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local 週報/美國「禁止TikTok議案」:全美封殺抖音倒數計時?

聯合新聞網 The Glocal
圖/截自TikTok、路透社

本文為「The Glocal 全球政經週報」,以點、線、面三個維度精選分析每週國際大事。The Glocal 提供會員專屬訂閱內容:〈讀者訂閱〉

本週的The Glocal 全球政經週報,議題鎖定在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禁止TikTok(抖音國際版)議案。表決通過的議案內容,將授權總統拜登決定是否在美國全面封殺TikTok——作爲美國國會難得的共識,美國距離禁止國際版的抖音,只差一步之遙。

【點】——美國眾議院外委會通過封殺TikTok:

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3月1日以24比16表決通過議案,禁止美國民衆使用TikTok。TikTok是中國社群軟體抖音的國際版本,長期被諸多國際媒體、智庫、政府單位等指出監控用戶資料,眾議院外委會通過的這一議案,議案內容將推動在美國禁止使用TikTok、以及授權拜登下令封殺TikTok——這將是美國政府對任何社群軟體,所進行影響最深遠的限制。

另一方面,民主黨參議員華納(Mark Warner)也在3月5日表示,將與共和黨參議員圖恩(John Thune)在本週於參議院提案,內容同樣是立法禁止TikTok等有資安疑慮的外國科技產品。

待議案在參議院討論、表決通過後,即會送交拜登簽署後方可生效,法案為封殺TikTok提供法理基礎——早在2019年,前總統川普就以國安為由,簽署禁止TikTok的行政命令,當時TikTok指責該命令未經正當程序而發出,如今美國國會跨黨派已表現封殺TikTok的共識。

眾議院由共和黨占優勢人數,在眾院提出議案的共和黨人認爲TikTok是「裝在手機裡的間諜氣球」;有趣的是,民主黨一方在眾議院投了反對票,但原因並非反對禁止TikTok,而是認爲議案內容過於空泛,不希望因此在禁止TikTok時,留下任何濫用或漏洞空間。

上週美國已下令禁止在任何聯邦設備上安裝TikTok,意即政府僱員、公職人員等,皆不得在公發裝置安裝TikTok,各政府機構有30天的緩衝期來落實禁令——與此同時,加拿大和歐盟公部門機構也已明令禁止人員在公發設備下載TikTok,而歐洲議會亦同樣強烈建議成員國執行同樣的禁令。

示意圖,眾議院外委會表決通過的議案內容,將授權總統拜登決定是否在美國全面封殺Ti...

【線】——TikTok的成功與資安威脅:

近年抖音在中國爆紅後,再推出的國際版本TikTok在海外上架,同樣大獲成功。但是抖音成功的背後就引起了不少爭議,除了常見的各種以「挑戰」為包裝的危險活動以外,TikTok大量收集用戶的個人資料,甚至對用戶作出追蹤、監視的措施引起了外界擔憂。

2022年6月流出的一批錄音檔案,印證了國際社會對於TikTok的憂慮——這批錄音的內容,顯示中國的字節跳動(即運營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可以取得美國用戶的資料,TikTok執行長周受資亦向美國國會承認中國母公司可以取得TikTok的使用者資料。

此外,TikTok内亦被發現監視用戶個人私隱:有網路安全研究員發現,當使用TikTok內建的瀏覽器時,該瀏覽器會自動運行一個Javascript,然而這個Javascript的實際作用、資料去向只有字節跳動一方知道,使用者對資料被存取一無所知,遑論獲悉資料流向。

理論上,使用Javascript可以實現類似螢幕錄影的效果,甚至可以紀錄使用者在鍵盤上按下的所有按鍵,而TikTok方面則回應「不會有任何竊取用戶資料的舉動」,但這樣的回應並無法平息外界存在已久的質疑和擔憂。

抖音在中國爆紅後,再推出的國際版本TikTok在海外上架,同樣大獲成功。 圖/路...

【面】——TikTok侵犯用戶隱私事件:

TikTok作爲一款中國軟體,得以在全球爆紅本身就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中國國內,尤其是Android機型因長期沒有官方的Google Playstore作基本審核,故此基本上大量中國軟體均有竊取用戶資料的嫌疑。

這些中國軟體透過大量技術手段以達到「後台自行啟動」,即使用戶沒有使用程式,程式仍然可以自動運作、自行記錄使用者操作手機上其他程式的行為。且即使用戶手動在後台關閉程式,部分的中國應用程式仍會透過其它程式,偵測自己是否被授權啟動,若未被開啟,就會再自動啟動。

如此技術設定,加上中國Android市場混亂,故意要求不相關的權限(例如某購物app會要求通訊錄權限、麥克風的權限作收集用戶喜好用)以達到精準廣告的目標,用戶假如不同意程式要求授權取得資料。程式就會自動關閉、無法使用,故用戶根本沒有限制這類中國程式取得大量個資的可能。

外界一直擔心字節跳動會將在中國市場的陋習帶到國際市場,且由於字節跳動是中國公司,更加令西方國家極度憂慮TikTok的高滲透度會成爲竊取西方人個人資料、甚至是一些隱密資訊的管道。

而引爆對TikTok私隱質疑的事件,則是包括《BuzzFeed》記者貝克懷特(Emily Baker-White)和《金融時報》記者克里德爾(Cristina Criddle)在內,曾經調查過TikTok用戶隱私問題的記者,發現自己被TikTok追蹤監視,其IP位址被非法收集。

記者被監視的原因,要回溯至2022年10月,當時《BuzzFeed》針對TikTok的調查報導引述一名TikTok美國員工坦承「(TikTok的)用戶資料可以在中國隨意存取」,直接揭穿了TikTok「中國員工無法存取海外用戶資料」的謊言。當時TikTok管理層希望追蹤記者,藉此查出到底是那個員工泄露消息,因此透過存取用戶的IP位址,來獲得報導記者的大致位置。

此事件暴露了TikTok對用戶隱私毫無保護、甚至母公司內部可隨意存取,更是為美國和歐洲政府推動禁止TikTok提供了口實。

對於美國等西方政府而言,也會擔心TikTok成爲中共意識型態的散播工具,雖然Facebook、Twitter等所謂「事實查核」的成效評價不一,但是起碼有一定程度的審查,以限制謠言、資訊戰、假資訊流通。TikTok卻是完全不設防的狀態,也令西方國家擔心TikTok的極高滲透率會成爲中共有效的資訊戰工具。美國和歐盟雖然暫時無法完全禁止TikTok,但隨著美國對於禁止TikTok的法案推動,將TikTok掃地出門只是時間問題。也許我們將會見到中國公司嘗到當年Google等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味道。

隨著美國對於禁止TikTok的法案推動,將TikTok掃地出門只是時間問題。圖為...

過去24小時 美國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