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背後/美國總統的黃金時間:向民心喊話的電視演說
【2019.1.9 美國】 美國總統的黃金時間:向民心喊話的電視演說
我從來不是半途而廢之人,在任期結束前離開崗位,違背我的行事準則。但身為總統,我必需永遠以美國利益優先。......我將辭去總統,明天中午生效。
1974年8月8日晚間,「水門案」醜聞的主角——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政治生涯的最後一場「黃金時間」電視演說上,向全美民眾宣告辭職。這是美國政治史上極為罕見的歷史時刻,也是總統「黃金時間」演說的經典案例之一。
「黃金時間」(Prime time)意指美國東部晚間8點至11點的電視收視高峰時段,是全美觀眾人口最集中、各大電視網的兵家必爭之地,在美國電視發展最為強盛的時代,甚至可以一口氣囊括超過6成以上的美國人,白宮也將其視為向全美民眾直接對話、籠絡民心的手段,以尼克森為例,就在70年代前後發表過9次黃金時段演說,次數相較其他總統頻繁。
由於是熱門收視時段,黃金時間的節目廣告費用昂貴,無論是抽換節目或是緊急插播的更動,影響都是數百萬美元起跳的收益損失。總統動用黃金時間露面,牽動龐大的收視利益,一般來說白宮與各大電視網之間也有默契,總統的黃金時間談話多以重大事件的宣告與政策解釋為主。
近幾任的總統之中,包含歐巴馬、小布希、以及柯林頓等人,都有發表過若干重大的黃金時間談話,其中小布希針對2001年「911恐攻事件」談話,也算是美國現代史上的關鍵時刻。
不過並不是每一次電視網都會同意出借黃金時段,2014年11月時,歐巴馬曾提出黃金時段直播的要求,就被三大電視網:CBS、NBC以及ABC給婉拒。今年美國時間1月8日的川普黃金時段談話,在放送之前也曾一度引發電視媒體拒播的爭議,最後考量川普一貫遭詬病的假新聞、公然說謊的疑慮,更罕見在黃金時間談話後,直播在野黨的回應。
黃金時間談話是否真的有效?以現今的媒體生態來說,黃金時間談話的象徵儀式性,可能更大於實質上的收視效益。美國觀眾收視生態逐漸分眾、碎片化,電視已不像從前可以大量集中收視觀眾,總統的黃金時間談話收視成效每況愈下,就連被認為具有觀眾魅力的雷根與柯林頓時期,黃金時間的觸及收視人口已大幅下滑到低於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