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中政治地雷!倫敦市長大選的「猶太風暴」

聯合新聞網 李筱雯
反猶太爭議意外地成為這次倫敦市長大選中最吸睛的插曲。 圖/路透社

反以色列等於反猶太嗎?或是「反猶太復國主義」(anti-zionism)等於「反猶太人」(anti-semitism)嗎?

倫敦市長即將投票的前一週末,工黨內部突然爆發反猶太爭議,工黨國會議員沙阿(Naz Shah)4月27日在臉書上建議以色列應該遷移到美國去,隨後她道歉,但遭工黨停權處分。隔天,工黨前倫敦市長利文斯東(Ken Livingstone)接受BBC倫敦的新聞訪問時為她緩頰說,沙阿是在批評以色列及其政策,她的表達方式的確太粗魯無禮了,但她絕非反猶太人。

別忘了,當希特勒在1932年贏的大選時,他的政策是呼籲猶太人遷回以色列。他曾經是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這是在希特勒發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之前。註1

利文斯東說,事實上,以色列人在批評納粹同時,他們也在對巴勒斯坦人做同樣殘忍的事,卻沒有任何英國媒體報導。在這些衝突中,大約一個以色列人殺了六十到一百個巴勒斯坦人,若是發生在其他任何國家,會立刻被指責是戰爭犯罪,但我們似乎對以色列政府有雙重標準。

我從未聽過任何關於反猶太人的言論,但以色列遊說團體卻長久以來精心佈局,凡只要有任何人批評以色列政策就被視為是反猶太人。我批評這種現象長達35年了。

當時正透過手機接受廣播電台採訪的利文斯東,隨即被工黨國會議員,同時也是國會內「反反猶太」(Against Antisemitism)委員會主席的約翰麥恩(John Mann)跟一群麥恩帶來的電視台記者前圍堵。麥恩對著利文斯東咆哮,指責他是種族主義者,是在為納粹辯護。最後,利文斯東遭工黨停權,等待接受黨內的調查。

 

「失言」後利文斯東隨即被媒體包圍。 圖/路透社

利文斯東把希特勒與「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連結在一起,引發一片撻伐。但推特上亦湧現許多為利文斯東辯護的人,指責工黨現在的行為與「獵巫」有何不同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015年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啊,他當時說:「在當時(1941年),希特勒並不是要滅絕猶太人,而是要趕走猶太人。」

與此同時,在英國的猶太社群裡,也有的不同聲音。像是親左的「猶太社會主義團體」(Jewish Socialists’ Group)就認為:這是右翼政治勢力要擊潰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領導的陰謀。因為在英國的猶太社群中,支持柯賓的聲量越來越強,因此右翼與反柯賓的力量巴不得能藉由這次的政治風暴,一舉把柯賓的政治形象抹上「反猶色彩」,進而讓過去一向主張反法斯西、反種族歧視、支持開放政策的柯賓,成為「滿腹種族歧視的偽君子」。

該團體並澄清,「反猶太與反猶太復國主義是兩回事」,有人長期以來企圖想要模糊反猶太(對猶太人存有種族偏見)與反猶太復國主義(對建立猶太國家的政治運動的批評)的區別,無疑居心叵測。猶太復國主義是一種政治理念,認同與否則從從19世紀末期,即開始就在猶太人生活圈中辯論——而在英國這一多元民主的社會中,不論是猶太人或非猶太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意見,都應有合法的權力來充分討論這一議題。

政治評論者Mike Sivier說:工黨若是基於「納粹德國與猶太復國主義者未曾有過協議」的這個說法,而對利文斯東的處以停權,那麼工黨的歷史解讀「絕對是出了錯的」。因為根據《哈瓦拉協定》(Haarana agreement),1933年8月,當時的納粹政府確實曾同意協助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即便被後人批評為「與虎謀皮」,但當時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確認為此協定有助於吸引猶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參與復國大業」,同時也能將帶領歐洲猶太社群從納粹操弄的反猶氣氛中解脫。

 

近年有愈來愈多的法籍猶太人選擇移居英國,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去年查理周刊事件,一...

超商的挾持造成四名法籍猶太人罹難,事後「英國猶太代表局」(Board of De...

但無論放話的同時,利文斯東心裡究竟是如何盤算;事實上,說話直嗆的利文斯東也不是第一回煽起爭議,英國媒體以及以色列之友會,也早就是「利大砲」慣常開嗆的抬槓對象。

倫敦市最大、一向被指為保守黨的傳聲筒的晚報——《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旗下的記者Oliver Finegold,就曾於2005年在一場倫敦市政府的酒會後,試圖訪問利文斯東。利文斯東一開始拒絕採訪,後來不耐煩便指責該記者「像個德國戰犯」,而其母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則是「希特勒的支持者」。記者澄清自己是猶太人,利文斯東改口說他就像「集中營外的看門狗」。

這些對話都被該記者錄音曝光。利文斯東對晚報很憤怒,也許出自於選舉時所結的樑子,因為該晚報一向支持保守黨。

但辱罵記者後的利文斯東確拒絕道歉,越嗆越火的他反而更進一步指責《每日郵報》集團「是全英國最沒有資格指責別人反猶太的一幫人」。因為該報業集團在1930年代就跟希特勒眉來眼去,卻從未對自己的罪行道歉過。利文斯東的指責並非空穴來風,《每日郵報》集團早在半世紀以前,就是知名的反猶太擁護者。該報業更早從一百年前開始,就阻止猶太難民從俄羅斯逃到英國來,一直到希特勒興起後都是如此。甚至在二戰時,還自在地叫賣謊言,說德裔猶太人的大屠殺是自找的。直到大戰之後,《每日郵報》仍未修正其排外的言論「遺產」,到了今日仍在不斷地重新尋找目標,將其種族歧視的言論轉到黑膚色與愛爾蘭裔的英國公民身上;這些年來則是把當初批評猶太人的話,一模一樣地挪移在尋求庇護的難民與穆斯林身上。

 

《每日郵報》的爭議不只有種族歧視言論,其報導頻繁使用不妥的措辭,幾度引發英國民眾...

利文斯東跟《倫敦標準晚報》結下樑子之後,該報記者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又於2008年在調查報導中,暗指利文斯東的競選顧問Lee Jasper與十一家公司與組織的「關係匪淺」,這些公司總共拿了兩百五十萬英鎊公款,卻沒做什麼事。利文斯東很生氣地指責該報的政治動機,是種族主義者。吉利根的報導具備相當強大的政治殺傷力,其輿論的效應更讓利文斯東在2008年落選,保守黨籍的強生(Boris Jonhson)順利當選倫敦市長。由於該記者的採訪手段向來具備受爭議,也讓《倫敦標準晚報》與利文斯東的爭執登上各大媒體版面。

吉利根曾任BBC Radio 4記者,他在2003年5月29日的「今日節目」(Today)中,引用受僱於英國國防部的化學專家凱利(David Kelly)與其聊天時的談話,論及英國政府對伊拉克擁有毀滅性化學武器的報告(September Dossier)是添油加醋,為不實指控。消息來源曝光後,引發媒體與輿論大量關注,而兩天之後,Kelly博士被發現自殺身亡。時任工黨籍的布萊爾政府立即組織調查此案,稱為Hutton Inquiry;但事後證明,Hutton的調查最大受益者是倫敦市長當選人保守黨的強生市長。

就在強生即將卸任,倫敦市長之職又成為保守黨與工黨爭奪的戰場時,反猶太人言論爭議的戲劇性變化,令人錯愕,也引發了許多陰謀論。工黨與保守黨兩黨候選人亦使勁地藉機博取版面。

依照選前民調顯示,工黨倫敦市長候選人沙定康(Sadiq Khan)極有可能當選新任的倫敦市長,但他的穆斯林背景卻常被保守黨拿來大做文章。沙定康藉此表示,如同許多猶太裔倫敦人,對於歧視他也有切身感受。

 

根據民調,2016年倫敦市長選舉工黨所派出的候選人沙定康(Sadiq Khan)...

2016年倫敦市長選舉,現任保守黨籍市長強生,積極地為同黨候選人戈德史密斯(Za...

而保守黨候選人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則趁此強調,許多反猶太者,借用反猶太復國主義的外表把自己歧視的言論包裝起來。他更誓言要建立一個犯罪零容忍的管道:毫無疑問地,我也將是一個支持以色列的市長。倫敦必將與中東地區唯一民主國家以色列加強友好關係,當選後,明年必定在倫敦舉行特拉維夫節。英國現任首相,同時也是保守黨黨魁的卡麥隆,幾乎在同一時間立即表示痛斥種族主義者,反猶太就是種族主義者,言下之意,是將種族歧視與種族主義者的帽子扣在工黨身上。

工黨的以色列之友會(Labour friends of Israel)成立於五零年代,為一個支持以色列政府政策的遊說團體,曾對工黨的中東政策發揮很大的成效。柴契爾政府時代,工黨偏向同情巴勒斯坦,但工黨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執政下的新工黨政策漸漸轉向支持以色列政府。工黨的以色列之友會成員曾數度到以色列旅遊兼上課,被傳授如何幫以色列政府進行辯護,前工黨首相布萊爾與布朗都曾是以色列政府的座上賓,因而備受爭議。

整場反猶太人爭議最弔詭的是,柯賓入主領導工黨後,反而被扣上反猶太的種族主義者,而保守黨如今更是爭相要成為以色列之友。這種互相指責誰是種族主義者的虛辯,幾乎淹沒了什麼才是種族主義者的實辯。把柯賓或利文斯東說成是種族主義者,聽起來簡直是無意義又不好笑的笑話。政治算計與栽贓,似乎成了民主選舉必經的過程,也考驗著選民的智商。

 

卡麥隆在近日痛斥種族主義者,言下之意,將種族主義者的帽子扣在工黨身上。圖為卡麥隆...

▎備註

註1:

利文斯東完整採訪請參考《獨立報》報導:Labour antisemitism row: Read the Ken Livingstone interview transcipts in full.

李筱雯

政大新聞所碩士, 英國西敏寺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 倫敦城市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研究興趣:媒體與文化政策,媒體產製研究,新聞與人權。譯作:《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英國 以色列 巴勒斯坦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