅所感受的的「溫差」如此巨大? 圖/路透社

8月29日上午6點2分,許多日本人在睡眼惺忪中被手機的警報聲驚醒:

飛彈發射。飛彈發射。北朝鮮發射了飛彈,請至堅固的建築物或地下室避難!

日本政府除立即令飛彈防禦系統待命外,事後亦嚴正譴責,表示朝鮮對日本發射飛彈,是前所未有的威脅,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儘速開會討論制裁。

這次飛彈警報的發布範圍從關東周遭的新瀉、群馬一路到北海道,幾乎涵蓋半個日本,電車也因此停駛。再加上事前政府不斷播送飛彈相關的政令宣導,以及媒體報導的各地演習畫面。比起政府的聲明,這些訊息更讓人切身地感受到飛彈的存在,也引發了民間乃至於不同政治勢力間的議論紛紛。

J警報:「飛彈發射。飛彈發射。北朝鮮發射了飛彈,請至堅固的建築物或地下室避難!」...

▌朝鮮「對日本」發射了飛彈嗎?

根據媒體披露,飛彈以550公里的高度通過北海道南端後,落在北海道以東1180公里的公海當中。由於飛行高度已超過神盾艦標準三型飛彈的攔截範圍,況且其彈道也沒有落入日本領土乃至領海的可能,因此自衛隊並未進行攔截。

事實上,這並不是朝鮮發射的飛彈或飛行物第一次通過或落入日本周邊,光是在今年7月4日與7月28日,朝鮮發射的飛彈就分別落在距離日本約300公里和200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EEZ)裡。而在2009年與2016年,在朝鮮宣告要發射人工衛星時,自衛隊也對通過日本國土上空的火箭,做好了必要時加以攔截的準備。

因此,即便日本政府認定本次飛彈是針對日本,朝鮮在發射後的聲明也確實對日本嗆聲。但回顧以上事實後,究竟是否能界定為「對日本發射」,又是否真是「前所未有」,伴隨著對朝鮮問題的立場分歧,引發了各界論爭。

在一定的條件下,日本自衛隊可對威脅日本本土的飛彈進行攔截。 圖/路透社

▌令人傻眼的防空警報

如前所述,朝鮮飛彈並非一朝一夕的突發事件,因此日本政府在近年開始要求各地方政府,應著手進行飛彈防空演習。

然而,在各地零星舉行的「防空演習」內容,卻大多是叫居民就地抱頭蹲下,或是前往小學、地區活動中心集合。但若真的有飛彈來襲,這些動作能有多少作用,相當可疑。這些滑稽的演習畫面,反而造成大眾質疑,日本政府是否認真打算保護居民。

這次的飛彈警報,可說是前述虛應故事演習的延伸。雖然事前日本政府就不斷公告,提醒大家飛彈若來,會透過全國的「J警報」系統發出警報。但當警報真正發出時,根本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行動,怎麼樣的「堅固建物」才是足以防禦飛彈的防空避難所。根據媒體報導,當天確實有少數人自行前往政府機關要求避難,但卻被也是一頭霧水的職員安置在大廳,大部分人都沒有任何動作。

反過來說,即便假設一般大眾均清楚最近的防空避難所何在,亦有充分的應變時間與警消人員指揮避難,而能夠依警報要求而開始避難行動。為了一顆預估落在日本一千多公里以外公海的飛彈,倘若真的認真依警報要求,令這十幾個縣的民眾全數前往避難所,卻又不免小題大作,而顯得不切實際了。

抱頭蹲下、前往小學、地區活動中心集合,當飛彈真的來襲,這些「防空演習」的動作能有...

朝鮮飛彈並非一朝一夕的突發事件,因此日本政府在近年開始要求各地方政府,應著手進行...

▌輿論上的一場鬧劇

面對飛彈警報,最「認真」對應的恐怕就是在今年五月間才訂定飛彈警報時停車準則的各大鐵路公司。儘管當天電車在警報後短暫停駛,但也由於沒有公司或學校因此停班停課,車站依舊擠滿了等車的人潮。對此,網路上一則被瘋狂轉發的推特說道:

朝鮮:「日本人飛彈當頭還堅持通勤,是瘋了嗎?」

諸如此類的嘲諷言論在網路上到處流傳,戳破了官方意圖營造的緊張感。

有些批評者認為,這些嘲諷政府的聲音,是因為日本人已經習慣和平,缺乏應對武力攻擊的意識,成為了「和平白痴」,嘲諷只是為了逃避現實。

然而,日本政府表面敲鑼打鼓地嚴厲譴責、廣發警報、令電車停駛來強調朝鮮的威脅,但實際上在避難的安排上,又顯得漫不經心,荒腔走板。這當中的落差令大眾感受到的荒謬感,恐怕才是網路嘲諷言論盛行的心理基礎。

「朝鮮:『日本人飛彈當頭還堅持通勤,是瘋了嗎?』」 圖/路透社

有些人認為,日本人已經習慣和平,缺乏應對武力攻擊的意識,成為了「和平白痴」。 ...

▌後續效應:朝鮮威脅,會影響「中間選民」嗎?

在現在的日本,於各次民調中回答「無固定支持政黨」的民眾大約均有三到四成,可以說是有相當大比例「中間選民」的局勢。

這樣的分布也反應在這次發射飛彈後的相關民調中,各家民調都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並無太大的波動,大概維持支持與不支持各半的比例。而針對該如何處理朝鮮的飛彈問題,有約六成的民眾贊成導入新的飛彈防禦系統,但只有一成多的民眾支持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在發射飛彈後,在野黨循著傳統反對論述批評執政黨意圖擴張軍備,很難得到大多數民眾的共鳴。實際上在隨後提出的政府預算案中,國防預算又再次創新高,若以前述的民調結果而言,恐怕會就此過關。

但另一方面,倘若美國打算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而要求日本政府配合時,也恐怕將面臨日本主流民意的反對聲浪。日本政府這次對飛彈「危機」的操作,並沒有激起一般民眾對以軍事手段對付朝鮮的危機感,反而開始對日本政府的相關論述與政策產生疑問。即便朝鮮在近日又被報導可能成功進行了核彈的試爆,民意仍然沒有明顯的變化。

究竟是執政黨最終能成功將對朝鮮一連串動作的危機感,轉化為己身支持率,還是在野黨能抓住執政黨處理上的表裡不一,進而提出更負責任的朝鮮政策。誰能精準掌握這次在網路上哈哈大笑的日本鄉民心理,恐怕就是日後在外交政策上爭取民意的勝負關鍵。

在發射飛彈後,如果在野黨還循著傳統反對論述批評執政黨意圖擴張軍備,或將很難得到大...

許仁碩

台北人,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主要從法律社會學視角出發,關注東亞的警政體系、社會運動與歷史議題,並致力於研究教學、媒體寫作與社運實踐,希望為人權盡一份心力。為《轉角國際》、《鳴人堂》、《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及《端傳媒》評論作者,外文評論散見於《Asia Democracy Network》與《朝日新聞論座》。譯有《憲法九條:非戰思想的水脈與脆弱的和平》。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