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選擇與責任:烘培、種植到小型創業,美國親子共學的財商與投資啟蒙
共同作者/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 謝怡君
(編按:〈「財務創傷」讓你擔心睡公園?如何讓心理在經濟戰爭中免於震盪〉一文探討到,未受系統性金錢財務教育學習「和金錢相處」的方式,容易導致忽略金錢與情緒、創傷、尊嚴之間的關係。本系列文章以美國非營利教育計畫「我的教育經濟」與家庭教育為起點,討論如何從學校、家庭開啟親子的財務與投資啟蒙,讓孩子從小從日常中學習金錢觀與財務規劃。)
在台灣,從生活中進行兒童的「財商教育」可行性相當大,生活便利、商店和商品的多元性讓購買物品變得方便且快速。然而,也要讓孩子認識,我們其實是在用金錢換取時間與便利。選擇更便宜的賣場、還是靠近家的便利商店,思考時間與金錢成本、培養彈性與應變能力。
將財商教育融合家庭活動在美國早已成為一種常態,背後更有著穩固的社區支持。許多家庭透過小型創業,例如製作手工甜點、經營家庭植物園,讓孩子們從小參與到產品的製作和販售過程。舉例來說,佛羅里達州經常舉辦小型市集或學校義賣活動,讓孩子們有機會展現創意與學習成果。這些市集不僅是交易的平台,更是孩子們的學習場域。
家長也發起在種植與銷售植物的計畫,例如種成長快速的黑麥草,由孩子們負責每日澆水、施肥與除草,並在收成後將黑麥草製作成可愛的娃娃等在市集中銷售。
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親手包辦每一個環節:從計算種子、肥料和材料的成本,到設計、製作植栽外觀和裝飾、決定定價策略,甚至學習如何推廣與銷售。在市集販售時需要面對顧客,說明產品的製作過程與特色,並進行收帳和找零,這種真實的交易體驗,讓他們更深刻理解金錢如何運作。在照顧植物中學會耐心與細心,從市場銷售中感受到努力後的成就感,也在與顧客互動時也學習到溝通與談判技巧。
經濟知識的累積和責任感、創意的培養在體驗過程中體現。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讓孩子們對「創業」不再陌生,他們能夠親自體會到如何將一個小小的想法,透過計劃與執行,變成一份實際的收入來源。而這些成長是透過家庭的帶領中一次次親身經歷,內化在生活與思維中。這種深刻的學習,是任何單純的課堂理論無法取代的。
▌從存錢到投資:如何讓孩子理解「讓錢幫你工作」?
除此之外,帶孩子採購也是學習的絕佳時機。每次採購物品時,可以帶領孩子辨識不同通路的價差。例如鮮奶在賣場與便利商店的價格可能會不同,不同品牌價格也有所不同,甚至可以帶著孩子計算同樣品牌的鮮奶,在不同包裝下的價差。體會「貨比三家不吃虧」也是帶領孩子的好方法。
促銷活動也是引導孩子判斷需求的機會。例如,本來只打算買一瓶鮮奶,但因為有優惠便買了兩瓶,結果喝不完過期了,不僅浪費還多花了錢。面對「便宜大特價」時,帶孩子更理性判斷需求,理性思考「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理解聰明消費的核心不在於買得多,而是在於買得剛好、用得其所。
針對孩子的「投資啟蒙」教育雖然尚未全面普及,但已有許多家庭與教育單位開始嘗試用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投資」建立初步認識。從年齡分層來看,在孩子4-6歲時可以引導他們了解等待的價值、訂定夢想(財務)目標;7-9歲可以開始了解分散風險的概念、平衡報酬與風險以及「投資需要時間」;10歲以上則可以學習股票跟基金的基本概念,以及簡單的公司經營思維。
以下是幾個適合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簡單活動,可作為投資啟蒙的起點:
1. 「零用錢基金」遊戲(5歲以上):模擬定存與投資的基本概念,和孩子約定每月將零用錢的一小部分(如新台幣10元)存入「種錢罐」,爸媽每月幫孩子「配息」(如利息+新台幣1元)。這過程中可以學習錢放久可能會「長大」、提早花掉就拿不到利息。。
2. 「假設我是老闆」角色扮演(5歲以上):模擬經營冰淇淋店或書店,討論什麼樣的進貨、定價、促銷能讓「公司」賺錢。同時更可以讓孩子對投資的意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投資的背後是對一間公司的期待與信任。
3. 財商桌遊(7歲以上):使用桌遊如《現金流》、《股票大亨》等,學習企業經營與投資報酬的邏輯,了解財務風險與投資回報不同,也藉由遊戲認識自身的財務決策。
4. 「家庭基金模擬挑戰」活動(8歲以上):父母與孩子一起挑選三家孩子可能關心或熟悉的上市公司(如:台積電、星巴克、迪士尼),追蹤一個月的新聞與股價變化。可以觀察簡單的紀錄圖表,了解投資結果會受到社會與經濟變化影響,培養觀察力與「延遲滿足能力」(delayed gratification)。
日常生活中,父母還可以如何陪伴孩子學習理財觀念?一個簡單又有趣的方式是透過故事引導,例如閱讀繪本《錢從哪裡來》或《賣錢囉》,讓孩子在生動的情節中了解金錢運作。此外,日常的對話也是絕佳的教學時機,看電視時可以隨口提到:「你知道嗎?這間公司的股票最近跌了,是因為……」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也讓他們逐漸建立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
不必急著讓孩子直接投入真實的投資市場,而是先幫助他們培養基本的風險意識與價值觀。對金錢管理的基本概念有了認識,再逐步引導他們了解具體的投資工具。透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孩子能穩健地面對未來的財務挑戰,也能清楚理解金錢管理的重要性,打下理財能力的堅實基礎。
金錢教育能讓孩子們理解「選擇」與「責任」的重要。透過日常消費的實踐觀察、比價、儲蓄與投資,可以明白金錢的流動有規律且需要計劃。而這些小小的理財練習,逐步建立對金錢的敏銳度、風險意識,也能培育長期規劃的能力。
當我們給予孩子機會去嘗試、犯錯、體會省下來的錢能成長、花出去的錢則無法回頭時,他們除了學會如何賺錢或花錢,面對選擇時也能能冷靜思考、慎重抉擇。這些累積都能幫助他們在人生中,無論面對多麼複雜的決策,都能帶著清楚的金錢觀去做出真正值得的選擇。
金錢管理教育是給孩子一份能駕馭自己生活的力量,透過生活實踐協助孩子認知「錢會長大」,也理解「我能讓錢為我工作」。未來,當他們面對更大的財務決策時,從小紮根的觀念將成為他們最珍貴的資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