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1人對應100染疫急診者:香港醫療崩潰的前線哭喊
「急診室的醫護團隊本就已是血汗極限做到死,現在第五波疫情崩潰了,一切已不是『地獄』一詞所形容的那麼簡單...」2022年2月,香港本地的第五波COVID-19疫情急速擴散。自元宵過後,總人口只750萬的香港,每天的初步確診者都飆過一日7,000人,疫情趨勢不僅嚴厲地挑戰「清零政策」,港府也成為繼2020的武漢之後,中國防疫數字最難看的政府。儘管Omicron的重症比率相對較低,但極短時間內暴增破萬的就醫需求,卻已讓香港公立醫療系統原地崩潰。除了收治量能直接塞爆、大量患者必須在院外露天走廊「就地隔離」外,急診室裡不僅屢爆院內交叉感染,公家醫院的急診室更出現「1護理師:100確診患者」的極端護病比,超越修羅地獄的考驗亦讓第一線醫護瀕臨身心總潰堤。
香港正在爆發的第五波疫情,目前推測起因是今年1月初,本地防疫隔離旅館的Omicron對門傳染。病毒迅速進入社區,農曆春節時期也可能加速疫情擴散。最終,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感染數字,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直接超越過去第一波~第四波的疫情總和數。
直線暴增的感染數字,也讓原本醫護量能就捉襟見肘的香港各級醫療院所原地崩潰——其中,又以承擔香港絕大部分接診責任的公立醫院系統最顯慘烈——像是18日,香港《獨立媒體》就刊出一篇絕望呼救的醫護說法,指香港公立醫院的壓力總崩潰,已經嚴重到無法想像。
《獨立媒體》所刊出的說法來源,是一位香港伊利沙伯醫院的急診室護理師——位於九龍油麻地的伊利沙伯醫院,不僅是香港最知名的醫療單位之一,也是全港收治量能最大、規模也最大的公立醫院——但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伊利沙伯卻與其他公立醫院一樣,遭到求診海嘯擠爆癱瘓。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公布於2月18日的數字,其局轄下的公立醫院內科急診室病床,使用率已達到92%。其中像是本周屢登上國際媒體版面香港明愛醫院,病床使用率甚至飆到了109%,許多無法轉診的COVID-19確診者,被迫被原地隔離在走廊、甚至院外露天空地,但超越極限的醫療現場,卻還累積有1萬多人等待就醫。
事實上,在各大醫院外面「露天堵塞」的大量患者,大多是各級醫院為了消化確診者所設置的「戶外分流區」。在理想狀態下,這些就醫確診者將先被急診醫護初步檢查,之後再就患者狀況與病狀風險進一步分流。但在第五波疫情的海嘯衝擊下,公立醫院的醫護量能卻嚴重不足,根據《獨立媒體》的報導說法:
「即使所有醫護人員已盡力,亦無可能做到,更容易判斷錯誤。」受訪護理師表示:原本急診室的勤務就吃緊繁重,疫情突如其來的總崩潰更讓所有人的工作壓力倍增,許多被送入的確診者本就是高齡或慢性病患者,這些人本就還有其他的醫療用藥需求,但現在的醫療現場光是連分流收治都已經消化不完,更不用想能多有效的照顧病患,
「病人現在不斷在我眼前惡化,可都沒辦法送病房,因為根本沒有隔離病房了...到底來醫院是要看病,怎麼會都越來越病,我已不知該怎辦了。」該名護理師強調:香港公立醫院的醫療量能,已經崩潰到不能再毀滅。像是在第五波疫情中,伊利沙伯醫院的急診室裡,
雖然該名護理師的絕望說法,並沒有被香港政府數據直接佐證,但急診室一般「護病比」的合理上限大概落在1:7——如果香港當前的護病比,真如當事人說法的「1:60」、「1:90」、甚至「1:100」,極限離譜的急診超載數字,恐怕已不是單單「醫療崩潰」所能敘述的駭人絕境。
報導引用醫護自述:香港公立醫護的工作環境本來就是「做到累死」,但防疫崩壞的現況之慘卻是前所未見,包括該名護理師在內不少人情緒崩潰、邊哭喊邊工作,「我們的現況,已經不是『地獄』那麼簡單。」
除了崩潰的護病比之外,香港醫療系統也以「每天超過100名醫護染疫」的前線消耗率,持續摧毀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能量與士氣。雖然香港政府不斷呼籲民眾盡可能改往私家醫院就診,好讓公立醫院能消化當前壓力,但由於香港公私立醫院的自費價差可以相距數十倍,目前也不斷傳出私營醫院擔心被疫情海嘯拖下水引發自家患者風險而「拒收」疑似確診者。但極端混亂的醫事狀況,卻可能隨著疫情的持續擴散,而還會持續好段時間。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