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一邊是志工在徒手救援,另一邊是軍政府還在轟炸...」緬甸發生的328大地震,截至今天3月31日中午已知至少1,700人死亡、3,400人受傷,實際震災情形仍未完全明朗,預估死傷數字可能還會大幅增加。在陷入內戰的緬甸,抵抗軍政府的流亡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UG)發表聲明,在地震影響區域停止所有進攻行動,並且在安全前提下讓參與反抗行動的醫療工作者也投入救災。不過與此同時,軍政府卻是在大地震發生後不到3小時,繼續發動空襲攻擊,引發國際的憂慮與關注。
緬甸3月28日中午12點50分左右,發生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震央位於緬甸西北部的實皆省,包括中部曼德勒地區、首都奈比都等地都有重大災情傳出。截至3月31日中午,已知至少1,700人死亡、3,400人受傷。震災實際情況仍未明朗,預估死傷數字還會大幅增加。
連帶受到地震影響的泰國,則是已知18人死亡、76人失蹤,其中一棟還在興建中的國家審計局大樓,在地震後應聲崩塌,被外界質疑與中國中鐵十局的劣質施工有關,引發國際關注。
緬甸震災發生後至今已接近黃金救援72小時,儘管緬甸軍政府當局已投入救災,但是仍無法準確釐清震災範圍和實際情況,許多建築物倒塌的情形下,都讓救援行動窒礙難行。除了緬甸政府的緊急救災之外,當地倖存者、民間人士、國際紅十字會等組成志工隊協助救援工作,然而也因為救災資源和設備不足,許多志工是在欠缺裝備和工具的狀態下徒手在災區挖掘。《美聯社》如此形容:
救災的另一大困難,是地震將緬甸的道路交通、橋樑、機場等基礎建設摧毀,導致聯絡和資源進駐不易。而且許多醫院等醫療設施損毀,其他還可以運作的醫院在短時間內被送入大量的死傷者,面臨醫療用品短缺、食物和飲用水匱乏的崩潰邊緣。
國際紅十字會就向《路透社》表達憂心,本次災難規模巨大,是緬甸前所未有;無論是救災或是倖存災民的安置,都將面臨急迫的人道危機。
▌大地震後不到3小時,軍政府還在發動空襲
然而就在緬甸面臨如此巨大的天災慘況之際,原本就陷入內戰的軍政府卻仍未停火。《BBC》在緬甸獲取的資訊證實,緬甸軍政府在地震發生的當天3月28日下午,針對撣邦北部瑙喬(Naungcho)的反抗軍實施空襲,已知至少造成7人死亡。
軍政府發動空襲的時間點約在當日下午3點30分左右——也就是大地震發生後將近3小時,軍政府仍在進行內戰。這也使得國際對於緬甸軍政府的態度格外憂慮,因為這一次緬甸地震災情嚴重,軍政府也同時罕見地向國際求援;但與此同時軍政府從政變以來陷入內戰,備受質疑的人道問題,不僅讓國際援助卻步,也懷疑這些資源能否有效利用,而不是被軍政府給把持。
反對軍政府的《伊洛瓦底報》就質疑,儘管有國際援助,但實際上能有多少真正幫助到災民令人存疑:
東協各國的外交部長也在震災後舉行視訊會談,呼籲緬甸立即停火,好讓援助物資能夠順利進入當地。與軍政府態度相反的是,緬甸各地的反政府軍與武裝團體,則是在震災後宣告暫時進入停戰期。
其中以緬甸前政府內閣成員、議員共同組成的流亡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NUG)最具代表性,NUG發表聲明表示,從3月30日開始,所有在地震影響區域的NUG武裝部隊,除了防禦行動之外,都將暫停所有「進攻性軍事行動」,時間為期兩週。此外,NUG也表示「只要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參加反抗府運動的醫療工作者也可以配合救援和醫治行動」。
內戰狀態至今仍是緬甸難解的關鍵問題。2021年2月1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軍事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不承認2020年11月緬甸大選結果,將勝選的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及全國民主聯盟(NLD)政黨要員逮捕入獄,至今翁山蘇姬仍被軍政府軟禁監視當中。
政變之後緬甸陷入內戰狀態,除了民眾示威抗議之外,各地方也有武裝團體和反抗軍,與軍政府展開游擊戰。從政變以來,緬甸軍政府為了統治需要而大幅限縮集會與言論自由、限制網路與新聞媒體,也對異議者實施逮捕與暴力鎮壓。
緬甸軍政府當前的情況,也使得災情細節不透明,加上公民社會的結構被軍政府破壞,欠缺民間力量(如NGO團體、或是國際的民間交流等)的活動,無論是災情的實際狀況與救災效率,恐怕都難以樂觀看待。
▌延伸閱讀
楊智強/〈緬甸政變4週年:中國頻頻伸手干預內戰,緬甸社會「恐中症」情緒升溫〉
周慧儀/〈留下的恐懼與代價:緬甸政變兩年...專訪仍在仰光報導的記者〉
周慧儀/〈破繭如何重生?緬甸政變兩年...專訪被軍方性侵的記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