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北愛的失溫靈魂(下):《飢餓》兇手、烈士與叛徒

2017/06/06 蕭伶伃

2017英國國會選戰中,工黨黨魁柯賓被對手指控為「IRA同情者」、「恐怖份子同路...
2017英國國會選戰中,工黨黨魁柯賓被對手指控為「IRA同情者」、「恐怖份子同路人」...。 圖/路透社

近日,英國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在節目中,遭現場觀眾質疑其過去對「愛爾蘭共和軍」(IRA)的支持,特別是他曾經公開悼念於1987年企圖襲擊英國警方、卻於槍戰中身亡的8位IRA成員。當觀眾直白地挑戰柯賓,是否在紀念「暴徒」之時。他如此回應:

當時我與會的場合是為了促進北愛爾蘭的對話與和平進程。也唯有對話與和平進程能夠避免北愛爾蘭在後脫歐的時代裡,重新回到當時堅壁清野的對峙狀態。

從選舉的角度,柯賓或許是走了一步險棋;但從平撫傷痕的角度,他的話語再一次地提醒人們,在血腥對抗的年代裡,特別是對峙的雙方人馬中,往往難以覓得全然的受害者或加害者。而關於如何讓傷能夠止於此刻,紀念「為何而傷」便是開啟對話與邁向和平的唯一開端。

然而,為何與聯合王國站在對立面的IRA,會成為一般民眾憤怒的對象?

為何與聯合王國站在對立面的IRA,會成為一般民眾憤怒的對象?貝爾法斯特街頭的英軍...
為何與聯合王國站在對立面的IRA,會成為一般民眾憤怒的對象?貝爾法斯特街頭的英軍與IRA支持塗鴉。 圖/路透社

▌在加害與受害間:人性的艱難

1972年7月21日星期五,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有22顆炸彈在75分鐘內被引爆,造成9人死亡,130多人受傷。

這次恐怖攻擊,後稱為「血腥星期五」(Bloody Friday)。在該事件屆滿30週年的前夕,也就是2002年7月17日,IRA正式通過當地報紙,向過去30年衝突間遭其成員殺害的1,800多位死難者道歉。在死難者中,有650多人是一般平民。北愛問題在1998年4月10日透過《貝爾法斯特協議》暫時獲得緩解,而在此之後,隨著各項統計數據與研調查報告逐步出爐,IRA不得不為此提出政治表態。

IRA的悔悟舉措,凸顯出北愛問題不同於往昔人們對國家暴力或政治壓迫的認識路徑:北愛的30年衝突,是一個由國家與武裝人民之間的劇烈對抗,而其中,只要持有武器或權力者,皆有可能在下一個時刻轉,瞬成為加害者。站在手無寸鐵的北愛爾蘭平民面前,代表共和派的IRA,以及以聯合王國軍隊為首的統一派,都是傷害之刃。

同時,所謂的受害也有積極性的一面。也就是說,受害亦有可能是抗爭的一種表現。

「血腥星期五」:1972年7月21日星期五,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有22顆炸彈...
「血腥星期五」:1972年7月21日星期五,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有22顆炸彈在75分鐘內被引爆,造成9人死亡,130多人受傷。 圖/美聯社

在英國導演麥昆(Steve McQueen)執導的劇情長片《飢餓》(Hunger)中,一群被英國政府逮捕的IRA成員,曾於1981年為爭取政治囚犯權利,而採取絕食抗爭行動。現實生活裡,此番絕食,共造成10名被囚禁的IRA共和軍成員死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桑茲(Bobby Sands)成為這部作品的主角。

片中,桑茲與神父對談,描述到自己在童年時,曾因北方口音而遭南方人的歧視。對他來說,他終其一生追求的都是「自由」。而關乎朝向自己肉體的極端虐待,桑茲不以為苦,且認為自己絕不能妥協。面向時任首相、作風強悍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他沒有退讓的空間,只能持續戰鬥。而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從來不在神父宣揚的教義裡。

最終,桑茲在絕食66日後死亡。英國政府並未因而退讓。令人玩味的是,桑茲在囚禁期間,還當選為下議院議員。而這也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將共和派推向議會政治路線的重要一步。

導演麥昆試圖碰觸的議題,不僅是北愛政治;無疑,他更在意人性的艱難,與難以清晰界定的加害與受害者。在影片的開場,麥昆安排一位年輕的監獄警官羅涵(Raymond Lohan),站在冬日寒冷的監獄牆邊,望著自己滿是傷痕的手掌背。那是在毆打共和軍時所留下的傷痕。

年輕的羅涵總是沈默,且為執起警棍的自己感到痛苦;他沒有辦法與同事談笑風聲,一同放肆嘲弄遭他們毆打的共和軍。身為監獄管理者的羅涵,似乎對像桑茲這樣的抗爭者所做出的選擇,萌生一絲同理;然而,攤開北愛的政治暴力版圖,兩者間毫不相容——他們一個是國家,一個是象徵主要反抗勢力的人民。只是身為執法者的羅涵,似乎無法擺脫從身為一個人看待這場對峙的可能。

因絕食而死的桑茲,身後成為了「共和烈士」;但自我掙扎的羅涵,則無聲地消失於歷史之...
因絕食而死的桑茲,身後成為了「共和烈士」;但自我掙扎的羅涵,則無聲地消失於歷史之中。 圖/電影《飢餓》劇照

最終,沈默的羅涵在前往養老院探視母親時,遭遇IRA狙殺。他跪在母親面前,臉部枕臥在坐在沙發上的母親大腿上;因槍擊而射出的血噴灑母親一身。

在國家體制中,羅涵是站在IRA對面,壓迫IRA的國家機器;然而,在對峙的現場,羅涵的死亡轉瞬將他推向受害者的位置。而如果更進一步窺探羅涵的思緒,似乎,我們又看到在權力對決的場域中,人性凸現出那這30年衝突複雜難解的一面。

麥昆通過這部電影直指北愛30年內戰的殘酷:那是一個誰都有可能成為行兇者的年代。而關於這複雜難解的問題,因而成為北愛人民精神生活的惡夢。在那個高度緊迫的政治矛盾中,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殺戮的實踐者——無論朝向自身或他人。

由麥克.法斯賓達飾演的桑茲,在現實中於絕食66日後死亡。但英國政府並未因而退讓。...
由麥克.法斯賓達飾演的桑茲,在現實中於絕食66日後死亡。但英國政府並未因而退讓。 圖/電影《飢餓》劇照

新芬黨黨魁亞當斯(Gerry Adams,前)與成為烈士肖像的桑茲(後)。 圖/...
新芬黨黨魁亞當斯(Gerry Adams,前)與成為烈士肖像的桑茲(後)。 圖/美聯社

▌未明的真相

1972年1月30日星期天,北愛博格賽德地區,英軍朝著未攜帶武器的遊行民眾射擊,造成14人死亡。這個為北愛衝突揭開序幕的事件,後稱為「血腥星期日」。衝突事件的真相,一直是北愛政府與倫敦方面之間的爭執點。

三十多年過去後的2010年,由薩維爾勛爵(Lord Saville of Newdigate)主導的調查報告,在歷時12年向2500多人取證後,發布達12冊的《血腥星期日調查報告》(Report of the Bloody Sunday Inquiry),指出英國軍方沒有任何正當性,得以槍殺當日遊行群眾。為此,英國政府由時任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代表,公開向北愛人民致歉。

這份歉意,北愛人民等了38年。可惜的是,血腥星期日不過是30年衝突的一景。在冗長的衝突歲月中,倫敦方面與北愛間的間諜戰更是街頭戰之外,另外一段不堪的鬥爭。

如《BBC》製作的紀錄片《The Spy in the IRA》 ,鎖定曾八零年代IRA內部安全單位(Internal Security Unit)中,任務代號為「賭注之刃」(Stakeknife)的領導成員斯卡帕迪奇(Freddie Scappaticci)。

雙面間諜:「賭注之刃」的領導成員斯卡帕迪奇。 圖/美聯社
雙面間諜:「賭注之刃」的領導成員斯卡帕迪奇。 圖/美聯社

當年,卡帕迪奇曾經關鍵的重要成員,可以直接向時任IRA領導者麥金尼斯(Martin McGuinness;1950-2017;後成為北愛副部長)匯報。斯卡帕迪奇主要任務,是揪出倫敦方面派來的間諜,並訊問調查。然而,根據後續調查指出,北愛衝突時期的斯卡帕迪奇,事實上是一位雙面間諜,他同時效忠於倫敦與IRA。於此,該紀錄片指出,斯卡帕迪奇必須為了18位IRA成員的死亡負責。而當時,斯卡帕迪奇之所以可以逃過一劫,乃是得力於英國高階軍官提供的不在場證明。

斯卡帕迪奇的故事,掀出北愛的政治衝突絕非僅止於街頭的血腥對抗。這項消息凸顯出北愛境內長久以來,如被緊鎖喉頭的政治緊張感。只要走過那30年的人民,似乎便難以超越那段時空的束縛。

無疑,關於平撫傷痛最重要的「真相調查」工作,在北愛和平之路即將進入第20年的此刻,仍有漫漫長路可走。然而,眼見脫歐而觸動的北愛問題,是否會為北愛政治帶來新一層的變數或威脅,無疑對北愛爾蘭人民的「轉型正義」來說憑添挑戰。

「和平無法由武力維繫。」關於平撫傷痛最重要的真相調查工作,在北愛和平之路即將進入...
「和平無法由武力維繫。」關於平撫傷痛最重要的真相調查工作,在北愛和平之路即將進入第20年的此刻,仍有漫漫長路可走。 圖/路透社

▌「擦乾你的淚水,持續在我們的內心鑿挖戰壕」

政治始終牽動正義浮現的可能。在真相撥雲見日的那日到來之前,北愛集體精神生活的濫觴仍難以釐清。如同那些自殺而亡的北愛人民,他們的身後徒留疑問;只是傷痕會持續往後代延伸。

可預期的是,英國即將於6月8日舉行的大選,極有可能牽動北愛與倫敦方面的關係。如本文開頭所述,工黨黨魁柯賓遭逢來自民眾的質疑。在北愛的故事裡,除了遭遇謀殺的平民之外,我們似乎難以尋得絕對的受害者;而在層層疊疊的政治鬥爭劇碼中,如果未能更近一步貼近當時的「真相」,關於受害話語權的爭奪,將持續成為北愛爾蘭與倫敦之間維繫和平對話的困難之處。

確實,北愛的和平仍舊脆弱。如知名愛爾蘭樂團U2〈星期日血腥星期日〉仍在島嶼的北面傳唱著:在那樣的年代之後,沒有誰是贏家。

There's many lost, but tell me who has won

The trench is dug within our hearts

And mothers, children, brothers, sisters torn apart

Sunday, bloody Sunday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前篇/北愛的失溫靈魂(上):當集體創傷讓「和平」絕望

蕭伶伃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人稱Agnes,典型書呆女子。研究戰爭,記憶與政治;擅長與自己的寵物吵架。深信人要像顆海膽,縱然言詞銳利,也要擁有柔軟的內在,好安頓自己與外面的世界。

作者文章

由麥克.法斯賓達飾演的桑茲,在現實中於絕食66日後死亡。但英國政府並未因而退讓。...

北愛的失溫靈魂(下):《飢餓》兇手、烈士與叛徒

2017/06/06
是如何慘烈的故事,能在北愛爾蘭造成如此規模的集體創傷?圖為1997年貝爾法斯特的...

北愛的失溫靈魂(上):當集體創傷讓「和平」絕望

2017/06/06
抗爭背後的怒火其來有自。當2015年12月28日,日韓簽訂最後協調的合約後,安倍...

當代慰安婦:用少女像,交換下一場戰爭?

2017/04/26
「跨境」是殖民體制下,台籍與朝鮮慰安婦受害歷程的常態。圖為南韓的李容洙阿嬤(左)...

《帝國的慰安婦》:當國族的仇恨敘事遭遇挑戰

2017/04/26
韓國阿嬤李玉順,1927年出生於釜山,大戰期間被抓去中國戰場成為日軍慰安婦。創傷...

第一百遍慰安婦故事:被「國家」拋棄的大和撫子

2017/04/26
回顧匈牙利自一次大戰後的政治命運,大多數的傷口與死難,都未得到明確的回應與肯認。...

匈牙利的1990:鐵幕倒下後的轉型不正義

2016/11/22

最新文章

美國國務院將祭出史上第一次制裁,禁止對以色列國防軍的一支「猶大勝利營」提供援助。...

「猶大勝利營」是誰?史上首次被美國點名制裁的「哈雷迪」專屬部隊

2024/04/23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 XREX 透過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的追蹤,試圖揭露「創...

追蹤「創意私房」不法資金:導讀XREX區塊鏈金融犯罪調查Q&A

2024/04/15
這回南韓國會選舉,李在明所領軍的進步派共同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囊括了300席的...

南韓選後觀察:跛腳的尹錫悅 vs. 大勝卻官司纏身的進步派領袖們

2024/04/12
製圖/楊虔豪

南韓國會選舉:執政黨為何慘敗?尹錫悅惹怒民怨的多重風暴

2024/04/11
英國歷史上,國會議會曾經允許將藐視國會者關在國會鐘塔裡,但上次發生已是1880年...

「做事」與「作秀」至少擇一:英美國會調查權的制度與省思

2024/04/09
曾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資本與意識形態》等熱銷名著的經濟學家皮凱提,與漫畫...

導讀《資本與意識形態》漫畫版:穿越200年家族致富故事,讀懂經濟學議題

2024/04/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