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手塚的那個世代:《漫畫的厲害思想》日本漫畫會走向終結嗎?
「沉浸在《鬼滅之刃》風潮之際,為何還要提1960年代的日本漫畫?」
當主流的《鬼滅之刃》席捲全台的餘威猶在之際,卻有出版社翻譯四方田犬彦教授的另類觀點之作《漫畫的厲害思想:1960─80年代日本漫畫的嶄新想像》,用心良苦。
從書名來看,主標題的「漫畫的厲害思想」引人遐思,頗有「心靈雞湯」型暢銷書的架式。不過,副標題裡的「1960─80年代」可能馬上讓人打退堂鼓,甚至反問:提40到60年前的漫畫要做什麼?
事實上,日本版原文書名只有「漫畫的厲害思想」(漫画のすごい思想),副標題為台灣出版社所加。如果看完全書,可以理解這是台灣出版社有意為之——當人們對日本動漫畫產業的認識多集中在驚人的產值之際,這也反映我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癡心妄想都聚焦在:能賺多少錢?
然而,日本動漫產業驚人的產值背後,我們忽略了日本漫畫成長的土壤,也就是從社會與文化的脈絡剖析日本漫畫的發展過程。
▌1960年代,受社會與文化洗禮的四方田犬彦
進入《漫畫的厲害思想》之前,作者四方田犬彦本身就值得特別介紹。
對於華文世界的讀者來說,四方田犬彦的名字並不陌生,他被翻譯為華文的作品有電影史專著、有詩集甚至也有飲食文化的作品,可以說守備範圍極大的作家。1953年出生的他,從1980年第一本作品開始,連同共著一起統計,在2009年便已達到100冊出版的驚人紀錄。第100冊更是以《濃縮四方田》的自選精華文章出版,足見名家地位。
四方田犬彦的龐大知識結構乃至對漫畫的興趣,與他年輕時所處的革命——1960年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其自傳《革命青春:高校1968》當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四方田犬彦:1968年進入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駒場高中,這是一所相當菁英的高中,在教師、家長與學生三位一體共構的小世界裡,外在世界無法影響這個世界。高一的四方田犬彦沉迷在數學的理性世界裡,直到他受1968年安保鬥爭的風潮影響,走出駒場的小世界。
1968年的反安保風潮,不僅是街頭上的政治運動,當時也是全球經歷一場另類文化的洗禮,高達、費里尼、大島渚、披頭四、爵士樂、寺山修司、大江健三郎…,就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下與之相遇,並奠定與時代辯證的知識結構,這個結構如地下莖不斷滋長沒有界線。
也正是在1968年,四方田犬彦與漫畫相遇。這時的日本漫畫已經不是給小孩閱讀的讀物,這樣的轉變與1957年漫畫家白土三平與當時著名的漫畫編輯長井勝一命運般地相遇有著直接的關係。
▌兩名漫畫家的命運相遇:開創日本另類漫畫風潮
長井勝一在自傳《GARO編輯長》一書當中自承,自己原來是帶著投機性格的文化生意人,直到1957年遇到白土三平。當時的白土三平是貸本漫畫家。然而,出版貸本漫畫的出版社多是小型出版社,財務狀況不穩,白土三平的作品因而受到波及無法順利出版。絕望的白土三平帶著作品找上素昧平生的長井勝一,心裡盤算著如果再無法順利出版就要轉行。
結果,長井勝一幫白土三平出版了幾本貸本漫畫,例如:在1959年出版的《忍者武藝帳—影丸傳》更開創了白土三平的時代。這部作品以16世紀永祿年間的忍者——影丸為主角,他學習忍術串連各地農民對抗幕府,可以說是從被支配者的視角來寫歷史。《忍者武藝帳》從1959年開始出版至1962年共17冊,這只有出版者與作者無間的配合才有可能完成。而且在合作的過程中,長井勝一被白土三平於簡陋的家裡在裝蘋果的大箱子上作畫的場景所感動,漸漸下定決心不再炒短線,想以漫畫作為事業。他進而在1964年創辦《GARO》雜誌,主打就是白土三平的《卡姆依傳》。
戰後的日本漫畫,約有20年的時間是以「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為主流。手塚治虫的漫畫特色是筆下人物有著如迪士尼動畫的可愛造型,線條也相對簡單,更重要的是,手塚漫畫的讀者主要是針對兒童。然而,1959年辰巳嘉裕與年輕的漫畫家們提出「劇畫宣言」,宣言裡他們明白地指出劇畫是一種不同於兒童漫畫的風格,讀者針對成人,而其流通則依賴貸本屋(租書店)。這標示手塚治虫之外的表現手法與題材,更重要的是,漫畫不再僅是給小孩看的,成人也是讀者!
1964年《GARO》創刊,這裡開始成為另類漫畫家們的發表平台。手塚治虫一向好勝,面對另類漫畫來勢洶洶,他也在1966年創辦《COM》作為抗衡。無論如何,1960年代正是另類漫畫風起雲湧的精采年代。這股風潮也向四方田犬彦的青春走來,《漫畫的厲害思想》當中介紹的29位漫畫家,幾乎都曾在《GARO》或《COM》發表作品。
▌漫畫家們的異想世界:青年、荒謬、青春、寫實...
《漫畫的厲害思想》是四方田犬彦第四本漫畫專著。第一本《漫畫原論》(1994)可以看到他試圖從符號學視角建構漫畫理論的企圖;第二本《白土三平論》(2004)可以看到他鉅細靡遺地考究白土三平的一生與作品,甚至從左派父親岡本堂貴的脈絡開始一路追索,考據功力讓人佩服。第三本《對日本漫畫的感謝》(2013)則回顧了1945至1968年的日本漫畫發展,其中包括對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與水木茂等名家的介紹。
《漫畫的厲害思想》可說是《對日本漫畫的感謝》的續集,或許因為這本書所述的年代與四方田犬彦的青春交疊,這本書多了一些四方田犬彦個人對漫畫家與時代的情感。這本書所標示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30年時光,是四方田犬彦個人從高中、大學、博士乃至擔任教職的漫漫歲月;如果從日本的脈絡來說,則是從安保鬥爭的革命年代、革命敗北乃至泡沫經濟的年代。
《漫畫的厲害思想》像是另類日本現代史,也像是另類漫畫家們的人間異語。1960年代日本紙面上的歷史除了安保鬥爭之外,還有1964年的東京奧運和1970年的大阪世博;以整體經濟而言,當時也是日本政府實施國民所得倍增計劃的年代,日本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達成所得倍增的目標。此外,這個年代也是二戰後嬰兒潮成為青年的時刻,在此脈絡下,「青年」不免成為文化的主題之一。
四方田犬彦青春時刻最受衝擊的作品之一是宮谷一彥在1968年的作品《17歲》,這部作品就觸及了「青年」的主題:東京都高二學生俊一與不良同夥玩輪姦遊戲,對象是女性友人惠子,遊戲過程中,俊一回心轉意決心幫助惠子,為此,他反成為同夥霸凌的對象。這樣的主題,讓人聯想起1955年石原裕次郎的《太陽的季節》以來的太陽族電影(注:石原裕次郎在其作品裡將衣食無憂、不遵守社會秩序與倫理、放蕩的年輕人稱為太陽族),以及大島渚批判太陽族的電影諸如1960年的《青春殘酷物語》等,此外,大江健三郎在1961年也有以右翼少年為主題的作品《17歲》。
《漫畫的厲害思想》當中所介紹的漫畫家約有三分之二是戰後出生,他們的創作題材多樣,除了青春之外,也有以嘲諷姿態看待時代的。例如:1947年出生的漫畫家釣田邦子,其作品裡的某個情節描述文青們當中有一個名為二宮修吉的青年,他接二連三投稿文學新人獎,雄心壯志闖蕩文壇,還邀眾人到他家作客,但那實際上卻是個精神病院。
以上這些看似荒謬的故事,卻也是漫畫家的真實人生。這些漫畫家有的後來精神崩潰、有的酗酒早逝,有的漫畫家的作品只在漫畫雜誌當中發表作品,終其一生都未有作品集的出版。如果說這些漫畫家們的作品帶著高度的實驗性質,他們的一生與作品相同,都順著異類的軌跡而行。
▌ 第九藝術——漫畫,終將消失? .
四方田犬彦熱愛也研究漫畫,但他在書末卻提出一個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提問:回看1980年代的法國,繼電影被視為第七藝術、電視被視為第八藝術之後,接著被視為第九藝術的漫畫,看似也已取得獨立藝術的地位。日本在這一點也是類似的情況,不但漫畫極為普及,甚至已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然而,四方田犬彦的提問是:
在人類的文化史當中,文化形式的更迭早已成為常態,漫畫什麼時候會終結呢?
其實四方田犬彦在《漫畫的厲害思想》當中已透過歷史提出了可能的解答。這本書裡有三、四篇文章提到1972年之前與之後的文化景況的差異。如果綜合日本整體的文化風景來看,日本的1960年代是個人們提出質疑的年代,著名社會派小說家松本清張或是山崎豐子質疑有權者的作品都在這個年代綻放光彩。同樣的,另類漫畫所代表的異類社會想像與質問也能在這個時代獲得年輕人的共鳴。不過,隨著反安保運動的敗北,1972年文化風景也隨之一轉。以《GARO》為例,其高峰是1971年超過8萬冊的銷售量,而後隨著社會氣氛的變化銷售量也快速下滑。
面對時代變化,漫畫家們也嘗試開展新的主題,例如有的年輕畫家將視角從東京移轉為自己的家鄉,身兼漫畫家與版畫藝術家的畑中純從1979年連載10年也曾翻拍為電視劇的《曼陀羅屋的良太》,就是以故鄉九州為背景。1970年代後期漫畫家們也不厭其煩地實驗色情漫畫的實驗,漫畫家村祖俊一的《娼婦瑪莉》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這些新的主題拯救了另類漫畫的頹勢嗎?應該說這些新的主題延續了1960年代另類漫畫的實驗精神,使之不致於中斷,也維繫了漫畫的存在。就像四方田犬彦評論漫畫家永井豪的《破廉恥學園》時指出,如果沒有這部作品,可能就沒有之後江口壽史的《變男變女變變變》或是高橋留美子的《福星小子》。這些漫畫作品之間存在某些傳承、顛覆等複雜的關係,漫畫就是這樣無邊無際地發展下去。
總之,《漫畫的厲害思想》裡所介紹的作品,像是漫畫家們在那個精彩的動盪年代裡所沉澱的社會觀察或是對人間的隨記。它像是一種另類的日本再現,也像是一種漫畫原型,值得反覆嚼,挖掘漫畫的可能性!
作者: 四方田犬彥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 奇異果文創
出版日期:2020/12/25
留言