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死小鋼珠!用生命打一波的「日本柏青哥」百年狂熱
決死小鋼珠!用生命打一波的「日本柏青哥」百年狂熱
「不論景氣還是疫情好壞,小鋼珠永遠迷人可愛...?」日本逐步強化的防疫自肅政策,特別針對遊藝場所「柏青哥」小鋼珠店,呼籲全面閉店來防止感染擴散。令外界費解的是,許多店家不僅在疫情中堅持營業,前來打小鋼珠的玩家們更是大排長龍;將近百年歷史的庶民娛樂,為何讓人如此執著?有如恆河沙數的小鋼珠,百年來堆疊出日本社會一幕幕華麗與破滅的人生劇場。柏青哥如何從日本誕生?沉迷現象的背後,又帶來哪些經濟與社會問題?
日本「柏青哥」(パチンコ / pachinko)的起源雖然眾說紛紜,不過發展的原點,多半認為是來自大正年間1920年代,從西洋輸入的彈珠檯遊戲。這類型的機台有桌面型(平躺或斜面)、也有現今常見的直立式,玩法相當單純,就是從機台右側將彈珠打入、經過軌道與台內的釘柱撞擊後掉入洞口——如同許許多多的彈珠檯遊戲,傳入日本後,成為了商店街、慶典夜市的常見遊戲。
1930年的昭和年代,名古屋開設了第一家專門店鋪,而柏青哥名稱的由來也正是關西腔的發音:打珠子時發出的狀聲詞「パチンパチン」(pachin pachin)。當時陸續出現了名為「柏青哥店」、「柏青哥屋」的專門店鋪,風靡不少孩童花零用錢遊樂,還能夠透過遊戲分數,換取零食糖果。
隨著流行風潮,經營柏青哥的各個商會開始加入自行設計製作機台的行列,連兌換獎品也從糖果以外增加了「香菸」——這是柏青哥從兒童遊樂轉向成人化的分水嶺,也為日後演變成博弈產業留下了伏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柏青哥因為屬於「不要不急產業」(非必要、非緊急)的緣故,而遭到官方的勒令禁止。這和當前日本防疫狀態下,呼籲避免「不要不急活動」、還特別點名柏青哥店的概念類似,柏青哥都因此面臨經濟命脈的中斷。
直到日本戰後,柏青哥才隨著百業復興的時代動力,迎來小鋼珠的起飛年代。戰後徹底改變柏青哥的,是後來被稱為「柏青哥之神」的正村竹一;他在戰前就開始接觸經營柏青哥店,戰後在名古屋重操舊業、開設「淨心遊技場」,1948年投入自製改良柏青哥機台,強化了打小鋼珠的速度感和遊戲性,50年代可以年產24萬台以上、超過10億日圓的年收。
這個時期的日本,全國已有將近5萬家柏青哥店,彈珠「連發式」的機台蔚為風潮。而在正村身處的50年代「第一次柏青哥熱潮」中,卻也衍生出其他周邊現象;由於新改良的機台更加強調遊戲技術,而隨之誕生了熱衷鑽研的專業玩家,同時玩家兌換來的獎品,也出現了拿現金收購的「買人」(ばいじん),讓柏青哥娛樂又變化出「換金」的周邊經濟利益、遊走在賭博的法律邊緣,進而吸引了暴力團插手柏青哥產業。
複雜不明的金流和暴力團的滲透,讓柏青哥產業蓋上重重黑幕;特別又因為投入行業開設店鋪的業主,有不少在日朝鮮人出身(根據警視廳2006年資料,有超過50%以上在日朝鮮或南韓出身,現今也多了中國裔人士),因而讓社會對柏青哥產業的印象連結到社會少數群體、賭博犯罪等問題上。
跟著日本技術的不斷進化,柏青哥同步發展成東西獨步的特殊文化。60年代出現了能夠自動補充鋼珠的機台系統、以及融合吃角子老虎遊戲的「柏青嫂」(パチスロ,pachi-slot);而後70年代的電動化、到80年代電子化,柏青哥有如日本景氣和技術一般飛躍性地成長,不僅造就了經營者成為世界級富豪,更建構出日本庶民娛樂的奇妙景觀。
1989年日本一片好景迎接平成年代的到來,卻也一步跨入泡沫崩壞的懸崖谷底。這個時期的柏青哥,各種技術新機種陸續攻佔各家店舖,搭載液晶螢幕、能表現更多聲光效果和娛樂性的機台開始流行,就像當時的電玩產業一樣,柏青哥的軟硬體都有嶄新的變化;同時也有了用購買儲值卡來取代現金的消費方式——以及相應的也有人以此徇私舞弊,或操控機台的中獎機率、或偽造儲值卡片等犯罪情事。
電子化的柏青哥,朝向結合電玩、動漫畫的發展,直至今日像是著名動漫作品《北斗神拳》、《新世紀福音戰士》等都還是推陳出新各類機種的熱門柏青哥機台。反過來也有家用電玩遊戲、手遊等推出柏青哥的模擬遊戲。但看似不斷進化,柏青哥的遊玩人口和市場規模,卻並非如表面上那樣一直維持熱度。
根據柏青哥同業協會和警察廳的統計資料,1997年日本全國玩家人口約有2,310萬人,年年遞減的趨勢下到2005年為1,710萬人,2018年約剩下950萬人。店鋪方面,大型柏青哥場依然健在,不過數量也從1995年的1萬8,244間,衰退了將近50%,到2018年約有1萬間。
似乎和日本社會的高齡化趨勢相像,人口與店舖量都以穩定速度持續衰退,連帶市場規模跟著縮小,過去那種「開店時間湧入大量玩家」的畫面,都已成為昭和和平成初期的歷史記憶;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日本柏青哥產業的市場規模也都還有大約20兆7,000億日圓(約新台幣6兆)的程度。
「看著小鋼珠一直彈出、掉落,真的這麼有趣嗎?」柏青哥的吸引力,可以略分三個層面來談。其一是遊戲本身其實具備一定的技術力,例如控制鋼珠擊出的力道、因應機台中獎機率規則的策略等,因此相應的是面上也有不少所謂的「柏青哥攻略本」。
其二為機台的娛樂效果,不少討論柏青哥成癮問題的研究指出,機台本身透過高音量、高刺激性的聲光演出,以及畫面所見無論是小鋼珠的重複出現、或是電玩動畫的刺激,讓人產生神經興奮的效果,從而產生疲乏和成癮。
其三則是賭博性,中獎賺得的小鋼珠,除了可以兌換日用品或零食,也可以兌換「特殊景品」,再拿到柏青哥店附近的合作當鋪換取現金(以此方式規避賭博法規),因此實質上確實能夠透過柏青哥來從事賭博行為,也就衍生了日本和賽馬一樣的「賭博依存症」,而柏青哥正是其中一項特別指名的「依存問題」。
也因此,柏青哥的社會觀感上多少產生了負面印象,甚至認為打柏青哥是「社會廢人」才會沉迷無法自拔的行為(在日本社群網路上,有時被直接稱為柏青哥廢人,パチンコ廃人)。特別在今年3月以來日本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發布緊急事態後,這個印象又更加強化。
政府多次點名柏青哥業者,要求自肅閉店,但不僅效果不彰,反而持續大排長龍。多家電視媒體也到這些防疫情間依然營業的店家採訪,現場柏青哥老客戶的回答是:「什麼病毒,那都只會感染有錢人啦!我們這種窮人才不會有事。」、「在家自肅的壓力好大,要出來放鬆。」雖然並非所有玩家都是如此,不過這種現象背後,就有專家認為原因可能和賭博成癮、社經地位有關。
「柏青哥業界,早就完蛋了。」因為市場規模走低的趨勢,業界多年來就有所謂的「柏青哥業界終結論」、「柏青哥黑暗期」的說法,在近期的病毒衝擊、以及室內禁菸政策的限制下,對業界的絕望感又更加強烈。業界專文討論裡,指出業者曾想透過提高中獎機率的方式,吸引新客人和增強老顧客的黏著度,但因此造成的成癮性仍是不得不面對的巨大社會問題。
但柏青哥也並非就是墮落的象徵——日本也有老人長照中心,還會不定期組隊帶著中高齡的爺爺奶奶「重溫舊夢」,在柏青哥小賭怡情一番,同時達到刺激娛樂的效果。在日本的YouTuber界裡,甚至也出現了高齡奶奶打柏青哥的各種攻略挑戰影片——百年的柏青哥世界,真的演出了一幕幕的人生劇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