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罪的防火牆?不滿美軍被查:川普授權制裁「國際刑事法庭」
【2020. 6. 12 美國】
戰爭罪的防火牆?不滿美軍被查:川普授權制裁「國際刑事法庭」
「調查美國?那就等著吃我們的制裁。」美國總統川普在11日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參與調查美國涉嫌戰爭罪的「國際刑事法庭」(ICC)人員,授權給予制裁,包括凍結個人在美國的資產、限制簽證等手段作為報復。白宮聲明發布之後,ICC立即譴責川普「蔑視國際法治」,針對ICC的調查百般阻撓,企圖掩蓋美軍在阿富汗戰爭時期所犯下的戰爭罪行。儘管ICC指控美國的制裁形同「脅迫」,但白宮強硬的立場,也反過來質疑ICC「嚴重失能腐敗」;川普的制裁授權,是不是建造了擋下調查的防火牆?而ICC做為國際上調查種族滅絕、戰爭罪等重大罪行的組織,又有哪些窒礙難行之處?
設立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ICC,是2002年依據《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成立。主要針對涉嫌犯下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與組織,進行起訴和審判。ICC並不隸屬於聯合國,但其組織任務的運作,與聯合國安理會之間有緊密關係。
而ICC與美國結下梁子,則是因為2001年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美軍人員後來被爆出,在戰爭期間涉及虐待戰俘、刑求以及性暴力等多種罪行;時至2017年,ICC提案要全面調查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的涉嫌罪行,當時也引發了川普政府的強烈反彈。
當時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波頓(John Bolton),就率先出言反制「敢來調查,美國就要制裁ICC」;而美方所採取的立場,則是咬定美國雖然在2000年簽署了《羅馬規約》,但事後並未送交國會批准,因此也並非ICC的締約國,「ICC無權管轄美國的事務。」
波頓與川普政府的強硬立場,在當時引起了國際司法體系的爭議;然而ICC並未因此放棄對阿富汗戰爭的調查,儘管過程中屢次受阻——特別是在2019年4月,ICC首席檢察官班索達(Fatou Bensouda)的簽證被美國撤銷,讓ICC只能被迫暫停所有調查工作。儘管包含國際人權觀察組織在內,多個團體發聲譴責美國的行為,但成功阻撓ICC的調查,對川普而言仍被視為一大勝利:
「所有針對美國的濫權起訴行動,都會被又快又有效的『強力回應』!」
不過到了今年2020年3月,ICC再次宣告要啟動對參與阿富汗戰爭的美軍、以及相關情報人員的調查,ICC與美國的角力再次浮上國際檯面。美國方面,延續著過去幾年一貫的立場,認為ICC的作為「是對美國主權的侵犯」,6月11日川普則正式簽下了行政命令,針對ICC的調查人員予以制裁。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在11日的聲明中指出,ICC在未經美國的同意下,擅自進行調查或起訴任何美國及其它非締約國人員,這是對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構成嚴重威脅。而美國所祭出的制裁手段,包括凍結在美國的資產、撤銷簽證(對象包含其親屬在內)等。
「ICC嚴重失能腐敗!」龐佩奧向記者表示,同時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也同聲出氣,指控ICC「內部有貪腐和誠信問題」之外,更意有所指稱「ICC背後遭到俄羅斯的操控、企圖以此攻擊美國」,但並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加以說明。而反覆遭到指控的阿富汗戰爭罪行,則始終不在美方的討論話題之內。
對於美國的制裁授權,ICC遺憾表達「史無前例、令人無法接受」。事實上,ICC做為國際刑事的調查和審判機構,看似權力頗大,在實務上卻也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
根據ICC規章,ICC並沒有權限可以直接逮補個人,而是要仰賴締約的成員國協力合作。以美國的爭議為例,美國並非締約國成員(中國、俄羅斯也不是ICC成員國),但涉嫌戰爭罪行的地點阿富汗則是ICC成員國之一。判決制裁從罰金、沒收犯罪所得財產到有期徒刑不等,但沒有死刑懲處,最高有期徒刑為30年,僅在極端案例中得處無期徒刑。
近期受到國際矚目的案件,是2019年12月緬甸翁山蘇姬的羅興亞人訴訟案,針對迫害羅興亞人的指控展開調查。然而緬甸其實並不是ICC的締約國,但大量羅興亞人因為遭受緬甸的鎮壓、導致難民湧入到ICC締約國的孟加拉,才得以依此針對犯罪行為進行管轄。
另外,曾經犯下反人類罪的蘇丹獨裁者巴席爾(Omar Bashir),在2009年被ICC以「戰爭罪」、「反人類罪」與「種族滅絕罪」起訴,並且發出了巴席爾的全球通緝令;儘管如此,因為司法主權爭議、以及大國暗中護航等問題,ICC的通緝並沒有受到各大主權國家的遵守與執行。但對於巴席爾來說,ICC的國際通緝仍造成不小的威脅壓力。
「對ICC的攻擊,也是對殘暴罪行受害者的攻擊。對於許多遭到戰爭罪行的被害人來說,ICC會是他們實現正義的最後希望。」對於美國的制裁,ICC的聲明如此回應。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