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俄導彈大戰(下):莫斯科「即刻必殺」的突破戰略

2018/11/06 徐子軒

「任何歐洲國家接納美國導彈,俄國別無選擇,將瞄準這些國家。」普丁強硬表示。圖為俄...
「任何歐洲國家接納美國導彈,俄國別無選擇,將瞄準這些國家。」普丁強硬表示。圖為俄國Buk-M2中程地對空飛彈。 圖/路透社

川普揚言退出美俄《中程核武條約》(INF)後,俄國總統普丁在結束和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會談後發出強硬聲明,表示若美國退出INF條約,任何歐洲國家接納美國導彈,俄國別無選擇,將瞄準這些國家。加上先前普丁曾宣告,俄國不會率先攻擊,但已準備好,消滅任何使用核武的襲擊者,彷彿宣告美俄核戰即將到來、世界面臨毀滅。

對照2007年普丁曾威脅退出INF條約,理由之一是中國等擁有中程核打擊能力的國家不受條約限制,對俄國安全相當不利。如今川普政府依樣畫葫蘆,反將普丁政權一軍,以時空倒流的觀點來看俄國對INF的態度,其實饒富趣味。

普丁曾宣告,俄國不會率先攻擊,但已準備好,消滅任何使用核武的襲擊者。圖為日前俄國...
普丁曾宣告,俄國不會率先攻擊,但已準備好,消滅任何使用核武的襲擊者。圖為日前俄國總統普丁和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會談。 圖/路透社

時間回到上世紀八零年代,美國與蘇聯正在進行中程導彈競賽。華府為了保衛歐洲盟國免於蘇聯先鋒等中程導彈的威脅,決定在當時的西德等地佈署潘興二型(Pershing II)與其他陸射巡弋導彈(GLCM)。

在此期間,美蘇雙方也展開限武談判。雖然談判一度觸礁,但戈巴契夫接任蘇聯總書記後獲得突破,很快就簽署了INF條約。究其原因,可能與當時蘇聯經濟無法負擔龐大軍備競賽支出,以及蘇聯高層的戰略思維轉變有關,而這些條件到普丁政權已不復見。

在普丁掌權初期,由於前總統葉爾欽改革失敗,俄國經濟面臨崩盤,比蘇聯解體時還要糟。但數年間得利於油價飆漲與盧布貶值,俄國出口一飛衝天、強力復甦。逐漸恢復元氣後,莫斯科也不忘投資軍備,即使因克里米亞等事件受到西方制裁,經濟再受打擊,軍事預算仍是居高不下。

這就顯示出普丁政權與戈巴契夫政權的思維不同。儘管蘇聯同樣擔心遭受北約突然襲擊,戈巴契夫卻得出了軍備管控更能使蘇聯安全,且蘇聯整體國力難以與美國匹敵的結論,成功說服政治局支持INF條約。然而普丁擁有一面倒的獨裁地位,縱有人回想起戈巴契夫的智慧,現在恐怕也只能噤若寒蟬。

即使因克里米亞等事件受到西方制裁,經濟再受打擊,俄羅斯軍事預算仍是居高不下。普丁...
即使因克里米亞等事件受到西方制裁,經濟再受打擊,俄羅斯軍事預算仍是居高不下。普丁擁有一面倒的獨裁地位,縱有人回想起戈巴契夫的智慧,現在恐怕也只能噤若寒蟬。 圖/美聯社

進一步來看,普丁政權對目前的軍備控制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種制度對美國比較有利。具體呈現在雙方削減中程導彈的數量,蘇聯削減1,846枚、美國則是846枚。更重要的是,莫斯科認為中程導彈對俄國的重要性甚於美國,正如克里姆林宮參謀長伊萬諾夫(Ilya Ivanovich Ivanov)所言,美國不需要此類可對準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武器,而俄國則有邊界的潛在威脅。

依此邏輯,俄國發展反制鄰國的武力可謂理所當然。近年來由於俄國與西方交惡,某種程度上不得不倚靠中國,試圖與中國戰略合作,也暫緩了對其武力的憂心。但北約始終是心腹大患,除了補充常規軍力外,更要加強嚇阻能力,故決定重拾GLCM等中程進攻武器。

再者,莫斯科從來不肯接受美國在歐洲佈署彈道飛彈防禦(BMD)只為防禦的說詞。莫斯科認為導彈防禦系統與進攻性導彈打擊系統緊密相連,BMD可以和高精準的常規武器結合,用於先發制人,其他武器則可用作防禦報復性打擊的盾牌,甚至用於核導攻擊。這就會讓俄國的核嚇阻失效,或至少失去可信度。

俄國有邊界的潛在威脅。近年來由於俄國與西方交惡,某種程度上不得不倚靠中國,試圖與...
俄國有邊界的潛在威脅。近年來由於俄國與西方交惡,某種程度上不得不倚靠中國,試圖與中國戰略合作。但北約始終是心腹大患,故決定重拾GLCM等中程進攻武器。圖為今年9月,俄國邀請中國與蒙古參加的「東方-2018」(Vostok-2018)軍演,為冷戰後最大的軍演。 圖/美聯社

從2009年開始,俄國接連數年與北約協商,討論美國在歐洲的BMD部署,結果無功而返。2011年,時任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提出警告,表示必要時俄國會採取禁用導彈防禦系統的措施,若BMD爭端仍未得到解決,俄國將在西部和南部佈署現代進攻性武器系統。

現在看來,這應該是莫斯科決定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系統,並放手發展GLCM的宣告。比較令人疑惑的是,與美國的核嚇阻能力相似,俄國同樣也有足夠的海空核打擊能力,且仍具洲際飛彈可以瞄準歐洲任何地區,為何還要執意發展新的GLCM呢?

一個可能性是,俄國認為與洲際導彈相比,伊斯坎德爾系統的中程導彈更適合制衡BMD,因為洲際導彈造價不斐,還是留待對付美國。且目前佈署的短程導彈,很容易被北約與BMD鎖定摧毀。若從加里寧格勒,也就是較遙遠的俄國本土發射,中程導彈系統的存活率高,且能有效攻擊北約的BMD等軍民設施。

在核戰略思維方面,回顧普丁的核戰談話,可以知道俄國採取是一種「報復性反制攻擊」(OVU)。這與美國的「先發制人」(preemptive)相似,意謂如果俄國確認對手正準備進行核攻擊,就會立即使用核武反擊——此即是普丁不會發起第一擊,但也不會坐以待斃之意。

俄羅斯為何執意發展新的GLCM呢?圖為俄兵正在裝載伊斯坎德短程彈道飛彈。 圖/路...
俄羅斯為何執意發展新的GLCM呢?圖為俄兵正在裝載伊斯坎德短程彈道飛彈。 圖/路透社

為了保持並貫徹此類先發制人的能力,俄國必須全方位應戰。不管是洲際導彈或中短程導彈,都得先行備妥,以阻止或擊敗對俄國安全的核與非核威脅。尤其是當美國正研發各種新武器,像是極音速飛彈、無人機等自動武器,擴充導彈庫與其他軍力是安全困境下的必然之舉。

此外,基於地緣政治的野心,莫斯科一直試圖瓦解北約的凝聚力,重新佈署導彈正如同上世紀所為。過去透過INF條約、美國核保護傘,以及法國、英國的核能力,大大削減蘇聯對西歐的威脅。如今俄羅斯的新型GLCM再次加劇北約(與歐盟)的分歧,德法等國是否願意為中東歐或波羅地海三小國冒險?莫斯科正是看準這點,甘冒違約的指責也要行動。

儘管莫斯科並不滿意INF條約,也早已開始研發佈署GLCM,但仍不願意公開退出條約。道理很簡單,莫斯科不想承擔破壞軍控協議的萬夫所指,且將美國綁在條約裡對俄國有利,因為美國無法名正言順的在歐洲佈署攻擊導彈系統。

像是俄國雖指責美國在羅馬尼亞、波蘭的神盾系統違約,但終究不能確認其是否可發射戰斧導彈。若美國退約,為了中東歐國家的安全,極有可能會佈署更具殺傷力的極音速導彈。屆時俄國被迫回應,又將形成軍備競賽。換言之,美俄經過二十多年來的交手,回復了最初的互相猜忌,亦會再度拖累俄國經濟。

美國在羅馬尼亞、波蘭的神盾系統遭莫斯科指責違約,但終究不能確認其是否可發射戰斧導...
美國在羅馬尼亞、波蘭的神盾系統遭莫斯科指責違約,但終究不能確認其是否可發射戰斧導彈。若美國退約,為了中東歐國家的安全,極有可能會佈署更具殺傷力的極音速導彈。屆時俄國被迫回應,又將形成軍備競賽。圖為位於羅馬尼亞德夫塞魯(Deveselu)的神盾系統飛彈攔截基地。 圖/美聯社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俄國不願美國退出條約,還有著心理因素。因為INF條約是冷戰時期兩極體系的最後產物,象徵著俄國繼承蘇聯的超強地位。如今美國以中國為由,意欲退約,等於是承認中國是新的一極,而俄國已是明日黃花。即使華府的做法符合國際現實,莫斯科一時間也很難接受。

再過不久,普丁將於11月為一戰紀念日與川普在巴黎會面,波頓也邀請普丁前往華府磋商,雙方還有數次談判的機會。然而,目前尚無俄國力圖挽救INF條約的跡象。正如前述,該條約置於當今的國際體系已嫌過時,必須要有新的改變。

在當今的政治氛圍下,美俄或許很難再回到攜手推動軍控的舊時光。普丁政權或許想讓川普政府肩背負毀約的惡名,但真正應該優先思考的是,軍備管控對俄國的價值,以及未來俄國在國際體系裡的定位。

普丁政權或許想讓川普政府肩背負毀約的惡名,但真正應該優先思考的是,軍備管控對俄國...
普丁政權或許想讓川普政府肩背負毀約的惡名,但真正應該優先思考的是,軍備管控對俄國的價值,以及未來俄國在國際體系裡的定位。 圖/路透社

推薦閱讀

美俄導彈大戰(上):撕毀《中程核武條約》的冷戰冒險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蒙古雖祭出第三鄰國政策,但會盡量顧及俄中利益,這樣俄中比較能容忍蒙古和他國發展關...

夾在中俄之間: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求生路

2025/01/17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在2025年1月1日到期約滿,烏克蘭因戰爭不...

烏俄戰爭3年:烏克蘭終止俄國天然氣過境,但歐盟還沒準備好

2025/01/07
左圖為 1979年1月3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會...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100歲逝世:「新冷戰」局勢下,留給美國的最大遺產

2024/12/30
2024年12月8日,首爾國會外,一名抗議者手持一塊寫有「叛亂分子領袖」字樣的紙...

尹錫悅的魯莽戒嚴令:民主國家可以戒嚴嗎?20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禁忌

2024/12/09
面對俄羅斯強大的牽制,摩爾多瓦桑杜政府亟欲找到平衡出路,入歐公投的拉鋸戰更凸顯分...

摩爾多瓦通過入歐公投:歐洲「最窮小國」如何應對被俄羅斯滲透?

2024/12/05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最新文章

2024年12月16日敘利亞卡米什利地區,一名男童騎車經過彩繪牆,繪有庫德武裝組...

一個春天,兩場革命:敘利亞庫德族的羅賈瓦革命,與後阿薩德時代的挑戰

2025/02/13
川普的加薩計畫引發譁然。圖為位於加薩市內的塗鴉牆,川普人像的臉上帶有腳印。 圖/...

當美國再次漠視國際法?川普的加薩計畫如何衝擊國際秩序

2025/02/11
從以色列邊境向加薩望去,歷經一年多轟炸的加薩盡成廢墟。 圖/路透社

巴勒斯坦二度浩劫?川普的「淨空加薩」計畫,巴人未來仍渺茫

2025/02/07
川普政府下令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資金,恐令全球大量發展與人道救援組織...

USAID資金凍結的深遠影響:從台灣奇蹟到全球反詐騙行動,沒有人是局外人

2025/02/07
左為愛沙尼亞的EHKDA成員Iverson、右為挪威的EHKDA成員Jessic...

「讓人看見香港光復的希望,是我們的工作」:歐洲香港人聯盟群像

2025/02/06
歐洲香港人聯盟秘書長Amy Siu,2019年之後投身香港海外倡議運動至今。 圖...

普通人的民主抗爭:專訪「歐洲香港人聯盟」

2025/02/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