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世代:中國勞動人口的黑洞
1950年代末期,中國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經歷了「大躍進」。1959年中國總人口約67207萬人,到了1961年,總人口約65859萬人,同年開始雖然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又稱三年大饑荒),餓死千萬名中國人,但之後中國的高生育率很快地又讓總人口大幅攀升。
1962年底中國官方持續提倡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農村實施節育計畫,1979年開始全省全面實施一胎化政策,只有少數農村和少數民族例外;到了1983年,中國官方提出「一胎上環,二胎絕育」的生育控制計畫,於是中國的出生人口很快又受到控制,除了1987年的2500萬新生兒成為最近30年來的最高紀錄,此後中國新生兒再沒超過這數量。
整體而言,中國的生育率在1963年以後快速下降,人口爆炸成長的壓力大幅減輕,不過過往透過猛烈政策,強行實施在整個社會上,經過30多年,中國社會如今面臨人口結構受到扭曲的結果反撲。
2015年的中國總人口是13.746億人,其中男性人口是7.041億人,女性卻只有6.705億人,總人口性別比是105.02對100.00,而新生兒人口性別比則是高達113.51對100.00,這種性別比率是全球最極端的現象,中國男性比女性多出至少3300萬人。正常的情況下,性別比的正常值約座落在103左右,中國的113.51顯示,中國家庭可能透過醫學或不人道的方式,篩選了新生兒的性別取向;未來數年內,約3000萬名中國男性可能極不容易找到異性伴侶。
自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以來,買兒賣女和買妻的商業行為相當猖獗;也因為販賣兒童和婦女有利可圖,人口販子甚至以「一條龍」的企業化方式經營。中國人口失衡的情況,短期內人口販賣的犯罪行為恐怕難以抑制。
中國人口結構的問題也反映在勞動力項目上:一胎化政策以前,中國家庭平均至少4位小孩,一胎化以後,降至平均1.5位小孩以下,經過30年的時間遞延,中國15-64歲的主要勞動力階級人口比重,從歷史高點一路下降,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勞動力的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從歷史巔峰的約十億勞動人口,長期走下坡,就算中國政府已經實施開放生育第二胎政策,中國新的年輕世代仍然無法彌補勞動力缺口,2050年以前勞動力最多維持7.5億的水平,這對中國未來民間消費的擴張和勞動力市場都是較不利的警訊。中國官方自然也觀察到,過低的出生率已對該國長遠人口結構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於是在2015年底,一胎化政策步入歷史,中國家庭終於可以生育第二胎了。
不過人類社會在不同世代的社會共識演變亦相當快速,當中國社會已經習慣了一胎的社會環境後,即便開放生育第二胎,也面臨新家庭世代對生育的低意願:畢竟新的家庭世代,夫妻本身很可能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背景,和從小就有手足的孩童們大不相同,加上相對於薪資的高房價與高物價,現在中國大部分年輕家庭都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生育一個小孩已經算不錯了,更多的是連生都不想生。
2014年中國新生兒是1,687萬人,但是開放二胎後的2015年新生兒只有1,655萬人,中國官方顯然高估了中國所有夫婦願意生第二胎的意願。女性生育意願已經比1980年代下降許多,而且育齡女性人口也在下降,就算中國政府全面開放生育限制,中國新生兒也很難有驚人的成長。
生育政策是不可逆的,不是解禁了,人們就願意生小孩;放眼全球許多已開發國家,雖然沒有節育政策,但婦女的生育率也自然下降了,這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現象。
根據統計,1979年至今,中國至少有4億位不幸的新生兒因一胎化政策,而無法來到世界上。違反一胎化政策的家庭,有些失去工作機會,有些則是賠償高額罰款,甚至是被迫墮胎。例如,有超過3.24億位中國婦女在第一胎後,被要求於體內裝置宮內節育器(IUD),以避免再懷胎,如果拒絕,則有可面臨子女無法進入公立學校、公務員失去公職、不能進行醫療保險等變相懲罰。
這些情況一直到2016年才解禁。中國官方為了配合開放第二胎,轉為免費幫設置IUD的婦女們取出IUD的手術,讓她們可以再生育,但是對於許多受到一胎化政策迫害或者已過生育年齡的中國家庭來說,長遠的傷害恐怕是難以挽回的。事實上,再過個30年,看看勞動力缺口擴大和嚴重高齡化對中國社會與經濟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或許更能體會,一胎化政策的負面影響不只存在那些受傷害的中國家庭,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也造成傷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