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熊禍」來襲?人熊衝突下的棕熊獵殺爭議

聯合新聞網 轉角24小時
圖/美聯社

【2019. 11. 23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熊禍」來襲?人熊衝突下的棕熊獵殺爭議

「羅馬尼亞的人熊衝突,該如何解決?」羅馬尼亞是歐盟中,野生棕熊數量最多的國家,傳統文化上更與熊有深厚淵源。相較於西歐的棕熊大量減少、甚至滅跡,羅馬尼亞近年數量穩定成長,但人熊衝突卻也愈趨頻繁。過去2個月,接連傳出3起棕熊攻擊致死的案例,2019年至今總計已至少6死。面對人熊衝突,羅馬尼亞參議院9月時才通過議案,準備重啟棕熊獵殺,以抑制「熊滿為患」;然而動保人士卻質疑,鬆綁相關限制、甚至重啟獵殺,其實是為了大發「獵熊觀光財」,並不能解決都市開發下,人熊衝突的根本問題。

羅馬尼亞堪稱棕熊國度。根據估計,全球野生棕熊(Ursus arctos)目前約有20~25萬隻,其中約10萬隻分布於歐亞大陸,主要棲地為俄羅斯及東歐。當中,喀爾巴阡山脈綿延穿越的羅馬尼亞,現存約6,000隻棕熊,是歐盟中數量最多的國家,若包含整個歐洲,則僅次於俄羅斯。

傳統文化上,羅馬尼亞也與熊有深厚的歷史連結。每年歲末年終(耶誕節至主顯節),許多民眾會披上真熊皮製成的道具服,裝扮成熊跳起熊舞,以求在一年之終能夠驅趕惡靈,並為新年祈求好運。這樣的習俗根源於過去羅馬尼亞羅姆人(吉普賽人)的傳統,在鐵幕時代時一度式微,之後在地方及中央的文化保存支持下又重新發揚,甚至吸引國際矚目。

儘管整體而言,棕熊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視為「無危物種」(LC),但部分亞種、地區——比方分布在西歐一帶的棕熊——數量卻大為減少,甚至被列為「易危」(VU)、「瀕危」(EN);然而相較於歐洲其他地區,羅馬尼亞的棕熊數量,過去幾年卻是穩定成長,但也因此被認為加劇了人熊衝突——農舍、良田、牲畜被誤闖人類村落的棕熊攻擊破壞、甚至造成人熊死傷的悲劇越發頻繁。

圖/美聯社

「這裡所到之處,人人都說熊滿為患,害我們都不能好好農耕。」住在羅馬尼亞中部尼亞瓦(Neaua)的一名農夫向《BBC》如此抱怨。

過去2個月,羅馬尼亞中部的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與東北部,接連傳出3起棕熊攻擊致死命案。2019年至今,全國的棕熊攻擊命案也累計至6死。其中大部分發生在鄉村及森林邊界地帶,死者多為農夫、牧羊人等。相較之下,從2010年到2015年間,棕熊攻擊致死案例則為11起。

然而人熊衝突悲劇下的受害者,不只是人類,棕熊一樣因此遭受生命威脅。11月中旬,羅馬尼亞中部的哈爾吉塔縣(Harghita County)便發生一起棕熊車禍命案。一隻棕熊在馬路上遭車輛撞擊,三隻手腳當場撞斷,倒在路旁動彈不得。但由於地方政府應變不及,加上與中央的職責協調不靈活,最後這隻傷重幾乎無藥可救的棕熊,在長達約15個小時的痛苦掙扎後,才遭當局依程序開槍射殺。棕熊的遭遇更引發動保團體及政界撻伐,批評「不人道對待」。

根據羅馬尼亞當前的法律,任意獵殺熊遭到禁止,只有在特殊狀況——比如熊對人類造成嚴重傷害、威脅——時,才得經由環境部授命,下達射殺許可。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事實上,獵熊長年來一直是羅馬尼亞各界意見分歧極大的爭論議題。羅馬尼亞的狩獵文化歷史已久,過往被視為是上流階級的高端娛樂。像在鐵幕時代,大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șescu)便以獵熊嗜好聞名。在他統治下的羅馬尼亞,狩獵遊戲也風行於許多共產黨高官之間。

90年代以後,隨著動保意識抬頭,獵熊漸漸開始受到限制,尤其2007年羅馬尼加入歐盟後,也連帶受歐盟相關保育法規的約束,每年規範獵熊的有限配額。只是在以西歐為大宗的觀光客湧入下,「到羅馬尼亞獵熊一遊」也成為國家觀光的一塊熱門招牌;獵熊以取得熊皮、熊掌等市場高價品的非法狩獵依然猖獗;熊舞傳統中真熊皮毛製成的道具服,也被認為是獵熊產業鏈下的一環。

然而到了2016年,羅馬尼亞政府卻宣布一項「全國獵熊禁令」,禁止包含「戰利品狩獵」(trophy hunting)在內的任意獵熊行為,這項決定雖讓動保團體為之振奮,但以獵人團體、獵場經營業者及農牧業者為主的意見卻認為,在歐盟及政府的法律規範下,「獵熊禁令」實施後反而導致羅馬尼亞的棕熊數量失控成長,進而造成人熊關係緊張。

圖/法新社

在獵人團體遊說、部分民意壓力下,羅馬尼亞政府對獵熊的態度又開始轉變。2017年底,政府再次鬆綁禁令,下令允許射殺140隻對牲畜、人類造成威脅的棕熊;今年9月,參議院更通過一項議案,準備要將棕熊從受保護物種名單中刪去,預計未來五年重啟棕熊獵殺。

儘管這項議案,仍須通過眾議院批准才能生效,但卻已引發巨大爭議。有動保人士及生物學家表示,對於羅馬尼亞現存6,000隻棕熊這個數目存疑,當前的統計中不乏許多重複計算、或漏算從境外遷徙到國內的熊隻,倘若未審慎評估便重啟獵殺,可能造破壞整個歐洲地區棕熊保育的平衡。

另一方面,許多動保團體也對「熊滿為患,導致人熊衝突」的說法多所質疑,甚至認為這可能是獵人團體為遊說重啟獵殺,刻意帶風向的輿論操作。羅馬尼亞野生動物保護NGO「Milvus Group」的熊專家多摩科絲(Csaba Domokos)就指控:「從禁止戰利品狩獵以來,獵人與獵場業者就一直在旁鼓吹報導人熊衝突下的損傷,惟恐天下不亂。」

以環境、野生動物保育團體為主的意見認為:羅馬尼亞的人熊衝突之所以加劇,並不是因為物種數量增加,真正根本的原因在於——在城市開發大旗下的棕熊棲地破壞,一加一減之下,才讓熊越來越常誤闖人類生活範圍覓食求生;重啟獵熊反而會讓人熊衝突變得更加嚴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譴責表示,羅馬尼亞的新議案最終若通過生效,將與歐盟的相關動保法規抵觸,引發另一場法律攻防戰。而截至11月底,WWF發起的反對議案連署,目前已有超過10萬人簽署。

圖/路透社

過去24小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