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大會外交戰:習近平的「普世民主」?與拜登的新冷戰
UN大會外交戰:習近平的「普世民主」?與拜登的新冷戰
「聯合國大會只是前菜,10月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才是下一個外交戰場?」2021年的聯合國大會目前正在紐約總部盛大展開。21日起,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的國家領袖,也透過真人出席或視訊,在大會一般性辯論(general debate)上各得到「向全世界演講的15分鐘機會」——之中,首波發言的重量級關鍵,即是真人出席的美國總統拜登,與遠端現身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對於拜登而言,2021的聯合國大會是自己就任總統以後的第一個「全球級演說」,特別是在8月份的阿富汗撤退混亂之後,美國要如何展示並預告自己的「戰略布局」,於此時刻也份外重要;而就習近平來說,聯合國的舞台是自己向世界直接發聲的少見機會,在全球疫情、中國經濟與國內政治緊縮的當口下,習近平又要如何控制戰狼外交的強度與美國過招?
然而在UN大會的發言中,無論是習近平還是拜登都顯得格外「壓抑」。作為地主的拜登,雖然積極地在場外與各國領袖交流會談,演說中也都刻意沒有指名俄羅斯與中國,並主張「美國不會『主動尋求』新冷戰」,但他仍再度強調:「美國終結了阿富汗戰爭...接下來將全神貫注於最重要的『印太區域戰略』。」
至於發言相對簡短且保守的習近平,則令國際頗感意外地公開承諾「中國將不再投資興建『海外的燃煤火力發電廠』」,藉由名義上的減碳利多,提前把國際外交戰的舞台拉到10月底的UN氣候變化大會——但同時,習近平也意有所指且極為諷刺地發表了一段奇妙金句:
「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
2021年的第76屆聯合國年度大會,自9月中旬於紐約總部召開後,21日才正式進入了各國領袖15分鐘發言的年度節目。是次大會預計將於9月30日落幕,而年度各國的熱門議題仍以「COVID-19疫情」與「全球氣候變遷」為主。但其他的重要話題,也包括了全球經濟的合作、印太與東歐「新冷戰」的對立局勢,甚至是阿富汗政府崩潰後的「塔利班政權承認」問題。
以阿富汗問題來說,除了聯合國官方極為關注卻高速惡化中的「阿富汗女性權利與教育空間」,以及美國總統拜登花了頗長篇幅演說解釋的聯軍撤收與終戰救援行動外,在21日的首日一般性辯論結束後,聯合國秘書長與大會也收到了一封來自喀布爾的外交電文:
根據《路透社》的獨家報導與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的證實,塔利班政權確實已經向聯合國發出了外交信,並以政權改朝換代的名義,要求聯合國把原本的「阿富汗成員國代表地位」,從前朝的甘尼總統(Ashraf Ghani)政府,轉移到塔利班政府手中。
目前,阿富汗的聯合國常駐大使,仍是由甘尼總統任命的「前朝代表」伊薩克札(Ghulam Isaczai);但塔利班認為,甘尼政府已經完全崩解消失於世界,因此新任聯合國大使應由新政權重新指派,並預定由過去常駐於卡達的塔利班發言人沙欣(Suhail Shaheen)取而代之。
聯合國方面表示,塔利班政權的「發言要求信」已由秘書長本人確實收下,但相關的「代表權之爭」,將交由以美國、俄羅斯與中國為首的9人高層小組「討論決定」。不過除非各大強權之間已經有明確支持的一致共識,否則相關討論恐怕暫時不會有明確結果,塔利班政府熱切期待的「被國際承認與援助」一案,在阿富汗婦女地位持續惡化、反恐戰爭前景不明的當下,恐怕很難於本屆大會期間如願。
類似的「代表權之爭」也發生在年初軍事政變、重返軍人獨裁狀態的緬甸——由軍政府所指派的新任大使,以及由翁山蘇姬(前外交部長,目前被軍政府囚禁中)指派的「現任大使」覺莫吞(Kyaw Moe Tun),在本屆大會開幕後也展開了代表權激辯,軍政府方面強調「覺莫吞」已經被緬甸軍人政府給解職,但覺莫吞等文人政府的海外官僚卻拒絕承認軍政府代表緬甸的「合法統治地位」,並強調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將軍發動的政變即是「非法奪權」。
緬甸的聯合國代表地位,不僅牽扯了國家主權的正統之爭,甚至還攸關覺莫吞大使本人的生命安全(先前美方曾破獲對大使本人的暗殺陰謀)。再加上已經步入內戰狀態的緬甸,近期曾屢屢傳出「軍人屠村」的戰爭罪控訴,因此本回的代表權之爭也格外引起各方關注。
不過聯大會議前的緬甸大使之亂,在會議開幕後卻草草地於「外交檯面下」暫時停止。這是因為對於聯合國決議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強權——中國與美國——聯手達成了「爭議擱置共識」,直到11月議程再啟前,暫時不討論也不決定「誰能代表緬甸」的聯合國地位,以持續觀望態度,避免影響東協與聯合國對於緬甸和解接觸的氣氛與進度。
雖然由中國與美國聯手達成的擱置決定,於現實中並無法阻止軍政府對於緬甸百姓的暴力鎮壓與屠殺。但於政治層面上,卻已留給反對軍事政變的「緬甸平行政府」一定的外交空間。考慮到「美中新冷戰」的高度對立情緒,華府與北京能達成此一接觸與共識,也顯得頗為罕見。
但在聯合國大會的15分鐘發言裡,中國與美國又各自說了什麼呢?在9月21日的首日議程裡,發言的拜登選擇了滔滔不絕的雄辯大論——但可能是因為發言內容太長,講稿段落之間的結構邏輯也不是切得非常清楚,因此拜登演講中也時不時出現口誤與結巴,不過其言論宗旨仍符合著他的上任口號:「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
拜登的演說中,花了不少的篇幅反覆交錯地強調「美國完成了撤離阿富汗的『終戰任務』」,並以此作為政策分水嶺,強調這是過去20年來美國首次抽離「戰爭狀態」,其空出來的資源與精力,也將使美國政策終能從「無盡戰爭」轉向「全力外交」。
拜登強調,在結束了對阿富汗的承諾後,美國終於能空出手來,與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深化合作的強度與效率,並針對特定區域的盟邦重點合作,
發言中拜登雖然多次點名舉例,強調美國視北約、歐盟與Quad(印度、澳洲、日本)為重要的戰略夥伴;並舉蘇丹、摩爾多瓦與贊比亞的民主進程,以及緬甸、敘利亞與白俄羅斯的民主抗爭為例,強調美國仍非常支持與在意各國的公民起義與民主抗爭。但十多分鐘的演講稿裡,拜登卻完全沒有提到「中國」或「俄羅斯」,僅暗示美國不會畏懼任何敵意競爭,
不主動挑起「新冷戰」可能是拜登的理想意圖,但現實中的時代巨輪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轉變方向。
相較於拜登本人親自現身的長篇大論,此前婉拒與拜登「真人會面」本次也沒有前往紐約出席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代表中國的大會致詞只以「預錄影片」代表演講。
開頭破題,習近平一開始就提醒世界「2021是中共百年黨慶」,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50周年」,因此今年對中國人來說是個份外特殊的年份,「中國將隆重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
在向世界公告中國正在歡慶百年黨慶之後,習近平也隨即以條列式的演講方式,在大會上簡單提出了「4項『我們必須』的重點」——(1)我們必須戰勝疫情;(2)我們必須復甦經濟;(3)我們必須加強合作共營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理念;(4)我們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習近平的4項必須重點,雖然大部分都是普世贊同的場面話——與拜登相同,習近平也沒有點名美國或其他國家角色——但真正被國際媒體內外關注的討論,反而著重在第二點的復甦經濟與第三點的國際關係理念。
習近平的「我們必須復甦經濟」說,主要建立在他所提出的6項全球發展倡議,但這6項以環保永續、平等公平為宗旨的口號標語裡,最重要亮點反而只是一句話帶過:
「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
中國將停止投資海外燃煤火力發電廠一案,在國際外交圈裡引發了很大的衝擊迴響。因為即將於10月底於英國格拉斯哥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年度主題就是要停止高汙染、高攤派的國際燃煤發電投資。
在2014年習近平發動了「一帶一路」計畫後,中國對外的燃煤電力投資,累積承諾就高達320億美元,是中國境外開發計畫裡的旗艦項目。然而根據聯合國與國際能源總署的最新報告,假設人類仍意圖在2050年前達到全球碳中和的目的,「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停止興建燃煤電廠。」
事實上,中國的「燃煤一帶一路」雖然累積開出的支票高達1,600億美金,但其中880億的開發項目都已腰斬或毀棄;從2014~2021年所簽約的52個煤電計畫,至今也只有「1座」如預期啟用上路。就投資回收率與實用度來講,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疑慮,因此在格拉斯哥大會前的順水推舟,也成功地讓習近平決策的正面評價登上了國際頭條。
中國停止投資海外燃煤工程,對於國際減碳倡議而言,確實有相當的指標意義;不過像是《金融時報》等媒體,卻也直覺性地質疑起了習近平的環保承諾——因為當中國推出「海外不燒煤」的承諾同時,2021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卻一口氣批准了18座煉鋼高爐與43座燃煤火力發電廠的「國內開發計畫」。
這即將新建的18座高爐與43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將讓中國碳排量直接增加1.5億噸(全球全年總碳排的0.4%);換言之,習近平的境外承諾,主要考量大概仍是「可行性」與「投資」,在中國本土的整體減碳策略上,暫時還看不出要因此控制經濟發展的打算。
除了經濟與減碳政策的發言外,中國官媒對於習近平的聯大發言,則著重在「國際關係理念」中,習近平的強力一句話:
「...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
此一發言雖然就字面意義來看合情合理,但考慮到近幾個月來中共擴大搜捕中國人權倡議者、維權團體與獨立記者的狀況來看,「民主作為普世權利」的說法,卻顯得格外殘酷而諷刺。
不過習近平的的民主普世論,其實還有後話,他並不是真的要提出「中國解釋的民主」,而是以此來不點名諷刺美國在阿富汗20年的「失敗民主輸出」。其後話為:「近期國際形勢的發展再次證明,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
儘管無論是習近平或是拜登都否認「新冷戰」已經開始,但本回的聯大對話卻也重新證明了「美中對抗」的時代趨勢,已經不可遏止。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