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車站踩踏18死悲劇(上):大壺節的失控人潮,與印度鐵路管理「視盲」
印度時間2025年2月15日晚間10點左右,位於首都的新德里火車站(New Delhi Railway Station)發生大量人群推擠踩踏的不幸事件,根據官方統計,已知該事件造成18人死亡,數十人輕重傷。
新德里火車站之所以出現爆量的旅客,是因為目前該站正適逢地表上最大宗教慶典的印度教「大壺節」(Kumbh Mela)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都準備前往普拉亞格拉吉市(Prayagraj)的節慶會場,然而新德里車站內異常大量的人潮終究逐漸失控而衍生了這起悲劇。
綜合外媒報導,事發當下一片混亂,沒有人搞的清楚發生什麼事,只聽到一片尖叫聲,和四處奔逃推擠的旅客。負責德里車站週邊維安秩序的德里警察局長KPS Malhotra向媒體表示:「由於兩班列車延誤,加上大量乘客湧入,導致新德里車站人潮擁擠情況在短短10到15分鐘內變得失控。」
過去兩年,印度曾發生多起鐵路事故,包括2023年造成將近300人死亡的出軌衝撞事故,而大壺節在1954年正式成為官方籌辦節慶時,就曾發生一日內有400多人被踩踏或溺水身亡的紀錄,是全世界與人群聚集有關死傷人數最多的事件之一,甚至,就在2025年1月底才剛剛在大壺節主會場發生30人死亡的人群踩踏事件,事隔短短兩週,又因為大壺節的緣故而再次發生同樣的不幸事件,為何在這個應該獲得神靈庇佑的宗教至福時刻,卻一再發生戲劇性的輪迴慘劇?
▌火車誤點是因還是果?
德里警方作為最初的官方聲明,經過各主要外媒擷取報導後,各國媒體普遍把「火車誤點」寫入事件敘述之中,成為事故之「因」,然而,火車誤點真的是造成這場災難的原因嗎?僅僅兩列次的火車誤點到站為何能夠引起這麼大規模的踩踏?或許可以再深入推敲一二。
今年的大壺節(Kumbh Mela 2025)從1月13日開始舉行,到2月26日結束,主會場輪換到位於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普拉亞格拉吉,北方邦約有2.4億人口,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級行政區,大壺節在此舉辦,意味著邦內2.4億人口能就近移動到會場,同時還要再容納其他各邦虔誠的朝聖者們湧入。
過去以來,印度鐵道上的亂象早已透過圖片、影片等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大壺節這個印度最重要的宗教節慶期間,更是讓印度群眾對於交通系統的滋擾達到了最高峰,《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對此有一系列的深入報導,該報記者將視野延伸到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Bihār),目擊到了鐵路系統的亂象以及印度群眾對公共秩序的破壞實況:
「成千上萬的信徒湧入,車站陷入混亂,列車上的乘客動彈不得、陷入恐懼,時不時還被捲入暴力事件中…(人群)不顧一切地攀上擁擠的火車導致了危險的衝突,已購票的乘客鎖上了門,以阻止不斷湧入的人潮,這反過來又引發了暴力衝突,導致火車車廂遭到破壞。」
儘管鐵路機構以最大容量運行,但鐵路網絡在龐大人流壓力下始終處於崩潰狀態。信眾們在普拉亞格拉吉和巴特那(Patna)等主要車站忍受著長時間的延誤、擁擠的月臺和公共設施不足的不便。
《印度時報》描述的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車站,其運輸目的主要是「流出」的旅次,也就是大部分的旅客都是為了「離開」當地而搭乘火車,然而鄰近主會場普拉亞格拉吉的新德里車站遭遇的情境則是接收這些來自印度各地,為了「抵達」當地的「流入」旅次。
新德里車站本身就是各種交通途徑的轉運站點,湧入的旅客量是其他邦主要車站的數十倍,其混亂與失序程度更是難以想像,那些人們「掛」在印度火車上、隨意走在鐵軌上的印度鐵道景象,現在都是以加強版的型態出現在大壺節期間,平常就經常誤點的印度火車現在更是被迫延誤達數小時以上,甚至可以說如果能一路平安的靠近新德里車站就已經是老天有保佑了。
不只是鐵路瀕臨崩潰,在公路系統上,無止盡的塞車已是這段期間的日常景象,各種四輪車、三輪車、兩輪車、獨輪車或是各種類拼裝運具在能夠行駛的每一吋地上一籌莫展,普拉亞格拉吉城外的高速公路、城際公路、省鄉縣道無一倖免,大小車禍不斷發生,步行者遭撞、被擠下河道橋樑也時有所聞。
種種跡象都說明著,在新德里車站的裡裡外外,早就已經是摩肩擦踵,水洩不通的狀態了,不管是哪一種交通工具,都早已經無法按照時刻表行車,因此,踩踏事故發生當時的火車誤點,並不能說是造成事故的主因,只能說是失控的大壺節人潮帶來的眾多「惡果」之一。
儘管眾多目擊者指證歷歷,但鐵路公司與鐵道主管機關在第一時間仍試著封鎖一切有關事故的消息,將事件定調為旅客不小心跌倒的「騷動」,並且一概否認有關列車誤點以及臨時變更月台的不當措施,並呼籲外界不要相信有關這些事故的任何「謠言」,北方鐵路(Northern Railway)公關長烏帕德亞伊(Himanshu Shekhar Upadhyay)表示:
「這起悲劇發生時,開往巴特那的摩揭陀特快車(Magadh Express)停靠在新德里火車站的14號月臺,開往查謨(Jammu)的北方邦聯絡革命特快(Uttar Sampark Kranti Express)停靠在15號月臺上。在此期間,一名趕往14-15號月臺的乘客在樓梯上滑倒,連帶撞倒許多後面的旅客,於是才發生這個慘劇….沒有火車被取消,月臺也沒有任何更動...該事件正在調查中,請等待調查報告的結果」
但隨著目擊證詞越來越多,鐵路當局的說詞終於被戳破,踩踏事故受到證實,死傷人數開始受到關注,警方隨後公佈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也完全打臉了北方鐵路公司,德里警方表示,車站播音提到兩趟都以普拉亞格拉吉命名的列車資訊,造成人群混亂爆發:
「普拉亞格拉吉『專車』(Prayagraj Special)即將停靠16號月臺的廣播引起了混亂,因為有一趟普拉亞格拉吉『特快車』(Prayagraj Express)當時已經停靠在14號月臺,而在14號月台尚未上車的旅客以為他們的火車跑到了16號月臺。此外,當時表訂共有4列往普拉亞格拉吉的列車,其中3列已經延誤,造成車站滯留旅客過度擁擠。」
至此,我們可以從警方的報告中勾勒出當時新德里車站的概況以及鐵路系統運作的問題,儘管的確沒有列車臨時變更月台的問題,但是月台上超量的旅客,代表著車站方和警方未盡注意、或是已經無法控管放入月台的旅客數量,進而導致月台人數達到飽和與危險臨界點。
此外,久候不耐的旅客情緒來到極敏感的狀態,此時些許變動或是未知情況,都容易造成恐慌以及非理性反應,而加開專車與普通班次的名稱混雜,又造成了公告響導的誤解,即便車站有廣播說明,人群在分辨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也無法冷靜接收資訊,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依稀聽到關鍵字的旅客因深怕搭錯車或是怕搭不上車而爭先恐後的推擠畫面也就可以想見。
而根據德里警方的報告,在相近時間共有4列開往普拉亞格拉吉的列車,顯見列車密度已經過高,路線容量嚴重不足,過於密集的車次除了造成列車運行上的安全問題,車站決定導引人流的時機與動線也更加困難,大壺節召喚而來的廣大信眾們對鐵路系統的行車與客服造成難以負荷的壓力。
印度鐵道部部長阿什維尼(Ashwini Vaishnaw)在個人X上表示,事發後已立即下令對事件進行「高層級」調查,派出4列專列疏散火車站的人潮,宣佈在60個主要火車站設立人潮緩衝區,以及頒訂「人群管理手冊」,並試圖為行政方的措施辯解:「我們不能因為乘客坐在樓梯上而罰款。唯一的方法是透過媒體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可能阻礙其他旅客的動線」。
而阿什維尼所謂「高層級」調查,事實上只是一個由北方鐵路公司的「2名」高級主管球員兼裁判組成調查小組,這2名調查委員分別是北方鐵路公司的商務部經理Narsingh Deo和安全部專員Pankaj Gangwar,而且由於該小組被任命的權限,所以目前印度鐵路系統各車站的錄影畫面都是被扣留、無法公開的狀態,扣留理由是必須等待調查小組的審閱之後才能公佈證據。
試圖在X上淡化該事故消息的還有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副州長薩克塞納(VK Saxena),起初,薩克塞納在發文中承認由於車站的「混亂和踩踏」,造成了「悲劇性的傷亡損失」,並向受害者家屬表示哀悼。然而,幾分鐘後,他修改了聲明,刪除了任何關於死亡的內容,並更換了措辭,將這一事件描述為僅是一起「不幸的」事件,從鐵道部長阿什維尼和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薩克塞納的言行變化,在在都顯示出印度政府對於事故採取隱瞞與拖延的態度。
印度最大在野黨——國大黨(INC)2月16日對於執政當局進行嚴厲譴責,並要求阿什維尼必須辭職,為新德里火車站踩踏事件承擔應有責任,「印度鐵路和印度國民不能落在這樣一位部長的手中,鐵道部長不能是一個忙於樹立形象的人,不該把人們的死亡說的如此輕描淡寫,非但不向人民表示哀悼,反而試圖隱瞞死亡的事實。」
隸屬於印度國大黨的國會發言人Supriya Shrinate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阿什維尼不主動辭職,那麼他應該為這起事故的管理失當而被革職,並強烈抨擊政府對於人群管理以及公共設施配置缺乏重視。
▌「沒有人看到猩猩」
不過,要說印度執政當局不重視人群管理以及公共設施,可能也不盡然。
印度具有世界第4大鐵路路網,僅次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2023-2024年的乘客總數達到64.8億人次,鐵路幾乎覆蓋了整個國家,低廉的票價也一直是貧窮的印度人民最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事實上,鐵路發展一直是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大力推動的政策方針,截至2024年4月1日,印度鐵路有488個鐵路基礎設施專案正在進行中,包括187條新路線、40個軌距轉換和261個雙線工程計畫,預計增加總里程數4萬4,488公里,總預算支出約7,440億盧比(約2兆9千多億新台幣)。其中,1萬2,045公里已完工投入營運,到2024年3月的支出約為2千920億盧比(約1兆1,400多億新台幣)。從2014年到2024年,印度鐵路實現了3萬1,180公里的顯著擴張,光是2024-25財政年,鐵路的資本支出就達到約2,520億盧比(約9,800多億新台幣)。
莫迪任內一項重大發展是推出第一列印度自製的半高速列車「尊者婆羅多特快(暫譯,英文Vande Bharat Express)。該列車速度宣稱可達時速160公里(雖然因為路線條件等種種原因,目前實際運轉速度最高僅約130公里/小時),由印度鐵路車輛製造商Integral Coach Factory自主製造,配備多種現代設施,例如車載Wi-Fi、GPS旅客資訊系統和自動列車保護(ATP)系統等。
雖然遼闊的印度鐵路網還沒有獲得全面性整合,印度鐵路也還是天天發生各種光怪陸離的事故,但是印度鐵路在硬體設施上的確獲得了肉眼可見的成長,鐵路事故也確實正逐年遞減中。
本屆大壺節的舉辦會場位於北方邦,北方邦首席部長阿蒂提亞納特(Yogi Adityanath)本身是一名頗具影響力的印度教僧侶,也是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中擁有高支持度的派系領袖,因此對於自命印度教傳統的捍衛者的莫迪政府來說,出於民族主義、出於宗教立場、以及出於背後廣大的印度教選民基本盤(印度人民信奉印度教的比例接近八成),此次的大壺節自然被格外重視。
早在2024年,印度鐵路委員會(the Railway Board,,直屬於鐵道部的鐵路事務執行機構)就已經擬定好鐵路疏運計畫並大肆宣傳,鐵路委員會主席庫瑪(Dilip Kumar)表示,在大壺節期間,預計約有共4億人進出會場,所有鐵路公司合計將以新投入的980個以上的編組來運行約1萬3,000列次的疏運任務,除了常態運行的班次外,還包括3,134列次專列,1,869列次短途列車、706列次長途列車和559列次環線列車,以容納大量遊客。隨著大壺節開幕逼近,鐵路委員會也不斷公佈新增班次,到了二月慶典期間仍繼續在加開班次。
除了在鐵軌上堆起滿滿的火車外,印度政府對於人群管理也有超前佈署的措施;2024年10月,鐵路委員會就核准了各鐵路公司的人事預算請求,要求各鐵路公司需為2025年大壺節增加總數1,600名的人力「以滿足乘客便利設施和有效的人群管理」,經費來自於鐵道部為了大壺節撥出的特別預算。除了1,600名的臨時增補人力,鐵路沿線車站以及公路要道、朝聖會場也會大量調動部署超過3萬名的鐵路警察 (RPF) 和一般警力(GRP),以確保乘客的安全。
從以上種種措施,可以看到印度政府至少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所以也不能說印度政府沒有設想到秩序問題與交通安排,只是問題在於,關於大壺節,印度政府真正看到的是什麼?
被聯合國列入非物質遺產的大壺節享有世界級的盛名,除了是印度本地宗教盛事之外,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網紅的知名打卡點,對於印度政府來說,大壺節對內代表的是印度教徒的票倉、對外則是印度外宣自己的光榮時刻,恆河(Ganges)、亞穆納河(Yamuna)與薩拉斯瓦蒂河(Saraswati)三河交匯處注入的是滿滿的商機與高額的公共支出,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來說,大壺節都必須是風光體面、熱鬧非凡的場面,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帳面上與螢光幕上都必須展現聚集人氣的表現,這就是印度政府所重視的。
然而,過度聚焦於量化的、可視的成果,代價就是在執行過程中產生了「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就像那個「沒有人看到猩猩」的著名注意力實驗一般,印度政府一再錯過了幾個不尋常的警訊,未能即時阻止踩踏悲劇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賴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