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0109-0113)

2017/01/13 轉角24小時

 

【2017.1.13 古巴】

美國關門,古巴「難民」的時代句點

資料圖片:1994年,橫渡佛羅里達海峽赴美的古巴難民船。 圖/美聯社
資料圖片:1994年,橫渡佛羅里達海峽赴美的古巴難民船。 圖/美聯社

美國關門,古巴「難民」的時代句點。

對於古巴的「自由鬥士」來說,通往資本主義的天堂之門已經關閉。即將於下周卸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12日宣布,將「即刻廢止美國對古巴難民的簽證優惠」。這份被稱為「一腳濕一腳乾」的特殊法案,讓踏入美國領土的古巴公民得以即刻獲得美方的庇護,以及優先核發「綠卡」的權利;但隨著美古關係的破冰,這項極具冷戰色彩的「反共政策」,也終於隨著兩國外交的正常化,而走向時代的句點。

試圖非法入境美國、或不符合人道庇護的古巴國民,將被驅逐出境。

透過聲明,歐巴馬總統表示,在美國政府與古巴當局的長期磋商之後,雙方終於對糾結美古60多年的「難民問題」達成共識。即日起,美國將取消對古巴國民施予庇護與綠卡的優惠法案,無論是海上船民、邊境偷渡客,未來都將依循一般的庇護申請程序;不符程序者,古巴政府也允諾「配合遣返政策」。

在1959年卡斯楚(Fidel Castro)領導古巴革命成功之後,美國與古巴的關係迅速惡化,華府除了對哈瓦納發動禁運外,1966年甘迺迪政府(J. F. Kennedy)也通過了《古巴調整法案》(CAA),以特殊法案庇護大批流亡赴美的「反共義士」,並開啟了美國古巴裔社群的反卡斯楚開端。

然而到了冷戰結束後的1994年,斷失蘇聯援助的古巴政府陷入一系列的經濟難關,國內引發的多起政治騷動,也讓卡斯楚公開表示「不想留在古巴的就滾!」,並下令軍警「開放門戶」,讓有意離開的古巴人自行離開。在這段時間,超過3萬5,000名古巴人湧入美國佛羅里達州,而美國政府也在古巴裔社群的壓力之下,修正入境條例。

這份94年修正,也被稱為「一腳濕一腳乾政策」(Wet feet, dry feet policy),大意就是無論入境方式為何,只要古巴國民能踏上美國領地,美國政府依法都將予以庇護、並在期居留滿一年後賦予其「永久居留權」(綠卡)——而一腳濕一腳乾的意象,指的就是那些剛剛上陸的古巴新移民。

然而隨著古巴的經濟開放與美古關係的鬆綁,這份「反共條例」也不再具備政治意義。古巴政府譴責美方持續透過「誘惑法案」,拉攏古巴培養的醫生、護士、甚至棒球選手等技術人才;同時,因古巴船民的長年湧入,佛羅里達境內也相應出現了負責規劃偷渡的「人蛇網路」,從政策漏洞中販賣人口、甚至黑幫交易的勾當,更讓這項政策的時宜性備受質疑。

另一方面,歐巴馬政府也同步廢止針對古巴醫療人才的移民優惠。在第三世界享有極高醫療聲望的古巴,其醫療外交團與駐外醫生享譽國際,但由於國內的經濟條件與待遇問題,許多醫生透過駐外或旅遊機會「叛逃赴美」,而美方也樂得通過法案吸納這批「物美價廉」的醫療人力,因此長期遭到哈瓦納政府的外交批評。

難民法案的廢止,象徵著美洲政治走入了新的時代;但在經濟改革的同時,古巴的共產政權對於異議人士的壓迫,仍讓美國右派與古巴裔社群念茲在茲,而歐巴馬對古巴的「破冰政策」也被指控「犧牲人權與民主堅持」,而遭遇共和黨內——如日前與蔡英文總統見面的德州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他父親是古巴裔難民)——等古巴裔議員的強烈抵制。

與此同時,難民地位優惠即將廢止的風聲,也在這兩年引發又一波的「古巴難民潮」,像是中美洲尼加拉瓜、巴拿馬等國,這幾年就有大批古巴民眾「跳機」,並意欲穿從陸路穿過美墨邊境而進入美國;然而在外界壓力之下,不少古巴難民都被邊境封鎖而被困在尼加拉瓜,成為「國際人球」而無處可去。


 

【2017.1.12 英國】

急診室的崩潰之冬:英國健保「黑色警報」

示意圖片:急診室的崩潰之冬,英國健保「黑色警報」。 圖/Shutterstock
示意圖片:急診室的崩潰之冬,英國健保「黑色警報」。 圖/Shutterstock

急診室的崩潰之冬:英國健保「黑色警報」。

醫療危機已提前動搖國本?新年假期結束後,英格蘭各地急診室都出現了爆滿的求醫潮,大批湧入的病患不僅讓急診能量超過負荷,病床也陷入一位難求的窘境,醫院被迫大規模取消手術預約,並將癌症病房、生產中心挪作急診床位。然而截至周三,英格蘭地區至少有23間醫院發布「黑色警報」,基層的醫療狀況也正式進入了英國健保(NHS)成立6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

在NHS的定義中,「黑色警報」的發布,代表該醫療單位:「已無力提供完整的醫療照護,病患的照護品質與醫療安全,也面對著極大的風險。」在這樣的狀況下,醫院不僅沒辦法再收容更多的患者,若NHS不能提供緊急支援,前線的醫療恐將陷入崩潰。

在新年假期結束後,英格蘭各地的陸續出現了急診室爆滿的現象——這一方面是英格蘭的冬季氣候所致;一方面則是假期中,各種意外事件與延遲就醫的頻率提高——再加上定期門診的休診等因素,才讓各地急診室於新春就陷入兵荒馬亂。

這樣的「冬令警報」原本是英國醫院每年此季的固定戲碼,但在2017年,急診室前線的醫護能量卻似來到了崩潰的「臨界點」。英格蘭全境的急診室都出現排隊潮,原本NHS所設定的「4小時急診流程」(入院4小時就要接受治療)不僅全面失守,大批病患枯坐在急診大廳候診,甚至因為院內空間爆滿而迫使救護車內的病患無法下車;而過多的重症患者,也讓各醫院本就緊繃的病床數量全面飽合,許多醫院不得不取消預約的手術,好讓急診病患能調度到這些預約病床。

在混亂之中,受到側面衝擊的包括預約產婦與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但即便這些手術的恢復病床已挪作急診使用,但前線醫護卻還是無力消化爆量的急診需求,一些醫院不得不讓高齡的住院病患提前出院,撐不下去的醫療單位則自周一開始紛紛失守,英格蘭地區至今已至少有23間醫院發出最嚴峻層級的「黑色警報」。

國際紅十字會本周表示,英格蘭地區的急診室現況已陷入「人道危機」,若政府與NHS無力介入,其醫療與生命損失恐將全面失控;然而這樣的說法,卻被英國保守黨政府斥為「誇大其辭」,首相梅伊(Theresa May)更稱政府給NHS預算「早已超出需求編列」。在政府眼中,急診室崩潰的現況只是冬季的例常波動,根本稱不上是「醫療危機」。

不過梅伊的說法,很快地遭到英格蘭NHS署長史蒂文斯(Simon Stevens)的「打臉」,並稱過去5年來,NHS的預算始終緊縮,依照目前趨勢,英國政府對NHS的人均實質投資更將在2018-19年間出現負成長,「這樣的光景將出現在雷曼兄弟倒閉、政府為金融海嘯推行撙節政策的10年後...為何會這樣,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

史蒂文斯的「心裡有數」,指的是保守黨政府對於NHS的預算與結構整編。對於英國政府來說,日漸肥大的NHS對國家的財政負擔過重,因此執政7年來,保守黨政府也一直透過組織重整,試圖壓低前線醫療的人事成本——當一系列的重組,卻引發了基層醫護的不滿,並於2016年間爆發了英格蘭的「醫生大罷工」(參見〈被遺忘的報導:英國醫生大罷工,後來呢?〉)。

代表急診室醫生的英國皇家緊急醫療學院( Royal College of Emergency Medicine)表示,眼下這波急診危機,不但需要NHS的緊急預算與人力支援,英國醫療的人力結構也需要制度性的重整。否則,於短期,英國2017的寒流挑戰還遠未結束,於長期,急診室醫生也將在無止盡的醫療消耗中,被迫凋零。

專家認為,英國急診室的「黑色警報」,未來將一年比一年嚴重。在過去5年內,英國境內65遂的高齡人口增加了100萬人,高齡化社會也將直接增加醫療與長照的負擔;然而在撙節政策下,英國政府的社福照護卻連年縮編,社會上照護醫療弱勢的責任,也都轉嫁到了公立醫院頭上。

同時基層的護理人員、家庭醫生數量也因健保風波而陷入出走潮與人力荒,許多病患因為在門診階段受到耽誤,而讓急診室的醫療壓力愈趨龐大。但對於前線醫療的短缺,英國衛生部的短期作法,卻是在歐洲大陸——如波蘭、立陶宛、西班牙等國——招募更多「外籍醫生」,以填補英國健保的缺口。

相關單位表示,這批緊急招聘的歐洲醫生,將得到9萬英鎊(新台幣353萬)的年薪待遇,但在脫歐談判在即的狀況下,他們未來恐無法取得長期的英國居留資格。


 

【2017.1.11 摩洛哥】

服裝禁令:摩洛哥下令,禁售穆斯林女性罩袍「布卡」(burqa)

資料圖片,布卡(burqa):支持派認為,伊斯蘭經典本來就沒有規定穆斯林非得「包...
資料圖片,布卡(burqa):支持派認為,伊斯蘭經典本來就沒有規定穆斯林非得「包覆全身」,連眼睛都遮住的布卡源於阿富汗,根本也不是摩洛哥的「傳統服飾」。 圖/路透社

服裝禁令:摩洛哥下令,禁售穆斯林女性罩袍「布卡」(burqa)。

以「維安因素」為由,摩洛哥將通令禁售穆斯林服飾「布卡」(burqa)。儘管官方仍不予回應,但摩洛哥各大媒體皆表示,境內的成衣製造商與零售業者已於9日陸續接到通知,要求要求在48小時之內「處理掉全國所有的布卡庫存」,未來在架上也不得販賣這種全身包覆的保守服裝。

摩洛哥這回下達禁令的「布卡」,其實是一種源於中亞地區(特別是阿富汗)穆斯林女性的服飾,也是最為保守、覆蓋範圍最為「全面」的包覆性罩袍。與其他傳統服飾相比,包覆臉部,並以網紗遮住眼睛的設計,就是布卡的辨識特色。

根據摩洛哥媒體《Le360》與《Media 24》的報導,摩洛哥內政部自9日開始,就通知全國各大成衣製造商、零售通路頒布禁令,業者們將有48小時的時間處理庫存,之後就不得生產、販售布卡。

內政部官員透露,在過去兩年來,摩洛哥曾發生多起恐怖份子藉由布卡裝扮成女性,並藉此迴避盤查、發動自殺攻擊的案例,因此這次禁令全然是「安全考量」。不過除了通知業者之外,摩洛哥官方目前還未確認何時會展開取締?罰則為何?

2016年,埃及國會也曾草擬法案,並稱尼卡布與布卡「違反伊斯蘭教義」,而欲在公共場所與政府機關下達服裝禁令;不過該案並未干預上游產銷,至今亦未全面推行,這也讓摩洛哥或將成為阿拉伯世界中第一個「全面禁止布卡」的國家。

布卡禁令很快引發了摩洛哥輿論的爭論。支持派認為,伊斯蘭經典本來就沒有規定穆斯林非得「包覆全身」,連眼睛都遮住的布卡源於阿富汗,根本也不是摩洛哥的「傳統服飾」;但反對派則質疑,摩洛哥的布卡禁令只是跟風西方「抱大腿」的示好,如果今天禁了布卡,明天極端保守派的「尼卡布」(niqab),是不是也一樣要被查禁?

《半島電視台》指出,雖然摩洛哥的穆斯林女性並不常穿著布卡,但近年來受到沙烏地阿拉伯影響、而逐漸成長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Salafists,薩拉菲),卻時常推廣穆斯林婦女穿著與布卡同樣保守的「尼卡布」(niqab),這次的禁令也因此被外界認為「意有所指」。

儘管《古蘭經》中並沒有相關指示,但穆斯林女性多會遵循《聖訓》(後人記載的先知穆罕默德言行錄),於外著服裝上選擇包覆頭髮的裝扮。然而服裝傳統之間,又因各地的固有風俗與氣候差異,而有極多的樣貌變化。

穆斯林女性的服裝傳統,又因各地的固有風俗與氣候差異,而有極多的樣貌變化。 圖...
穆斯林女性的服裝傳統,又因各地的固有風俗與氣候差異,而有極多的樣貌變化。 圖/Shutterstock

如上圖顯示,穆斯林女性的包覆性服裝可大略分為常見的7種:最為普遍的「希賈布」(hijab,上二),是用短的頭巾包覆頭部;與之相似的則是「謝伊拉」(shayla,上一),這種流行於波斯灣地區的裝扮,通常是以較長的頭巾圍繞頭部,並將餘出的長巾披在身上,形成層次美感。

台灣與東南亞穆斯林間常見的艾米拉(al-amira,上三),則採用兩層設計,使用者會先用彈性的包帽將頭髮包著,外層才會在披上寬鬆的頭巾;希瑪(khimar,上四)則類似半截的斗篷雨衣,與流行於伊朗的恰朵(chador,下一)相比,前者較短僅到胸腹部,後者則是連身的一件式斗篷,但沒有袖子、也沒有鈕扣。

眾多風格中,最為保守的、且唯一會包覆臉部的設計,就是本文提到的「布卡」(burqa,下三)與「尼卡布」(niqab,下二)。布卡大多流行於中亞地區,而尼卡布則被沙烏地阿拉伯與各地的薩拉菲運動所採用,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眼睛是否露出。

儘管布卡與尼卡布是兩種不同的服裝設計,但在歐洲,這兩種包臉的打扮時常被同列為一——像是法國就在2010年下達布卡與尼卡布的禁令;去年年底,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黨內大會上,也表示不排除頒布兩種服裝的公眾禁令。

只不過目前的摩洛哥僅針對布卡,對較為普遍的尼卡布似乎未設限制。


 

【2017.1.11 美國】

「Kompromat」曝光?俄國手上的川普威脅信

資料圖片:「Kompromat」曝光?俄國手上的川普威脅信。 圖/路透社
資料圖片:「Kompromat」曝光?俄國手上的川普威脅信。 圖/路透社

「Kompromat」曝光?俄國手上的川普威脅信。

儘管就職典禮僅剩不到10日,但圍繞川普的「俄羅斯風暴」卻是越演越烈!11日晚間,國際各大媒體突然同步爆料,指FBI上周曾向現任總統歐巴馬與待位總統川普,分別報告一份密線情資,指在2016大選期間,俄羅斯情報單位曾暗中蒐集不利於川普與希拉蕊的「黑函資料」,並透過威脅、利誘向川普施壓,以直接介入美國的選舉政治。

根據英國《衛報》10日晚間的內線報導,這份情資是由共和黨大老——亞利桑納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於去年12月底轉交給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這份資料直指俄國情報單位,在過去數年間秘密深入華府政壇與遊說網路,並蒐集「大量不利於美國政治人物的負面或個人情資」;其中,民主黨的希拉蕊與川普,就是俄國重點鎖定的核心目標。

這份報告的來源,是一名退役、轉戰美國私人顧問界的前英國情報員。在選戰過程中,他曾先後被共和黨與民主黨所聘用。儘管FBI、CIA目前都未對這份資料發表回應,但內部消息皆任為:該線索來源「相當牢靠」,文件內許多的計劃敘述,也都預言了去年選戰中的事件走勢,「整體可信度相當地高。」

資料形容,這些情資的蒐集,似符合俄國政壇常見的「Kompromat」——意即涉及人身醜聞的政壇黑函——但在選戰過程中,俄方僅釋出不利於民主黨陣營的資料,而對川普陣營施以利誘與威嚇。

此外,俄羅斯方面早於5年前就已「評估過川普的政治潛力」,並鎖定其為重點投資對象,以期待川普的崛起「能分斷西方聯盟的團結」。之中,俄羅斯政府曾或明或暗接觸川普團隊,甚至願意提供包括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的建設標案作為「合作的報酬」,雖然相關的投資優惠被川普拒絕,但在大選期間,川普團隊卻還是持續從莫斯科方面取得選戰情報。

另一方面,美國《CNN》也於周二發出了同樣的報導,並稱選戰中俄羅斯確實已向川普表明,俄方握有「令兩名候選人極為尷尬的人身資料」;不過川普團隊卻不予回應,川普本人的推特,也同步發出激烈的譴責訊息:

假新聞!這全是政治獵巫!

《CNN》表示,這份報告在FBI內部評估後,已於上周呈報給歐巴馬與川普,而國會內的「八人幫」(Gang of Eight)——參眾兩院的兩黨領袖與情報委員會政府主席——也收到了同樣的報告,儘管這種提前呈報調查中案件情資的作法,對於FBI來說並不常見。

媒體同步爆料的同時,FBI局長柯米周二也於國會聽證會上,就俄國介入選舉事件作證。在聽證會上,柯米指目前的證據,僅顯示俄國有涉入民主黨電郵外洩事件,至於共和黨方面,相映的影響層級只有地方選舉的資料庫,川普團隊則不在俄方的網戰範圍內。

相關單位認為,目前席捲美俄的網戰風暴,是由俄國軍方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所策畫。


 

【2017.1.10 韓國】

日韓慰安婦風暴,南韓議員:不稀罕那10億日圓!

韓國釜山慰安婦少女像爭議持續延燒,日本駐韓大使雖然已經返回日本,但雙方激烈的輿情...
韓國釜山慰安婦少女像爭議持續延燒,日本駐韓大使雖然已經返回日本,但雙方激烈的輿情似乎還沒讓事件畫下休止符。 圖/美聯社

日韓慰安婦風暴,南韓議員:不稀罕那10億日圓!

韓國慰安婦少女像爭議持續燃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指出,已經在慰安婦爭議上花了10億日圓做為彌補,還有議員憤慨地說:收了錢沒解決問題,「跟詐騙集團一樣!」而韓國方面也深感不滿,批評十億元資金是羞辱韓國人民,「不然把10億元拿回去!」日本駐韓大使已經返回日本,但雙方激烈的輿情似乎還沒讓事件畫下休止符。

在少女像事件發生後,日本隨即發出強烈的應對措施,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釜山總領事森本康敬,兩人在9日已經正式「短暫」返回日本,並在今天上午和首相安倍晉三、以及官房長官菅義偉會面,說明韓國現地狀況,並商討下一步應對計畫。

日方的態度依舊強硬,菅義偉在今日上午的記者會上,重申日方對於設置少女像的不滿,強調過去協議的《日韓慰安婦問題協定》是出於日韓合意的解決方案,雙方政府有確切落實的責任。上月底因參拜靖國神社惹議的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也針對釜山少女像事件表示,日韓雙方在東亞區域和平上有深切合作的必要,因此希望韓國能將這個引起歷史問題爭議的少女像撤除。

然而日本從事件發生以來的強烈反應,不僅引起國內輿論檢討政府態度是否「過激」,近日一連串的說詞,又更進一步刺激了韓國的情緒。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NHK訪問時,說此事件是韓國誠信問題,日方已經因為雙方的協議而支出了10億日圓做為「治癒金」,希望韓國也有相應的誠意來共同解決慰安婦爭議。安倍側近的議員甚至對外表示,都已經花了10億元下去,結果韓國還繼續弄出少女銅像,議員措辭強烈地批評:

根本是詐騙集團!

這個「10億說」聽在韓國在野黨的耳裡也相當不是滋味。韓國的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代表禹相虎說,這個10億日元沒有解決問題,還讓韓國民眾備感屈辱;對日方感覺好像花冤枉錢、被詐騙的態度,「那乾脆把10億元還回去!」禹相虎也進一步批評:

面對日本說是詐騙集團這種話,韓國的外相竟然連一點抗議都不行,哪有這種屈辱的事!

共同民主黨也質疑所謂日韓合意的效力,對於2015年12月時協議的《日韓慰安婦問題協定》未經國會審批、內容不夠明朗也屢次批評責難。有意參選總統的在野黨領袖文在寅表示,未來會針對日韓合意共識這一點重新尋求交涉。

代行朴槿惠總統職務的黃教安呼籲,希望雙方輿論自我克制以避免狀況繼續惡化。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也指出日本政府的態度雖然強硬,但同樣不樂見雙方關係過度惡化下去,尤其是在應對北韓問題上仍需要與韓國的密切合作。而現在令外界關心的是雙方的下一步該如何走,以目前激烈的民情來看,韓國要撤除少女像的可能性較低,倘若演變成不移除銅像的情況,也有可能令自民黨主動提出日韓協議追加措施。《朝日新聞》指出,一位日本外務省的官員透露,日方目前還沒有規劃針對此爭議事件的「撤退戰略」。


 

【2017.1.10 英國】

倫敦地鐵大罷工之後,交通癱瘓的24小時

地鐵大罷工,倫敦街頭塞爆的輸運巴士。 圖/美聯社
地鐵大罷工,倫敦街頭塞爆的輸運巴士。 圖/美聯社

交通癱瘓24小時:倫敦地鐵大罷工之後。

影響超過400萬名乘客的倫敦地鐵大罷工,雖然9日傍晚如期落幕,但受到影響而極度壅塞的倫敦交通,一直到周一深夜才疏運完畢。發起行動的工會聯盟表示,在表達勞工意志後,工會本周內就將重回談判;但在罷工行動正告一段落的同時,工黨藉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卻因為一番反罷工的發言,而意外地成為了勞團的譴責標靶。

為了抗議倫敦地鐵公司為了自動化售票亭政策所推行的裁員計劃,超過3,700名地鐵員本周也響應工會的罷工號召,自周日傍晚6點開始至周一傍晚6點為止,發動為期24小時的罷工抗爭。

雖然上回倫敦地鐵的罷工已是2014年中的事情,但往來倫敦的通勤客大多對地鐵的停駛(維修或故障)見怪不怪,社會對於勞工發動抗爭也多所包容,因此周一儘管倫敦市區的交通陷入癱瘓,地鐵站前也多塞滿了等待疏運巴士的人潮,但各地的乘客秩序大致平靜,對於罷工造成的不便輿論也少見責難。

罷工過程中,倫敦地鐵公司透過網路訊息,宣稱倫敦的11條地鐵路線中,有8條「開通營運」,60%車次不受罷工影響、69%地鐵站正常開通;但在現實中,倫敦市中心Zone 1地段全面癱瘓,平面道路也都被自用車、疏運巴士給塞爆,在尖峰斷的通勤時間也被拉長到了3倍以上。

地鐵工會不滿地表示,倫敦地鐵公司在罷工過程中,不斷對公眾釋出營運如常的「誤導訊息」,企圖誘使乘客往地鐵站擠,這一方面置乘客的安全不顧,二方面也有把民眾對不便的埋怨,嫁禍給工會罷工的意圖。

另一方面,倫敦交通局(TfL)表示,在罷工期間,倫敦公共自行車「Santander Bike」(倫敦版UBike,由桑坦德銀行贊助),使用率比平常高出了149%;但在《衛報》的街訪報導中,地鐵癱瘓所溢出的人潮,卻也彰顯了倫敦平面交通規劃的不全,像是市府自豪的「自行車超級高速公路」就因車潮過量而屢生險況,路上的行人通勤客不守交通規則,肆意闖紅燈、不看路的狀況,也讓倫敦街頭比平日更險象環生。

工會在罷工後,本周內就將與倫敦地鐵公司重啟談判,並期待資方對於裁員與整併人立的態度有所鬆綁;但在勞資重回談判桌的同時,本次罷工受創最重的,卻是上任不滿一年的倫敦市長:薩迪克.汗。

在去年倫敦市長選舉中,工黨籍的薩迪克.汗曾宣稱若是當選,自己將站在勞工的一側,並用更體貼的溝通方式來化解勞資爭議,「我的任內將不會再有交通罷工」(Zero days of strike);但就任不到一年,倫敦就重演了地鐵大罷工的故事,而薩迪克.汗也站在反罷工的一側,指責工會的舉動「平白犧牲倫敦通勤市民的福祉而毫無健設性」,往來落差的態度,也引發輿論的譴責與嘲諷。

不少勞工質疑,出身於草根移民家庭,薩迪克.汗的爸爸就是倫敦的巴士司機,照理來說應該要更在意基層運輸勞工的焦慮,但在關鍵時刻,薩迪克.汗卻選擇了對立的立場,反讓自己被過去的立場倒打一耙。

倫敦市府表示,薩迪克.汗上任後,曾對倫敦地鐵的自動售票亭政策發起政策調查。然而報告指出,自動售票亭政策雖然「明顯地造成往來乘客的疑慮與不便」,但自動化政策下的人力調整,並未出現工會所言的安全問題,因此市府與倫敦交通局也無意撤銷自動化的更新進程。


 

【2017.1.09 英國】

一期一會的交通抗爭:倫敦地鐵、南方鐵路、英國航空大罷工

雖然造成不便,但9日清早通勤的倫敦上班族,卻也接受地鐵工會的罷工決定。 圖/路透...
雖然造成不便,但9日清早通勤的倫敦上班族,卻也接受地鐵工會的罷工決定。 圖/路透社

一期一會的交通抗爭:倫敦地鐵、南方鐵路、英國航空大罷工。

新年假期才結束,英國本周就掀起了陸空交通的分段大罷工!為了向倫敦交通局(TfL)抗議裁員與車站自動化政策,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的工會成員,已於周日傍晚6點開始發動24小時的大罷工,市區內每日400萬載客量的地鐵交通全面停擺;與此同時,連結倫敦與英格蘭東南沿海的「南方鐵路」(Southern Rail)、英國航空(BA)的空服員,亦分別將於本周發起抗爭,讓倫敦人步入「這個世代最嚴重的交通震撼」。

聯合發起罷工的「鐵路海運及運輸工會」(RMT)與「運輸員工工會」(TSSA)表示,自周日傍晚6點開始,維多利亞線(Victoria Line)、滑鐵盧與城市線(Waterloo & City Line)將全線停駛,皮卡迪里線(Piccadilly )市區段停駛,其他路線則採區域停駛、減班或不靠站等方式響應罷工,預計市區地鐵Zone 1將全面癱瘓,影響人次將高達400萬人以上。

工會表示,地鐵員工之所以重啟抗爭,是因為倫敦地鐵公司與倫敦交通局強推的車站售票自動化政策有所不滿。這項由前倫敦市長——現任英國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所推行的政策,早於2014年就以「適應未來」的名目發起,主要的變動是以自動化機器來取代地鐵站的人工售票亭與常駐職員,以精簡地鐵的人力訓練與成本。

然而這項自動化政策,卻連帶地引發倫敦地鐵的大裁員,超過800名前線員工,因為自動售票亭的推行而失去了工作;此外工會也認為,售票自動化也讓許多小站因為「無人駐守」而成安全死角,而系統整合期間的適應與當機,也時常讓自動售票亭前大排長龍,乘客的不滿也時常轉嫁於地鐵員工身上,進而影響前線職員的工作士氣。

對於售票亭政策的不滿,曾讓地鐵員工於2014年發動過48小時罷工抗爭;然而當時勞資雙方雖然達成了最後協議,但政策於去年生效開始後,倫敦地鐵公司與工會之間,卻遲遲無法對裁員之後的職缺人力安排達成共識;因此,儘管公司代表與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在罷工前夕提出再談判邀情,但工會仍決意發起罷工。

罷工期間,雖然仍有非工會員工「自願出勤」,但地鐵運輸勢必將遭受嚴重衝擊;倫敦地鐵公司表示,他們已安排150多輛接駁巴士並協調水上巴士增加班次,同時還緊急從出勤員工中派遣「疏運大使」,在各大市區車站指引乘客替代路線,但周一通勤時間的倫敦——特別是Zone 1的市中心地帶——預計仍將陷入嚴重的交通打結,因此當局也呼籲「通勤的市民儘早出門」或乾脆彈性上班,以避免卡在半路進退不得。

資料圖片:罷工期間,雖然仍有非工會員工「自願出勤」,但地鐵運輸勢必將遭受嚴重衝擊...
資料圖片:罷工期間,雖然仍有非工會員工「自願出勤」,但地鐵運輸勢必將遭受嚴重衝擊。 圖/路透社

另一方面,連結倫敦與英格蘭東南沿海的「南方鐵路」,本周也將於周二、三、五,發起三天的火車大罷工。工會表示,在罷工三天裡,南方鐵路將全面停駛,員工周四的復工也不會配合公司為了疏運的加班調度。倫敦朝東的鐵路交通,預計將因此出現連續四天的黑暗期。

南方鐵路工會表示,這次的罷工除了勞資談判破裂,工會也意欲藉此,表達對公司在列車更新政策上的不滿。計劃中,南方鐵路將用一批「一人控制/駕駛控制」的新式列車,並藉此汰除列車上車掌、隨車人員等「乘客顧問」的人力配置。然而工會卻擔心,拔除隨車人員將增加列車的安全風險(例如乘客遭遇健康問題、或者是車上因故出現騷動),並誘發新一波的裁員潮。

資料圖片:擔心「一人控制」引發裁員潮而罷工的南方鐵路。 圖/法新社
資料圖片:擔心「一人控制」引發裁員潮而罷工的南方鐵路。 圖/法新社

鐵路交通之外,英國航空混合線機隊(Mixed Fleet)的空服員工會,也將在周二於倫敦希斯洛國際機場(LHR)發起48小時罷工;儘管英航表示正積極調度人力,但預計仍將影響近48-50架次航班。但,什麼是「混合線機隊空服員」?

一向與待遇優渥聞名的英國航空,在21世紀開始後接連面對了歐陸廉價航空、與新興國家國籍航空(例如中東的各家航空)崛起的挑戰,而在連年虧損的狀態下,英航也準備從人事瘦身的方式來重整組織,但卻遭到了機師與空服員工會的強力挑戰,雙方在2010年所爆發的勞資衝突,更引發了一系列的高強度罷工。最後,英航在員工待遇上與工會妥協,但在維持原有團隊之餘,也於2010年推動了新版的空服員招募制度「混合機隊」,大舉招募年輕新血。

在過去,英航的空服員系統大致可分為「環球線機隊」(Worldwide Fleet)與「歐洲線機隊」(Euro Fleet),分別負責往來英國的長、短程航班;但在2010年之後,英航採用的混合線機隊空服員,不僅兩種航班都要負責,其合約條件也較過去來得「彈性」——不僅員工福利較差,年薪底薪也僅有1.2萬英鎊(新台幣48.5萬元)。

代表混合艙空服員的「英國聯合工會」(Unite)表示,在招募過程中,英航總對外保證混合線空服員的年均待遇,將落於2.1萬至2.5萬英鎊(新台幣83.5-99.5萬);但根據Unite於去年的調查,在整合加給之後,這群年輕空服員的平均年薪竟不到1.6萬英鎊(新台幣63.6萬)——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怕拿不到足夠的薪資而時常硬飛、不敢請病假」;而過低的薪資,也讓近半的受訪空服員必須額外兼差,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然而Unite的薪資數據,卻被英航否認。英航並提出內部數據,指在2015-16年間,混合線空服員的平均年薪「明明落在了2.1-2.7萬之間」(新台幣83.5-107.4萬),相關的待遇制度都白紙黑字,反咬工會意圖煽動年輕員工的不滿情緒。

雖然新進空服員的合約與長期待遇皆不如英航的資深員工,但這次的罷工發起,至今僅限於混合線機隊裡的Unite工會成員——在英航轄下,目前約有1.6萬名空服員,其中4,500人屬於新招募的混合線成員;但在這4,500人中,註冊工會的又只有2,500人,因此這次的罷工能否造成足夠的衝擊、進而逼迫英航改善合約,外界仍抱持著相對悲觀的觀望態度。

資料圖片:2010年英航大罷工,工會成員朝班機比出挑釁的英式V字手勢。 圖/法新...
資料圖片:2010年英航大罷工,工會成員朝班機比出挑釁的英式V字手勢。 圖/法新社


 

【2017.1.09 歐洲】

急凍歐洲:從莫斯科到阿爾卑斯山的極端氣候

急凍歐洲: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圖/法新社
急凍歐洲: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圖/法新社

急凍歐洲:從莫斯科到阿爾卑斯山的極端氣候。

上周末開始發威的極地寒流,帶來的暴雪與急凍冰封了整個歐洲大陸。在莫斯科,上個周六俄羅斯人度過了120年來最冷的東正教聖誕節;在土耳其,雪花附蓋了整個伊斯坦堡,就連分隔歐亞大陸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也因暴雪阻礙而停止船運;在巴爾幹半島,山區、難民營裡,都傳出庇護者凍死於半途;但氣候的極端面貌卻不僅於此,正當冬天來勢洶洶地侵襲歐陸時,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卻遭逢了153年來最糟糕的「雪荒」,聞名的滑雪觀光也因此陷入百年危機。

這波極地寒流所帶來的災情,自周末開始冰封了大半個歐洲。寒流首先在周五侵襲了東歐,劇烈的降溫造成暖氣用電大增,但大雪卻破壞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之間的核電輸電網,進而在保加利亞境內造成電力短缺。雖然保加利亞本身也有核電廠,但該國卻長期購買更便宜的羅馬尼亞電力,並藉由跨國電網將電力轉賣給希臘與土耳其。

接著在周六,在東正教儒略曆耶誕節的當天,俄國首都莫斯科也以-27°C的低溫,度過120年來最冷的耶誕節;不過酷寒並沒有阻礙俄國人過節的心情,到了周日,莫斯科市區舉辦的城市單車日,低溫下仍聚集了500多名騎士參與。活動之後,主辦單位也驕傲地表示,「與會的騎士都是猛者,賽後沒有任何一人被送進了醫院!」

相比之下,土耳其人對於雪景就沒有那麼熱情。在周六,大雪侵襲了伊斯坦堡,暴風雪所造成的低能見度,不僅讓博斯普魯斯海峽航道緊急封閉,歐亞轉運站之一——阿塔圖克國際機場(IST)也陷入癱瘓,超過6,000名旅客因為航班延誤而被迫取消行程,國內、外交通大亂,伊斯坦堡市府也不得不緊急調度地鐵、公車加時營運,已緩解雪中的混亂交通。

在巴爾幹半島,大雪所造成的低溫,也讓本該溫暖的地中海沿岸急凍到-7°C,這除了影響一般人的生活,也對難民潮的往來造成立即性的威脅。儘管低溫與惡劣的海象阻止了海上難民船的出航,但在塞爾維亞山區的難民小徑,或者是希臘小島的難民帳篷,都傳出多起難民失溫死亡的案例,因此希臘政府也緊急撤離難民營中的收容者,以免寒流造成的傷亡進一步擴大。

這波寒流同時也在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地,帶來了零下的低溫與暴雪,陸空交通混亂之餘,交通災情與失溫死亡的案件也迅速攀升;但在急凍歐洲的另外一側,原本應該是滑雪勝地的瑞士阿爾卑斯山區,卻遭逢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嚴重乾旱——當歐洲被埋在雪堆的同時,阿爾卑斯山的這個冬天,竟創下1864年以來的最低降雪紀錄。

過去3年裡,阿爾卑斯山區已連續3個12月都因降雪不足而發出觀光警報;但今年到了1月份,山區的水氣仍然不足,暖冬加乾旱,讓觀光業者連人造雪都無法發動——因為在人工造雪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源與電力,這也讓過去三年瑞士滑雪的旅行成本節節攀升,昂貴的成本也進而影響了瑞士觀光業的景氣。

觀光業者表示,原本希望這波極地寒流能緩解瑞士的百年雪荒,已在歐洲寒假假期結束前,搶回虧損的觀光錢潮;但截至周日為止,山區並未出現顯著的降雪,因此各大旅行業者也準備發出行程取消的「雪荒通報」,而成為在這波寒害侵襲下,歐洲大陸因極端氣候而受害的另一景況。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manifest」(顯化)一詞成為2024年度代表字,全球流行歌后杜娃黎波也十...

顯化吧!所有願望都得以實現?《劍橋字典》2024年度代表字「manifest」

2024/11/22
川普於2024年2月29日在德州伊格爾帕斯訪問美墨邊境,德州州長阿博特陪同。阿博...

全力支持川普驅逐移民?德州政府主動幫買土地蓋拘留所

2024/11/21
左為「暴風影飛彈」,右為11月20日流傳的網路影片,俄羅斯境內有人撿到印有「St...

烏克蘭首度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各方如何回應戰事升級風險?

2024/11/21
2024年11月19日,位於新德里的印度門(India Gate)。 圖/路透社

灰燼的味道:北印度「全球最嚴重空污」,進入醫療緊急狀態

2024/11/20
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

「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香港47人案的國安法重判,黎智英今日出庭應訊

2024/11/20
基輔獨立廣場的一角矗立著一片烏克蘭黃藍國旗旗海,以紀念在戰爭中失去寶貴生命的死者...

千日戰火之殤:烏克蘭減少1,000萬人口,俄軍仍在烏東快速推進

2024/11/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