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洩密救子弟兵有罪:染疫航母「羅斯福號」的求救艦長,遭美軍撤職

2020/04/03 轉角24小時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爆發船上疫情,艦長克羅西爾上校(Brett Croz...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羅斯福號」爆發船上疫情,艦長克羅西爾上校(Brett Crozier)的緊急求救信,卻讓他慘遭撤職。 圖/美國國防部

【2020. 4. 03 美國

洩密救子弟兵有罪:染疫航母「羅斯福號」的求救艦長,遭美軍撤職

「把軍機洩露給媒體,還能有什麼下場?」爆發海上疫情的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羅斯福號」(CVN-71),日前因媒體曝光了艦長——克羅西爾上校(Brett Crozier)——的緊急求救信,成為了全美馳援的新聞焦點。儘管羅斯福號船上的2,700名水兵目前已陸續在關島基地上岸,除了安排全員4,000餘人病毒篩檢,更將分批陸上排查隔離14天;但被艦上官兵稱讚為「英雄長官」的艦長克羅西爾,2日晚間卻因涉嫌把軍機陳情外洩給媒體,而遭美國海軍部長下令「撤職嚴辦」,即刻被解除羅斯福號的指揮權。

▌前情:〈戰艦上的瘟神:美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染疫求救事件,何解?〉

羅斯福號的武漢肺炎事件,目前判斷是3月4~9日停靠於越南峴港、進行敦睦交流時,遭到陸上感染。艦上起初的第一波疫情通報,是3月24日的「3人確診」。誰知船上密集接觸的封閉空間,卻讓病氣迅速擴散,不到7天,全船累積感染就暴增至「100人以上」。

確診船上發生疫情後,甫於2019年11月才接任羅斯福號艦長、並首次率領航空母艦出航海外的克羅西爾上校,隨即通報了美國海軍司令部,並獲准從菲律賓海域全速返回美軍的關島基地。但回到關島之後,軍方高層卻遲遲無法安排羅斯福號船員登陸隔離——於是感知疫情失控迫在眉睫的克羅西爾,這才會於3月30日向五角大廈發出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求救信」。

克羅西爾於3月30日向五角大廈發出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求救信」。 圖/路透社
克羅西爾於3月30日向五角大廈發出了一封措辭強硬的「求救信」。 圖/路透社

羅斯福號的武漢肺炎事件,目前判斷是3月4~9日停靠於越南峴港、進行敦睦交流時,遭...
羅斯福號的武漢肺炎事件,目前判斷是3月4~9日停靠於越南峴港、進行敦睦交流時,遭到陸上感染。 圖/路透社

「現在並不是戰爭狀態,我們的水手沒有必要因為瘟疫而枉送性命...。」

克羅西爾在信中如此寫到。但這封「求救信」在送往五角大廈的同時,信件檔案卻在「不明狀態下」被外洩給美國媒體,並由《舊金山紀事報》於31日獨家報導「全信見報」——一時間,不僅全軍震動,美國本土、乃至於全球輿論也都為之譁然。

雖然羅斯福號的求救信,馬上得到了美國海軍的積極澄清,並說明這艘「染疫航母」的分批隔離作業之所以緩慢,是因為「關島基地與民間收容空間不足」的關係。但包括艦上官兵與美國媒體,輿論大多都認為:「軍方高層就是怕事欠電」,不然沒道理之前沒消沒息,新聞一見報後官兵卻馬上開始獲准上岸。

美國海軍的航母撤離行動,自4月1日開始分批行動,直到3日清晨為止已完成1,000人的撤離作業。預計周末之前,半數船員——也就是2,700名官士兵——都能登岸隔離14天;至於另一半部隊,則將繼續在船上戰備,除了同步篩檢病毒外,這批執勤船員將等到上岸隊的檢疫結束,雙方才會輪替隔離。

包括艦上官兵與美國媒體,輿論大多都認為:「軍方高層就是怕事欠電」,不然沒道理之前...
包括艦上官兵與美國媒體,輿論大多都認為:「軍方高層就是怕事欠電」,不然沒道理之前沒消沒息,新聞一見報後官兵卻馬上開始獲准上岸。圖為羅斯福號在關島的資料照片。 圖/美國國防部

「新來的艦長真有心,他是真的有在關心基層的健康與感受!」根據《舊金山紀事報》的後續追蹤,克羅西爾的求救信,在羅斯福號上引起巨大迴響。許多官兵與軍眷家屬都非常感動,甚至主動聯絡報社,代表基層將士對艦長「賭上官運的冒險陳情」表達支持與感激。

然而艦長的冒險,是有代價的——儘管在新聞曝光的第一時間,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與國防部長都出面澄清「正在設法支援羅斯福號防疫」,並強調「克羅西爾艦長的說法我們也認可與理解」;但在部隊開始上岸作業後,大感丟臉的五角大廈,卻開始要求海軍「嚴加調查洩密問題」。

「在我的命令下,美國海軍已即刻解除了克羅西爾上校的指揮權,以及他之於羅斯福號的艦長職務。」

4月2日傍晚,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Thomas Modly)在記者會上嚴肅地強調:克羅西爾的求救信與防疫擔憂非常合理,但讓「軍情文件外流給媒體」的作法,則明白地觸犯了軍規,顯示「這名艦長已被情緒所影響」,無法繼續勝任領導統御的指揮官任務。

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強調:克羅西爾讓「軍情文件外流給媒體」的作法,明白地觸犯了軍規...
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強調:克羅西爾讓「軍情文件外流給媒體」的作法,明白地觸犯了軍規,顯示「這名艦長已被情緒所影響」,無法繼續勝任領導統御的指揮官任務。 圖/美國國防部

莫德利表示,在求救信見報之前,海軍與羅斯福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防疫溝通,但克羅西爾並不曾對直屬長官解釋「船上遭遇的疫情狀況」;相反地,在3月30號的求救信上,克羅西爾不僅打破逐級通報的程序、直接越級陳情——更嚴重的是,克羅西爾還「涉嫌」把軍機文件,故意「同步外洩」給媒體。

「他沒有逐級通報也就算了,包括身為海軍部長的我在內——我與全世界一樣,都是在報紙上才看到求救信...這封刊登在指揮官老家報紙上的軍情求救信。」莫德利極其不滿地表示,但隨後他又強調:「軍方目前還沒有證據,並無法確認克羅西爾上校,是不是就是外洩軍機的人。」

如果軍方還不知道媒體的外流管道為何,那為何為子弟兵求情的克羅西爾,卻還要被拔掉指揮官的職務?「因為在事件過程中,羅斯福號艦長的處理明顯缺失。」莫德利表示:「他明知道事件敏感,卻還強行越級陳情...越級報告還不夠,他還要把敏感軍機信,一口氣發給20~30個不相關的軍官!」

海軍部認為,雖然還不清楚《舊金山紀事報》的資訊來源,但克羅西爾擺明知道自己亂發信的舉動,將增加「軍機外洩」的資安風險。因此無論放消息給媒體的人是不是他,上校的行為都是「判斷偏差」,於軍人倫理或軍官操守來說,都是極其錯誤的不良示範。

海軍部認為,雖然還不清楚《舊金山紀事報》的資訊來源,但克羅西爾擺明知道自己亂發信...
海軍部認為,雖然還不清楚《舊金山紀事報》的資訊來源,但克羅西爾擺明知道自己亂發信的舉動,將增加「軍機外洩」的資安風險。圖為羅斯福號資料照片。 圖/美國國防部

「在敏感時刻,克羅西爾的作法只是打亂軍情指揮鏈!徒增不必要的士氣恐慌!」

「領導統御是一種神聖的信任感,你必須終身提醒自己精進冷靜。」莫德利表示,在撤職決定之前,他已親自通知了克羅西爾艦長:「但我認為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遭遇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面前,這名艦長的冷靜判斷能力已被壓垮——我們期待領導軍官能保持專業冷靜...在國難當頭的防疫時刻,我們也需要他們守住專業與冷靜!」

比較微妙的是,作為海軍部「文人部長」的莫德利,過去也是海軍軍官學院畢業,在棄戎從商之前,他也與克羅西爾上校一樣,都是海軍SH-60海鷹式反潛直升機的飛官。

但在羅斯福號事件上,莫德利與國防部長埃斯伯(Mark Esper),對於「越級鬧事」的克羅西爾都公開表達不悅;反而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奎利諾上將(John Aquilino)、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上將(Michael Gilday)...等軍職長官,紛紛出面為克羅西爾緩頰護航。

另一方面,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奎利諾上將(John Aquilino)、美國海軍作戰...
另一方面,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奎利諾上將(John Aquilino)、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上將(Michael Gilday)...等軍職長官,紛紛出面為克羅西爾緩頰護航。圖為羅斯福號資料照片。 圖/美國國防部

「克羅西爾艦長確實寫了這封信,但也確實逐級回報,忠實傳達了他對於一線士兵安全的憂慮——鑑此,我完全不認為這有懲處的必要。」在海軍部長宣布拔官的前夜,還不知道高層決定的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上將,如此表示:

「作為指揮軍官,克羅西爾艦長只是做了他份內的事。」

《路透社》表示,在過去3年內,美國海軍屢次傳出重大軍紀事件而灰頭土臉。像是2017年太平洋艦隊的兩艘神盾艦「費茲傑羅號」(DDG-62) 與「麥肯號」(DDG-56),就先後在西太平洋海域遭遇多名兵死亡的撞船事故,一時間引發了國防部對於海軍將官指揮鬆弛、承平戰備訓練不足的徹查檢討;之後,在2019年又發生了「海豹特戰隊戰爭罪翻案事件」(詳情參見podcast),引爆前任海軍部長史賓塞(Richard Spencer)遭總統川普「開除」的重大紀律事件。

「艦長有錯可以檢討、可以討論,但在羅斯福號遭遇重大疫情事件時...緊要關頭還把艦長開除?這對艦上士氣到底有什麼幫助?」海軍部作出決定後,聯邦參議院的國防委員會也如此發出質疑:「與其檢討媒體洩密,海軍的防疫對策到底進展如何?能否面對進一步的瘟疫威脅?這才是國會與美國納稅人最在意的爭議。」

「艦長有錯可以檢討、可以討論,但在羅斯福號遭遇重大疫情事件時...緊要關頭還把艦...
「艦長有錯可以檢討、可以討論,但在羅斯福號遭遇重大疫情事件時...緊要關頭還把艦長開除?這對艦上士氣到底有什麼幫助?」圖為羅斯福號資料照片。 圖/美國國防部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Navy captain of coronavirus-infected aircraft carrier relieved of command

U.S. Navy relieves aircraft carrier commander who wrote letter urging coronavirus action

重磅廣播/軍官與魔鬼與川普:衝擊美軍軍紀的「海豹戰爭罪翻案事件」

作者文章

美國前總統川普纏訟多時的AV女星封口費案,在3月30日證實紐約大陪審團已決定起訴...

川普被起訴:AV女星封口費訴訟案,美國第一位刑事指控的前總統

2023/03/31
2022年3月14日,俄國老牌官媒《第一頻道》編輯瑪莉娜於新聞直播中大舉反戰標語...

善惡之間,良心無法選擇沉默:俄羅斯「反戰新聞編輯」後來呢?

2023/03/30
拘留所內的影像發現,在火災發生之後,警衛無視受困的其他移民、逕自逃生離去,引發倫...

墨西哥移民拘留所大火:惡火吞噬40條人命...警衛「見死不救」

2023/03/29
納許維爾槍擊案發生後,校車將學生撤離聖約學校,一名學童在校車上哭泣。 圖/美聯社

襲擊福音小學的仇恨?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6人死亡、槍手已遭擊斃

2023/03/2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3月21日在克里姆林宮會晤之後,雙方簽署「關於...

極權好朋友?中俄聯合聲明:不切實際的停火呼籲、習普互利的聯手陣線

2023/03/22
馬立波的單親爸爸梅熱維(Yevhen Mezhevyi)2022年6月冒著生命危...

救回被俄羅斯「綁架」的孩子:一位烏克蘭父親的千里尋兒記

2023/03/21

最新文章

美國前總統川普纏訟多時的AV女星封口費案,在3月30日證實紐約大陪審團已決定起訴...

川普被起訴:AV女星封口費訴訟案,美國第一位刑事指控的前總統

2023/03/31
《華盛頓郵報》美籍記者埃文.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中)被...

【Daily Podcast】川普被起訴:美國第一位受刑事指控的前總統/華爾街日報美籍記者被俄羅斯逮捕/芬蘭獲得30個會員國同意加入北約

2023/03/31
美聯社的火車專訪,澤倫斯基:願意邀請習近平來烏克蘭訪問。 圖/美聯社

【Daily Podcast】澤倫斯基:願意邀請習近平來烏克蘭訪問|教宗方濟各住院、對烏俄的看法,以及AI假圖事件|英王查爾斯三世訪德,發言譴責俄羅斯

2023/03/30
2022年3月14日,俄國老牌官媒《第一頻道》編輯瑪莉娜於新聞直播中大舉反戰標語...

善惡之間,良心無法選擇沉默:俄羅斯「反戰新聞編輯」後來呢?

2023/03/30
拘留所內的影像發現,在火災發生之後,警衛無視受困的其他移民、逕自逃生離去,引發倫...

墨西哥移民拘留所大火:惡火吞噬40條人命...警衛「見死不救」

2023/03/29
圖為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的監視器影像,槍手赫爾(Audrey Hale)持兩把...

【Daily Podcast】美國納許維爾校園槍擊案更新:槍手背景、警方修正「跨性別」說法|墨西哥移民居留所縱火40人死亡

2023/03/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