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為軸的國際緊張?駐台美軍、南海潛艦與習近平演說
以台灣為軸的國際緊張?駐台美軍、南海潛艦與習近平演說
「台海的戰略氣氛極度緊繃...但你感覺得到了嗎?」美國與中國沿著西太平洋的「新冷戰」對抗,在過去10天裡因一連串的連鎖發展,成為全球了關注熱點。7日晚間, 《華爾街日報》突然刊出獨家報導,指美軍特種部隊與陸戰隊的軍事顧問團正「秘密駐台」訓練台灣軍隊至少一年以上,儘管類似合作早已是台灣本地心照不宣的長期默契,但考慮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暗示將在9日上午公開發表「對台灣的重大促統演說」,五角大廈與美國政府的回應與新聞洩漏方式,卻更像是故意針對中國武嚇的「護台喊話」。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7日也突然發出「事故通報」,指美軍一艘精銳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USS Connecticut)本月2日在「南中國海」的任務期間,意外撞上了不明物體,除艦體受損之外,至少11名水兵也因神秘撞擊而負輕傷。目前康乃狄克號已靠著自身動力,在不需救援與撤離的狀態下,平安返回關島軍港。
由於同一時間美軍正帶著英國、日本、澳洲、紐西蘭與加拿大的大批盟軍艦隊,於菲律賓西方的南海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並因此遭到中國海空艦隊的近距離跟監與騷擾。因此康乃狄克號在敏感海域遭遇的不明海上事故,亦同步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西太平洋局勢的高度關注與揣測。
但《華爾街日報》的獨家點在哪裡?美軍在台灣的風聲不算是大家早知嗎?為什麼國際各大媒體都以緊張的版位聚焦台海?這之中真正的問題點可能在於「美國授意表態的連環擊」。
除了軍事消息的密集出現之外,甫與中國外交代表楊潔篪結束蘇黎世密會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7日晚間亦接受了英國《BBC》的專訪,但這則獨家新聞的主軸卻放在了「美國高度憂慮台海緊張情勢」——蘇利文表示:無論是與楊潔篪的真人面談,還是透過各種檯面下管道,美國政府都已非常明確而強烈地向中國表明「武力犯台的不可接受性」,並認為中國近期對台的武力施壓,只會對區域穩定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子。
在專訪中,《BBC》的外交線記者也特別針對「阿富汗撤軍混亂」為疑問,質疑蘇利文與拜登政府是否會因為阿富汗戰爭的挫敗,而更難以對外發動軍事行動?又或者說阿富汗最後時刻的崩潰慘況,會否影響美國之於其他同盟的「承諾威信」?而在台海問題上,美國是否也會更因為阿富汗所造成的政治現實,而難以「採取軍事行動守衛台灣」?
但對此,與華府外交系統關係更密切的蘇利文,則保持了一貫的戰略模糊。除了強調「阿富汗是阿富汗...謬誤延伸的錯誤類比,只會嚴重誤判美國的戰略意志」以外,對於美軍出兵阻止中國犯台的提問,蘇利文則只表示:
「這樣說吧,美國目前就正在採取行動,以全力阻止『這一天』的成真到來。」
雖然單看蘇利文的專訪發言,並不見突破性的政策表態。但同一時間裡,美國《華爾街日報》卻也於7日晚間同步發出了另一篇引發全球討論的獨家報導——〈美軍已經佈署在台灣至少1年以上〉。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開門見山地引用美國官員的透露說法,指從川普政府後期開始,五角大廈就已持續對台灣派駐「小規模的現役軍事教官團」,包括數十名現役的特種部隊教官,以及由美軍陸戰隊專門針對國軍操舟攻擊的合作訓練,其主要合作項目多為特種作戰與兩棲任務的專精。
報導指出,美軍直接訓練台灣特定部隊的作法,從川普總統任期後段就已開始,但在美國政黨輪替之後卻仍一路延續。之中所反映的不僅是川普與拜登對於「中國圍堵政策」的繼承延續,《華爾街日報》也同時解釋了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的「台海局勢40年來最險峻」的說法,並強調中國軍機對於台灣防空識別區的侵略施壓行動,對於周邊局勢造成了極大不確定性與戰略壓力。
然而「美軍教官團駐台」的通說其實早已行之有年,並不是真由《華爾街日報》獨家揭露才秘密曝光。只不過在過去時代,美軍顧問團與教官多會以放假教官、民人身分低調來訪,比較少以「現役軍人」的姿態明白入台,但像是在2020年6月份由台灣方面公布的戰訓影片裡,卻也出現了「美台特種部隊『在台』合訓」的罕見影片,就連由美國政府出資的《美國之音》亦也在今年多次報導「美軍特種部隊正來台協訓台灣軍隊」的消息。
但《華爾街日報》的「獨家時機」卻剛好踩在了美中台三方關係高度緊繃的「政治絕妙點」——相較於軍事突破,各大國際媒體更將這則「美國官方主動外洩」的消息視為「政治表態」,因此美軍駐台的「新聞」也就因此傳遍西方國際媒體,以奇妙而緊張的方式成為各大新聞網站的頭版焦點。
在面對《華爾街日報》的查核詢問時,台灣國防部與軍方都保持沉默、拒絕回應。不過與之對照的,反而是五角大廈發言人薩波(John Supple)的回應用詞,雖然美方並沒有直接回應「美軍是否佈署台灣」的提問,但五角大廈卻仍趁此強調「美國會依照《台灣關係法》來保障台灣的安全」,並主動將當前的兩岸軍事緊繃,歸咎於中國武嚇施壓的軍事挑釁。
事實上,《華爾街日報》與一連串的美國台海表態,除了針對著中國空軍的大舉壓境外,另一個兩岸風聲裡「可能的」重要表態——習近平準備在10月9日,於北京的「辛亥革命成功1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更新一期的「統一台灣」表態演說——儘管習近平的對台演說大多不會有字面上的突破,但北京方面仍預計會以更強硬的姿態威脅對台動武,因此這也可能是華府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加強護台力道的原因。
五角大廈的四兩撥千金,在敏感時刻可被視為「隔山打牛」的政治暗示與敲打。但另一名重量級的涉台要角——川普任內的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卸任後目前任職於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則也針對「美軍特戰協訓」一事,提出了支持的看法與對台灣軍方的強力建議,
博明同時也再度質疑了台灣政府對「投入國防」的資源決心,他表示:台灣的全年國防預算,大概和新加坡同級,但新加坡的人口只有台灣的4分之1,「星國也沒有和台灣一樣,被中國武力掐著脖子威脅。」因此台灣政府究竟甚麼時候才要擴大國防投資?不一定是重量級軍購而是務實建軍?這也成為美方長期疑慮,但卻又一直講不聽的矛盾問題。
不過微妙的是,雖然博明的態度支持美台軍事交流的深化,亦暗示美軍的基層合作訓練對台有益。但今年年初才從白宮卸任的他,卻否認自己知情美軍「已經駐台」,對於《華爾街日報》的獨家說法也仍抱持著「不清楚的模糊態度」。
除了政治與新聞的多重暗示外,讓美中對抗多添一段壓力的突發事件,還包括了美國海軍的海狼級核動力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海海域「無端撞船」的事故消息。
根據美國國防部7日晚間的對外說法,這艘海狼級潛艦是在10月2日於南中國海海域「撞上不明物體」,全案導致至少11名水兵受傷(2人中等程度,其餘輕傷;但全無生命危險,傷勢大多為瘀傷、撕裂傷),但潛艦的核動力系統無礙,沒有進一步的危險。
印太司令部表示,康乃狄克號潛艦在事故後,已隨即憑自己的正常動力提前返航,目前已知在週四晚間抵達了關島軍港。過程中,康乃狄克號沒有安全風險,受傷官兵的傷勢也無須提前撤離,因此判斷撞擊事件應只造成「戰艦輕傷」,但具體這艘海狼級到底是撞到了什麼?美軍方面則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說法,只強調後續會再調查。
服役於1998年的康乃狄克號,是美國海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二號艦。海狼級是美軍在冷戰末期針對蘇聯所設計的水下主兵器,但由於蘇聯解體以及後冷戰時期的軍費重整原因,海狼級潛艦並沒有大規模生產,而很快就被更新、更便宜、操作成本更低的維吉尼亞級給取代。
美國海軍表示,康乃狄克號的母港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基察普海軍基地 ,是今年5月才因應「西太平洋局勢」而被派遣到中國沿海。但該艦是否與目前正在菲律賓外海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有關?是不是也是美國聯軍軍演的一員?官方則沒有進一步說法。
美國軍系媒體《海軍時報》報導,雖然截至8日清晨為止,事發後5天才對外證實撞船意外的印太司令部,並沒有進一步報告康乃狄克號的事故經過與可能成因,但海軍內部卻已私下透露「部分案情」。
報導引述知情軍官的說法,強調康乃狄克號「撞到不明物體」時,並不是在地形複雜的海底或觸礁;就已知消息來看,也不像是潛艇相撞、遭遇其他軍隊敵意襲擊。因此其他可能的狀況,也包括碰到不明沉船或海底貨櫃?但具體的傷情,以及康乃狄克號的戰力受損情況,軍方消息則拒絕透露。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美軍在西太平洋屢傳「撞船意外」,海軍方面也因此遭到震怒的五角大廈多次痛電,除了各級拔官究責外,軍方也懷疑這可能是艦隊基層任務過於繁重,導致基礎戰訓疲憊鬆弛而屢屢出包。
但本回康乃狄克號事件之所以特別引發關注,一方面是因為事發水域是在局勢日益緊張的「南中國海」;二方面則是同一個星期內,正在菲律賓西部海域大規模聯合軍演的美國與盟軍大艦隊,也在大舉操演之際遭到中國海軍艦隊的「近距監控與密集騷擾」——因此多起事件,同時發生在敏感海域的消息,這才格外引發揣測與關注。
不過除了外交與軍事的「針對中國大動作」外,美國中央情報局本周也正式成立了「中國任務處」(China Mission Center),預計將重新整編CIA的對中情報網路,包括更針對性的情報蒐集任務,並試圖更大舉地招募「華語情報資產」,希望能補足過去20年來美國對中國情搜能量不力的落後局面。
《華爾街日報》表示,CIA對中國成立的全新任務中心,明顯表達了華府對中國的針對性忌憚。之中,除了網路、國安與內部反滲透之外,CIA也特別在意「要如何在中國境內召募可靠幹員與消息管道」。
報導表示,在2001年911事件過後,CIA的絕大多數精力都集中在「全球反恐」,但忽略對中國等傳統對手的情報投資,卻讓美國國家安全屢遭漏洞。更尷尬的是,在2020年COVID-19疫情中,CIA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足夠有力的對中情報網路,能夠即時分析或確認「武漢病毒實驗室的外洩說法」,此一難堪並不在於COVID-19的真正起源問題,而是CIA有沒有自信能確認自家情報網是否還在中國「耳聰目明」?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