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的到來?《維納斯的誕生》吹來的新時代氣息

聯合新聞網 祝大家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重新打造人們觀看世界及呈現世界的方式。除了透視法、油畫等許多趨於成熟的創...

本系列為轉角國際podcast的新專題系列「祝大家文藝復興!」,由專欄作者瓦堡學院的戴郁文、王健安,以及轉角國際主編林齊晧共同主持。完整內容,建議搭配下列的podcast內容收聽。

▌何謂「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文字面意思為再生、重生,意指再現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一股時代精神。早在16世紀瓦薩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著作中,已出現相關概念來描述這個文化特徵,他已意識到,這不是複製,而是創造出不同於前人的新成就。到了19世紀,「文藝復興」逐漸成為學界常用的專有名詞。今日提到文藝復興時代一詞,多半粗略指涉14世紀下半至16世紀歐洲一段歷史時代,涉及文化、藝術、宗教、政治、科學等全面的範疇。這段時間歐洲各地有不同的歷史發展,也正在經歷大航海時代,這一切的時空背景帶來的刺激與效應,都反映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上。

值得一堤的是,日文直接以音譯「ルネサンス」呈現Renaissance的概念,以避免局限於「文藝」與「復興」漢字字面意思上不夠完整、易被誤解的風險。

▌請收聽下方連結:

▌無與倫比、難以道盡的時代意義

電玩《文明帝國VI》主題曲,採用達文西設計飛行器的「神話」來闡述人類的飛翔之夢,特別凸顯出這個時代對進步的追求和欲望。對於文藝復興的人而言,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甚至超越古典時代的輝煌,是他們的一項目標。

文藝復興重新打造人們觀看世界及呈現世界的方式。除了透視法、油畫等許多趨於成熟的創作技巧,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開始將萬事萬物視覺化的時代,也企圖通過萬物來呈現世界的原理。因此文藝復興的人們研究萬物、觀察萬物、測量萬物、蒐集萬物,由此呈現相當程度的實證與創新精神,並且更加相信人類的感官能力和事在人為的態度。這個時代無論是時間、空間、內在精神與外在物質,甚至各種微觀與宏觀的世界都在交會碰撞,在在顯示這是一個資訊爆炸、全才輩出、超級跨領域的時代。許多當時代的藝術家正是一群急於探問求知的人。

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在宇宙間的定位,是文藝復興重要的議題。其中對人類肉體的觀察和想像,就是這種思潮的一種表現方式。藝術家用人體表達更抽象的理念,甚至與神性、神的形象連結,都是嶄新的作法。

▌維納斯的誕生

近期義大利觀光局將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c. 1484-1486)中的舉世聞名的維納斯換上各種時裝,打造出一位推廣觀光的虛擬網紅,引起不少討論。

這幅《維納斯的誕生》可作為文藝復興藝術相對早期的代表。波提切利比達文西早誕生幾年,他與許多文藝復興大師一樣,具有工匠背景。他以繪畫聞名,留下許多作品,有趣的是,其創作的女性形象都極為相似。根據瓦薩里的說法,由於不善理財,波提切利的晚景淒涼。

《維納斯的誕生》畫面中央是一位裸體女性,右手扶著胸口、左手扶著下半身,髮絲在空中飄逸,她便是主角維納斯。她站在一個浮在水面上的巨大貝殼裡,身姿呈現S型,令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是典型的contrapposto的造型。畫面右側是一位拿著紅色衣物靠向維納斯的女性,她身上的衣著裝飾著許多植物圖像;畫面左側則有兩位人物在空中飛翔,其中一位長著一對翅膀,人物的嘴中吐出一股空氣吹向維納斯,四周飄散著許多以金線點綴的粉紅色花朵。畫面背景有一些自然物的描繪,包括右側的樹叢、左側的蘆葦,海面上還有白色的浪花。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身型既優美又略顯異常,例如稍微不自然的脖子長度和角度,以及contrapposto站姿。另外她的人體相較於前人稍早的作品,已更具立體感,也更有動態感,但比起後來文藝復興盛期的畫作,還是略顯僵硬平面。我們也可在化作整體布局看到一定程度的透視效果。

維納斯是古典時代的神明,也是古典時代藝術中常見的主題。文藝復興藝術家採用這個神話人物,目的不在於追尋古典時代的異教信仰來取代基督宗教,而是將之放入相對世俗的語境中,讓它能夠與基督信仰文化共存。有時候甚至被當作借題發揮的對象,用來描繪人類情感與欲望,或呈現更多觀賞性的效果。

近期義大利觀光局將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文藝復興視覺藝術表現的方式很多樣化,包括平各種面和立體的創作。十五世紀初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為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所建造的穹頂 (c. 1419-1436),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案例。與波提切利一樣,布魯內列斯基也具有工匠背景。他與雕塑大師多納太羅(Donatello, 1386-1466)是好友,兩人曾結伴到羅馬城研究古羅馬遺跡。

當他通過競賽接手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案子時,教堂的主體結構已完成。雖然跨度並未超過古羅馬萬神殿,但他實現了不用中世紀常見的扶拱設計來支撐這座整個歐洲最高聳、最漂亮的穹頂,連米開朗基羅都認為自己無法蓋出更好看的穹頂。布魯內列斯體現出文藝復興藝術家的目標,不只是模仿前人,更重要的是超越前人,這點幾乎可說是西方文明未來五百年的主要方向。

波提切利的維納斯至今仍是義大利文化的重要象徵,並且不斷作為符號出現在各種現代藝術創作中。在波堤切利之後,由小他七歲的同學——達文西——接續了這一頁的燦爛...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

祝大家文藝復興!

透過圖像與史學研究,觀看歐洲文化的多元面向。第一季主題為文藝復興三傑,由轉角國際瓦堡學院專欄作者王健安、戴郁文,以及轉角國際主編林齊晧共同製作。 歡迎追蹤我們在轉角的其他專欄「瓦堡學院」「王健安」以及我們的粉絲頁。FB:「祝大家文藝復興 The School of Warburg」/ IG @warburg.tw 和 Threads:@warburg.tw

深度專欄 重磅廣播 義大利 歐洲 歷史 藝術 文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