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期最後10天「彈劾川普」的意義?美國國會兩黨各陷分裂
【2021. 1. 11 美國】
在任期最後10天「彈劾川普」的意義?美國國會兩黨各陷分裂
「辭職,憲法第25修正案,或是史無前例的第二度『總統彈劾』...」涉嫌煽動支持者攻陷美國國會山莊,並因此遭遇政壇嚴厲譴責並眾叛親離的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本周面對國會二度發動「彈劾表決」的終極挑戰。全力出擊的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宣布:眾議院將於11日再次要求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立刻啟動〈憲法第25修正案〉解除川普的總統職權。」否則眾議院12日就將表決「彈劾川普」——雖然川普的總統任期即將於1月20日結束;但接下來的參議院審判,仍能拔除卸任總統的國安權限、元首禮遇、以及川普本人「再戰參選」與擔任公職的未來機會——然而是否應該彈劾川普?不僅是共和黨陷入後川普時代的路線分裂,就連民主黨人之間也出現「裴洛西派 v.s 拜登派」的選項對決...
「為了守護我們的憲法與民主政治,眾議院將緊急動員,因為現任總統所代表的,即是對上述兩者的立即性威脅。」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10日的動員聲明中如此表示:「由現任總統發起的反民主攻擊事件,各種恐懼與威脅仍在持續上升,我們必須採取立即性的行動,以阻止情勢的進一步惡化與失控。」
裴洛西表示,眾議院民主黨團將於1月11日,再一次正式向副總統彭斯施壓,要求彭斯立即啟動〈憲法第25修正案〉、即刻解除不適任的總統職權。不過彭斯本人至今雖沒對〈25修正案〉正式表態,其團隊幕僚、親信卻都不斷放話暗示:「彭斯並不打算起啟動憲法、親手拔掉川普。」因此,裴洛西也宣布:如果彭斯拒絕行動,眾議院就將於1月12日提出,並即日表決「總統彈劾案」。
裴洛西所威脅的總統彈劾案,將是繼2019年秋季「烏克蘭門施壓事件」後,川普4年任期所遭遇的第二次總統彈劾——由於總統彈劾只需要眾議院「簡單多數」即可成案,在當前民主黨過半,且共和黨眾院人心動搖、怨懟川普之際,裴洛西主張的「第二次川普彈劾案」可望順利闖關。
根據民主黨團當前所草擬的彈劾條文,眾議院將針對1月6日國會遭攻陷事件中,「川普總統『煽動叛亂』 的犯罪角色」針對出手。但就算眾院彈劾過關,川普的總統任期也將於1月20日期滿下台,因此究竟有沒有必要大動作彈劾?彈劾的具體後果與目的又會是什麼?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亦引發了激烈的分裂與暗戰。
民主黨團一開始提出的「彈劾動機」,原本目的針對的是「川普下台」;但就現實而言,除非副總統彭斯願意發動〈憲法第25修正案〉,否則眾議院彈劾案送進參議院後,參議院還需要啟動漫長的調查與「彈劾審判」——先不論此時的川普早已下台、彈劾早已失去迫切性需求;根據過往的「罷免先例」,參院還得通過3分之2席次的高門檻才能認可「總統有罪」,這對參議院民主-共和黨「50席-50席」的懸持狀態來說,除非參院共和黨人大舉倒戈,否則過關機率「幾乎不可能」。
然而外界的霧裡看花,並不影響國會兩黨「反川派」的行動意志,因為就法律規定而言,並沒有明文限制「國會彈劾案會因『總統任期屆滿』而自動終止」,如果彈劾與參院審判針對的不是「總統罷免」,而是「總統不適任」的特權褫奪——那麼定罪川普一事,則具有完全不一樣高度政治意義,且並不一定會因為川普任期結束而消失。
《華盛頓郵報》表示,由於川普面臨的「第二次彈劾案」並沒有過往先例,因此許多程序就連提案的國會自己也都還不確定;但如果彈劾案針對的是「褫奪川普未來在擔任公職、或參選的資格」以及其他卸任元首的國安權限,無關罷免的參議院表決,「可能只需『簡單多數決』就能通關。」
然而就算彈劾川普的門檻變低,勞師動眾、引發高度政治動員的「倒數彈劾」又有什麼意義?在國會兩黨之間也存在著高度爭議——像是共和黨的昔日明星,直到上星期為止都還是「川普親信」的前紐澤西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周日就在《ABC》新聞專訪中公開發難:
在國會陷落當天,克里斯蒂曾不斷撥打總統電話,希望能說服川普「遲來清醒」,就譴責暴徒、下令國民兵救援清場的態度「公開表態」。不料川普卻完全拒接電話,隨後的錄影聲明也不足夠明確劃清白宮的立場。因此在1月6日之後,過去4年忠心挺川的克里斯蒂與眾多共和黨人,也都反過頭來積極響應裴洛西等民主黨人的「彈劾決戰」。
目前表態支持「開除川普」的共和黨人,主要以阿拉斯加參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與賓州參議員圖米(Pat Toomey)最先表態;川普政府的兩代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與馬瓦尼(Mick Mulvaney)則也都贊成「川普應該馬上下台」,並公開支持彈劾案、〈憲法第25條〉或「任何必要能解除他職務特權的法律手段」。
這些倒川派的共和黨人認為,川普在國會陷落事件中的種種失能表現,不僅是失職;其對於激烈支持者的縱容、煽動與動員目的,更已經明顯跨越政治紅線。因此全案並不該只要針對「川普本人的責任」,更應該藉由最高法律程序來劃清「政治界限」,進而以此案來闡明:美國社會追求的的憲政秩序,究竟應該是什麼模樣。
反川派的共和黨人,固然有期待藉由民主黨之手「肅清川普民粹病毒」的目的性,像是昔日曾代表黨內主流派和川普競爭總統提名、但在川普勝選後積極挺川的佛羅里達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日前就公開譴責:「川普玩火過頭了!共和黨應該果斷與川普切割,重新思考『大老黨』(GOP,共和黨代稱)的未來正軌路線!」
盧比奧等人對川普的高速變節,固然有爭奪「後川普時代」黨內話語權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國會之亂後,美國商界對於挺川共和黨議員狙擊拜登勝選認證的「反傳統惡搞」感到不耐,因此憤怒企業界財團也已紛紛表態要斬斷「共和黨銀根」,並大舉施壓黨中央與溫和派議員,要求眾人盡速終結川普鬧劇、翻過下一個政治篇章。
不過譴責川普與「彈劾川普」在政治層面上,並不是可以畫上等號的事。像是對於攻陷國會一事大為不滿的副總統彭斯、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就對裴洛西的「拔川進程」不置可否,除了迴避正面表態外、亦對於民主黨人的動機存在高度疑慮。
長期挺川、但在選後紛亂的今天不斷放送「川普令人失望」、「彈劾川普並非沒有道理」的右翼媒體龍頭《Fox News》,就認為:裴洛西與民主黨人之所堅持要彈劾即將下台的川普,真正目的是要趁亂逼迫「共和黨內戰」,誘發共和黨挺川派與反川派的正面對決,進而逼迫共和黨切割川普幫?或者讓選民誤以為「沒了川普之後的共和黨...其實什麼都不是」。
但裴洛西的強行衝刺,在民主黨內確實也引發了「明顯而嚴重的潛在分裂」——之中對於彈劾案抱持保留態度的,並非黨內的進步左翼,而是以拜登為首的「黨內溫和派」。
拜登在民主黨內的重要親信、南卡羅萊納州眾議員克萊伯恩(Jim Clyburn)表示:彈劾案雖然有其政治重要性,但當前民主黨在國會裡的相對優勢並不牢固,政權交接又因川普的惡性抵制而嚴重拖延,因此當前應以「護航拜登新政權上路」唯第一優先,不應該就「已經失勢的川普』過度刺激國會共和黨。
「眾議院可以照常通過彈劾案,但議長裴洛西應該可以『拖延議案上呈參議院』的時間...或許我們可以等到拜登政府站穩腳跟,新政權上路100天後,再請參議院啟動『對川普的彈劾審判』。」
克萊伯恩的「推遲100天主張」主張,也得到了另一名溫和派民主黨眾議員克勞(Jason Crow)的響應——他們擔心裴洛西的彈劾進擊,恐會刺激共和黨人狗急跳牆,最後反而加劇挺川派的聲量,甚至影響國會參議院對於拜登內閣人事任命案的聽證狙擊,與重大議案的推動程序。
然而克萊伯恩的「拖延論」卻也讓民主黨內的進步派與主流派,感到失望與憤怒。這之中的癥結點在於:面對彈劾案與川普下台問題,拜登本人至今採取「迴避態度」,強調「一切尊重國會的決定」;但同一時間發言的克萊伯恩,卻是拜登長期深交的「黨內親信」,因此一來一往的策略性放話,也被認為是:「拜登暗中施壓『護川』,卻不願意積極面對領導黨內的政治責任。」
除了川普之外,民主黨國會黨團內部,也正在討論對於其他「涉嫌煽動入侵國會的現任議員們」,國會是否應主動啟動〈憲法第14修正案〉的罷免與褫奪公權程序——該條文是定於南北戰爭後的重建時期,其內文第三款如此規定: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