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致翁山蘇姬:面對願意回家的難民,緬甸準備好了嗎?

2016/12/05 汪佳燕 Ann Wang

<center><table width=
努波難民營 © Ann Wang 
第一批自願返回緬甸的難民回到了仰光,還留在難民營的其他人都緊盯著看,看這些人的新生活。但最後還是說:「緬甸還沒有準備好,我只想去第三個國家」

      

文字攝影.汪佳燕 Ann Wang

十月底65位住在泰緬邊界的難民正式踏上回家的路了,這是泰緬邊界難民營30多年來的首批。「全國性停火協議」(The Nationwide Ceasefire Agreement)也簽了,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LD)也執政要一年了,但還在內戰的緬甸,面對邊境難民營裡超過12萬多名的難民,真的準備好迎接他們回家了嗎?

緬甸軍政府自1984年起與少數民族武裝部隊交戰,為了保命,不少緬甸人穿越邊境,逃難到鄰國。這些難民中,多數為少數民族克倫族,但也有緬族與和些許的穆斯林。甚至,不少人還是軍政府獨裁下的政治難民。

緬甸因為長年由軍政府掌控,難民不得回家,一眨眼30年就過去了,多數人早就在逃難中丟失了緬甸的身分證,而在難民營裡出生的孩子,更是沒有國籍證明。

泰緬兩國在過去已就如何遣返難民進行多次對談,但難民們真正表示想要回家,則是在2015年底,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執政之後。多年來駐紮在泰國美索(Mae Sot)協助難民的非營利組織,因為各國捐助給難民營的經費逐年減少,而陸續返回緬甸。終於今年,在泰緬兩國政府合作之下,以及聯合國的協助,十月底終於出現了第一批自願返回緬甸的難民。

自願返回緬甸的65位難民中,有19位剛好是四個家庭難民,選擇到首都仰光,因為他們認為在大城市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但自10月27號抵達後,因為住房爭議,這批人就一直住在由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提供的倉庫裡。每天晚上,大家就睡在毫無隱私的大通鋪跟堆疊的行李之間。

仰光政府建議可以四個家庭一起,透過分期付款購買工業區附近價值約$7,600美金的「廉價房」,只需先支付30%頭期款。但在泰國努波難民營(NuPo)待了超過10年的Aye Aye San,卻認為「(當初)表示願意回到緬甸,除了緬甸政府補助每個家庭$233美金,還有泰國政府與其他組織的援助,加起來大概有6百美金,而這些錢根本就不夠來買他們(政府)所謂的廉價房!」

在難民營裡曾接受過英文教育、廚藝與飯店管理等訓練,但Aye Aye San因為住房問題沒有解決,所以遲遲未能開始找工作。而本來應該要準備返回學校讀書的小孩們,每天也只能在倉庫外的沙堆裡玩耍。

我們不可能給他們免費的地或是房子,這是不公平的。

緬甸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的主任Ko Ko Naing這樣表示。該部門現在每天提供19位難民,每天約$3美金的伙食費,但主任自己也坦白,這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也不斷嘗試跟不同的政府單位協商,尋找解決方案,設法幫助返家的難民先找工作。但住房的問題,主任無奈地表示,現在還沒有辦法回答。

也不是所有自願返回的案例都是失敗的。選擇回到自己緬甸南部老家的Tun Tun Aung,目前住在丈母娘家,計劃明年在祖父母給的土地上蓋一個新房子。2008年,克倫國家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軍隊與緬軍交戰,戰場就在他的村裡,他只好帶著老婆跟年幼的四個孩子,逃到泰緬邊界的難民營。

他一邊給自己搭建的冰淇淋車上漆,一邊對我說:

我們營裡好多人去了美國,但是我不願意申請,我希望可以回到緬甸,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保有自己的文化。

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發表的公告中表示,難民的安全與國家的和平,是考慮是否幫助更多難民回家最大的考量。所以返家的難民們,他們所回到的緬甸安全嗎?

過去兩個月緬甸軍與少數民族部隊持續發生武裝衝突。就在11月20日,未簽署「全國性停火協議」的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若開軍(Arakan Army)、德昂軍(TNLA),以及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yanmar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所組成的「緬北聯合陣線」,開始肆無忌憚地攻擊北緬接壤中國邊境的多個村莊,造成8人死亡,約3千名緬甸人逃亡到雲南的畹町鎮。據悉,離戰火地僅隔一條河遠的畹町鎮,都還可聽到槍聲。

緬甸民族和解與和平中心(Burma's National Reconcilcatin and Peace Center)日前請求中國外交部擔任中間人,在昆明舉辦和平會談。但該會議最終還是沒辦成,因為民族和解與和平中心希望可以單獨跟各個武裝部隊談判,但緬北聯合陣線卻堅決一起對談

而緬甸另一頭與孟加拉交界的北若開邦,則在10月初發生9名警察遭殺害的一系列襲擊事件。根據當地官媒《The 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 》報紙在11月15日的報導,目前已有69名政府指控為洛興亞團結組織(Rohingya Solidarity Organization)的恐怖份子遭殺害,該區維安戒備。襲擊事件後北若開邦遭管制,媒體無法進入,所有的消息來源,只能暫時仰賴上述的官媒。

但根據11月中旬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公布南若開邦的衛星圖像,顯示當地村莊有超過430間房子遭燒毀;人權觀察組織為此公開譴責緬甸政府正在進行針對洛興亞人的種族屠殺。暴力事件頻傳,援助行動因此受限,目前若開邦難民營超過10萬名羅尼西亞人,面臨食物與醫療物資短缺。此時的翁山蘇姬在哪?

現為緬甸國物資政,身兼外長的翁山蘇姬,在經過兩個月的沈默後,表示民族和解是第一步,但是對於屠殺縱火等指控,卻未多加說明跟回應。

那些還留在泰緬難民營的人,個個睜大眼睛看著緬甸的發展。多數人對於回緬甸不是興致缺缺,就是還未走出當年逃離戰亂的恐懼陰影;多數的難民孩子都是在營內出生的,對於「緬甸」這個祖國,更是早已失去連結。

我們都看到回到仰光那四個家庭的處境了。緬甸還沒有準備好,我只想去第三個國家。

現在還住在努波難民營的Ko Ye Maing這樣跟我說。但是在過去曾接收近八萬名緬甸難民的美國,早在2014年停止了難民計畫。

我不擔心,我要去澳洲,我的家人都在那裡了。我還在等申請,慢慢等,有一天一定會輪到我的。

而今年已是他在難民營裡生活的第10年。

汪佳燕 Ann Wang

 


<center><table width=
努波難民營 © Ann Wang 
三十個年頭的歲月過去了,努波難民營看起來就像一個小村落,但裡面盡是沒有家的人。250英畝大,住了要九千多人,多數人想申請庇護到第三國家去,但多因年齡等條件不符資格,如今只能繼續留在難民營,等待哪天泰國政府將他們強制遣返回緬甸。

<center><table width=
Nying Han的案例 © Ann Wang 
1998年來到努波難民營,23歲的她,在難民營裡長大並接受教育訓練,去年成了營裡的高中老師。她很想去美國,但無法放下年邁的父母,但也不想回緬甸,因為覺得國家還不安全。

<center><table width=
商業行為 © Ann Wang 
難民營本身是不能隨意讓人出入,或是在裡頭進行商業行為的,但努波難民營存在幾十年,逐漸轉型成為小村落形式的聚落,人們可進行簡易商業交易。尤其在國際注入的援助經費逐年遞減下,為了確保生活物資還能流通,努波難民營內每週一早上都有小型的市集。

<center><table width=
荒廢 © Ann Wang 
努波難民營是泰緬邊境的九個難民營中,申請第三個國家庇護比例最高的難民營,營裡因此有很多已荒廢的木房。

<center><table width=
城市裡的倉庫 © Ann Wang 
還在泰緬邊境的難民們,都在看緬甸政府會如何安置第一批自願返回的人。但看到這批人回到緬甸,只能繼續住在沒有隱私與基本生活配備的倉庫裡,個個都感到相當失望。

<center><table width=
回緬甸之後 © Ann Wang 
以為政府有周詳接回難民的計畫,回來才發現,大人沒有工作、家庭沒有房子住、小孩沒有學校上。

<center><table width=
冰淇淋車 © Ann Wang 
34歲的Tun Tun Aung,以前跟其他人一樣,因為住在泰緬邊境所以會偷偷跑到泰國打工。他還記得在海邊酒吧做調酒的日子,但畢竟是非法打工,沒保障、收入也沒預期的好。現在,這台自己蓋的冰淇淋車,是他養家活口的一切。

<center><table width=
Tun Tun Aung的故事 © Ann Wang 
帶著四個孩子與老婆,在2008年逃難到泰緬邊界。但難民營管制嚴格,行動受到限制,不能隨意出入,因此也沒有工作機會。返回緬甸後,Tun Tun Aung住在丈母娘家,手上拿著自己設計的「家的藍圖」,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家人蓋間房子。

  

<center><table width=
擔憂© Ann Wang 
回來緬甸前,還是很擔心政府跟武裝軍隊的衝突,但回來後看到許久不見的父母,一切的擔憂一掃而空。

<center><table width=
連結 © Ann Wang 
在難民營出生的小孩,一輩子沒到過緬甸,跟父母心心念念的「祖國」,已失去連結。但許多的父母親,還是希望能夠讓孩子保有緬甸的文化。

    

   

汪佳燕 Ann Wang

一名在男生堆裡求生存的攝影記者。台灣人,目前定居在緬甸。雖然常常沒水,沒電,沒錢(?),但這個開放中的國家有太多故事需要說,請持續關注我的作品。

▎作品網站:Ann W,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Instagram: annwang077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大自然奪走的,由拉斐爾的巧手重現。」文藝復興藝術家拉斐爾,曾經留下一幅大象的圖...

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拉斐爾《大象漢諾》與近現代歐洲的「如實呈現」

2024/12/21
2024「世界公視大展」影展中,由丹麥公視拍攝的紀錄片《口袋裡的監視器》便是一部...

上癮吧!《口袋裡的監視器》:免費兒童手遊的代價?

2024/12/19
盧比亞雷斯強吻埃爾莫索,引爆西班牙民眾怒火,以及舉國對女性長期未獲公平權益的反思...

被遺忘的報導:西班牙足協主席強吻女足世界盃冠軍球員,後來呢?

2024/12/17
圖/慢走遊戲《再見的備份》

再會吧!《再見的備份》:月台上的揮手與遺失的玩偶,如何用遊戲來述說離別的經驗?

2024/12/13
南韓民眾聚集國會外抗議,示威者購買寫著「尹錫悅下台」的應援手燈,取代過去抗議用的...

應援棒照亮的南韓民主之夜:抗爭現場的K-POP,從為偶像抗爭到為國家挺身

2024/12/12
吉賽兒.佩利寇決定公開審判,圖為法院外的吉賽兒與支持者所貼的文字:「吉賽兒,女人...

法國馬松性侵案(上):83人性侵昏迷女子,卻毫不自覺是犯罪的「平庸邪惡」

2024/12/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