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火的東京廚房:築地市場危機連環爆
東京的築地市場,不僅被稱為「東京的廚房」,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水產產銷中心,更是包括台灣觀光客在內,世界各國旅客到東京的必遊景點。
然而,開業超過八十年的築地市場,也逃不過建築老朽、空間不足的命運。在經過多年的爭論後,決定將市場移轉到不遠處的豐洲。豐洲市場原先預定於11月7日盛大開幕,以新設備迎接年末的旺季,以及更多的觀光客。
但在前幾個月的東京都知事補選當中,便有許多關於新市場有問題的風聲傳出,而近日隨著搬遷反對派業者與媒體的連環爆料,即便搬遷贊成派的業者代表與政治家不斷喊話,東京廚房的大火仍然越燒越旺,毫無止息跡象。
▎中看不中用的豐洲新市場
關於築地的搬遷案,以相關業者代表團體為首的贊成派,長期壟斷發言權,讓輿論覺得業者都支持新市場,反對者只是少數。但隨著新市場的落成,在小池知事首次公開視察時,突然有反對派業者直接攔車喊冤,媒體總算開始注意到新市場許多離譜的設計錯誤。
首先是店鋪寬度的問題,豐洲新市場的店鋪寬度僅有一百五十公分,加上新增的隔間牆,頂多只剩一百四十公分。當天陳情的鮪魚業者表示,解體鮪魚的工作台寬度就有一公尺,解體用的鮪魚刀最長則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在新店鋪根本無從下刀。
而在魚市場靈活穿梭,不可或缺的圓盤車,似乎也不在新市場設計者的考量之內。一台圓盤車的載重量是一千公斤,還要加上車體重量,但新市場地板每平方米的承重量只有八百公斤,設計者雖宣稱在分散承重的設計下,沒有安全問題,仍引起業者們的不滿。
除了承重量之外,場內動線也是大問題。從最前端的卸貨區,就沒有讓鷗翼式貨車從側面卸貨的設計,一律只能從貨車後方卸貨,效率大減。而新市場各棟間動線長達近一公里的迂迴設計、狹窄的通道以及數量有限的升降梯,都讓業者擔心一旦開業,尖峰時間場內數百台圓盤車的大塞車,將成夢魘。
▎地下室積水的毒物未爆彈
若僅是市場設計不良問題,雖然對業者而言相當頭痛,但一般人並不覺得切身相關,或是認為應該有辦法修正。然而九月七號前往勘查豐洲新市場地下室的共產黨東京都議員團,則掀起了另一波食安風暴。
豐洲新市場的用地,原本是東京瓦斯公司的瓦斯工廠,在2001年當地被檢測出高於標準值一千五百倍的苯,最後在東京瓦斯承諾會進行徹底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之下,東京都才決定將築地移轉至豐洲。
雖然東京瓦斯的污染整治工程在2007年告一段落,但土地移交後,2008年東京都仍在當地土壤檢測出,高於標準值四萬三千倍的苯,再次引發質疑。當時專家會議的結論,是要在整個豐洲重新填上厚達4.5公尺的乾淨土壤,再封上水泥層,確保污染土與市場的隔絕。而在施工完成後,一直到最近一次都政府的檢驗報告,都顯示沒有再驗出有毒物質,看來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但共產黨議員的實地勘察則發現,在建築外雖然填上了土壤,但在市場建築的地下,本應一樣是填滿乾淨的土壤,實際上卻沒有如當初設計的回填土,而是積著水的空蕩地下室。對於與設計不符的理由,東京都政府接連給了管線需要、地下水處理需要等幾個不同答案,一時間卻未能有一個肯定答案。
問題並不只是消失的回填土,9月16日共產黨議員發表了市場地下室積水的檢驗報告,驗出了濃度為標準值40%的砷,緊接著17日東京都的檢驗報告中,則驗出了標準值30%的砷,以及標準值10%的六價鉻。消息一出,批評者指責在積水驗出雨水所無的有毒物質,代表根本沒有隔絕受污染的地下水跟土壤;但包括前任都知事豬瀨直樹在內的相關人士,則反駁只要未達標準值,反而證明了市場的安全性,不應理盲濫情。
屋漏偏逢連夜雨,20日公明黨議會黨團公布的檢驗報告中,竟驗出了原應為零檢出的氰化物,引起輿論譁然。雖然部分政治人物如前大阪市長橋下徹仍堅持「積水又不會拿來喝」,也有專家認為檢出濃度為工業廢水基準的十分之一,不至於影響人體健康,不需過度恐慌。但針對媒體追問變更設計,以及放行新市場的決策責任,許多官員都紛紛表示「不知情」,民眾對新市場食安的信心也早已崩盤。
作為下一屆奧運與帕運的東道主,事件延燒期間,小池知事正在巴西里約參加帕林匹克運動會,雖知廚房大火,卻是鞭長莫及。
回國的小池,必須面對民眾對食安問題的恐慌、都議會的質詢、贊成派業者的施壓、反對派業者的抗議、未知數的污染整治追加預算與時程、撇清責任的前朝官員們、無頭蒼蠅般的下屬,以及因此而延宕的奧運設施工程,問題猶如山積。
小池對築地問題開出新政的第一槍,可說是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但究竟東京的廚房,要如何渡過此一難關,繼續滿足日本乃至於全世界遊客的胃,所有人都在等待小池給個答案。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