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點不寫功課權?中國學生洩壓的「減負」教育爭辯
【2019. 11. 02 中國】 晚上9點不寫功課權?中國學生洩壓的「減負」教育爭辯
「時辰已到,上床睡覺!」為了緩解校園課業壓力,中國浙江省近日擬定《中小學生減負方案》,一口氣推出33項紓壓方案,其中規定「小學生晚上9點過後不寫作業」、「嚴禁發布考試成績和排名」,更不可以標榜炒作各種考試「學霸」與「狀元」,希望藉由一系列方案減緩升學壓力。然而中國式家長的競爭焦慮、根深蒂固的升學主義,減負方案是否真的能夠落實?還是淪為治標不治本的措施?
中國浙江省教育廳在10月28日發表《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的計畫,在這份擬定的方案計畫裡,推出33項各種針對中、小學生減輕課業負擔的措施,其中有幾項重點方案,包括「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不作業」、「嚴禁利用周末和節日假日補課」以及「嚴禁發布考試成績和排名」等,引起了中國輿論不同意見的熱議。目前這套減負方案尚未正式實施,還在對外公開徵求各方意見的階段;不過讓人質疑的是,這些措施具體該如何在教育現場落實?又是否能真正解決根深蒂固的問題?
|
爭議最大的就是強制規定寫作業時間。根據浙江省提出的減負方案,小學生在晚上9點過後(中學生為10點)如果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經過家長確認並簽名後,該學生即可「拒絕完成剩餘作業,教師亦不得對此學生進行懲處」。
教育廳的立意是要保障學生的睡眠休息時間,避免有熬夜趕作業、影響身心健康的情形,晚上時間到了就應該好好上床睡覺。同時相應的,在其他減負方案項目中也有配套的措施,例如「保證充裕睡眠時間」,要求小學生、中學生和高中生的睡眠時間應不少於10小時、9小時和8小時。另還有要「嚴控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作業不能出太多、不能出太難、老師更不可以透過與家長的微信群組出作業,也不能要求家長協助批改學生功課。
「什麼都不爭,這孩子未來有競爭力嗎?國家以後拱手讓人嗎?」這個看似嘉惠學生的方案,卻引起許多中國家長的反對,有的認為會讓小孩「太過輕鬆」,或是鑽漏洞乾脆硬是撐到最後時間,就能夠「合法逃避功課」,進而導致學生養成缺乏責任感的心態。
|
不過支持的聲音也不少,有家長向《法新社》表示,寧可讓自己的孩子多運動、多和其他孩子玩,也不想讓小孩變成「寫作業的機器」。中國的升學競爭壓力龐大,許多不願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的師長,為求提升成績,以致於課業壓力深化到小學生的身上。長久以來的弔詭現象,也就成為減負方案誕生的背景因素。
儘管輿論普遍認為官方立意良善,但真正具體落實卻有極大難度。根據《人民日報》報導,有浙江省的小學老師認為實際要執行有很大的難度,「每個學生情況都不同,有的人作業寫得快、效率高,有的人寫得慢,不能在時間上『一刀切』」。此外,如果是寄宿型的學校,又該如何確實執行?如果學校或家長違反了又該如何處置?升學壓力不減、考試成績高低仍是學校和師長最在意的指標,在種種環境因素之下,減負方案也就可能淪為治標不治本。
在方案中還有一項措施是「嚴禁發布中小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這是為了避免強化「課業至上」的現象,並且限制學校不得舉行考試的「誓師大會」、不得發布考試高中的「喜報」、不得標榜宣傳「學霸」與高考「狀元」。
|
不過這些規定,在「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感面前,卻又都顯得無濟於事。有家長認為,根深蒂固的升學主義,很難讓人「放手」緩解壓力,同在競爭的賽局中,其他家長若是看到有人去補習、多考試寫作業,就會引起爭相仿效的連鎖效應,「看到一個人站起來,大家就驚恐地全都跟著站起來」——即便減負方案想讓家長們可以稍微「坐下來」,但是在方案中反對的輿論裡面,依然可以看到不少「學海無涯苦做舟」、「學生就是應該寒窗苦讀」的思維。
「績效,考核,排名…不給老師減壓,如何給學生減壓?」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有人指出,老師本身也同為受到壓力的群體,就算真的有減負方案,在各種考核業績追趕中只能繼續這個壓力循環。此外,如果是家庭環境較好、擁有較多資源的學生,可能承受的壓力相對輕,也有更多課外的選擇機會,但對於缺乏經濟和教育資源的家庭來說,減負方案卻也有可能造成課業落後的焦慮感。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向《人民日報》表示,現今的學生課業負擔壓力大,主要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評價標準過於單一所造成。如果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反而去抓一些具體的點,例如作業時間,無法實現減負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