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震災:想捐款卻害怕被軍政府利用?國際捐助有哪些途徑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緬甸強震震垮大量房屋,圖為一家人只能帶著嬰兒露宿街頭。 圖/法新社

2025年緬甸強震邁入第四日,已知至少2,056人死亡、3,900人受傷,許多地區還無法與外界聯繫,死傷與失蹤情況仍在擴大,美國地質調查局評估罹難者可能達上萬人。面對巨災,緬甸軍政府不僅缺乏大規模救災經驗,災後還未放棄攻打反抗軍,加上過往貪腐紀錄等等,令外界對其救災行政能力深感質疑。亞洲公民未來協會(ACFA)指出,目前聯合國已確認將與軍方協同救災。而在台灣,不少網友也希望捐助救災,卻不免擔心款項會落入軍政府手中。

不幸之幸在於,緬甸多年抗爭經驗早已「花開遍地」,一線民間有不少自救組織,海外緬甸公民也積極組成團體,持續與家鄉的社運組織、NGO對接合作,將外界的關注和援助帶回緬甸,回流至在地社群。台灣亞洲公民未來協會近甸行動(Taiwan Youth for Myanmar)已整理多個經緬籍人士核實的名單,另外還有來自台灣、緬甸與中國的全球去中心化志願者團隊,亦整理出「緬甸328地震捐助途徑」跨國動態名單,提供各界讀者參考。

本文盡可能匯整一線救助組織名單,選擇標準包含:能夠有效接觸需幫助的災民、擁有獨立運作的在地社群管道、提供災難現場最即時的協助、以及是否在公開頁面公布援助消息等面向,並註明團體性質與推薦原因。然礙於現實無法100%保證捐款動向,個人捐助前仍務必多加審慎評估。此外也強烈建議,因為各組織人力量能有限,捐助前請先查看該組織的公告訊息,避免捐助過量,將資源更平均分散至不同捐助途徑

▌在台緬僑組織

台灣過去數十年來有許多緬甸華僑社群紮根,目前在台緬僑至少14萬人,也是台灣與緬甸的重要的經濟文化橋樑,直接連結民間力量,緬僑社群早已動員投入救災,亟需各界協助。

♦︎ 臺灣緬甸人道關懷協會:設址於台灣新北市,由台緬人士共同組成,目前已募得1,600具屍袋、飲食、蚊帳、藥品、口罩等資源,與當地8輛救護車一同從仰光前進曼德勒救災。該協會在Facebook指出,因為天氣炎熱,當地亟需更多糧食飲水、醫療藥物。【緬甸328強震賑災捐款頁面

♦︎台緬同心救災隊:由鳴個喇叭緬甸街工作室創辦人楊萬利與在台緬人、法師共同發起,主要合作對象有曼德勒倒塌寺廟「無憂佛學院」(New Masoyain Monastery)、曼德勒青年自發救災隊等,協助分送飲食飲水、藥物、蚊帳等物資給災民及救難人員。救援範圍已擴展到實皆省(Sagaing)。【意者請直接洽詢楊萬利

▌緬甸社運人士推薦

♦︎ Myanmar Earthquake Emergency: Save & Rebuild Lives Now:發起方為海外緬甸人自救組織,以美國緬甸學生為主體。【Go Fund Me募資頁面

♦︎ Spring Crowdfund:加密貨幣銀行Spring Development Bank所成立的基金會,將資助一線救援組織。此銀行是由緬甸流亡的民族團結政府(NUG)成立,以便減少軍政府控制的國內貨幣體系影響,但需要擁有此銀行帳戶才能捐款。【328強震專款捐款頁面

♦︎ THR5VE:長期救助緬甸流亡者,並關注在地弱勢家庭的長期狀態,特別是受軍事衝突影響的人群。【緬甸強震賑災捐款頁面

♦︎ Sanimthoon Community Cafe:位於泰國的緬甸社群咖啡廳,亦經營食物銀行,提供善心咖啡與餐點給需要協助的人。此次集結泰緬多家咖啡廳業者與社群力量,協助受地震影響的受災戶。【社群募款頁面

受地震影響的緬甸災民排隊等候發放飲水和補給,大量人們無家可歸。 圖/路透社

▌國際組織

國際大型人道組織發展已久,於災難救急有其專業,更不乏長期深耕於緬甸和東南亞的組織,考量震災後續的安置、醫療、重建都會是漫長挑戰,若沒有專款專用的堅持,大型國際組織仍是值得捐助的對象。

♦︎ Advance Myanmar:總部位於倫敦,專注於緬甸地區人道主義救援和人權的國際NGO,與在地組織長期合作,計畫將物資送入軍政府意圖控制、封鎖的區域。【緬甸強震專款連結

♦︎國際救援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ittee):二戰期間由愛因斯坦發起成立,專門救助因戰爭、政治迫害或自然災害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主要工作為營運庇護所,提供醫療、保護、飲食飲水等服務。【緬甸強震說明頁面

♦︎無國界醫生(MSF):無國界醫生團隊,已派遣由醫療、後勤和水利衛生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進入曼德勒與撣邦南部。MSF團隊在緬甸及鄰近國家有工作人員進駐,具備大規模應對災難能力。【緬甸強震說明頁面

♦︎ Better Burma & Insight Burma:兩者皆為長期關注緬甸社會、文化與民主動向的深度媒體暨公益社群,共同發起募資捐助行動。【Go Fund Me募資頁面

▌日本

日本與緬甸的關係深遠,以近代而言最知名的可能是翁山蘇姬的父親,受過日軍的訓練和協助反抗英國(翁山訓練的地點,也曾經到過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花蓮玉里)。日本長期以來在商業與政治上與緬甸交往密切,也曾經偕同國際上的民主國家,一起制裁將翁山蘇姬軟禁的軍政府。而在2021年政變之後,日緬關係也出現波動;在日本的緬甸社群還有許多人發起募款,資助家鄉受到戰火迫害的同胞。

此次緬甸大地震,日本 Yahoo Japan 整理了相關捐助管道,截至4月1日共有9個募資計畫,這些管道目前募款金額最多的是日本在1996年創立的國際NGO組織「Peace Winds」,以及同樣在日本創立、專門救助難民的「AAR Japan」,還有跨國的NGO組織「Good Neighbors」、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日本發起的募資等等。

♦︎ Peace Winds:1996年日本社會企業家大西健丞創立的NGO組織,最早是援助庫德人,而後擴及國內外的人道救援活動。

♦︎ AAR Japan:難民救助會「Association for Aid and Relief」,1979年由日本的女性社會運動家相馬雪香號召成立,早期以救助因越戰而出逃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區的難民,而後擴及國內外的人道救援工作。2000年時在緬甸設立身障者的職業訓練學校,2022年也開設支援烏克蘭的救助計畫。

(延伸閱讀:〈酷刑凌虐「緬甸黑獄」:日本記者逃出生天的駭人目擊〉)

▌緬甸328強震被形容為「危機上的危機」,除了台灣緬僑之外,世界各地的緬甸留學生組織也多有發起自救募款行動,若身在其他國家,建議也能尋找各大學的緬甸學生組織,詢問是否需要捐款或其他方面的資助。

緬甸強震死傷慘重,救難隊伍從廢墟中抬出罹難者遺體。 圖/法新社

責任編輯/王穎芝

特別感謝/楊智強(緬甸採訪記者)、緬甸強震救援海外志願組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過去24小時 緬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