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說反台獨?拜登-習近平「原地套招」的線上高峰會
美國真說反台獨?拜登-習近平「原地套招」的線上高峰會
「拜登與習近平花了3.5個小時聊天...但除了緩和戰略情緒外,雙方幾乎沒有任何關鍵妥協。」眾所期待的美中元首線上峰會,台灣時間16日上午8點45分連線舉行。在超過3個半小時閉門視訊中,習近平與拜登一對一地針對貿易戰、核武、新冷戰衝突預防,以及香港、新疆與會前被國際輿論視為「重中之中」的台灣安全問題,作了非常漫長、深入,但卻完全沒有任何突破性或建設性共識的立場交鋒。
像是在會後的雙方官文公告裡,視會談為「重大勝利」的中國政府,就特別聲稱「拜登承諾『支持一中』且『反對台獨』」。但在白宮新聞稿裡,拜登則仍重申台灣問題的「戰略性模糊」——白宮雖然強調「一中立場不變」,但卻也同時提到一切遵照《台灣關係法》;雖然提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也同時講到承諾持續對台軍售的《六項保證》。
在台灣議題之外,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官方,會後都特別強調了「兩強溝通避免失控衝突」的戰爭防火牆機制。可除了承諾「以後會繼續作建設性溝通之外」,習近平與拜登不僅沒有發表聯合宣言,也沒有約定後續、或定期會談機制。但這略顯虎頭蛇尾且沒有明確交集的高峰會,卻也符合北京與華府雙方事前預先的「低標結論」——雙方只求能開始互動、免於翻臉,並不期待美中關係能在可見的將來裡,能出現重大妥協。
15日的美中視訊高峰會,是在台灣時間周二上午8點45分舉行,會議大約持續了3個小時又45分鐘,一直到到中午12點30分左右才雙方散會。過程中,除了開始連線的寒暄橋段一度開放媒體拍照旁聽,後續流程都採「閉門討論」——雙方各自視訊紀錄,並在低調中草草收尾,並沒有共同發出聯合宣言、也沒有安排結論記者會的橋段。
雙方的交涉團隊,各自採「1+6」的形式,以元首本人外帶6名國安高層團隊隨同進行。
在美國的出席組成中,總統拜登以下的6名與會官員,分別為: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曾經多次訪問台灣並接受我國受勳的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白宮中國事務高級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與國安會議中國主任席恩(Jon Czin)。
之中,出席的國安顧問蘇利文,不僅屢次奉命與中國官員交涉對嗆,也是負責出使瑞士會談、跟楊潔篪敲定本次「線上峰會」的交涉對口。與台灣關係密切,但在7月論壇演說上卻因重申美國對台問題「戰略性模糊」傳統,而說出一句「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一語引發軒然大波的坎貝爾,亦同列出席。
至於在中國的代表團隊裡,習近平以下的6名官員則分別是:中共中央辦公室廳主任丁薛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與外交部副部長謝鋒。
與會人士中,劉鶴、王毅與楊潔篪都是對美交涉的老面孔,其中楊潔篪對拜登團隊的交鋒經歷最是豐富,除了與蘇利文的蘇黎世會談之外,拜登年初就職之初的美中安克拉治會議,楊潔篪更奉命扮演「超級戰狼」,以極為戲劇化的外交手段舌戰布林肯與蘇利文,誇張且故意設計的難堪場面一時震動國際外交界,亦啟動了美中關係過去半年多來的「低谷起點」。
在線上見面之前,拜登稍早先是簽署了國會甫通過的1兆2,000美金「基礎建設更新預算」,在國內營造出了一種谷底翻身的氣勢;同時,習近平則在上個星期結束六中全會,如願通過了對於自己無限期連任極具關鍵意義的《第三次歷史決議》,於共產黨內的權勢正當不可一世。
會議一開始,習近平與拜登先在記者團的見證下「隔空寒暄」,拜登開門見山地強調:美中關係目前正面臨高度競爭的緊張狀態,作為「負責任的強國」雙方應該在彼此競爭狀態下,全力避免有意或無意的擦槍走火、甚至導致失控衝突,並不斷重申兩國應該建立起「以常理共識為主的衝突防火牆」,確認彼此能在高度競爭的同時,同樣能抱持理性並在特定領域上共同合作。
而習近平的開場白則顯得更有深意,與中國官方表現出來的「強烈敵意」相反,習近平一臉和氣地向拜登打招呼:
習近平的「老朋友說法」在中文語境裡,聽起來非常客套隨意;但從同步口譯說出來的「my old friend」,卻被歐美媒體認為是故意在「突襲拜登」——因為兩人過去雖然曾經多次交流(拜登擔任歐巴馬的副總統時,曾多次帶隊訪問中國與習近平互動),但雙方的立場與關係已無法同日而語。此刻故意套弄交情,暗示「中國很清楚拜登底細」的說法,並故意與拜登今年夏天公開發出的「我和習近平不是朋友」的說法遙相互槓,因此才被美國媒體解讀為「習故意」的下馬威暗示。
不過可供外界公開解讀的對話,自此之後很快結束。接下來的3個半小時,雙方團隊就關起門來展開密談。
拜習會的密室交鋒,大概是在美東時間周一午夜前結束。由於時間顯晚,會談中又沒有重大裂痕或進展,因此第一時間的白宮與中國官媒報導,大多對此一交涉「正面看待」。
對於中國的解讀來說,這次會談是由美國方面「反覆請求」所安排,這代表感到戰略壓力的拜登,必須要重拾與中國政府之間的友善互動,「尊重中國的內政與世界觀」也就變成了習近平本次向拜登強調的重點。
但對於美國而言,過去半年之間圍繞在台灣的「台海開戰問題」已讓美方高度緊張了好一陣子,白宮方面非常擔心中國的戰略解讀會出現「擦槍走火的誤讀失誤」,在雙方極不互信且沒有可靠溝通管道的狀態下,比起取得具體共識或聯合宣言,要如透過習拜會的真人接觸「有效理解雙方底線與當前意圖」,進而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找到有效的直接溝通機制,這才是拜登團隊目前亟於突破的「戰爭迷霧」。
不過由於本次會談內容沒有公開結論,美中兩國會後對於會議過程的「各自表述」,也因此反應出了兩國仍然高度緊張的對抗立場——之中,中國官方輿論所鎖定的頭號攻擊點,仍然是目前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關注的「台灣問題」。
根據白宮官員會前向《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透露的各自說法:
但就會議過程與已知結果裡,外界目前仍不確定白宮方面是如何解讀習近平的反應,僅知習近平在會議上非常強硬地警告拜登「切莫煽動台獨」。
習近平的「台獨警告論」,是在峰會結束後的3小時,才由中共官媒《新華社》與《央視》間接表示——其內容雖然無法「完全呈現」習近平與拜登在會議中的真實交流與態度,但卻能代表中國方面意欲對美國、乃至於世界所主張的「立場結論」。
一開始,以《央視》為主的峰會快報,信誓旦旦地聲稱:在會議上對中示好的拜登,重新強調了「美國支持『一個中國』與『反對台獨』的承諾」,強調美中關係重新回到了「反台獨的傳統共識」。但隨後稍晚,以《新華社》公布的官方新聞稿,卻以此為基礎強化了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嚴重警告」,
習近平警告美國的「支持台獨玩火自焚論」,讓本來會後散散慢慢、看不出新聞突破點的國際媒體瞬間沸騰,再加上已經入夜的白宮會後沒有積極新聞稿,全案也因此被北京順勢操作為「中國對美國涉台立場的激烈警告」。
然而《新華社》的官方解讀還有後話,其內容先是強調了「一個中國原則」與《中美聯合三個公報》是美中關係的基礎,接著又回到傳統的柔性立場,表示:「我們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在此一立場上,中國雖然明確表達了對美國台灣政策的不滿,但不忘提「和平統一」並設下了一個不清不楚、於現實中有相當彈性解讀空間的「突破紅線說」,卻也暗示欲安撫美國對於台海戰爭迫在眉睫的緊張情緒。
中國的立場算是正常發揮,但拜登團隊又是如何回應與解讀呢?相較於北京當局的積極解釋,華府會後的立場則顯得非常低調而保守,唯華府內部主動對媒體放出的立場是:
以白宮16日清晨公布的會後新聞稿為例,拜登團隊洋洋灑灑、流水帳式地說明了美國在會議上「試圖與習近平討論怎樣的議題」,從貿易戰、氣候變遷對策、避免衝突失控的溝通防火牆,乃至於新疆、香港人權問題,都以條列式「關心」但卻談不出個結果的方式一一進行。
而會前最引發關注,中方也最強硬表態的台灣問題,白宮的新聞稿則選擇了最傳統而保守方式帶過——拜登團隊雖然以一整大段的篇幅,來表達「拜登很認真的與習近平交流台灣問題」,但白宮新聞稿仍是四平八穩地重返戰略性模糊:
拜登團隊於拜習會的判斷,預料對外仍會抱持著「樂觀接觸良性溝通」的解讀立場。但對於此次溝通是否有效緩衝兩國對於台灣局勢的密布戰雲?以國安顧問蘇利文為主的決策幕僚,也將於16日開始在布魯金斯中心等戰略機構表態解讀。
不過考慮到此次會議略顯草率的收尾方式,美中雙方也沒有以此約定「下一次的會談機會」,雙方的戰略互動也確實還沒有因為本次的「線上聊天」,而得到短期可見的重要突破點。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