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亮刀!英國保守黨逼宮自家首相,啟動梅伊「黨魁不信任案」

【 2018.12.12 英國】 今夜亮刀!英國保守黨逼宮自家首相,啟動梅伊「黨魁不信任案」
「天佑不列顛...。」2018年12月12日上午,英國保守黨宣佈:針對現任英國首相、保守黨黨魁——德雷莎.梅伊——的「不信任案」已經通過門檻、正式啟動,英國國會下議院的所有保守黨籍議員將於今夜集結,就梅伊的領導適任性、以及當前的《脫歐協議草案》投下的關鍵一票。相關不信任案的起源,來自於保守黨內對梅伊脫歐進度的絕望與反彈。假設投票結果梅伊取得過半肯定,未來一年內保守黨將不得再挑戰她的領導權力;但若遭到過半票數否定,那麼梅伊將即刻失去黨魁身份、且得辭去首相職位——屆時,無論是誰接任首相大位,都得在脫歐生效日的最後106天內,面對英國這艘身居風暴中仍不斷內亂的迷航大船。
▌延伸閱讀:〈英國政府瀕臨崩解:梅伊臨時取消《脫歐草案》表決〉
負責宣布不信任案的保守黨「1922委員會」主席布萊迪(Sir Graham Brady)表示:針對首相梅伊的領導適任問題,1922委員會已收到「超過48封」國會保守黨議員的不信任函,其數字已跨過了保守黨內啟動不信任案所需的15%席次門檻,因此議員集結已經發出,預計12月12日傍晚,不信任投票就會在倫敦舉行。
保守黨的不信任投票,將在英國時間12日傍晚18時-22時進行(台灣時間13日清晨2時-6時)。如果梅伊能取得過半的158票支持,那麼未來一年,保守黨內都不能再發起不信任逼宮,梅伊也將在脫歐最後的關鍵時刻,「一舉鎮壓」以前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與脫歐鷹派戰將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為首的黨內反對派;但如果不信任案過關、或兩者票數相差過於難堪,那麼梅伊就必須辭去黨魁與首相職位,內閣也將進入託管狀態等待保守黨選出新任首相。
布萊迪表示,根據自己的權責與道德限制,他無法透露「委員會到底收到多少反梅伊的不信任函」;與此同時,布萊迪也向《衛報》透露:「很難有人不對這樣的演變感到衝擊...但她仍保持著『公事公辦』的沈著態度。」
在過去一年來,由於脫歐談判的表現與草案結果不如黨內脫歐鷹派的預期,梅伊在黨內屢屢遭遇反對意見,各種密謀提出不信任案的逼宮傳言,也已成為「梅伊時代的保守黨常態」。像是在去年冬季,保守黨大砲強森就曾策劃舉事,但卻因脫歐鷹派無法糾集足夠的48席連署,而把這個「大絕招」暫時擱置。
英國保守黨上一次成功罷免黨魁的不信任投票,是在2003年,當時的保守黨議員認為領軍的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Ian Duncan Smith)缺少帶領保守黨贏得選舉、拿下政權的能力,因此才會成功逼宮,迫使史密斯黯然辭職。
《金融時報》報導,早在11月中,梅伊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就已遭到朝野夾擊,其領袖地位自此快速崩解。最終到了12月10日,梅伊更被迫臨陣推遲脫歐草案的英國國會表決議程,以避免草案被投票否決的尷尬破局。儘管之後梅伊隨即在12月11日走訪歐陸,試圖取得梅克爾、圖斯克等人的談判讓利支持,但國內的政治譁變卻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儘管梅伊政權的垮台,似乎已成為英國政壇風向的定見,但對於何時動刀?各方的算計卻有所不同。像是原本在梅伊推遲脫歐草案表決後,在野的英國工黨就打算推出「內閣不信任案」,但最後卻因故推遲不發——《衛報》表示,這是因為工黨方面已經嗅到保守黨強硬派的「叛變氣息」,因此在半猜測、半勾結的狀態下,工黨才決定按兵不動,以避免在野黨打草驚蛇,反讓梅伊得以鼓動保守黨的「圍城心理」、逆轉激發執政黨的大團結氣勢。
目前英國的保守黨議員已紛紛透過社群網路「表態輸誠」,包括黨內脫歐派大老、同時也是接任首相的熱門人選戈夫(Michael Gove),都強烈表示「我們100%支持首相」。
至於刀尖上的梅伊則表示,自己將直接面對不信任投票「會全力以赴」;但她也警告眾脫歐派的同僚,「假設此時我被換掉,英國的脫歐進程要不就崩潰墜崖,要不就拖延推遲...是利是弊,請君自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