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治野味肺炎?中國抗疫的「中藥熊膽」爭議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但卻不禁止野生動物入中藥?」圖為中國的中藥熊場在取熊膽汁...

「還以為經過此『疫』,中國就會好好對待動物了...」已感染全球100多萬人的新型冠狀病毒,至今仍無疫苗,也無完成實證的特效藥物。然而近日許多中國本地與國際的保育團體,卻發現中國國家衛健委的《試行診療方針》,自2月底開始就將素有爭議的中醫藥物「痰熱清注射液」列入建議使用清單——該藥引發各界譁然,是因為痰熱清的成份中,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熊膽粉」。但活取熊膽的手段,不僅長期遭到保育團體批評,民間輿論亦不能理解:為何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引爆的悲劇後,矛盾的邏輯依舊學不到教訓?

「熊膽入藥」的使用爭議,事實上源於今年2月、中國疫情仍在高峰狀態的當下,主責防疫的中國國家衛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文件。在該診療方針中,中國政府參考了中國中醫藥管理局的建議,於試行第六版開始,對確診的「重型」與「危重型」患者,推薦多種中醫成藥——之中,就包括了成份爭議的「痰熱清注射液」。

「痰熱清注射液」是上海凱寶藥業所生產的科學中藥。根據官方說法,這種藥物主要針對呼吸道疾病,功用為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臨床適用於肺炎、及慢性支氣管炎與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微妙的是,「痰熱清」似乎長期受中國政府大力推薦,在過去20年的重大人類瘟疫中——從2003年的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H1N1——這種藥物每次都被中國官方列入指定,幾乎無「疫」不與。

但痰熱清之所以觸動輿論神經,是因為其作用成份中,包含了由亞洲黑熊身上強取提煉的「熊膽粉」。

引發國際風波的中藥「熊膽粉」。 圖/路透社

「野生動物:係指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棲息環境下之哺乳類、鳥類、 爬蟲類、兩棲類、...

自從武漢肺炎從武漢市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爆發以來,中國各界都將病毒的感染矛頭指向了「野味市場」的不當飲食文化,中國政府更是大張旗鼓地推動著《野生動物保育法》的嚴格修法,宣稱將全面禁止中國吃野味;但一方面禁野味、敬畏自然,另一方面卻又全力摘熊膽藥治病?往來之間對於動物的政策態度,亦引發輿論精神錯亂式的反應。

「沒有任何科學能證明熊膽產品可被用於治療COVID-19!」國際動保組織 ACTasia 就在中國發出新聞稿,強烈質疑痰熱清的效用,並強調藥商為了取得熊膽汁,必須以極其不人道的手段經營「熊場」:「眾所周知,被飼養的藥用熊得長期被『活取熊膽』,在定期被從其膽囊抽取膽汁的過程中,遭受巨大痛苦,飼養的過程也帶給環境大量污染...該行業至今深受全球廣泛譴責。」

熊膽作為中藥的作用,最早記錄於中國唐代;但真正開始以人口飼養手段,大量「活體取膽」的現代熊場,則是從1980年代的北韓開始,相關產業並從此廣為流行於南韓、越南與中國等地——其基本手段,就是每天要刺進熊的膽囊抽膽汁。但過程中不僅少有麻醉,侵入內臟的疼痛、頻繁取汁的折磨,卻因此被視為殘忍且不人道的虐待行為。

儘管在現代社會與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取膽熊場在其他國家都已是夕陽產業,但在中國境內熊場卻「仍然合法」,產業鏈上的熊也高達1~2萬頭以上。

熊膽作為中藥的作用,最早記錄於中國唐代;但真正開始以人口飼養手段,大量「活體取膽...

「眾所周知,被飼養的藥用熊得長期接被『活取熊膽』,在定期被從其膽囊抽取膽汁的過程...

在缺乏監管的狀態下,較為惡質的熊場,多會將「膽熊」囚禁在狹小的鐵籠中數十年——這是為了避免痛苦的熊觸摸傷口、精神崩潰自殘,也便於取膽人員直接割出傷口「每日取汁」。但在熊膽產業合法且規模化的中國,大型藥商的熊場大多自稱是「人道取熊膽」,宣稱每頭熊的生活空間都很足夠,科學精準的取汁方式「熊根本被侵入的不痛不癢」。

大規模養熊的藥商們與中國中醫協會宣稱:現在的熊膽牧場「熊過得比人還好」,精準的抽取科技讓取膽汁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根本不痛,抽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但基層熊場主人也透露:熊很聰明、記得痛,根本不可能放熊到處跑,否則熊絕對不肯返回取膽設施抽膽汁。因此究竟熊場的取膽行為是否人道?直到今日都仍存在巨大的認知分歧與道德爭議。

像是在2012年的著名熊膽藥商記者會上,以福建省為基地的中藥財團「歸真堂」,就因被中國媒體踢爆「活取熊膽」而引發一連串的輿論風波。雖然當時歸真堂曾主動邀請記者前往參觀取膽;但過程中仍存在擺拍爭議,甚至記者會上更出現歸真堂董事與記者拍桌嗆聲的戲劇化報導:

「...歸真堂公司的人說:『熊看起來不痛。」誰知記者嗆道:『你又不是熊,你怎麼知道熊不痛?!』哪想到歸真堂董事又反嗆記者:『你又不是熊,你怎麼知道痛不痛?』」

「你又不是熊,你怎麼知道痛不痛?」 圖/法新社

然而這回的「痰熱清」風波中,熊膽的藥用問題又比起過往更為敏感——因為這回的病毒,不僅造成世紀罕見的死亡疫情;在中國以外,更是全球遭殃——鑑此,國際社會對於中國野味文化的怨懟,轉成保育批判,亦讓本回的用藥問題,於國際媒體的宣傳報導後,加倍刺激了「東西對抗」的火藥味。

對於「熊膽治武肺」的諷刺報導,部分中國意見顯得不以為然。因為熊膽牧場在中國一切合法,急難關頭當然是救人優先,甚至懷疑這是西方媒體「為了打擊中國製藥的形象」、「擔心中醫搶走西藥市場」的歧視陰謀;另一部分人則主張「熊膽粉並不一定有『真的熊膽』」,因為上海凱寶藥業,在過去10年來也都一直是「人工合成熊膽粉」的研發龍頭。

但諷刺是,雖然上海凱寶確實在2015年就研發出了「體外培育熊膽粉」的藥學技術、並受到中國政府的重點支持。但根據藥廠方面在2020年2月的回應說法:「目前沒有獲准使用在產品生產,後續還需要臨床研究。」換句話說,相關技術5年來都處於停滯狀態,用來治武漢肺炎的中藥,也確實就是真正的熊膽無誤。

事實上,熊膽裡的熊去氧膽酸...等藥用成分,早已可以透過人工合成的方式,在實驗室裡「無熊生產」。因此業界對天然熊膽的爭議使用,也大多被質疑是與熊場投資的利益掛鉤、甚至是符合民間「珍稀藥材」的廣告宣傳。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但卻不禁止野生動物入中藥?」一名對於爭議瞠目結舌的中國網友如此表示:「這麼多人和動物,這回算是都白死了?!」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但卻不禁止野生動物入中藥?」圖為中國熊場。 圖/法新社

「這麼多人和動物,這回算是都白死了?!」圖為骨灰返鄉的武漢人。 圖/路透社

過去24小時 中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