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習近平的博士論文有問題:代寫抄襲疑雲...但誰能質疑?

2022/10/14 轉角說

左為2013年訪問哈薩克,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獲頒榮譽博士的習近平,右為習近平博士...
左為2013年訪問哈薩克,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獲頒榮譽博士的習近平,右為習近平博士論文封面。 圖/法新社、〈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習近平的法學博士學位和博士論文,經得起考驗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最高學歷,是北京清華大學法學博士,著有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全文12萬餘字、頁數166頁,參考資料包括97篇中文文獻和26篇英文文獻,並完成於2001年12月,指導教授為現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克思理論學者劉美珣。

習近平以該篇論文,順利在2002年取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從入學在職博士班到完成學位,習近平僅花了3年多的時間。然而啟人疑竇的是,以「工農兵學員」身分進入化工系讀書的習近平,怎麼後來變成專攻農村市場化、還跳過碩士班取得「法學」博士?

攻讀博士期間,習近平身居福建省委副書記要職,還接連擔任了福建省代理省長、省長等多個職位,是在什麼樣的時間管理之下,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書、還一邊產出大量論文著作?針對習近平學位和博論的質疑並非新鮮事,早在2013年外界就研究過習近平學歷與論文的問題,其中更涉及了代寫與抄襲的疑雲。

只是在全中國皆「禁評」的言論封控之下,無人可以質疑、挑戰習近平的學位與論文,遑論要習近平為此承擔責任與代價。習近平的學術成就經得起考驗嗎?習近平的學思經歷與論文疑雲,又顯示出了何種「中國特色的教育」?

習近平的學思經歷與論文疑雲,顯示出了何種「中國特色的教育」? 圖/美聯社
習近平的學思經歷與論文疑雲,顯示出了何種「中國特色的教育」? 圖/美聯社

▌沒學過法律的習近平,為何是法學博士?

習近平2002年以在職生身分,取得北京清華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他在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論文題為〈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內容著重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看似與「法學」無關的論文題目與內容,卻讓習近平成為「法學博士」,這是因為在中國高等教育體制下,習近平在職就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就被歸類為法學,儘管這一學科所屬的學院並非法學院,而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習近平的論文指導教授劉美珣亦曾對此解釋:「這個法學不是法律的法學,我們授學位是按大門類來授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屬於法學大類。」因此,習近平大學念的是化工、博士攻讀馬克思主義、論文寫的是經濟,從未進過法學院,卻是中國教育體制歸類的「法學博士」。

學門的歸類,僅是習近平學位的其中一個特殊之處,事實上習近平的博士學歷曾數度被外界質疑,而綜觀習近平的求學歷程,也充滿讓人懷疑他是否「真才實學」的疑點。

習近平(後排右3)在清華大學與同學的合影。 圖/北京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習近平(後排右3)在清華大學與同學的合影。 圖/北京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2008年,為中共中央黨校學生頒發畢業證書的習近平。 圖/新華社
2008年,為中共中央黨校學生頒發畢業證書的習近平。 圖/新華社

▌習近平「具中國特色」的教育歷程

習近平出生於1953年,在他理應就讀初中時的1966年,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習近平因本是中共高官的父親習仲勛被鬥而受牽連,後來又在1969年毛澤東發起上山下鄉運動時,被「下放」到陝西延安的梁家河務農,習近平接受正式教育的學業宣告中斷,曾任毛澤東秘書的前中共中央委員李銳就曾在2018年直指習近平只有「小學程度」。

直到1975年,22歲的習近平才以推薦制的「工農兵學員」身分,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忽然搖身一變,跳過中學學業,直接成為清華大學的學生,接續他的教育階段——然而,習近平的「大學」學歷亦有著文革時代的「中國特色」。因文革期間中國停止高考,自1970年代中國各大學以推薦制的方式錄取學生,用這種方式入學的學生當中有許多是下鄉的「知青」和中共幹部子弟。

這批「大學生」的教育程度參差不齊、許多人僅有小學畢業程度,這樣的「工農兵」學歷被稱為「大學普通班」,學制只有2至3年而不是4年,在中國的一般職場也不會被視同學士學歷——後來,特殊的「工農兵學員」制度就在1977年被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取消。

而擁有「清華大學學歷」的習近平從1979年開始從政,後來在1998年到2002年期間,以在職研究生的身分,研讀博士學位——前一個學歷是「大學普通班」、跳過就讀碩士的習近平,是否有足夠的學養寫作博士論文?

1975年習近平以工農兵學員身分錄取清華大學,他下鄉的延安梁家河村民和習近平的合...
1975年習近平以工農兵學員身分錄取清華大學,他下鄉的延安梁家河村民和習近平的合影(前排中為習近平)。 圖/中新社

習近平從大學普通班畢業後從政。圖為1983年的習近平,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
習近平從大學普通班畢業後從政。圖為1983年的習近平,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 圖/新華社

▌習近平怎麼完成博士班課程的?

而且,在習近平開始攻讀博士之初,他已身居福建省委副書記高位;論文寫作期間,還接連擔任了福建省的代理省長、省長及其他多個重要職位,人在福建、理應公務繁忙的習近平,如何能接受遠在北京的清華大學授課?

這個問題,親共產黨色彩濃厚的中國媒體《觀察者網》在2013年刊登的一篇報導或許能夠解答——報導中提及,習近平所就讀的在職博士班與一般的博士不同,首先入學時無須考試,自帶「研究成果」由學校專家審核通過即可錄取;其次就讀時無須到校上課,學校會將課程內容錄音後再寄給學生。這樣的入學與授課方式,等同習近平僅是在聽了數十個小時的錄音帶之後,交出論文便取得了博士學位。

此外,據《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就讀博士期間,在學術上可謂「高產」,除了博士論文以外,他還在1998至2002年間出版了5本學術著作,包括主編《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新世紀的選擇——福建省發達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研究》《科學與愛國》、撰寫《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研究》,以及與人合著《展山海宏圖,創世紀輝煌:福建山海聯動發展研究》

出版學術書籍的同時,習近平還在清華大學學術刊物上發表多達12篇學術論文。位高權重、身兼多個黨政職務、日理萬機的習近平,是如何能夠抽出時間完成如此豐富的學術產出,以及為自己取得博士學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13年報導指出,在習近平就讀博士期間,擔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內最高職位)的陳希是習近平好友,兩人都是清華化工系的工農兵學員,不僅是同班同學、還是同宿舍上下舖的室友,而且陳希是福建人,和當時執掌福建的習近平可謂具有深刻的地緣關係。

其後,根據中共官方紀錄,習近平在2007年升任中共政治局常委,陳希旋即在2008年升任教育部副部長,如今習近平貴為國家主席,陳希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得以錄取清華大學在職博士班、得以取得學位,是否與陳希有關?

1997年,時任福州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體驗高砲手訓練。 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97年,時任福州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體驗高砲手訓練。 圖/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89年,擔任福建省寧德地區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幹部下田。 圖/ 習近平著作《...
1989年,擔任福建省寧德地區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幹部下田。 圖/ 習近平著作《擺脫貧困》

▌習近平的論文是代寫或抄襲的嗎?

而習近平取得博士學位的關鍵——他長達166頁的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亦被質疑抄襲、或者是由他人代寫。

香港作家鍾祖康就提出了論文內文比對的結果,指出習近平的博論內容與現任福建江夏學院副校長劉慧宇的著作《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全文在)高度雷同,鍾祖康指出,劉慧宇此書出版於2002年9月,看似時序晚於習近平的博論,但若加上考量出版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兩本著作完成的時間應十分相近,例如劉慧宇寫在書中的前言落款日期為2000年12月,以及習近平論文與劉慧宇著作中引述的參考文獻日期皆不晚於2001年。

劉慧宇在習近平任職福建期間的1989年開始從事政治工作——她曾任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副區長、寧德市人大副主任等職(其後成為福建省政協委員),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後記她也提到這段經歷,而習近平就在1988年至1990年間擔任寧德地區地委書記,意即劉慧宇曾是習近平的下屬,兩人很可能因此認識。

習近平博士論文第69頁。 圖/〈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習近平博士論文第69頁。 圖/〈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劉慧宇著作第201頁至202頁內容。 圖/《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
劉慧宇著作第201頁至202頁內容。 圖/《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

鍾祖康推測,由於劉慧宇是下屬、本身又是科班出身的經濟學者,抄襲習近平著作的可能性極低,更合理的推測是劉慧宇為習近平代筆,然後在「自己的著作」中照樣把「自己寫的內容」放進去;或者,也可能是習近平與劉慧宇都抄襲了同樣的來源。

習近平的博論除大篇內容與劉慧宇著作高度雷同之外,鍾祖康還發現多段文字與其他多位學者的學術著作、以及中共中央委員會文件非常相似,此外習近平的博士論文參考文獻中列出了26篇英文文獻,其引用格式甚至文獻的來源名稱、題目等處多有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外交場合中,展現的英文能力相當有限,這26篇英文文獻他是否能夠自行閱讀?且習近平其他的學術著作中皆無引用過英文文獻,包括博論〈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的加長版學術專書《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研究》也未有標註引用英文資料,鍾祖康因此懷疑,習近平(或是代筆人)是在列參考書目時,一併將抄襲著作的引用書目複製貼上。

習近平博士論文第102頁。 圖/〈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習近平博士論文第102頁。 圖/〈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劉慧宇著作第208頁、209頁內容。 圖/《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
劉慧宇著作第208頁、209頁內容。 圖/《經濟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

▌習近平為什麼想要博士學位?

綜觀習近平從博士學位取得到博士論文本身,皆存在諸多疑點——然而,在1998年入讀在職博士班的習近平,不僅已身居高位,也已擁有「清華大學普通班」學歷,雖然含金量有爭議,但那樣的學歷是文革時代造成的荒謬,為何習近平在掌握權勢之後,還要去拿這個實際價值不高的在職博士學位呢?

其實,「在職研究生」學歷的碩士、博士,在中國官場屢見不鮮,中國媒體《南方網》於2007年(習近平進入中央政治局、成為胡錦濤接班人的同一年)就曾刊登報導探討中國眾多官員學歷造假問題——當時中國全國各級部門欲對黨政幹部的「在職學習」學歷進行檢查,報導中分析,中國官員為了掩飾「其知識方面的缺陷」,便想要以碩士、博士的名號來自抬身價。

除此之外,官員們另一個拿學位的原因則是為了升遷,由於中國官場注重文憑,官員依靠高學歷,在上級考察時較易獲得關注以及提拔,所以經常有官員利用權勢幫自己的學歷增色,「有人一升官就長『學問』,一長『學問』就再升官。」

若以《南方網》提及的理由,對照習近平在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先後任職浙江代省長、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等要職,一路進入中央政治局、成為國家領導人,登上中國權力之巔,確實一路順遂、平步青雲。

礙於中國的資訊網路控制、政治不透明、政府專制程度,在中國國內的民眾即使對高官的學歷存疑,也難以審視——習近平的論文全文,就曾有多年無法查詢內容,僅有500字左右摘要曝光——因此,對習近平來說,既然幾乎不存在受到檢視的風險(即使學位在國外被檢驗,也無損他在中國的權勢),過程又不費力,何不去拿這個法學博士的虛榮呢?

對習近平來說,既然幾乎不存在受到檢視的風險,過程又不費力,何不去拿這個法學博士的...
對習近平來說,既然幾乎不存在受到檢視的風險,過程又不費力,何不去拿這個法學博士的虛榮呢? 圖/本報系資料圖庫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嘲諷習近平的網路樹洞?從「可惜不是你」到「該死的不死」

猶有民間鐵未銷:北京四通橋「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布條事件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為知名的「私人逮捕系」YouTuber:ガッツch。11月因為唆使他人攜帶毒品...

抓癡漢的私刑正義?日本「私人逮捕系」YouTuber 之亂

2023/12/01
一名拉比(猶太教領袖)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參加「聲援以色列、反對反猶太主義」集會。...

德國惡化的反猶太風波:以巴衝突被極端勢力「借題發揮」

2023/11/25
荷蘭自由黨在國會改選中奪得最高席次,領袖威爾德斯發表勝選感言。但自由黨路線激進,...

「挺同的極右派」出線?荷蘭自由黨領袖:反伊斯蘭、力倡脫歐的威爾德斯

2023/11/23
以巴衝突爆發造成加薩大量平民傷亡,身心障礙者也被推向更脆弱的處境。 圖/美聯社 

戰爭毀滅了無障礙環境:從烏俄到以巴衝突,身心障礙者怎麼求生?

2023/11/10
加薩遭以色列全面封鎖與轟炸滿一個月,總計超過萬人死亡。由於以色列堅不停火,各界不...

消滅哈瑪斯,然後呢?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能否撐住加薩的未來

2023/11/07
2014年中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左為習近平、右為李克強。 圖/...

被架空的「李中堂」:從李克強之死,解讀習近平政局的權力關係

2023/11/03

最新文章

以巴衝突爆發逾2個月,新加坡政府刻意壓制同情巴勒斯坦與加薩的聲音,也不支持抵制以...

獅城沉默的聲音:新加坡穆斯林社群在以巴衝突的掙扎

2023/12/06
新加坡與以色列的友好關係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以色列秘密協助剛獨立的新加坡建立...

獅城堅定的盟友:協助新加坡建軍的「以色列顧問團」

2023/12/06
「南韓已忍受北韓多達3千件以上的《9‧19軍事協議》違反事項了,不能再對自己造成...

不再容忍北韓?揚棄《919軍事協議》的「和平假象」,南韓轉向硬碰硬

2023/12/01
北韓發射偵察衛星後南韓與美、日等國警戒,南韓為反制北韓決定中止雙方簽訂的「9‧1...

南北韓中止《919軍事協議》:朝鮮半島的武裝危機重啟?

2023/11/30
碩果僅存的冷戰風雲人物——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2023年11月29日辭世,享...

冷戰國師季辛吉:從冷酷的美國國務卿,變成熱情的中國代言人

2023/11/30
2015年月,在華盛頓國會山莊舉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軍事委員會會議上,一名示威者...

季辛吉現實主義從何而來:逃離納粹、權力平衡與利益至上的「第三條路」

2023/1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