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0億元的海上塞車:蘇伊士運河「長榮卡關」難救的步步危機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長賜輪」在超過72小時的搶救後,直至26日上午還是無力脫困。 圖/歐新社(左)...

【2021. 3. 26 埃及/台灣】

3,450億元的海上塞車:蘇伊士運河「長榮卡關」難救的步步危機

「欲速則不達...一個搞不好,卡住的貨輪最糟恐在蘇伊士運河『斷成兩半』!」因擱淺打橫,導致埃及蘇伊士運河全線癱瘓的長榮海運超大型貨輪「長賜輪」,在超過72小時的搶救後,直至26日上午還是無力脫困。根據荷蘭救援專家團的說法,長賜輪的脫困條件遠比想像中的危險與複雜:假若運氣好的話周末大潮就可脫困,但保守預期可能要耗上「數個星期」。目前蘇伊士運河內外的「堵塞船團」已超過206艘貨輪——塞車數量,在短短24小時內暴增了一倍——光卡在運河上的貨櫃價值,就高達120億美金(新台幣3,450億元)。儘管各大航運集團,都還無法下定決心從蘇伊士運河的船陣中「繞道離隊」,但東方海運樞紐新加坡與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都已經展開對「貨櫃塞車」應變準備。

長賜輪23日上午擱淺、癱瘓蘇伊士運河後,運河管理局與船公司聘請的救援團隊,在過去72小時內多管齊下,首先是動用怪手、小山貓在岸邊挖掘,試圖讓因失控而活活插入運河堤岸的貨輪「球型船首」脫困,並配合南北兩向的多艘拖船使力,希望把長賜輪「推回正途」北向駛離——但此一狀況,因為事故地區的堤岸地質鬆軟,不適合大型重機具的大量進駐,因此才會出現「小怪手、小山貓獨立拯救世界經濟」的反差現場照片。

岸上挖掘與推船施力之所以不見成果,除了挖土效率低落之外,主要的原因仍是長賜輪的體積巨大、吃水過重,因此蘇伊士運河管理局25日晚間才會調來兩艘「挖砂船」,並於受困的船首底下日夜抽沙,希望與小挖土機雙管齊下、共同加快球型船首的脫困速度——然而救援團隊似乎低估了長賜輪的重量對於脫困行動的阻礙,因此直到26日上午為止,卡死運河的長賜輪仍然毫無所動。

雖然挖掘行動沒有明顯進展,但救援團隊仍期待本周六蘇伊士運河的「定期大漲潮」能為長賜輪帶來足夠的脫困浮力。因此從25日晚間開始,專家團隊也已展開了「減重評估」,希望於周五開始卸除長賜輪的「多餘重量」,雙管齊下地爭取能在周六大潮時重新浮動的可能。

圖/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報導,長賜號優先卸除的多餘重量,先會是船上的燃料、再來則是貨輪的壓艙水,但若是這些減除的重量仍不足脫困的話,「逐步卸下運載貨櫃」則可能是解救蘇伊士運河的唯一解。

「但問題是...長賜輪是2018年才下水的新式超大型貨輪,在擱淺的蘇伊士運河地段,並沒有『夠高的吊車或吊掛設備』能處理長賜輪這種等級的海運怪獸...換言之,如果真要卸貨的話,動用『重型直升機吊掛貨櫃』是可行的唯一解。」

然而直升機吊掛的型動能量、速度與出事風險,都遠遠超出正常的海運調度;除了重量評估、天候預測(該航段時常有強風與沙漠風暴,這也是長賜輪擱淺的當前官方說法),卸貨的貨物重量與船身平衡也需要精確的計算——特別是長賜輪目前船頭擱淺在岸上動彈不得,平衡狀態並不處於正常情況,如果硬要加速衝周末的漲潮脫困,恐欲速則不達、造成更嚴重的海難風險。

「估算重量與平衡真的不能大意,因為這有可能導致已經擱淺的長賜輪翻船,最糟的狀況就是船身因為重量出問題而斷成兩截沉沒、長期封死蘇伊士運河並造成嚴重汙染。」

《BBC》分析認為,優先卸除燃料與壓艙水雖然是比較保險的方法,但移除的重量很可能不足以幫助長賜輪脫困。再加上潮汐時間將至,因此綜觀各種狀況而言,確實是令有關單位都極度焦急、但似乎不得不拖延更長時間的悲觀狀態。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調查團隊到現場了解狀況。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目前,長榮海運緊急聘用的荷蘭專業打撈團隊「Smit Salvage」,已經趕赴現場評估擱淺狀況,但無論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還是在地工程人員,目前都無法提出更具體的預測時間表與覺斷方案。唯有荷蘭團隊的母公司負責人貝多斯基(Peter Berdowski),25日在接受荷蘭電視台訪問時表示:

「我不是要預測進度,但現在的風險狀況極其複雜,最快幾天內能排除、最慢則得拖上好幾個星期。」

「世界越快心則慢,如果追求的是安全脫困,整件任務就真的急不得。」貝多斯基如此解釋。儘管隨著長賜號卡死事件的時間延長,蘇伊士運「海上塞車」導致的海上經濟大亂,卻也慢慢出現了各種負面的連鎖效應。

《金融時報》報導,截至26日清晨為止,卡在蘇伊士運河內外的「塞車船團」已高達206艘貨輪——此一排隊數字,比起24小時前增加一倍,並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日倍數暴增」。

蘇伊士運河的塞車船陣之所以不斷增加,一方面是因為許多貨輪已來不及調整航線,只能與運氣對賭,期待運河能在未來幾天內「順利搶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一直放出與救援團隊相反的樂觀消息,同時大部分的船公司也都還在觀望,不願意過早啟動「繞道南非好望角」的替代航線。

「許多客戶都已經主動在詢問『繞道好望角』的增加費用(航程約增加9~14天,費用平均增加47萬美元)。」世界上最大的海運公司、丹麥的「快桅集團」(Maersk)如此表示:「未來幾天內,應該會有越來越多船往南非方向改道。」

截至26日清晨為止,卡在蘇伊士運河內外的「塞車船團」已高達206艘貨輪。此一排隊...

各種觀望、等待與臨時改道,除了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的交貨船期外,各相應港口單位也被迫進入了調度應變,像是東南亞第一大港新加坡就已緊急動員,準備面對「貨櫃滯留」大塞車的重大應變狀態。

《華爾街日報》表示,在蘇伊士運河中斷航行的72小時內,中東到東亞的貨輪租用價格,已直線飛漲了47%。許多急用客戶不僅已經考慮提前卸貨由陸路轉運,在繞道好望角之外,各家單位也都在衡量是否有需要啟動昂貴百倍的空運,來分散海上塞車的「斷炊風險」。

由於租賃條件的關係,本次蘇伊士運河的癱瘓事故責任,應會由船東公司——日本的正榮汽船——負責善後。但截至目前為止,各方粗估累積的可能索賠費用,已高達美金1億元以上(新台幣28.6億)。

「長賜號就像一條擱淺在沙灘上的巨大鯨魚。」打撈專家貝多司基表示:「脫困救援行動,真的是急不得的。」

《金融時報》表示,2018年服役的長賜輪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巨大的超大型貨輪之一,這等級的海運巨艦本來就無法使用巴拿馬運河,誰知現在又在蘇伊士運河上出事,後續對於海運策略的長期影響與航道配置,預計也會帶來更多的成本檢討與反思。

圖/新華社

過去24小時 埃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