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鏡頭背後/我們與標本的距離:英國「反抗滅絕」的佔領抗爭運動

2019/04/23 轉角24小時

「若再不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我們與標本的距離還有多遠?」 圖/法新社
「若再不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我們與標本的距離還有多遠?」 圖/法新社

【2019. 4. 23 英國

我們與標本的距離:英國「反抗滅絕」的佔領抗爭運動

「如果我們再不行動,所有自然、人類、生物都會像頭頂上的藍鯨,只能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變成標本!」22日下午2點左右,英國氣候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上百位運動抗爭者,無預警快閃佔領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廳。在鎮館之寶的藍鯨標本下,「Die-in」臥躺抗議1小時,要求政府即刻重視氣候變遷和物種滅絕危機。

反抗滅絕近來一連串的佔領行動,始於4月15日。在過去一周,示威者除了聚集在警方許可的「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外,也陸續「進佔」了國會廣場、牛津街、滑鐵盧橋等人潮熱點,或甚至將自己的身體,以強力膠強行黏著在火車車廂、鎖在英國工黨領袖柯賓的家門外,一度癱瘓倫敦交通及秩序。

佔領運動進入第二周,倫敦警方表示,截至周一已有超過1,000名的佔領示威者因「涉嫌擾亂公共秩序罪」等罪名遭拘捕;組織發起人哈勒姆(Roger Hallam)則對外表示,這波佔領運動的被捕人數,已是英國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倫敦拘留所更因此爆滿。最新一波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佔領行動,就是在警方大力驅離與拘捕後所發起。

22日下午2點左右,英國氣候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上百位運動抗爭者,無預警快閃佔領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廳。在鎮館之寶的藍鯨標本下,「Die-in」臥躺抗議1小時,要求政府即刻重視氣候變遷和物種滅絕危機。 圖/法新社
22日下午2點左右,英國氣候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上百位運動抗爭者,無預警快閃佔領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廳。在鎮館之寶的藍鯨標本下,「Die-in」臥躺抗議1小時,要求政府即刻重視氣候變遷和物種滅絕危機。 圖/法新社

2018年才成立的「反抗滅絶」,主要訴求是:要求英國政府在2025年前,將碳排放量降至零、建立公民大會監督減碳進度,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並宣稱要以「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佔領運動,逼使政府「出來面對」。

由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藍鯨骨架,是象徵「生態保育」的自然歷史見證者,訴求政府正視氣候及物種危機的「反抗滅絕」,佔領此地的言外之意再明顯不過。根據博物館館長迪克森爵士,在這條母鯨出生時,全世界的藍鯨族群仍有25萬之譜;但一個世紀後,人類的濫捕濫殺幾乎逼得藍鯨絕種;1966年國際社會達成保育共識前,全世界剩下的藍鯨可能不到千條;直到再禁捕復育後,才又重回2萬條左右。

然而透過佔領運動、刷新被捕人數等方式,引發公眾騷亂與關注的手段,也讓部分生活受干擾的民眾,以及在箭靶中心的倫敦市政府頗有微詞。倫敦市長沙定康(Sadiq Khan)表示,佔領行動恐會帶來「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果,過去一周以來,倫敦市已派出約9,000名警力應對,「再佔領下去,恐會影響警方打擊日常犯罪的能量」。

但「反抗滅絕」會就此罷手嗎?在佔領自然歷史博物館結束後,組織表示運動至少會再持續一周,但內部討論卻也出現分歧。有建議認為應先暫緩行動,從大理石拱門撤離到首都之外繼續抗議;其他意見則認為,要在英國國會結束休會、重返西敏宮之際,將示威戰場移轉到國會之前,直接衝擊政壇,以讓「那些政治菁英早日『覺醒』」。

「反抗滅絕」內部有意見認為,要在英國國會結束休會、重返西敏宮之際,將示威戰場移轉到國會之前,直接衝擊政壇,以讓「那些政治菁英早日『覺醒』」。圖為在自然歷史博物館,佔領參與者面抹白粉,身穿紅衣抗議。 圖/法新社
「反抗滅絕」內部有意見認為,要在英國國會結束休會、重返西敏宮之際,將示威戰場移轉到國會之前,直接衝擊政壇,以讓「那些政治菁英早日『覺醒』」。圖為在自然歷史博物館,佔領參與者面抹白粉,身穿紅衣抗議。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轉角封面: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館主

Extinction Rebellion arrests pass 1,000 on eighth day of protests

Climate protesters stage museum 'die-in'

轉角24小時

過去24小時,每天影像中的國際深度事件點。

最新文章

緬甸強震震垮大量房屋,圖為一家人只能帶著嬰兒露宿街頭。 圖/法新社

緬甸大震災:想捐款卻害怕被軍政府利用?國際捐助有哪些途徑

2025/04/01
緬甸強震導致泰國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大樓倒塌。 圖/美聯社

曼谷唯一被震垮的大樓:中國「中鐵十局」聯合承建,消失的敏感關鍵詞與文件

2025/03/31
曼德勒一處寺廟倒塌,僧人從旁走過。 圖/美聯社

緬甸大地震已超過1,700死:軍政府一面向國際求援、一面繼續空襲轟炸

2025/03/31
緬甸中部實皆斷層發生7.7強震,圖為南部第一大城仰光也發生馬路陷落裂開的狀況,但...

緬甸7.7強震:大橋崩斷、馬路陷落,泰國曼谷大樓也有倒塌

2025/03/28
長年在台灣出版界活躍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本名李延賀),於2023年3月底遭...

消失的八旗文化總編富察:證實「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

2025/03/26
奧斯卡紀錄長片《你的國,我的家》共同導演巴拉爾,24日遭以色列軍方逮捕。 圖/美...

《你的國,我的家》 獲獎的懲罰?奧斯卡紀錄片導演遭以色列軍方逮捕,生死未卜

2025/03/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