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報#10:基輔守住第二夜...俄軍「後勤自爆」的補給災難
【2022. 2. 27 烏克蘭/俄國】
烏克蘭戰報#10:基輔守住第二夜...俄軍「後勤自爆」的補給災難
「前線謠傳,俄軍參謀本部已下達了『周一總攻城』的必死命令...」在挺住俄軍的攻城第一夜後,持續遭到入侵軍襲擊的烏克蘭首都基輔,27日清晨再度進入死守的黑夜。儘管來自美國的軍援、德國的飛彈、波蘭的難民支援、與整個西方世界對俄國特定銀行的Swift制裁,大大提升了烏克蘭軍民「對俄抗戰」的衛國士氣;但死傷慘重、各地攻勢一再吃鱉的俄國侵攻軍,周六下午至周日清晨間,卻擴大針對北東南三城——首都基輔、東部大城哈爾科夫、南方要衝赫爾松——的同步攻擊,甚至開始攻擊核能設施、煉油儲存槽、天然氣輸氣管等戰略工業,軍事意圖似要從速戰速決,轉變成焦土挖心的報復性破壞?
以基輔為「烏俄決戰區」的首都圍城戰,26日破曉後,即以烏軍的成功防守作為首日結果。俄國的空降軍(VDV)與特種作戰部隊(SSO)付出了慘重的戰損代價,卻無法突破巷戰防守,疲憊的戰鬥部隊也無力佔領、甚至包圍基輔都會區。因此,從周六下午開始,烏軍即在基輔城內肅清殘存俄軍,除了造成城市破壞、平民死傷、激起國際援助烏、並讓自己士氣低迷之外,俄軍第一日的首都攻勢,並沒有任何關鍵收獲。
根據基輔市民與各國戰地記者的目擊證詞,進入到圍城戰第二日的首都街區,27日清晨的狀況「相對平靜」,全城宵禁的首都街道雖然仍間歇性地響起刺耳的空襲警報,但已沒有昨日廝殺整個黑夜的巷戰槍聲與城市天際線爆炸的殺戮火光——或至少沒有前一天那麼激烈。
但巷戰沒有全面開打,並不代表首都圍城的威脅就已解除,因為從27日清晨開始,俄國的空襲與砲兵轟炸仍持續在做戰略性破壞,像是基輔西南郊、前一日遭俄國空降軍強襲、試圖搶佔烏克蘭空軍基地失敗的瓦西里基夫,一處煉油基地儲油槽區,周日清晨就遭到俄國飛彈空襲而引發大爆炸,誇張的沖天火光、刺鼻濃煙,一度讓30里遠的基輔市民收到了「毒氣警報」,呼籲所有民眾緊閉門窗、不要上街,以待天亮後確認災後狀況。
除此之外,在基輔時間27日清晨4點左右,烏克蘭內政部也發出了另一個嚇人的首都警報——位於基輔市郊的氡元素放射研究協會(Radon Association),遭到俄軍彈道飛彈轟炸。由於該研究機構裡存有放射性物質與核廢料儲存槽...等高風險裝置,因此協會遭遇空襲一事也引發基輔城內的高度警戒。
不過氡元素放射協會的災損狀況,幸好只是虛驚一場、很快就排除輻射外洩,因為導彈只炸毀了機構外牆,並沒有破壞、或造成儲存設備壓力外洩。
然而烏克蘭核能設施與石化油槽的遇襲挨轟,也不只限於基輔,在27日的同一夜裡,烏東的盧干斯克州前線,也有民用儲油槽被俄軍火箭轟爆的嚴重災損;而烏克蘭東線,死扛著俄國本土西進入侵大軍的城市要塞——哈爾科夫——27日更傳出天然氣管線被俄軍轟炸,強力大爆炸的地震與蕈狀火雲,一度讓前線軍民震驚以為「俄軍使用了戰術核彈」。
事實上,27日晚間一連串的大型爆炸事件,也顯示了俄軍入侵的受挫惱怒,已實際開始殺紅眼。因為基輔、哈爾科夫與赫爾松一代的能源設備、儲油槽,原本都是俄軍「速戰速決」期待下,優先奪取後的就地補給點,亦是俄國對於日後佔領秩序(特別是烏東邊境)的重要維持設備(譬如城市供電、供暖)。但在當前的空襲與轟炸行動中,俄軍的攻擊目的卻失去了明顯的戰略意圖,就像是要造成「最大傷害可能一樣」的只求報復性破壞。
但這有可能是烏克蘭守軍的自導自演嗎?同樣以目的論來看,此一推設恐怕更不切實際。因為仍持續交戰的瓦西里基夫一帶,目前並沒有立即陷落的威脅;死守哈爾科夫的烏軍,也沒有必要徒增自軍城市「被渴殺」的守城壓力。
鑑此,許多軍事觀察——特別是那些曾在敘利亞內戰戰場,見識過俄軍轟炸邏輯的前線見證者——多認為,油槽、天然氣管、發電廠、核廢料儲存設施的空襲,全都顯示:
俄國政府開始感到「惱怒壓力」的消息,不僅只是烏克蘭守方的片面預測,由社會管制與媒體現象,也都能客觀的感知到「克里姆林宮暴怒中」的錯判惱怒。
例如說,俄羅斯本土自周六開始,已針對Twitter與其他國際社群媒體平台進行「封鎖」或「降速」管制;原本就被牢牢抓住的俄國媒體更被加倍審查「衝突資訊」,像是去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共同得獎者、在入侵烏克蘭問題上「強力反戰」的新聞媒體——《新報》(Novaya Gazeta)——26日就與其他10多間對戰爭存疑的俄國獨立報導單位,同時遭到俄國政府強烈警告並下達審查命令,要求所有境內媒體只能引用俄國官方所發表的「軍情動態」,
國際各大媒體皆認為,俄國政府之所以急速收緊戰時資訊的傳播,並故意打擊Twitter等平台的流通,就是要故意封鎖或拖慢「俄軍在烏克蘭死傷慘重」的目擊證據。其中,最讓俄軍感到緊張的,即是俄國士兵的死傷狀況與被俘資訊——因為各界就算懷疑烏克蘭誇大「防守戰果」,但在開戰4天後,俄國國防部發言人,一直到2月26日下午,還是堅持對內主張:
「...俄軍完全沒有戰損,至今死傷0人。」
此地無銀三百兩且嚴重偏離理性推測的武斷主張,也逐漸讓俄國輿論默默地感受到「俄軍遭遇戰場挫敗」的難堪事實。
根據白俄羅斯民間目擊與從波蘭邊境傳來的前線影片(俄國故意把重裝甲部隊拉到白俄-波蘭邊境5公里,試圖武嚇北約不要插手烏俄戰事),俄國裝甲部隊雖然仍持續從北方往白俄南境,意圖擴大攻擊基輔、或者增援烏克蘭東北的蘇梅市戰線(一支俄國裝甲兵團正迂迴繞過蘇梅,緩慢但持續地朝「基輔東面」方向前進),但新馳援的裝甲部隊似乎都是從西伯利亞遠調而來,裝甲戰力相當老舊。
除此之外,俄軍在北東南三方各地,目前都已傳出「燃油耗竭」的嚴重補給問題,越來越多機械化部隊因為後勤斷線的問題,而被困在烏東雪地、或拋錨在基輔外圍公路。無論是英美情報單位公開發出戰地通報、烏克蘭民眾的目擊交談、還是投降俄軍的自述告白,也都不斷重複強調:
戰略調度的疏失,特別以基輔首都戰線最為明顯,雖然俄國大軍在開戰頭24小時很快地突破烏北防線,但大膽空降深入、直接突襲首都外圍機場的俄國空降軍,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空降之後,隨即遭持有重裝火力的在地烏軍給擊退。這一方面是疲憊且缺油的裝甲部隊,根本跟不上空降軍的突進要求,導致輕裝的空降精銳不斷掉進烏軍火力的死亡空間;而後方的裝甲部隊,在被上級硬催著往基輔突進的過程中,原本就吃緊的補給與後勤更屢遭烏軍伏擊摧毀,甚至連聶伯河的渡河問題都難以有效得到支援。
比較特殊的是,原本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中,以少量兵力大殺四方、甚至成為各國軍制改革教範的俄國營級戰術戰鬥群(BTG),在入侵頭72小時的作戰中,似乎反成為了俄國戰線拖垮的主因之一——因為俄國雖然動員了超過100個BTG單位,但大量、繁瑣、且嚴重超出後勤補給量能的行動規模(入侵阿富汗之後,俄國就不曾動用如此規模的複雜大軍)與入侵受挫,卻反而加速了俄軍物資的耗竭與浪費,原本彈性、快速的編制優勢,反成為了加速指揮無效、後勤提前崩解的自爆災難。
不過各方軍事觀察也都異口同聲地嚴正強調:這場入侵戰爭也才剛開打四天,早期的軍事動態並不足以有效定奪戰爭的大勢走向,因為俄國軍方也可能因此進行大規模調整,在軍勢數量與份量上,俄國仍無庸置疑地佔有絕對優勢、甚至不惜軍民死傷與烏軍硬拼。
烏克蘭媒體與軍方前線傳言,震怒中的俄軍參謀本部周六已對各路部隊下達「必死命令」,要求所有部隊從周日起不惜血本地對基輔、哈爾科夫、霍爾松、敖德薩...等烏克蘭各地的「死守大城」發動第一次全軍總攻擊?相關傳言表示:被大本營指派為「攻擊箭頭」的俄國空降軍司令部對此極為不滿,因為目前傷亡最慘的空降軍必定會遭遇最重戰損,但空降軍的強烈抗議卻被參謀總部強壓駁回,「所有責任都由參謀總長負責,各軍的死命令就是要在周一結束前攻下任何一座能對克里姆林宮戰略交代的重要城市。」
不過截至周日破曉為止,基輔戰線除了零星空襲外「大致平靜」,目前尚沒有俄軍總攻城的明顯跡象與資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