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當黑命拯救白命:倫敦反歧視示威,救走極右派的「正義黑人」

2020/06/15 轉角24小時

情急時刻一名在場的黑人哈金森(Patrick Hutchinson),將被害人拉出重圍救走,避免了致命悲劇的發生。 圖/路透社
情急時刻一名在場的黑人哈金森(Patrick Hutchinson),將被害人拉出重圍救走,避免了致命悲劇的發生。 圖/路透社

「這不是黑人對抗白人,而是所有人對抗種族主義。」英國倫敦在13日響應「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行動,結果在街頭和國會廣場演變成示威者與極右派的暴力衝突。混亂之中有一名極右團體的白人男性,遭到多名示威者圍毆追打倒地,情急時刻一名在場的黑人哈金森(Patrick Hutchinson),將被害人拉出重圍救走,避免了致命悲劇的發生。哈金森一肩扛起白人的畫面,後來也成了英美的新聞焦點——在人性的面前,黑白種族仍有希望和解。

▌延伸閱讀:〈亞特蘭大的溫蒂漢堡暴動:可避免的警民悲劇與謎之「白人縱火女」?〉

受到美國佛洛伊德(George Floyd )警暴致死案的影響,延燒全美的示威抗爭也帶起了英國倫敦的響應風潮;13日不少在英國的非裔民眾走上街頭,高舉BLM運動標語、反對種族主義與警察暴力。

13日不少在英國的非裔民眾走上街頭,高舉BLM運動標語、反對種族主義與警察暴力。 圖/美聯社
13日不少在英國的非裔民眾走上街頭,高舉BLM運動標語、反對種族主義與警察暴力。 圖/美聯社

但BLM的號召,也同樣激起了極右派、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情緒,同日也在街頭上聚集,與示威者們分庭抗禮;結果就在倫敦國會廣場一帶,雙方的對峙情緒在短兵相接之下,終於爆發肢體衝突,之中不分示威者或極右派,都有若干人士發生襲擊警察的事件,隨後遭到警方逮捕。

各方混戰之中,在皇家節日大廳(Royal Festival Hall)附近則有一名極右派的白人男性,在樓梯間遭到其他示威者圍毆追打,人海重重包圍下只能縮在地上。眼見再繼續下去,該名白人可能有重傷、或是遭人群踩踏的危險,此時在場的另一名黑人示威者——帕翠克.哈金森——出手救援,將被圍毆的白人扛抱在自己的肩上,好讓他脫離危險境地。

我沒看見膚色,我只看見一個人類倒在那裡。我當下做了我該做的事,如此而已。

一名極右派的白人男性,在樓梯間遭到其他示威者圍毆追打,此時在場的另一名黑人示威者——帕翠克.哈金森——出手救援,將被圍毆的白人扛抱在自己的肩上,好讓他脫離危險境地。 圖/法新社
一名極右派的白人男性,在樓梯間遭到其他示威者圍毆追打,此時在場的另一名黑人示威者——帕翠克.哈金森——出手救援,將被圍毆的白人扛抱在自己的肩上,好讓他脫離危險境地。 圖/法新社

哈金森事後接受訪問時,被問到「為何要救敵對的白人示威者」時,他坦蕩蕩地回應,「我希望人人平等...,而我也就是阻止了一場可能致死的悲劇。」

哈金森現職為私人武術教練,根據他和同行夥伴的說法,當天他們到現場,是希望能夠盡量避免雙方衝突擴大,「如果演變成黑人殺死白人,情況會變得更糟。」哈金森反過來舉當初佛洛伊德死亡為例:

如果當時佛洛伊德事件發生的時候,其他三名警察有及時攔阻——就像是我們所做的——那麼佛洛伊德或許今天還能活得好好的。

哈金森在受訪時強調,「現今的示威抗爭遊行,並不是針對白人而來,而是所有人對抗整個種族主義。」

「現今的示威抗爭遊行,並不是針對白人而來,而是所有人對抗整個種族主義。」 圖/美聯社
「現今的示威抗爭遊行,並不是針對白人而來,而是所有人對抗整個種族主義。」 圖/美聯社

「如果演變成黑人殺死白人,情況會變得更糟。」 圖/美聯社
「如果演變成黑人殺死白人,情況會變得更糟。」 圖/美聯社

哈金森救出白人的畫面,隨即透過英國與美國的新聞關注、以及社群網路的散播,成為近期一系列種族衝突矛盾的話題人物。不少輿論認為,在人性光輝的面前,能夠放下膚色、政治立場的歧見,證明了黑人與白人並非天生水火不容,種族問題仍有和解的可能。

儘管許多人因為這張照片而感受到溫情暖意,卻未必人人都能領會啟示;部分的極右派仍在Twitter上強調:「所以是誰想打死他?不就是那些BLM的黑人嗎?」哈金森的義舉彰顯了人的高貴,但也有人感慨:

為什麼總是要由黑人來證明自己是個好人?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推薦閱讀

Amid chaos in London, one protester saw an opponent in trouble — and carried him to safety

In London skirmishes, suspected far-right protester is rescued

BLM supporter speaks out after carrying counter-protester to safety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作者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最新文章

7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泰國總理貝東丹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私下...

泰國總理貝東丹被停職:引發民怨的柬埔寨通話「錄音門」政治風波

2025/07/02
2017年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市殺人分屍案事發之後,兇手白石隆浩所住公寓被警方和媒體...

以尋短之名誘騙的「座間9人殺害事件」:兇手白石隆浩死刑執行,「普通人」犯下的網路殘酷命案

2025/06/27
法國舉行世界音樂節,數百萬民眾熱情參與,卻發生女性遭針刺攻擊事件。 圖/歐新社

法國世界音樂祭「針刺襲擊」:全國已知至少145人受害,疑為社群號召針對女性攻擊

2025/06/26
圖為6月24日伊朗首都德黑蘭,支持伊朗最高領導人的群眾。 圖/歐新社

被洩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資料:伊朗核設施並沒有完全摧毀

2025/06/25
伊朗於6月24日上午向以色列發射多枚飛彈,圖為西岸地區所見的飛彈軌跡。 圖/路透...

伊朗「象徵性報復」:川普宣告一天內以伊完全停火,伊朗再度轟炸壓線收場

2025/06/24
以色列與伊朗互轟已數日,伊朗大批反政權的人也反抗以色列與美國。 圖/路透社 

大國砲火之下:伊朗與以色列的民眾怎麼想?

2025/06/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