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地大撤退?近半德國人支持「美軍再見」
【2018. 7. 13 德國】 美國基地大撤退?近半德國人支持「美軍再見」
如果美國大兵撤駐德國?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高峰會12日已落幕,從會前、會中,到會後,川普要求盟邦提高軍費的GDP佔比、刻不容緩的強硬立場,造成峰會氣氛詭譎緊張,不願「買單」歐陸防衛多數支出的美軍,可能因此裁撤海外基地的風聲也不脛而走。然而據《德新社》民調,對於駐德美軍撤離,幾乎每兩個德國人,就有一人表態贊成。
美軍自二戰乃至冷戰,為了防堵蘇聯及共產主義,向海外全球「前進部署」。之中,德國因二戰的納粹歷史、東西德分裂等歷史因素,以及位處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成為美軍在歐洲的最大海外基地。
儘管自冷戰終結後的90年代起,駐德美軍已相對大幅裁撤,從冷戰期間的200多個軍事基地,減少至目前的30多個基地,但根據2016年美國國防部的數據,駐德美軍仍有3萬4,562人,僅次於駐日的3萬8,807人,依然是美軍境外駐紮的第二大本營。
在北約峰會之前,川普不斷要求盟國應盡快提高對北約的國防支出,甚至傳出華府將砍斷美軍對北約盟國的軍事援助以此要脅,之中,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尤其為川普所針對。
川普多次抨擊,「當歐陸——包括德國——經濟景氣,而國安挑戰頻頻之時,美國一直貢獻各種資源來防禦歐洲。美國不能再這樣下去」,不滿美國保護歐陸盟友國防安全,支付北約軍費支出達70%,卻被佔盡便宜。
峰會首日,川普也再次直白點名德國開炮,抨擊德國「淪為俄國俘虜」,一邊接受美國大兵的國防軍事保護,一邊背地裡又向北約的共同敵手——俄羅斯——進口大批能源。
「美國保護德國、保護法國...結果他們轉頭就跟俄國達成(能源)管線協議,將數百億鉅款送入俄國口袋。太不公平了吧!」川普表示,「德國對北約的防衛支出,僅佔GDP的1%多一些,美國可是支付了GDP的4.2%」,借題發揮向以德國為首的北約盟友施壓。
對此,德國總理梅克爾反擊表示,德國「是北約兵力來源的第二大國,國內大批軍力也為北約所用」,「德國對北約盡心盡力」;北約秘書長史托騰貝格(Jens Stoltenberg )亦錯愕表示,「就算在冷戰時期,北約盟國與俄國也有貿易往來。」
然而峰會當日,由《德新社》委託英國數據分析公司「YouGov」的民調指出,假若駐德美軍就此撤離聯邦德國的國土,42%的德國人對此表達贊成;37%希望美軍留下;21%沒有意見。
有趣的是,民調受訪者的政治光譜顯示,極左政黨左翼黨(die Linke),以及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者中,分別有高達67%及55%舉雙手贊成駐德美軍離開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執政黨基民盟(CDU)的支持者群,最不願美軍撤離,僅有35%表示贊同。其餘政黨中,社民黨(SPD)支持者有42%、在野的自民黨(FDP)則有37%支持。
相較於日本沖繩或者南韓,駐德美軍及基地在德國當地,儘管在1945年初期,曾因大宗強暴婦女、酒醉鬧事等案件惡名昭彰,但其後在美軍大力整頓下,在德遭受的反對聲浪整體來說相對較低。
儘管如此,諸如美軍海外最大基地——位於德國的拉姆斯坦空軍基地(Ramstein Air Base)——的史密斯下士(Joshua Adam Smith)兒童性侵案等美軍性犯罪、2010年凱爾特巴赫營(Katterbach Kaserne)在地人激烈抗議直昇機起降的噪音巨響、美軍酒醉鬧事等爭議也所在多有。
此外,大批美軍及其家眷形成「小美國」,在異鄉「美國化」(例如速食店文化)、形成自給自足(甚至有大型購物中心)的「美國城」聚落後,與世隔絕並與地方經濟形成斷裂,人流與錢流也難以回流至地方,使得本就因歷史因素多具反戰心理的不少德國人,對美軍基地反感。
而12日的峰會後,北約盟邦在為期2日的來回齟齬、召開緊急閉門會議下,據《CNN》報導,再次「艱難地」確認先前的共識:在2024年前,盟國將對北約的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2%。然而據該民調,僅有15%的德國人,對梅克爾將軍費支出提高至2%表示支持,甚至有36%的受訪者認為,德國已經在國防軍事上花費太多公帑。
事實上,德國現今採募兵制,據《基本法》(即德國憲法)規定,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著重在防衛國土及救援行動,兩德統一後,才透過北約開始海外參與國際軍事活動,以協助排解、解除國際危機。
由於二戰納粹德意志國防軍(Wehrmacht)的陰影,德軍在戰後始終顯得克制而孱弱。在西德時期,德軍曾被形容為穿著制服的「巴士司機」;2014年北約的共同軍演上,德軍坦克甚至出現沒有配備機關槍,只好用黑掃帚替代的窘境。也因民眾對於戰爭與武裝兵力感到敏感,聯邦德國的軍力及預算提升,一直是國內棘手的難題。
|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