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過去24小時/國際鏡頭一周間(1121-1125)

2016/11/25 轉角24小時

 

【2016.11.25 以色列】

著火的以色列:失控野火和天災外的族群情仇

天乾物燥,以色列正面臨著嚴重的野火災難。 圖/歐新社
天乾物燥,以色列正面臨著嚴重的野火災難。 圖/歐新社

著火的以色列:失控野火,和天災外的族群情仇。

天乾物燥,以色列正面臨著嚴重的野火災難,自從11月21日以來,以色列北部與中部地區已陷入一片火海,儘管已有8萬戶居民緊急撤離,但失控的火勢仍朝海法、耶路撒冷等都會區燒去;目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已緊急向美國申請「747超級滅火機」(Supertanker)前來解圍,但他同時也表示「這場野火是蓄意縱火的恐怖行動」,暗指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就是縱火的黑手。

由於過去兩個月的連續大旱,加上如今強勁又乾燥的季節東風,這場燒遍以色列北、中部的野火,在短時間內迅速失控,目前以色列境內的重大災區包括:濱海城市海法周邊、耶路撒冷近郊、以色列北部丘陵地,以及部分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屯墾區,各地總撤離戶數也已超過8萬人。

這場火勢,也是自2010年的「卡梅爾森林大火」(Carmel Forest Fire)後,以色列所遭遇的最嚴重天災。在6年前那場發生在海法南郊的大火,雖然僅延燒4天,但在火災中,卻有一輛獄政專校的巴士,在準備前往卡梅爾山監獄協助避難撤離時遭遇惡火,車上44人——包括37名獄政學校的學生——因此葬身火海。而卡梅爾大火,也就成為以色列史上最嚴重的天然災難。

卡梅爾森林大火之後,以色列國內也曾有一波「痛定思痛」的檢討聲浪;但哀痛過後,野火的威脅與消防政策的準備,卻又再度被公眾疑望。以色列《國土報》的表示,儘管今年秋天的大旱早讓各界對森林大火有所預感,但在大火真正發生前,以色列各地的消防人力、預算與整訓卻都明顯不足,而被火勢逼得疲於奔命的以色列政府,最後也不得不接受外部的援助。

除了以色列境內全面動員外,目前土耳其、俄羅斯、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賽浦勒斯,也都派出了消防部隊前進以色列救災——甚至與以色列有著複雜糾葛的巴勒斯坦政府,也主動伸出援手,派出了4組消防單位。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在周三緊急向美方接洽,並聘用了世界最大的「747超級滅火機」前來救急。在2010年的卡梅爾森林大火中,美國的超級滅火機曾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基層單位卻不滿地對以色列媒體抱怨,政府完全沒有詢問前線打火到底要需要怎樣的援助,擅自叫來重型裝備,對於救災一點幫助都沒有:

(超級滅火機)這是政治問題而不是任務需要。前線的打火兄弟,根本沒有表達需求意見的餘地。

除了以色列境內全面動員外,目前土耳其、俄羅斯、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賽浦勒斯...
除了以色列境內全面動員外,目前土耳其、俄羅斯、希臘、義大利、克羅埃西亞、賽浦勒斯,也都派出了消防部隊前進以色列救災——甚至與以色列有著複雜糾葛的巴勒斯坦政府,也主動伸出援手,派出了4組消防單位。 圖/歐新社

目前外界還未知起火原因,但官方表示,除了天然野火與意外因素之外,也不排除有「蓄意縱火」的可能。過去三天,以色列警方已針對發起多次調查,甚至逮捕多名阿拉伯裔的嫌疑者到案(但後來都被釋放),納坦雅胡總理周四視察海法災區時,更發出重話:

誰膽焚燒以色列——那怕是分寸的國土——都將遭到嚴厲的制裁...任何因蓄意縱火、或意圖縱火的火勢,無論其目的與企圖為何,都將被視為恐怖行動。

在媒體的解讀中,納坦雅胡的這席話等同於「把手指指向巴勒斯坦人」;而以強硬保守派的返巴勒斯坦立場聞名的以色列教育部長貝內特(Naftali Bennett),更在推特上意有所指地用希伯來文寫下:只有那些不屬於我們國家的人,膽敢縱火焚害他。

然而正當以色列高層露出責備之意時,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人的網路社群,也出現了不少幸災樂禍的嘲弄內容,「#以色列在燃燒」、「#天譴」更成為熱門關鍵字,而掀起了社群網路上的對立罵戰,各種對於縱火陰謀論甚至是報復以色列阿拉伯人的仇恨言論,亦隨惡火遍地而燎原網路。

「我不知道放火的是不是阿拉伯人...是的話,自然會有嚴厲的懲罰。」出身於海法,以色列國會少數的阿拉伯裔議員烏岱(Aymen Udeh)表示:

我是海法也是卡梅爾之子,眼下唯一的當務之急就是拯救這些受火海威脅的地方。現在追究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的錯,根本毫無意義,海法和卡梅爾森林是我們大家的,如果他們受難,受到傷害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

根據以色列氣象局表示,強勁的東風還會持續4到5天,乾燥而猛烈的風勢將阻止任何天然或人工降雨的可能,因此在未來一周,籠罩以色列的惡火都難有被全面收拾的可能。


 

【2016.11.25 伊拉克】

ISIS的逆襲:自爆卡車攻擊休息站,伊朗朝聖團百人罹難

爆炸後的現場,倖存者劫後餘生的悲鳴與哀慟。 圖/路透社
爆炸後的現場,倖存者劫後餘生的悲鳴與哀慟。 圖/路透社

ISIS的逆襲:自爆卡車攻擊休息站,伊朗朝聖團百人罹難。

伊拉克中部城市希拉(Hilla),24日晚間發生重大自殺攻擊。當時一輛卡車高速衝入一處公路休息區的加油站自爆,由於目前正值什葉穆斯林的「四十日節」(Arba'een),休息站內也聚滿大批來自伊朗的朝聖團,因此爆炸當場炸毀了5輛朝聖巴士、至少100人當場喪命。事發後,ISIS也透過聲明承認犯行,而這起攻擊也被認為是對摩蘇爾戰役的報復。

根據《路透社》派往現場的特派員表示,死難者中大多是來自伊朗的朝聖團,而爆炸後的休息站,遍地都是難以辨識的焦屍,各方的罹難數字因此難以統計。

消息指出,這輛載滿硝酸銨的重型卡車,在無預警的狀態下,高速衝進了休息區裡的加油站自爆,而被引燃的整站汽油與在高溫下強力助燃的硝酸銨相互作用,當下也造成了大爆炸,鄰近的停車場、餐廳都遭波及而傷亡慘重。

事發的希拉市位於巴格達南方約100公里,是兩大什葉穆斯林的信仰聖地——卡巴拉(Karbala)與納傑夫(Najaf)——之間的交通中點,本周又時逢什葉的「四十日節」(11月20日開始),大批來自各地的什葉朝聖團因此也湧入伊拉克;其中,以什葉穆斯林為人口大宗、同時又與當今伊拉克關係緊密的的鄰國伊朗,更是這波朝聖人潮的主力,而今年四十日節至今,伊拉克境內更湧入超過300萬名的伊朗朝聖客。

「四十日節」的由來,是什葉穆斯林為了悼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四大哈里發中阿里(Ali)的次子——胡笙(Husayn)——在公元680年的受難。當時的胡笙與200餘名從眾,在卡巴拉地區遭到烏邁雅朝(Umayyad)的大軍突襲,一行人全數殉難。之後,胡笙的忌日也變成了什葉的「阿舒拉節」(Ashura),各地什葉穆斯林都會在這天紀念並懺悔胡笙的死;而阿舒拉節之後的40日則是眾人對胡笙的哀悼期,傳說中胡笙死後被斬首,其首級也被送回了烏邁雅朝的首都大馬士革當作戰利品展示,直到40日後才運回殉難地卡巴拉安葬,因此「四十日節」也被視為重要節日。

爆炸過後,以挑撥教派衝突起家、視什葉穆斯林為異端仇寇的ISIS,也透過聲明承認犯行。節節敗退的ISIS,目前正被伊拉克聯軍困在摩蘇爾的圍城戰役中,但在過去幾周裡,聯軍內部本就不安的派系摩擦——包括摩蘇爾佔領區的控制分配與主攻問題——也隨戰事的膠著而重回爭議。而ISIS此時的恐攻反擊,也被認為是對聯軍的士氣挑釁。

自從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後(Saddam Hussein),鄰近的伊朗也積極介入伊拉克的政治真空,包括支持巴格達的伊拉克中央政府,或者是參與反ISIS戰役的伊朗志願兵,也都讓ISIS視伊朗為區域大敵。


 

【2016.11.24 美國】

美國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火雞?

白宮傳統,歐巴馬「特赦」感恩節火雞。 圖/路透社
白宮傳統,歐巴馬「特赦」感恩節火雞。 圖/路透社

美國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火雞?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人的「感恩節」,火雞、團圓、總統特赦與隔天「黑色星期五」的瘋狂購物,都是美國人對感恩節的慶祝風俗。在過去,每年感恩節的火雞消費,也能反映其國內經濟與農產景氣,而在今年的感恩節假期,美國人預計也將吃掉4,600萬頭火雞——但與中秋烤肉有些類似,為什麼美國的感恩節,就非得一起吃火雞?

當然啦,感恩節是家庭假期也是國家節日。而在過去7年來,我也一直延續著一項額外的傳統:對火雞講一些老梗的老爹笑話,讓我同台的女兒們有夠尷尬....可惜她們今年衝到行程沒辦法同樂了。

即將卸任的歐巴馬總統,23日在白宮參與了年度感恩節傳統:特赦火雞。在感恩節的這一天,美國總統都在全美1億隻火雞中,選出一隻「特赦」。而歐巴馬今年則特赦了一隻來自於愛荷華州的火雞並祝福牠「長命百歲」。這隻火雞接下來將被收留至保護區「安享天年」,而不會與其他的同伴一樣,成為別人感恩節的團圓菜。

作為感恩節的傳統菜餚,每年11月美國的火雞需求都會大增,以今年為例,各界都預估全美的感恩節食用量,將至少達到4,600萬頭火雞。由於在2015年,美國遭逢了史上最嚴重的禽流感侵襲,包括770萬頭火雞在內,全美共有5,000萬隻鳥類、家禽因H5N2的疫情而暴斃,除了火雞之外,雞肉與雞蛋的價格也都大漲,消費者也因疫情問題而減少食用。因此,2016年的健康豐收,也讓去年大虧的美國養殖業相當期待。

在一般解釋中,感恩節的由來,是來自於1620年的新英格蘭移民。當時一批在英國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在乘著「五月花號」抵達新英格蘭地區後,卻因水土不服以及當年的嚴寒歉收而死傷過半。但這批移民走投無路之際,當地的北美原住民——萬帕諾亞格人(Wampanoag)——卻伸出了援手,提供救濟物資外,也指導移民門們農耕與漁獵的技巧,而成功存活一年的移民們,遂在隔年的屯墾一周年時,舉行盛大的感恩宴會,以感激上帝以及這得來不一的豐收一年。

然而這場故事中的「配角」——萬帕諾亞格人——雖然與新移民們和平相處了幾十年,但隨著移民數量的增加,印地安部落與歐洲殖民者之間的衝突也逐漸升溫,最後雙方也在1675年爆發了慘烈的「梅塔卡姆戰爭」(Metacom's War,以當時印地安部落領導者為名),而戰敗的萬帕諾亞格人,在戰爭中也被屠殺殆盡,大批族人也被殖民者抓作奴隸,販售到加勒比海充作農奴。至今,萬帕諾亞格人在美國,總人數僅存2,000人左右。

不過在一開始的故事中,新英格蘭的移民並沒有養殖、或享用火雞,那為什麼現代人卻又對「感恩節火雞」如此執迷?根據美國飲食史專家魯德(Emelyn Rude)的研究,感恩節的火雞傳統,可能只是以訛傳訛的農產迷思,當林肯總統在1863年宣佈感恩節為「聯邦假日」的時候,儘管民間已有火雞養殖業,但習俗上美國人還沒有「非得在感恩節食用火雞」的傳統。

魯德認為,在過去,感恩節的團圓氣氛並不熱烈,但當19世紀下半、大批歐陸移民湧入美國之際,作為「美國當地節日」的感恩節,也成為移民為了融入美國社會的「特意強調」,而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美國的節慶」,北美原產的火雞,也才成為在地化強調的「風俗食物」。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因城市人口爆增,而逐漸出現了相應蓬勃的養殖產業。雖然如今,一般人對於美國傳統養殖業的想像,多與美國牛仔驅牛「趕集」的印象有所重疊,但在交通不變的過去,北美到1930年代以前,各地也都有「火雞仔」的出沒。

魯德表示,將火雞從鄉下趕到城市販售的火雞仔,其實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供應商。比起牛仔的瀟灑形象,這些火雞仔的工作更為辛苦,他們大多穿著鮮豔的大紅色服裝(可以嚇火雞繼續走),一路驅趕叫喝、灑玉米飼料才能逼得火雞群往城市邁進,但路程上的雞群踩踏與驚嚇,卻又很容易讓火雞成群暴斃。由於火雞天黑就要休息,甚至還被陰天、樹蔭給「迷惑」,每天火雞仔的趕路速率,快則每小時20英里,但慢則1英里不到。因此就經驗與技巧來說,當一個火雞仔並不比牛仔來得簡單。

直到今天,火雞產業仍是美國人重要的肉品來源,年均食用配額也僅次於雞肉、牛肉與豬肉,而成為養殖產的第四大主力。目前全美約養殖有1億隻火雞,其中明尼蘇達州(1,940萬隻)與北卡羅萊納州(1,720萬隻)更是出產火雞的最大養殖地。


 

【2016.11.23 韓國】

黑箱爭議中,日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韓國國防部大門外,抗議日韓GSOMIA協定的示威者,正以行動藝術在地上寫下了「反...
韓國國防部大門外,抗議日韓GSOMIA協定的示威者,正以行動藝術在地上寫下了「反軍事殖民」的字樣。 圖/美聯社

黑箱爭議中,日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為了共同監視北韓的核武與軍事動向,日本與南韓政府23日正式簽署了交換軍事情報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兩國簽署GSOMIA後,日韓雙方可共同分享雷達、神盾艦、潛艇與巡邏機隊對於北韓動態的軍情資料。然而這項合作案的簽署過程相當倉促,執政的新世界黨政府更以「無關預算與國安」為由,跳過了國會的審核程序,因此在野黨方面也質疑身陷崔順實干政醜聞的朴槿惠政府「有意藐視民意與國會」,並矢言對GSOMIA發起更近一步的政治反擊。

11月23日上午,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與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分別代表日韓兩國,在首爾正式簽署了日韓的GSOMIA協定。在過去,日本與南韓之間的軍情交流,都需要透過美軍第三方中介;但在新的協議框架下,雙方將直接分享北韓的彈道飛彈、核武發展與軍情動態...等機密情資,韓國將提供日本最前線的北韓情報,日本則會回報以衛星、神盾艦、巡邏機、陸基雷達與潛艇監測得來的重要情資。

在過去一年來,北韓方面先後進行了兩次核子試爆以及20多次的彈道飛彈試射,並引發中國在內的多國譴責。其中,北韓在下半年聲稱「已掌握從潛艇發射潛射飛彈」的說法,更引發日本與美國在內的嚴重不安。

簽署結束後,美國方面也發表肯定聲明,並對日韓安保合約的加強表示歡迎。自從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後,儘管目前美方仍未有大動作撤退、或更動東亞政策的具體徵兆,但美軍未來在亞洲的動向,卻仍讓日韓兩國相當緊張。

然而當日本方面對於情報合作感到滿意的同時,韓國國內對於GSOMIA的倉促簽署卻相當不滿。

根據《韓聯社》的報導,日本與韓國曾在2012年就試圖簽訂GSOMIA,但最後因為韓國國內的反日民意而不得不擱置。之後,自2013年朴槿惠上任以來,韓國政府對於慰安婦與挺身隊(戰時徵召的軍工勞役)的道歉與賠償問題一直抱持著相對強硬的態度,同時安倍晉三在2013年年底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亦讓兩國關係一度緊張,由美國居中牽線的GSOMIA談判,也就一直處在卡關狀態。

然而當10月底,韓國爆發崔順實案之後,朴槿惠政府即受到極為嚴峻的民意挑戰,但此刻韓國政府卻反而重啟了對日的GSOMIA談判。在接受國會質詢上,原本承諾「將會尊重國民民意」的國防部長韓民求與外交部長尹炳世,卻在11月初加速對日協商,雙方最終在本月月中敲定協議,並在韓國國內的強烈質疑下,直接由朴槿惠總統下令簽署,而未透過國會的審查同意。

韓國外長尹炳世表示,與日本GSOMIA簽署,並不涉及預算編列亦未影響國家安全,因此法理上不需要國會的審查同意;但韓國在野黨卻認為,對日的軍事協議牽扯到雙邊敏感的歷史疑緒,在處理上必須兼顧國民的疑慮與不安,然而在過去4年的延宕後,朴槿惠政府卻在自己陷入憲政風暴的同時,選擇硬闖GSOMIA,這對於國民或將於即將於明年大選接班的新政府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任性之舉。

「我不理解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簽署GSOMIA。」曾擔任金大中總統國安顧問的延世大學教授文正仁表示,朴槿惠政府選擇在民調最低點的時刻簽署爭議性的對日軍事協議,躁進且不合邏輯的作法,或將加劇韓國國內的反日民意,而若未來的新政府有意修正或撤回協議,則又將影響日韓的外交關係,這也將讓南韓陷入進退維谷的難堪局面,對於日韓的長期關係更是弊大於利。

根據蓋洛普韓國的民調,對於簽署GSOMIA,仍有59%的韓國民眾抱持反對意見。而韓國在野各黨也傳出正在研擬議案,意圖逼迫主導的防長韓民求下台,以狙擊GSOMIA的生效。


 

【2016.11.23 新加坡】

新加坡辦F1賽車:代價太高,不玩了?

政府補貼賺沒錢,新加坡F1賽車:代價太高,不玩了! 圖/歐新社
政府補貼賺沒錢,新加坡F1賽車:代價太高,不玩了! 圖/歐新社

政府補貼賺沒錢,新加坡F1賽車:代價太高,不玩了!

還記得幾年前台灣大選時,曾有政黨以新加坡為借鏡,大張旗鼓地打出「F1救經濟」的政見?當時甫取得主辦權的新加坡,曾以「全球唯一夜間城市街道賽」為特點而風光一時;8年後,新加坡與F1官方的合約也將於明年到期,但各界卻都盛傳新加坡可能以成本過高且附加利益不如預期為由,在約滿後退出主辦F1的燒錢隊列。

對於新加坡來說,2008年稱得上是「賽車元年」,當時的新加坡風光加入了F1賽車的主辦隊列,並以歐洲知名的摩納哥街道賽「蒙地卡羅賽道」為參考,以全世界第一次F1夜間城市街道賽為噱頭,而成為全球車迷與觀光客的焦點。

新加坡主辦F1的聲望,也曾讓鄰近的台灣好生羨慕,但對於基層賽車推廣卻始終未有明確的規劃,再加上資金成本的現實考量,最後都讓「F1在台灣」成為了煙消雲散的選舉口號;只不過在主辦8年之後,如今的新加坡賽事,也面臨了是否約滿喊停的政策抉擇。

在2008年首度主辦F1新加坡大獎賽之後,全球經濟也因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陷入長期低迷,而歐美經濟的蕭條,也連帶影響了汽車製造商、贊助商、廣告資金對於F1賽事的投資。此外,賽事規則與賽車科技缺乏新意,也讓F1的全球收視戶從2008年的6億人,下降到2015年4億人,7年間下滑幅度高達35%,而受此影響的轉播權利金、直播廣告費用等,都讓F1的賽事經營越發困難。

大環境不理想之餘,車隊之間的技術強弱,差距也逐漸拉大;在過去3個賽季裡,F1的年度冠軍,已成為德國梅賽德斯車隊(Mercedes)兩位車手——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英國籍)與羅斯堡(Nico Rosberg,德國)——的同隊內戰,這也都放緩了賽事的競爭刺激度,進而影響了各場賽事的上座率與關注熱度。

低迷狀況下,幾個原先的主辦國也開始有所疑慮,像是馬來西亞政府本月21日就透過旅遊部長對外證實:2018年合約約滿後,馬來西亞將不再續約,而從1999年開始的F1馬來西亞站,屆時也將走入歷史。

馬國政府表示,為了主辦F1賽事,馬國每年要額外負擔6,800萬美金的支出(折合新台幣21.6億元),但收視率與上座率卻是逐年下滑,儘管當局多次向F1主辦方呼籲「多提拔一些大馬籍車手」以刺激國內收視,但對方卻始終消極回應,因此馬國最終才決定「停損」,約滿退出。

而在馬來西亞宣布離隊的同時,F1主辦單位的總裁埃克萊斯頓(Bernie Ecclestone),周一也對德國體育媒體《 Auto Motor Und Sport 》透露「新加坡人也想退出了F1了」。言談中,埃克萊斯頓言詞強烈地說到:

沒錯啊,主辦比賽讓新加坡噴了很多錢,但我們也讓它賺了不少啊!(因為有F1)新加坡擺脫了那個大家會去轉機的地方的形象,但他們現在可覺得自己已達到了目的,於是他們就再也不想舉辦比賽了!

埃克萊斯頓的發言,在新加坡引發了一陣譁然,輿論的關注焦點,於是再度擺回了對F1的檢討。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周三的報導,過去8年來,新加坡每年至少要為F1投入1.5億美金(新台幣48億元),但廣告與合作商的贊助僅有4成,其餘的6成費用(新台幣28-30億元)都得仰賴新加坡政府的官方補助。

然而在高昂成本之下,F1新加坡大獎賽的關注熱度卻是直線下滑:不僅比賽上座率以每年15%的比例下降,賽事期間的單周觀光來客數也從2008年的30萬人,滑落到2015年的21.9萬人(跌幅達27%)。當局估計,主辦F1賽事為新加坡帶來的額外觀光收入,每年僅達1.5億美元——這僅勉強與賽事成本打平,利潤甚至還比起官方促銷的觀光消費季來得更低。

意識到自己或許「禍從口出」的埃克萊斯頓,隨後也澄清「是媒體誤解」,F1與新加坡政府的續約談判仍在進行中,「而一切都還有可能發生」;但新加坡方面,對於是否續辦一事卻仍有斟酌。

《海峽時報》表示,除了成本與國內關注度不如與其之外,F1賽事今年年中被美國傳媒集團Liberty Media收購後,未來的賽事主辦其實也考慮遠離亞州、主攻美國市場,而新加坡「夜間街道賽」的特點,就有可能被歸劃中的「拉斯維加斯大獎賽」給取代。

不過新加坡商界對於是否「還要不要F1一事」,目前意見卻有所分歧:支持者認為,每年的新加坡大獎賽,仍能吸引8,000萬名全球觀眾同步收視,而新加坡的城市街景與國際形象,也將透過賽事放送而達到國家廣告的目的;但仍佔主流的反對者卻認為,新加坡的觀光形象已經足夠,是否要繼續燒錢主辦擾民一周的街道賽車,在景氣看衰的現在,新加坡政府應該好好盤算觀光預算的安排。

另一方面,由於新加坡的城市賽道並非為專業賽車而設計,儘管城市臨場感十足,但各種路面與彎道問題,也降低了比賽的速度與競爭性。此外,安排在每年9月的新加坡大獎賽,也時常遭逢東南亞的霾害季節,霧霾配上夜間賽道的低能見度,也曾多次影響新加坡賽事的競技體驗。


 

【2016.11.22 越南】

越南腰斬核電計劃:財政、安全與「福島因素」

越南腰斬核電計劃,也讓得標、並視核能輸出為戰略國策的日本政府大感失望。圖為日本四...
越南腰斬核電計劃,也讓得標、並視核能輸出為戰略國策的日本政府大感失望。圖為日本四國的伊方核電廠。 圖/美聯社

財政、安全與「福島因素」:越南核電計劃遭到腰斬。

越南國會22日通過表決,正式以財務因素中止了與日、俄合作的兩座核電廠建設計畫。2009年通過預算的越南,原本將是東南亞第一個擁抱核電的國家;但由於國內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加上2011年福島核災後,核電的整體成本翻倍飆漲,即便承包核電建社的日本與俄國都表達了「貸款贊助」的意向,但越南國會最終仍決定「放棄核電」,結束了這場長達7年的核能爭議。

根據越南《民智報》(Dan Tri)的回顧,越南的核電計劃原本由前總理阮晉勇在2008年所推動,預計將在2030年前,於全國5個省份興建8座核電廠(共14座反應爐)。當時越南的經濟高速成長,對發展相當樂觀的越南政府,以每年16-20%的用電量成長推估需求,並預期在2030年能核電負擔全國11%以上的電力需求;但越南的成長隨後放緩,用電需求得成長就隨之對折。

原本是「東南亞第一」的越南核電計劃,一開始選擇了中南沿海的寧順省,並在2010年先後與俄羅斯、日本簽署合作協議:俄羅斯國營的Rosatom負責寧順核一廠,而日本對外的合資單位「国際原能開發株式會社」(JINED)則承包寧順核二廠。

然而在核電協約簽署之後,2011年3月11日就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福島核災的狀況全球驚駭,連帶的安全檢討、設計調整以及民間抗爭,也連帶地影響了越南的核電進度。原本要在2014年開工的寧順核一廠,也被延工到2020年,兩座電廠的整體預算也翻漲了一倍,達到了180億美金(新台幣5,735億元)。

儘管俄羅斯與日本政府,先後允諾了將對越南的核電建設,提供至少85%的開發貸款;但最後越南政府仍以「預算過高無法負擔」為由,放棄了延宕多年的核電建設案。

日本《朝日新聞》表示,雖然越南與日本的核電合約,是由民主黨籍(現在的民進黨)的前首相菅直人所簽訂,但2012年重領自民黨返回執政的安倍晉三,也延續了「核電輸出」的戰略國策,因此越南國會腰斬核電合作的計劃,也被視為是安倍在越南的意外挫敗。

日本在寧順核二廠的投資,於過去幾年來持續遭到越南地方的抵制,包括福島核災的紀錄不良,對於傳統漁民的補償,以及自然棲地的破壞,也持續地讓地方傳出反核抗議。

越南政府表示,寧順省的兩座核電廠,原本應該要在2020年後陸續服役;但考慮到用電成長趨緩,以及政府赤字的考量,未來越南的能源歸劃,也將朝向水力(41%)與火力(57%)等較低單價的傳統發電為主。

寧順核一廠、核二廠原本落成後,也將會是東南亞地區的第一、二座核能發電廠。


 

【2016.11.22 美國】

撤出TPP之外,川普(計劃中)的百日新政

撤出TPP之外,川普(計劃中)的百日新政。 圖/法新社
撤出TPP之外,川普(計劃中)的百日新政。 圖/法新社

撤出TPP之外,川普(計劃中)的百日新政。

兩周前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周一晚間再度透過網路公開了自己上任後的「百日新政計劃」。川普表示,上任後的第一時間他將宣布「撤出TPP」,於內政方面也將下達旋轉門禁令、禁止官員卸任後涉入華府遊說團體,同時將要用「二換一」的方式逐步刪減各項聯邦管制政策,並下令聯邦環境保護局解除對化石產業——特別是頁岩能源與「乾淨煤」(clean coal)——的生產禁令,以能源產業為發動機讓「美國再次偉大」。

11月9日勝選之後,川普並未依照往例召開當選記者會,除了勝選當天發表的感言以及舉家接受CBS新聞台《60分鐘》節目專訪之外,過去兩個星期裡,川普大都窩居在紐約市的川普大樓,未有公開行程。而周一公佈的這段預錄影片,也是當選之後,川普針對政府交接與施政目標的難得發言。

2分鐘又38秒的影片中,川普首先強調「交接團隊運作得很完美」,並稱自己將會以「美國優先」為考量,加強對本土的投資與建設。川普表示,為了達成美國優先的目標,他與團隊正草擬多項可能的方案,並準備在上任第一時間就頒布一系列的行政命令,讓美國的改變即刻有感。

這些方案包括:

  1. 貿易:撤出TPP,以避免「讓我們的國家踏進潛在的大災難中」;但相對的,新政府也與各國分別展開雙邊貿易談判,並以產業歸鄉為目標,吸引投資與工作機會回籠。
  2. 能源:解除聯邦政府的能源生產禁令,並加強對頁岩油、頁岩氣,以及「乾淨媒」的發展,以為美國帶回數以百萬計的高薪工作。
  3. 政策規範:聯邦政府將頒布「二換一」的政策規範新原則——每當聯邦政府下達一條新的管制命令,就得撤銷舊的兩條管制——並以此作為規範鬆綁、小政府的原則依據。
  4. 國安政策:新政府將要求國防部與軍方參謀長聯席會議,共同擬訂全新而全面的防禦政策,包括阻擋網路攻擊在內,對於美國的一切威脅。
  5. 移民管制:川普並未提到「美墨之牆」或大規模遣返,僅要求美國勞工部重新檢討工作簽證政策,以防止有心者鑽違法鑽漏洞。
  6. 政治改革:新政府將對離任公務員下達為期5年的旋轉門禁令,這段期間,離任者將不得就職於遊說組織或利益團體,並以此作為川普政見中,「抽乾華府政治的腐敗沼澤」的履行。

這段川普百日新政的規劃影片,還未解釋每一項政見的細節與立場:例如鬆綁管制一段,對於「管制規範」的定義與範圍,就相當模糊。因此美國各大媒體目前也多視之為「政策口號」的宣傳。

但這之中,川普決意撤出TPP一事,目前已引發各界的不安。例如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國會,就有不少保守黨議員開始擔心,在離開TPP之後,川普政府是否也會對TTIP(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採取同樣的激烈立場?而一直希望美國留在TPP主導的日本政府,則透過外相岸田文雄表示:靜觀其變,等川普真正上台再說。

另一方面,川普對於化石能源的生產解禁,預計也將在美國本土引發新一波的環團抗爭。而其中,除了因技術進步而大量生產的頁岩油、頁岩氣之外,川普政府也可能會重啟對「乾淨煤」的巨額投資,而與環團正面對決。

所謂的「乾淨煤」,其實是使用煤礦能源中,為了符合減碳環保而衍生的一系列環保技術,像是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等,都有望減低煤礦汙染的情況。在過去,為了減少酸雨、空汙、碳排,與維持煤礦產業的存續,從雷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總統任內,都曾斥資大筆預算支持乾淨煤技術,但在歐巴馬政府任內,則因其成本考量而喊停。

乾淨煤的支持者認為,煤礦作為蘊藏量最大、也最便宜的能源種類,若能透過乾淨煤技術的發展而與環保折衷,對於經濟與能源應用將帶來莫大商機;但反對者質疑,碳捕捉的技術成本仍然高昂,在同樣的電力產出標準下,乾淨碳所需的煤礦使用量更可能比一般使用高出65-70%以上,於環保成本上並不划算,而更可能成為對於煤礦工業的變相補貼,甚至造成對再生能源的發展排擠。


 

【2016.11.21 法國

爆冷落馬: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復出失敗

「祝法國好運。」承認敗選,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復出失敗。 圖/路透社
「祝法國好運。」承認敗選,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復出失敗。 圖/路透社

爆冷落馬: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復出失敗。

再戰總統的夢破滅了,積極東山再起的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奇(Nicolas Sarkozy),20日在法國右翼黨派的總統候選人聯合初選中,慘遭兩位昔日部屬費雍(François Fillon)與朱佩(Alain Juppé)擊敗,於首回合投票就告出局;而票數分佔一二名的費雍與朱佩,則將在27日的次回合投票中一對一對決,勝者並將代表法國主流右翼,成為明年4月法國總統大選的唯一提名。

要與這樣一個能激發無比熱情的男人相處,並不容易。是時候讓我平靜的生活,讓我的這些熱情投入於私人生活而非公眾...祝法國好運。

在投票結果底定後,曾擔任法國總統的薩科奇也落寞地於巴黎總部承認敗選。在將近400萬張選票中,選前聲勢高居第二的薩科奇僅拿到20.7%的支持、在7位參選人中僅排名第三,無緣進入27日的第二回投票,而薩科奇的總統二進宮之路,就此提前告終。

薩科奇慘遭淘汰的同時,反而是聲勢一路落後的前總裡費雍黑馬殺出,出乎意料拿下44%的高得票率,甚至贏過了民調一路高居第一的朱佩(28%),逆勢成為勝出的最大熱門。

曾在薩科奇總統任內擔任總理的費雍,在眾候選人中原本並不被看好,但藉由初選辯論會上的強勢表現,費雍不僅力壓眾人,就連在競爭過程中,多次佔他便宜、聲稱費雍「只是我的員工」的薩科奇也不得不認輸,甚至暗示將在退選後考慮支持費雍的總統選戰。

由於現任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與社會黨的執政表現不佳,在失去主流民心的同時,左翼各黨也未能就是否支持歐蘭德競選連任而取得共識,因此外界一般預測,法國左翼恐無法如期復興,在明年4月底的總統大選中,也將成為「陪榜」的次要角色;但相反地,受到國內不滿民意與國際上保守民族主義崛起的鼓勵,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的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卻是聲勢大振,並在眾家面孔中,成為民調最高的最大熱門。

由於法國投票採兩輪選舉制,若沒有候選人能在首回合取得過半得票的話,得票前一二名則將進入第二回合,一對一對決、得票多者當選。而在右派初選之前,外界大多認為法國的主流左派,最終仍將與主流右派合流,共同阻止勒龐與極右派執政。

根據秋季的多項民調顯示,若是法國右翼推出薩科奇為總統候選人的話,極右的勒龐將有望再次回合擊潰薩科奇,取得政權;但若是立場較為中間溫和的朱佩出線,那麼在第二輪投票中,左右主流的合璧,則有望已過半的支持度壓過勒龐;然而目前右派的大熱門費雍,在秋季時因聲勢低迷而一度傳出退選,因此「勒龐對費雍」的情勢推估,並未曾被法國觀察界認真推演。

現年62歲的費雍,在法國右翼商界享有相當高的評價,但針對法國長期低迷的經濟景況,費雍則祭出了傳統的經濟自由主義路線,矢言將整肅鬆綁法國的勞工法條,並承諾在上任5年內,將至少撤裁50萬名公務職位,以結構性「改造」法國的經濟體質。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最新文章

沙烏地阿拉伯所公布的Neom計畫,Neom特區中包括一座「未來城市」The Li...

沙烏地「未來之城」The Line:用原住民鮮血換來的零碳排烏托邦?

2024/04/25
4月22日,英國正式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Safety of Rwanda(A...

【Daily Podcast】美國通過953億美元援助預算案,將如何運用?/英國國會通過爭議的盧安達法案

2024/04/24
美國參議院23日終於通過爭論逾半年的援助預算案,總計將以953億美元分別支援烏克...

美國通過援助預算案:給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3億美元,怎麼分配運用?

2024/04/24
4月19日韓國總理韓悳洙表示將調整醫改方案,然而大韓醫師協會不滿內容,4月20日...

【Daily Podcast】中國廣東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韓國醫師大罷工持續,政府調整醫改方案遭醫協拒絕

2024/04/23
4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航拍內澇中的浛洸鎮。 圖/中新社

中國廣東「百年一遇」暴雨洪災:已知4死10失蹤,豪雨仍在持續

2024/04/23
圖/美聯社、GoFundMe

【Daily Podcast】雪梨購物中心刺傷事件,38歲母親重傷捨命救下愛女/中國網紅「Thurman貓一杯」造假事件

2024/04/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